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儿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发展的特点
(一)年龄特点
尽管研究表明,最基本的同伴相互作用可以追溯到婴儿期,但是合作行为的出现却是在幼儿出生后的第二年。原因可能是由于幼儿对他人反应的动机基础在第二年开始获得发展,或者由于在第二年里,幼儿对他人的理解和一些认知能力逐渐获得发展,使他能区分自己和他人的行为,并开始使自己的行为和同伴的行为相协调,从而表现出合作。
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的影响和社会交往经验的逐渐积累,幼儿的合作逐渐发展,表现为合作认知、合作情感、合作技能和合作行为等各方面水平的提高。与年幼幼儿相比,年长幼儿间合作的目的性、稳定性逐渐增强,他们的合作范围不断扩大,合作行为表现多样,合作解决问题的策略,如通过交谈进行协商的能力不断增强,他们能更为灵活地运用询问、反馈等方式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沟通,从而使合作解决问题的有效性逐渐增强。
总之,幼儿的合作意识随年龄的增长而增强,但它并不是以一种匀速的速度向前发展的。研究表明,4岁左右是幼儿合作行为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阶段幼儿的合作行为发展较快,国外的研究者也认为在2至6岁各年龄阶段都有合作行为的存在,但合作在4岁左右发展最快,而在其他时期则相对平缓。
(二)性别特点
在性别方面,幼儿合作的发展存在一定差异。美国心理学家耐特等人的研究发现,幼儿在竞争和合作的价值认知上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在相对的资源分配(合作与竞争)中,女孩更倾向于选择合作,而男孩则更倾向于选择彼此竞争。在合作的行为方式上,男女幼儿之间也存在差异,女孩更善于通过彼此间言语的交流、沟通和协商以达到合作的目的,而男孩间的合作则更多的是通过身体的动作来实现的,言语交流相对减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