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体育学科跨校联合体教研的实践研究
上海市崇明县城桥中学 汤 联
摘要:本文通过对崇明县中学体育城北片联合体教研组在五年发展中所取得经验、成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跨校联合体教研的开展对提高农村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些思考和建议:以联合教研组为互助载体,激发和培养农村教师的研究需求和乐趣、农村教师之间的竞争性和协作性,将日常教学与日常研究融为一体,从而促进农村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持续增长。
关键词:跨校联合体 教研 教学能力 共同发展
1.跨校联合体教研概念
1.1 内涵。跨校联合体教研是学校教育教学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与共同发展的新型有效形式,是指以两所或多所学校的同学科教研组为主体的,在教学、科研、校本教研等方面进行合作,通过共同的投入和努力达到一定教学目的的教学研讨团体。
1.2 特点。不受规模大小、合作模式限制,各学校教研组始终保持独立的身份和地位,自主性较强;各学校教研组在平等原则的基础上,对研讨、合作、交流的内容与形式可以做出选择,在承担相应义务的同时,享有同等的权利。重要的是,跨校联合体教研是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指导,充分利用各校师资资源、硬件资源,从而提高联合体教研组组内所属教师的个人素养和教学能力。
1.3 建立跨校联合体教研的意义。对各学校体育教研组而言:丰富了教学研究活动,强化了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并将新的课程理念有效转化为教学行为,以此注重课堂教学研究成果的及时运用,注重教学研究的深化和延伸。对教师而言,通过交流可以开发教学、教师资源,提高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为教师的求知发展拓宽渠道,对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十分有效。
2.崇明县城北片中学体育学科跨校联合体教研的概况
组建过程及基本情况:
“城北片中学体育学科跨校联合体”由3所高中、2所初中组成。教师队伍中有体育学科县级骨干教师5名;中学高级教师15名,教龄未满15年的青年教师有21名。教研的目标是,通过各学校学科教研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互补、共享式”等多种形式的教研组协作,以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面向年轻教师,由骨干教师引领跨校配对组成学习小组,缩短年轻教师教学与教研的过渡期,进而达到以教研促进教学的目的。二是通过有“发展性”的跨校教研活动,倡导教学个性化,促使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三是骨干教师围绕教材在教学方法上作深层次探索,结合专题性研究性讲座、教学案例分析等,引发教学思辨,达到教研创新,给教学带来生气与活力。
3.跨校联合体教研的方式
3.1 跨校联合互动备课。
集体的互动备课,目的是克服学校类型的差异、农村地域的差异,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实现教师智力资源的共享,提高教学设计的水平。
3.2 跨校联合互助学习。
互助学习是指教师总结各自课堂教学经验,并提炼课堂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问题,针对难题进行反思和探讨,共享彼此拥有的课堂教学经验,以此起到互相帮助的目的。其中自我反思是互助学习的前提,是每个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必经之路,同时也是推动跨校联合教研有效开展的前提。
3.3 跨校联合的师徒结对。
城北片五校跨校联合体为师徒结对的活动提供了条件。由联合体大组长牵线,两所或几所学校联合,发掘各校的师资资源优势,实现优势互补,联合开展师徒结对。
3.4 跨校联合沙龙活动。
沙龙式教研是一种有利于教师主动参与、自由发挥的教研形式,一般以一个课例或一个问题为载体,参与沙龙的成员自由发言,展开充分的讨论,相互启发,开阔思路,展示才智,加深对问题的认识。诸如:听课评课沙龙、教师自我专业发展沙龙、理论学习沙龙、问题研究沙龙、课堂教学沙龙等等。
4.城北片中学体育学科跨校联合体教研的成效与存在的不足
4.1 成效。
城北片中学体育学科跨校联合体教研组是自主成立的,进行的教研活动是根据“教学实践——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模式开展的。从最初的提出问题、共同探讨问题,直到最后尝试突破问题,这一过程既是执教教师自我反思、自我提高的过程,更是全体教师共同参与、合作成长的过程。就教师个体而言,增强了问题意识、主人意识,提高了反思能力;对全体教师而言,通过跨校联合体教研的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活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对学校而言,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成效是:有11人次参加了全国、上海市的体育课堂教学评比,并获得等级奖。
4.2 存在的不足。
4.2.1 自主跨校联合体教研组是“应需而生”的,部分教师对参与联合体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4.2.2 自主跨校联合体教研的推进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整个推进的过程中,教师的认可和主动参与是关键。
4.2.3 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就是他们个性化的过程,自主跨校联合体教研应探寻怎样让教师乐于做出改变以往习惯的工作方式与个性化发展模式。
4.3 完善城北片中学体育学科跨校联合体教研的对策。
4.3.1 制定考评细则。县进修学校制订考评细则,并结合考评细则,针对各个年龄层次的教师提出相应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具体要求。对青年教师:以专业知识的巩固提高为主,集中精力搞好教学,逐步提高教学水平;对于中年教师:增强教改和科研意识,形成独特教学风格;对于老年教师:向青年教师传授教学的艺术与经验,使青年教师尽快出师上路。
4.3.2 固定活动时间。联合体教研应固定活动时间,有效保证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研究的时间,以促进对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与教育素养的提高,只有在时间有确保的情况下,联合体教研活动才能够长期有效地坚持下去。
4.3.3 改变个体发展模式。只有将体育教师的个人努力目标转化为可操作的方案后,才能改变其以往习惯的工作方式与个性化发展模式并且拾级而上。
5.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本文阐述了跨校联合体教研组对提高农村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影响,而跨校联合体教研组运作的关键在于激发和培养农村教师的研究需求和乐趣,在于激发农村教师之间的竞争性和协作性,养成自觉的研究态度和习惯,充分发扬个性和特色,让研究成为农村体育教师的一种自觉自愿并乐意为之的行为。
5.2 建议。
跨校联合体教研主要表现为:以联合教研组为互助载体,开展集体备课和讨论,有效促进体育教师之间的互助合作,让体育教师教学能力得以提升。
5.2.1 转变农村体育教师的思想观念,把教学实践与教学研究有机结合起来,营造“以教促研,以研促教”的舆论氛围。
5.2.2 体育学科跨校联合体教研必须充分考虑农村体育教师的主观感受和内在需求,突出农村教师在教研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5.2.3 充分尊重农村体育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农村体育教师真正进入到研究的状态,将日常教学与日常研究融为一体,从而促进农村体育教师教学能力持续增长。
作者简介:汤联,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学高级教师,崇明县“体育学科带头人”,崇明县城桥中学体育教研组组长。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解读中国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年.
[2]杨芳、高海利、周明.体育教育与人的发展[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3]袁志欢.关注实际操作过程,实现有效体育教研[J].中国学校体育,2010,4:71—7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