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习方式转变

学习方式转变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在学生航天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中,一改过去教师一步一步传授,讲得面面俱到,学生却对所学知识掌握一般的教学方式,变为教师引导,一起探究。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学习,获得不同的收获。从这些数据中不但表明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人数从少到多逐年递增的过程,更说明了知识传授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不断增强、能力不断提高。

第二节 学习方式转变

基于航天文化教育环境下的科学探究学习活动的指导理论是学习中心理论,特别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提倡学生自己通过对外界的认知活动主动构建自己的新知识结构。教师在学生航天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中,一改过去教师一步一步传授,讲得面面俱到,学生却对所学知识掌握一般的教学方式,变为教师引导,一起探究。教师通过与学生一起讨论定出小课题,讲清探究学习任务要求和目标,指导学习的方法,学生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学习经验、认知程度等不同和学习方法的差异,自己选择学习探究的路径,或者自定学习探究的路径,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内容,获取有关资料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完成探究任务,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增强,探究的能力提高。

如五(2)班学生对航天校本课程太阳系中与地球有许多相似之处的八大行星之一的火星十分感兴趣,提出了“火星上能住人吗?”这一问题,确立了“火星,我们的未来居住地”这一探究项目。学生们通过如下几个路径开展自主探究活动:一是利用书籍、网络来进行查找资料,并整理、记录;针对查找的资料多但很零散问题,向老师请教分类整理的方法,从中去糟留精,选用针对性强的信息资料。二是确定探究思路,围绕“火星上是否有昼夜交替现象?如果有,其周期是多少?火星上是否有适宜生命繁衍的温度?火星上是否有水?火星上是否有合成生命的元素?”这几个问题开展探究。三是根据已经搜集的资料,学生们分组进行讨论,找出了火星与地球的相似之处——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它与地球有许多相同的特征。四是针对这些数据及资料整理出了更详细的有关火星与地球相比较的资料,提出了进一步探究的问题:“火星与地球虽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是火星现存的条件是不适合生命生存的。那么,我们究竟如何去火星居住呢?”五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空气、水、适合的温度是生命存在的必备条件,如果要居住到火星上去,就一定要使火星上存在这些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对此,学生结合自己学过的科学知识,进行一番畅想,通过设计去火星的工具及居住环境来达成去火星居住的愿望。

在此次的科学探究活动中,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安排学习进度。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还比同班同学超前或者跨年级学习;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也没有心理压力,忙着赶进度,可以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反复学习。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学习,获得不同的收获。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自主性,使探究活动由点到面不断推进发展。

根据我们的统计:我校参与航天自主探究性活动的人数由少到多,不断递增:2009年339名,占全校学生数的59.2%;2010年443名,占全校学生数的77.4%;2011年606名,占全校学生数的100%;三年来,学生自行组织探究小组34个,设计探究方案123项,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418次。从这些数据中不但表明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人数从少到多逐年递增的过程,更说明了知识传授方式的转变,促进了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不断增强、能力不断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