拓展常见器材的功能
【案例】轮胎游戏内容、方法的开发
学习目标:
1.运动参与:乐于参与轮胎游戏活动。
2.运动技能:在轮胎游戏中能够做出跑、跳、投等各种动作。
3.身体健康方面:在轮胎游戏中通过各种练习,发展协调能力,努力展示自我。
4.心理健康:乐于和同伴积极互动,敢于自我挑战,勇于克服困难,自信自强,体现良好的学练情境。
5.社会适应:主动养成与同伴合作学练,学会合作练习的方法,齐心协力完成任务。
一、套圈
方法:根据学生人数,每组画直径6~8米和2~3米的同心圆。选派一人在小圆内,其余学生均匀站在大圆外,准备一条自行车轮胎。游戏开始后,大圆外的同学设法用轮胎套住小圆内的学生,圆内学生则灵活躲闪轮胎,被套中则换人,如套不中,一定时间后则换人。
规则:
1.外圆学生不得进入圈内抛套。
2.圈内学生不得跨出小圆外。
组织:
适应年级:中、高年级
二、合作跑
方法: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成纵队排在长6~8米的起跑道线的后面。
教师发令后,两人一组,站在轮胎里,手扶轮胎,向前快速跑,到达标线后,即返身跑回本队,与本组另两人交换,另二人用同样的方法继续游戏。如此依次进行,以先跑完的队为胜。
规则:
1.发令后才能起跑。
2.一定要在起跑线后交换轮胎。
组织:
适应年级:各年级
三、跳圈(跨圈)接力
方法: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成纵队一排在起跑线后面。
教师发令后,各组排头用立定跳远,从摆放在地面上的轮胎圈中跳过(跨过),到达对面后即举手示意本组第二队用同样方法继续游戏。如此依次进行,以先完成的队为胜。
规则:
1.发令后或举手后才能起跳。
2.要用规定的跳法完成游戏。
组织:
适应年级:各年级
四、钻圈
方法: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成纵队排在起跑线后。教师发令后,各组排头快跑从在地上的若干个轮胎中钻过,到达终点后,即跑回本队,与本组第二队击掌后站到排尾,第二人用同样方法继续游戏。如此依次进行,以先完成的队为胜。
规则:
1.发令后才能起跑。
2.每到一个轮胎都要拿起从其中钻过。
组织:
适应年级:3~6年级
五、双人运球跑(三人)
方法: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成纵队排在起跑线后。教师发令后,两人一组站于轮胎中,一手扶胎一手运球向前跑,到达标线即返回,与下组人交换。以此方法继续游戏,以先完成的队为胜。
规则:
1.发令后才能起跑。
2.丢球后,应捡回从丢球的地点继续游戏。
组织:
适应年级:
六、抬人跑
方法: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成纵队排在起跑线后。
教师发令后,三人一组,两人从两侧手握轮胎,把另一人抬起向前跑,到达标志线即返回与下一组交换。以此方法继续游戏,以先完成的队为胜。
规则:
1.发令后才能起跑。
2.到达标志线才能返回。
组织:
适应年级:高年级
七、角力
方法: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两组,每组一次选派一人进入3~4米的平行线内,并将轮胎置于腰间。教师发令后,两名同学分别向本平行线移动,以手或脚触到平行线为胜。以此方法,两组完成若干均比赛,以获胜均次多者为胜。
规则:
1.听到口令后才能发力。
2.比赛时不得将轮胎移至腰部以下。
组织:
适应年级:中、高年级
八、滚圈
方法:将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若干组,成纵队排在跑道的起跑线后,教师发令后,各组排头扶轮胎沿跑道向前滚动,到达标志线即返回与本组第二队交换,以此方法继续游戏,以先完成的队为胜。
规则:
1.发令后才能起跑。
2.不可将轮胎提起离开地面快跑。
组织:
适应年级:中高年级
九、抛接
方法:两人一组站在相距4~5米的平行线后,一人将轮胎平抛向对方同学,对方同学尽力接住轮胎,轮胎落地为失败。
规则:
1.两人必须站在平行线后。
2.必须平抛轮胎。
组织:
适应年级:中、高年级
——案例来源:倪胜勇,《“对现行中小学体育教材的拓展与课余运动素材开发”研究成果集》
本案例充分利用了废弃的自行车外胎,开发其多种功能,创编一个个富有情趣的体育活动小游戏,从个人自由练习,再到多人自由编排造型练习和综合游戏等一系列的活动。不仅解决了教学内容单一带来的枯燥、乏味感,同时也克服了学校器材设施匮乏的困难,丰富了体育课学习的内容,满足学生的体育活动需求,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体育器材一般都具有多种功能,例如:栏架可以来跨栏,也可以用来作投射门,还可以用作钻越的障碍等;利用跳绳可以做绳操、斗智拉绳等。利用实心球,可以用来投掷,可以用来当做负重物、障碍物、标志物,还可以用来打保龄球。所以,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常用器材的许多新功能。
过去由于体育课程受竞技体育、体质教育的影响,体育课程教学的场地器材配置规格都是成人化、竞技化的对新课程下的体育教学带来了很多的不便与困难。而场地器材资源是体育课程资源中很重要的一大资源,对该资源的开发利用将对课程实施深入起到积极作用,是构建体育新课程体系的重要基础,也是完善体育课程的重要保障。课改前的体育教学,是体育教师按着“大纲”规定的内容,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校有什么器材场地,老师就使用什么器材场地。器材量不足,教法单一,从而使学生爱好体育,但不愿意上体育课。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新的教学观念,新的教学目标的确立,学生在教学中地位的转变,从知识的接受者转变成知识的共同构建者。原先的那种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已成为新课程理念推广的绊脚石。要扫清这块绊脚石,体育场地器材的改革创新、开发利用是其中重要的一项。
充分发挥场地器材的多种功能体育场地器材的重要特点就是多功能性。只要转换视角和思维方式,就可以开发出常用器材的许多功能。这就需要我们体育教师开放思维,充分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去挖掘体育场地器材的一物多用。同时学生的想象力也是无边无际的,因此在教学中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创造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例如:标志杆可以标志,也可以做足球门,还可以组成多种多样的图形进行各项各类练习等;栏架可以用来跨栏,也可以用做投射门,还可以用做钻越的障碍等;利用跳绳可以做绳操、打成结投掷和在危险中用于求生、三人角力、斗智拉绳、骑马、抓龙腰、踩龙尾等;呼啦圈可以跳、转、滚、钻,摆造型,开火车等;彩色棍棒的妙用可以设置五颜六色的跑道等。实心球可以用来投掷,也可以用作负重物、障碍物、标志物,还可用作游戏中的保龄球等。再如:篮排球共用一个场地,移动羽毛球场地等等。教师学生开发出来的新场地器材在教学中的运用更能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自豪感,从而形成一个教学创造的良性循环。
在最后想大家一个问题,拔河绳你们学校有吗,你们平时使用吗?大家可以看看下面一个例子,应该有所启发。
【拔河绳的妙用】拔河绳与跑相结合
1.单手持绳纵向跑
学生单手持拔河绳纵向跑进。这种运动形式的特点“是一个都不能少”,适用于做准备活动以及耐久跑,练习的难度由绳子的长短和参与人数的多少决定。
(1)练习者在绳子同一侧(如图1所示)
(2)练习者在绳子两侧(如图2所示)
图1
图2
这两种练习形式的区别是:在拔河绳两侧时可以比在同一侧时参与的人数多。练习方式的延伸,可以让学生同时进行左右换位。
2.双手持绳纵向跑
学生双手持绳纵向跑进。
(1)学生把绳举在头上方,向前跑进(如图3所示)
这种练习方式由于没有摆臂,手又要上举抓绳且前后受绳的牵制,练习难度较大。
图3
图4
(2)练习者双手持绳于体侧纵向跑(如图4所示)
学生成纵队排列,将拔河绳绕过学生,最后一名学生双手持两个绳头,第一名学生把拔河绳绕于腹前,然后双手左右体侧持绳,其余学生在第一名学生和最后一名学生之间等间距双手左右体侧持绳,向前跑进。注意点:本练习应当把跑速快的学生排在前面,学生之间的间距不宜太小。
(3)双手持双绳纵向跑(如图5所示)
练习者成一列纵队,双手各持一根绳,纵向跑进。
以上几种练习形式,相当于学生手持轻器械的练习,可以拓展出团体操等运动形式。
双手持绳跑的拓展:为了增加练习难度和趣味性,我们还设计了双手持绳于胯下纵向跑。类似于马步跑。学生成一路纵队,双手握绳并骑跨在绳上向前跑进。这种练习方式要求学生在半蹲的前提下做快速跑。
图5
图6
3.双手持绳于体前横向快速跑(如图6所示)
练习者手持拔河绳(拔河绳可以折叠)于体前排成一排(一般十人以上)向前快速跑,跑的距离一般30米到80米,到终点时,冲刺前扑。这种练习方式适用于快速跑。
此外还有各种图形跑:①在跑动中组成图形;②原地组好图形后,将图形平移跑动。比如跑圆形、S形、方形等。
以上的练习都是属于持绳的合作跑,在发展奔跑能力的同时对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有利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的意识。
拔河绳与发展身体平衡、跳跃、灵敏、力量素质类练习相结合。
1.发展身体平衡类
走绳(如图7所示)
图7
将拔河绳放在地上,摆成“一”“○”“S”等形状,让学生依次从绳头走到绳尾,锻炼学生的身体平衡能力。
2.发展跳跃类
(1)左右跳绳(包括单脚跳、双足跳、各种变换跳)(如图8、图9所示)
学生用单腿或双脚在平放于地上的拔河绳上做左右来回跳跃,可在原地也可逐渐向前移动,也可用两根绳平行放增加左右跳跃的宽度,提高跳跃难度(距离再大时可采用左右跨步),也可以单双足进行变换跳跃,主要锻炼学生的腿部特别是踝关节力量。还有学生的灵活性和协调性。
图8
图9
(2)跳长绳(如图10所示)
让学生摇动部分拔河绳,绳的长短自选。由于拔河绳较粗,对摇绳者手臂力量和摇绳技巧也提出了较高要求,该项练习可以同时提高学生的上肢和下肢力量。在练习的过程中被打到绊到可能会比较疼,所以学生在练习时必须集中注意力,会感到既紧张又刺激。这种方法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协调、灵敏、跳跃能力,培养挑战自我、战胜自我的心理素质。
图10
(3)躲绳又叫“横扫千军”
①一位学生将拔河绳的一部分在地面上左右摆动,其余学生在规定的区域内想法不要被绳碰到,被触者与摇绳者互换。运动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跳跃、协调、灵敏能力。
②两名学生各持拔河绳的一端,其余学生站在规定的区域内,两名学生通过来回奔跑,使拔河绳在规定的区域内来回拖动。区域内的学生通过跳跃和跑动来躲拔河绳,如被拔河绳碰到,被触者与持绳者互换(如图11所示)。这种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协调、灵敏能力。
图11
(4)跳障碍
如图12所示把拔河绳摆成蛇形障碍,让学生进行跳跃练习,发展学生的跳跃能力。
图12
3.发展力量类
抖绳(如图13所示)
图13
学生单手或双手持拔河绳上下和左右抖动,比谁抖动时形成的“波浪”幅度大且传得远。这项练习对学生全身的身体素质,无论是上肢、腰腹还是下肢力量都有很强的锻炼效果。
4.拔河绳与攀爬相结合
(1)荡绳(如图14所示)
将拔河绳的一端固定在高处(如学校内的大树,云梯、单杠等),学生双手持绳进行各种荡绳过障碍的练习。锻炼学生的上肢力量和战胜自我的精神。
图14
(2)过绳索(如图15所示)
图15
①把拔河绳系在两根固定的立柱之间(或者两棵树之间),成两条相距1米8左右的“平行线”,如图15所示。学生手中握一根绳,脚下踩一根绳子进行移动练习。锻炼学生的上下肢的协调平衡能力。
②(如图16所示)在双杠上绕上绳子成U形,学生两手扶住双杠两边,脚踩绳子,依次通过,培养学生控制身体平衡的能力。
图16
③利用学校的场地设施,将拔河绳一端固定成垂直状态或两端固定成横绳(斜绳),进行手足并用攀爬(如图17所示),主要锻炼学生四肢力量、协调和灵敏素质。
图17
(3)借助绳索上、下陡坡或垂直的墙(如图18所示)
图18
利用学校内的肋木架、围墙、或楼房等建筑物,把绳子系在高处,学生手握绳子,双脚踏在斜坡上或墙上,上下攀爬。还可“高空速降”对学生进行心理拓展训练。
(4)手脚并用爬悬垂的绳
动作方法 预备:两手用拳式握法握住于肩上或头上的绳子,并用腿、脚夹住绳子。然后开始手脚并用向上爬。夹绳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以一脚的脚背外侧和另一脚的脚跟外侧夹住绳(脚跟在上),同时两胫部和两膝部的内侧也紧紧夹住吊绳;另一种是以一脚的脚背和另一脚的脚掌夹绳,胫和膝部的方法同一。
攀绳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三拍爬绳(提夹、蹬引、换握)。预备姿势:直臂悬垂在绳上。第一拍:两腿弯曲尽量上提,然后用小腿夹住吊绳;第二拍,双腿夹紧吊绳,两臂引体向上,同时蹬伸两臂向上推身体;第三拍,两手依次向上换握,两腿、脚夹住吊绳。另一种是二拍爬绳(提夹、蹬引换握)。预备姿势,一手直臂,另一手屈臂约与下颌同高握绳。第一拍:收腹两腿屈膝上提,小腿夹住吊绳;第二拍,蹬伸双腿,一手引体向上,另手同时向上换握,上下肢的协调配合。在教学过程中,由于二拍法需要的力量稍大一些,但实用性强,应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这种练习方法可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及腹部力量,培养学生全身协调用力的能力。
图19
对拔河规则和拔河形式的改变
1.四方拔河(如图20所示)
图20
两绳十字交叉相连,相连点与一个两米为半径的圆的圆心对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中心点到达或超过圆弧为胜。
2.三方拔河(如图21所示)
图21
把一根绳子系在另一根绳子中间,相连点与一个两米为半径的圆的圆心对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中心点到达或超过圆弧为胜。
3.背向拔河(如图22所示)
图22
拔河的双方成背向,把绳子至于肩膀上进行拔河。
4.拔河自由对抗赛(如图23所示)
拔河的双方自行协商,人数可相等也可不等,可男也可女,也可男女混合组队,拔河的距离也可双方不等,协商好之后就可进行比赛,比赛输的一方稍加“惩罚”——做俯卧撑或立卧撑等。
图23
5.横向拔河(如图24所示)
图24
把拔河绳放在地面上的直线上,两队学生与绳平行相对交叉站队,双手持拔河绳向后用力,使对方的半数以上的学生过中线为优胜。
6.两方或多方角力
将拔河绳两端相接,学生站在绳圈以内,让拔河绳从腹前围过,或站在圈外单手拉绳,进行两人或多人角力游戏。发令后个人用力相自己的方向拉绳。抓住或达到预定的目标为胜。这种方法可以锻炼学生的腰腹及上、下肢力量(如图25、图26所示)。
图25 三人角力
图26 四人角力
以上介绍的多种拔河方式丰富了拔河的内容,点燃了学生的练习激情,学生在拼搏的过程中充分享受了拔河的乐趣。
拔河绳游戏类
在拔河绳拓展的基础上,还设计了多种拔河绳的游戏。
1.传绳
(1)胯下传绳(如图27所示)
学生站成纵队前后一定距离,两脚左右开立,排头持绳头从胯下向后传递,最后一位同学接到拔河绳为止,快者为胜。这种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图27
(2)头上传绳(如图28所示)
图28
学生双手持长绳于头顶等间距站立。练习时,同时向前传绳。当最后一位学生手中无绳时,迅速从纵队一侧做加速跑到排头接拔河绳,站好位置继续传绳,以此类推。
2.走钢丝
将拔河绳为“钢丝”摆放在操场上,让学生两脚踩着“钢丝”前进,要求两脚不能踩在绳索以外的地方,看哪组学生能从一端至末端迅速通过为胜。
3.全面争夺
在场地上划一条中线和两条底线,将拔河绳放在中线上。学生先面对拔河绳分别成两列横队面对面站立于绳的两边,然后两腿前后分开成弓步站立,双手将拔河绳拿起。裁判员发令后,各方齐心协力向各自的方向用力拉绳。先用脚触到本方底线的对为胜。
4.飞夺泸定桥(如图29所示)
图29
两组学生相对站成两排,用力将绳子拉成水平的多个相连的“W”形绳梯,让一名学生以爬行的方式通过,学生之间交换练习,看谁通过的速度快。
5.拉网捕鱼
两名学生各持拔河绳的一端充当“渔夫”,其余学生站在规定的区域内扮演“鱼”,两名学生通过来回奔跑,使拔河绳在规定的区域内来回拖动。区域内的学生通过跳跃和跑动来躲拔河绳,如被拔河绳碰到,被碰到的学生与“渔夫”交换角色。
6.跳“房子”
用拔河绳在地上搭“房子”,进行练习。
图30
——案例来源:南通市小海中学瞿迎春《拔河绳功能拓展》研究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