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南大学教师专业化的经验

东南大学教师专业化的经验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置身于这一行列中,面对机遇与挑战,如何创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成为摆在东南大学面前的紧迫课题。东南大学在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所国内外知名的综合性大学的过程中,在教师专业化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认识与经验。东南大学并校后,学校师资队伍规模比例偏小,需要全方位、多层次调整师资队伍,扩大师资队伍规模。东南大学五年规划中拟定的师资队伍学历结构为博士学位比例提高到50%,硕士学历以上比例提高到80%以上。

第二节 东南大学教师专业化的经验

近年来,高等教育的办学格局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通过高校间的合并、重组、联合共建等,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一大批学科门类齐全、办学规模空前、竞争实力强劲、发展势头迅猛的综合性大学。这一变革改变了以往的高校实力排名顺序,高校间的新一轮竞争如火如荼。置身于这一行列中,面对机遇与挑战,如何创建国内外知名的高水平大学,成为摆在东南大学面前的紧迫课题。东南大学在努力把自己打造成一所国内外知名的综合性大学的过程中,在教师专业化方面也有着独到的认识与经验。

一、对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认识

一般认为,高水平大学的核心标志是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这就要求必须建成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具有一流水平的前沿学科,必须能够培养出具有广泛社会赞誉度的优秀毕业生。而实现这两条都与师资队伍建设密不可分。因此,师资队伍建设是推动学校发展、孕育核心竞争力、形成竞争优势的根本所在。

并校以后,东南大学在办学规模、学科门类、学科水平和发展空间诸方面具备了量上的相对优势,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但同时也应清醒地看到,并校后学校的师资队伍的结构比例不尽合理已成为制约学校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因此,围绕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探索人事管理的新机制,较大幅度地改善和优化师资队伍的结构比例(包括年龄、学历、学缘、职称的结构、规模比例),是人事工作的重心和主题,也是学校人事部门必须始终不渝地贯彻的工作宗旨和中心任务。

二、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工作措施

(一)师资队伍规模优化措施

东南大学并校后,学校师资队伍规模比例偏小,需要全方位、多层次调整师资队伍,扩大师资队伍规模。学校采取相关措施,加大师资引进力度。

(1)尽快落实人才引进基金,作出资金规划,制定新的人才引进政策,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

(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打破常规,简化人事调动繁琐的手续,加快引进节奏。

(3)严格控制教职工总规模,在人员引进上,从紧控制教师系列以外人员的录用。本着固定与流动、专职与兼职相结合,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原则,努力扩大兼职人员的比例。对长期担任学校教学任务的兼职教师,经有关院系推荐,人事处审核并报请学校批准后,与之签署长期兼职协议,并比照在职人员享受相应的经济待遇,退休人员仍可按外聘人员聘用规定聘用。

(4)对教学任务繁重的基础课院系及师资严重不足的紧缺专业,允许引进优秀本科生,并通过在职培养,取得硕、博学位。

(5)切实解决引进人员的住房及办公用房问题,由学校统筹规划、集资建房,对引进人员提前给予购房补贴。

(6)强化各院系在人才引进方面的工作职责,将人才引进任务分解到各院系,作为对各院系工作实绩考核的重要指标,定期公布进展情况,并与缺编费支付等有关经济政策挂钩。

(二)师资队伍的结构优化措施

师资队伍结构优化的重点放在学历结构与职称结构的优化上。东南大学五年规划中拟定的师资队伍学历结构为博士学位比例提高到50%,硕士学历以上比例提高到80%以上。在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方面,规划要求正高岗位从目前的13.9%提高到18%左右,副高岗位从目前的28.8%提高到32%以上。从研究生教育的师资需求量分析,高级职务岗位数量的设置应能满足支撑研究生扩大规模的需要。为了达到教育部规定的比例,形成合理的师资队伍结构,学校采取以下具体措施:

(1)充分利用学校的品牌优势及政策导向,采取综合调控手段,加强高学历师资引进的工作,特别是具有博士学历师资的引进。

(2)继续贯彻引进与培养并重方针,鼓励教职工在职进修。

(3)将职称晋升与学历层次挂钩。原则上,45岁以下人员无硕士学位不予晋升副高以上职称,40岁以下人员无博士学位不予申报正高职称。

(4)总结以往成功经验,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对博士生导师申报工作的领导和投入。博士生导师的数量与水平,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高校的学科实力,博士生导师作为一个群体,在高校的师资队伍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必须切实加强博士生导师队伍的建设,全面提高博士生导师的水平。

(5)从各高校以往经验可知,博士后流动站出站人员留校任教比重相对较高,是高校补充高层次师资的一个重要渠道。加大对博士后流动站的投入,改变在站人员待遇偏低的现状,提高博士后流动站的吸引力。

(三)优秀人才遴选与资助

优秀人才,特别是年轻的优秀人才对加强学科建设,提升高校的办学水平与影响,作用是不言自明的。学校加强对优秀人才的遴选、资助与培养,也就显得更为重要。

(1)设立“人才引进与培养基金”,从中加强对各类优秀人才的资助及经费配套,支持优秀人才早出成果、多出成果。

(2)继续以突出成果奖励方式对优秀人才提供间接资助。

(3)结合岗位考核,不失时机、不拘一格地发现、选拔优秀人才苗子,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加强扶持、教育和培养。

(四)提高教师收入水平

为了使教师收入水平有较大幅度地提高,解决教师特别是专任教师的后顾之忧,使他们安心于教学与科研工作,学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着力完善分配制度,为教师收入水平的增加提供宏观经济的支撑,营造优劳优酬、多劳多得的宽松环境。

(1)加快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竞争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创造平等竞争的环境。

(2)加大对科技成果向实际产品转化环节的支持力度,在分配制度上坚持“生产力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则,允许一部分教师通过科技成果开发与转化先富起来。

(3)增加对本科教学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的授课补贴,鼓励竞争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的教学岗位,提高基础课教学质量。

(4)在强调奉献精神的同时,进一步树立“以贡献求待遇,以实绩争收益”的思想观念,在收入分配的各个层面上提倡同职不同薪,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并在政策上予以体现。

(5)支持、鼓励院系搞好二级创收,提高二级分配水平。在二级分配上提倡贯彻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原则,不搞平均主义“大锅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一键复制
图片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