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园长课程领导力与幼儿园课程的园本化

园长课程领导力与幼儿园课程的园本化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园长在课程共同体中担负着缔造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园长要依据幼儿园课程发展与实施的需要,组织、调整或重组幼儿园的组织结构,让幼儿园中的每一个教师和每一个孩子,甚至是每一间教室都成为课程共同的有机部分,并且通过共同体的运作,激励每一个成员,在课程实践中实现自身的发展。目前,许多幼儿园都在进行课程园本化的建设,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如有的幼儿园建立了具有园本化特色的主题课程。

三、园长课程领导力与幼儿园课程的园本化

(一)课程园本化的内涵

课程园本化是指以幼儿园为基础的课程,是在幼儿园现实的根基上生长起来的与幼儿园的资源、师资等条件相一致的课程开发过程,需要以现代幼儿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全园教育为宗旨,以办园特色为媒介,努力构建适合幼儿发展的园本课程,积极引发、释放和最大限度地挖掘幼儿的潜能,培养富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新一代。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程的多元化赋予了幼儿园更多的课程决策权。园长的课程领导力就是要求园长在开设园本课程蔚然成风的热潮下,因地制宜,根据本园的师资、办园传统和区域资源状况,实现幼儿园课程的创新开发,逐步形成本园课程体系的优势与特色。

课程园本化的改革实践,对幼儿园园长的领导力提出一系列新的角色诉求,主要包括以下五点:

第一,园长要成为“教育理想的倡导者”,努力提升儿童的生活与学习品质是园长课程领导力提升的终极要求。幼儿园园长要改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就必须知悉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演变,了解未来幼儿园课程研究与发展的趋势以及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新议题,借以引导幼儿园的教育改革与发展。幼儿园园长需要把教育的理想与热情,通过制度与文化,传递给幼儿园的教师与儿童。

第二,园长要成为“共同体的缔造者与激励者”。课程领导组织有别于以往一般意义上的组织,它是一种“共同体”的形式,因为课程领导不是个人的事,而是一个领导共同体(a community of leaders)的事情。园长在课程共同体中担负着缔造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园长要依据幼儿园课程发展与实施的需要,组织、调整或重组幼儿园的组织结构,让幼儿园中的每一个教师和每一个孩子,甚至是每一间教室都成为课程共同的有机部分,并且通过共同体的运作,激励每一个成员,在课程实践中实现自身的发展。

第三,园长要成为“课程愿景的策划者”。基于自身的课程理念,分析幼儿园过去发展课程的经验,园长要形成自身的课程立场与方向,进而召集课程利益相关者建立幼儿园的课程愿景与任务。在课程愿景的策划与确立的过程中,园长还要把共同愿景和幼儿教师个人发展的愿景密切结合起来,这样才能较好地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自主发展。

第四,园长要成为“专业领导者”。规划与倡导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于园长课程领导的成效有关键性的影响。幼儿园本身就是提供专业的学前教育服务场所,而幼儿教师就是研究与改进学前教育活动的主角。园长应规划系列的园本研修活动,培养幼儿教师从事行动研究的知能,激发幼儿教师的成就抱负,积极地让幼儿教师参与在职的训练或进修,增进幼儿教师在课程设计、实施与评鉴等方面的课程知能,以及教师间的团队合作与共同管理能力。

第五,园长要成为“幼儿园文化的领导者”。园长需要塑造开放的幼儿园文化,促进幼儿与教师间的合作、对话、分享、创新与反思,这样的幼儿园文化是课程实施的土壤与养分。园长须倡导共同慎思、共同决策、反省批评、创新对话的专业文化和合作氛围,促进每位成员的专业成长,使幼儿园成为一个关怀的专业社群。

上述五点集中体现了园长的三重角色,即教育者、领导者和行政者。这三重角色决定了园长的专业发展,教育者的角色要求园长成为教育理想家,成为课程专家和专业领导者,这就要求园长在教育理论、课程理念等方面加强理论素养,在课程规划、设计、实施和评鉴等方面有很强的课程领导能力;领导者的角色不仅要求园长具备一般的领导特质和领导行为,还要求园长有领导共同体建设的能力,要求园长成为幼儿园共同体的策划者和激励者,这就要求园长成为新型的道德领导和课程领导,在共同体建设中打造一支优良的课程团队,在更深层面塑造幼儿园优秀的校园文化和课程氛围;行政者的角色则要求幼儿园园长在具体的领导行为中有效地驾驭幼儿园的组织结构、有效地驾驭和引领幼儿园组织中的每一个成员,有效地把幼儿园文化、共同愿景等课程领导的新理念融入日常的教育与管理实践中去。事实上,园长的五种角色观是三重角色观的延伸和再诠释,这些角色观规约着园长的领导行为,也规约着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方向与内涵。

(二)基于课程领导力的课程园本化策略

幼儿园课程已经显现出主题、特色、整合、自主与多元性以及多样化、技术化、系统化的新的发展趋势。课程园本化突出了幼儿园课程的整合、师生共建与教育个别化的要求,力求为幼儿园的个性发展与幼儿园文化的建设及更新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大的发展平台。课程园本化的目标更趋向于建立符合现代儿童发展的现代化课程,建构以德育为启蒙,以发展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优化教学过程、改善学习方式为依托,以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制度为保障的,具有启蒙性、整合性、开放性特征的,充满活力的学前教育课程体系。目前,许多幼儿园都在进行课程园本化的建设,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如有的幼儿园建立了具有园本化特色的主题课程。课程园本化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为了使课程更适合本园的孩子,更符合幼儿的实际情况。有的幼儿园在课程园本化建构过程中,集多年教育经验之积累,形成了凸显园本文化的园本化课程体系。有的幼儿园在课程设置上不仅着眼于最基本的经验积累,同时还注重幼儿经验的扩展、潜能的充分开发,形成了优质的个性化课程——“三色课程”:即由保教基础、艺术拓展、兴趣探索三方面组成,保证教育理念能有效地转化为对幼儿的教育实践。课程园本化的终极目标,是充分尊重并满足幼儿园自身的多样性、差异性和独特性,使幼儿获得更好的真正的全面和谐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