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 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效益和效率
李霄翔 施培芳 陈美华 石 玲 蒯劲超
“大学英语”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中外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二十多年的不断探索,“大学英语”课程在教学理念、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方面已经逐步完善,一个较为完整和科学的课程体系已初见端倪。回顾过去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大学英语教学成绩显著,功不可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取得的成果和社会影响是其他任何一门课程都无法比拟的。然而,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与国际交融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大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的期望值也在不断增加。与之相比,现有的“大学英语”课程的缺陷也十分突出。这是一个不可回避的客观事实。我们只有用改革创新的精神,在发展中使之不断完善,在完善中不断地发现新思路和新方法,才能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需要。东南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历程可以视为一个不断认识、不断学习、不断实践和不断提高的过程,既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也有不少失败的教训。借此,我们希望得到各位专家和同行的指点,以期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一、教学改革的历程
东南大学自1996年9月被当时的国家教委指定为全国八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试点院校之一以来,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指导思想、课程建设、教学模式、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和创新,在全国率先进行了大学英语四级口语考试证书的试点,为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取得了丰富的阶段性成果。其间,我校外语系曾主持和参与教育部、江苏省教育厅和东南大学立项的33个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如:小学、中学、大学英语教学一条龙管理研究(教育部2000—2003年),大学英语课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改革和研究(省教育厅1998—2000年),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及其教学改革(省教育厅2002年),营造大学生外语学习和实践环境研究(省教育厅2002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育部高教司2003年),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教育部高教司2004年),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试点(教育部高教司2004年),等等。通过参与项目的研究、开展与国内外专家同行的学习交流和积极投入教改实践,我们对大学英语教学理念和教改方向的认识不断加深,在实践中的思路和措施不断丰富,参与教改的师资队伍不断扩大,形成了良好的氛围,教改的成效和影响也在同步增长。
二、教学改革的成果
1.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
在教改中我们倡导并努力体验“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认真研究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学习需求和学习方法,将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中西文化素养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自1998年起,我们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出一套独特新颖的教学模式:采用基于多媒体手段的大班精讲授课和小班课堂操练相结合的教学组合,借助于现代教育技术和校园网络,建立了体现大学英语个性化教学和自主式学习的英语学习平台,将各种教学课件、教学参考资料、教学活动录像、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成果录像等影像资料放在学习平台上,供学生自由点击学习和观赏。这为优化第一课堂、突出技能训练、解决师资匮乏、突破学习时空限制等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在新的一轮大学英语教学模式试点中,我们将学生自主上机学习、老师大班精讲面授、小班强化技能训练、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助教辅导融为一体,并从科学研究的角度,建立学生档案,跟踪学生学习动态,及时沟通教学、教管信息并做出适当的调整,使得大学英语教学真正朝着“分层次、个性化、自主式”的方向发展。
2002年10月,我系受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委员会和全国大学外语教学研究会的委托,成功地举办了首届“大学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包括世界应用语言学会主席在内的300余名海内外学者出席会议。会议除了提供四个主题发言外,还有十个分会场供大家讨论交流,并增设了一个教材和教学器材的展销场所。会议的成功举办为推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了十分有益的作用。2004年4月,我系与高教社合作举办了“全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讨会”,来自全国的35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我校代表在会上作了重点发言。我校的经验得到与会代表们的一致好评。近四年来,每学期都有数十批次来自国内和省内兄弟院校的教师来我系听课和调研。
2.强化实践性环节教学,优化英语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在更新教学理念和创新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十分重视教学中的实践性环节,突出学用结合的指导思想,有效地调动和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我们充分利用我校在8~9月为期4~5周的短学期,强化英语实践性活动课程,利用第二课堂的有利条件,把英语教学从单一的小班教学转移到以校园为主的英语学习大课堂,形成一个学习氛围更浓厚、范围更广泛、参加人数更多的英语学习环境,多形式、多渠道、多手段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锻炼和展示英语语言的应用能力。我们在短学期英语强化实践期间,开设了听说课、演讲课、辩论课、英文电影欣赏课,组织了中外学生交流、中外专家讲座和英语角活动。连续4年,我校短学期全校性汇报演出,每次都历经3个多小时,学生们将在老师指导和自己努力后所取得的成就,争先恐后地加以充分的体现,出现了近年来少有的学习激情,英语学习中体验出的成就感又能对下一阶段的英语学习产生巨大的反拨和促进作用,使得英语学习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此外,我们还组织和鼓励学生社团活动,将学生的成果放在校园英语学习平台上演示,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小班课堂上,以信息差、信息形式转移、扮演角色或角色替换、完成某项任务等作为语言技能训练的主要方法,力求使英语学习做到“生动有趣、学用结合”。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全国各类英语竞赛活动中取得了许多令人瞩目的成绩。其中,在江苏省大学生英语电视演讲比赛中,2000年度1人荣获二等奖,1人荣获三等奖;2001年度1人荣获一等奖,1人荣获三等奖。2003年和2004年,我校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中,共有6人获特等奖、2人获一等奖、17人获二等奖、29人获三等奖。
3.加强教学管理,完善教学考核和评估制度
我校成立了由分管全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任组长、教务处长和外语系主任担任副组长、各院系教学系主任和资深教授组成的东南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对全校性的教学工作做出宏观安排和调整。与此同时,一方面,我系与有关院系开展“手拉手”重点教学帮扶活动,与各院系领导、辅导员和班主任每学期定期互通教与学的信息,及时了解学生对英语教学的反馈意见。实践证明,当教、学、管三方责、权、利落实到人,教学质量便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也大大地调动了学生、老师和学生所在院系各方面的积极性,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支持和激励环境。另一方面,我们十分注重扩大教研室一级的教学管理职能,通过适当的政策调控,各层次的责、权、利分明,给教研室以较大的自主管理和创新的空间,有效地调动和保持了大家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作为2002—2004年江苏省教育厅重点科研项目“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及其教学改革”的主持单位,东南大学外语系在全国院校中率先制定并不断完善了一整套大学英语教学管理文件,形成了具有东南大学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大学英语考试大纲》、《东南大学口语考试大纲》、《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和课程教学规范》、《课堂教学评估指标》等管理文件,为教学的基本规范提供了保证。同时,改革相应的评估机制,建立和完善教与学双方互评的评估机制。在课程评估中,增强形成性评估的权重,突出应用技能的评估,并力求使之形成良好的导向作用。如每学期学生的英语成绩按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成绩占60%计算,平时的成绩计算有具体的测算要求,期末考试单立口试内容,听说写的权重达考试总分的50%。系英语测试组负责教学考核工作,旨在做到教考分离,并力求使测试逐步做到系列化、规范化和系统化。
4.锻炼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我系师资队伍建设坚持“培养与引进”并重的思路。在客观条件非常有限的情况下,发挥主观能动性,借助于学校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在师资队伍的量和质方面均有了较大的提高。经过2000年的四校合并后,全系在职人数由94人增长到目前的155人,其中在职专职教师139人。在过去的4年中,我系共引进学术骨干教师4名,其中2人为英语教授,2人为英语副教授,引进具有硕士学位的毕业生24名,师资队伍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比例由2000年的26%上升为2004年的42%,师资队伍中具有硕士学位的比例由2000年的20%上升到2004年的35%(不含25名在职进修人员)。硕士生导师人数由2000年的5人上升到2004年的19人。全系教师在职进修和继续教育蔚然成风,2000年仅有一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5人脱产和5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2004年有12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8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过去的四年中,有近50人次的教师赴国外高校进修或出席不同层次的国际国内学术会议。我系还聘请了4名国内外语界知名学者(王宁、束定芳、徐珺、周世范教授)为东南大学英语学科的兼职教授。师资队伍的学历、职称和年龄结构有了明显的改进,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在队伍培养方面,我们坚持对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了解大学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工作规范;教研室坚持集体备课制度,采取以老带新结对的方法,保证教学质量和青年教师尽快成长;鼓励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参加全校性的授课竞赛活动,并规定只有获得教学竞赛奖方可具备晋升职称的资格;组织青年教师参加科研项目的申报和研究开发工作,对他们提出要做教学科研型教师的要求;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学者和兼职教授举办专题讲座,每学期召开英语教学专题研讨会。上述措施促使现有的师资队伍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近4年来,在全校青年教师授课竞赛中,我系有2位教师荣获一等奖,4位教师荣获二等奖,8位教师荣获三等奖。我系有一位教师荣获东南大学优秀教学特等奖和宝钢优秀教师奖,6位教师荣获校级优秀教学一等奖,20位教师荣获校级优秀教学二等奖。
5.重视科学研究,促进教学科研双丰收
以科研为先导才能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2000年至2003年,我系主持了教育部新世纪教改工程项目“小学、中学、大学英语教学一条龙管理研究”,在全国外语类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研究论文,对我国英语教学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2003年和2004年,我系教授分别参与了教育部高教司的两个重点科研项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参与制定了大学英语教学指导性文件《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目前正参与CET4、6考试改革的研究工作。
我系在科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2001年至2004年,我系共承担了44项各类科研项目,其中国家、省部级项目20项,项目经费总额达100.4万元。有关大学英语教改项目达33项,项目经费为近100万元,占各类项目经费总额的90.7%。近3年来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70余篇,其中国家核心期刊论文35篇。编写出版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规划教材《体验英语》等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教材28本。我系主编参编的《大学基础英语》系列教材2002年荣获全国高等院校优秀教材二等奖;《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获教育部“十五”优秀推荐教材称号。《大学英语》课程于1993年和2002年两次获得江苏省一类优秀课程称号,2003年获教育部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申报国家“精品课程”的推荐,2004年获得教育部国家“精品课程”称号。
我系研制开发的《大学英语》精读修订版(1~4册)和《大学英语》全新版综合教程(1~4册)两套多媒体助教型教学课件,在全国近500余所高校得到推广使用。在目前全国高校扩大招生、英语师资紧缺的情况下,这些教学课件为推广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受到广大使用院校的一致好评。其中,《大学英语》精读(修订版)课件在2002年江苏省教育厅举办的全省高校多媒体教学课件竞赛中,荣获优秀多媒体教学课件一等奖。
我校大学英语教学在2000年四个不同类型学校并校、扩大招生的情况下,教学质量和CET4的一次性和累计提高率都在稳步上升。2001年至2003年,我校的CET4考试一次性及格率分别为76.5%(其中含有原中大学院二本学生500余人)、81%和82%;2004年,2002级学生CET4一次性考试及格率达到86.11%。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一项重任,意义深远。尽管我们已经做了多年的尝试,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深知,大学英语改革创新的路还很长,要做的事还很多。我们一定会将所取得的成绩化为前进的动力,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学英语教学理论和实践体系而努力奋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