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校本课程《跳竹竿》的开发与实施的研究
静安区市西小学 杨鹂琼
摘要:本研究通过开发一至五年级《跳竹竿》的校本课程,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跳竹竿活动校本教材。在实施过程中,通过理论学习——提高课堂实践有效性并顺利开展课堂教学,收集、整理和创编活动项目,准备活动器材,制定活动方案;通过课堂实施——教研组研修、教学研究,制定各年级教学主题,形成各年级跳竹竿活动教案;通过总结提炼——整理材料,总结经验,形成案例、综述,撰写课题研究报告,确定后续研究问题与方向。教学中将技能学习与游戏、竞赛结合,激发学习兴趣;结合各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制定学习主题,目标要求体现层次性、材料选用体现层次性、方法设计体现层次性;让课堂教学成为“两纲”教育的有效载体,强调关注育人。建立了《跳竹竿》的校本教材,并形成系统的评价机制,使教师真正从“教教材”向“编教材”转变,丰富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内容,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又为“阳光体育”的实施提供有效的活动资源。
关键词:小学体育学科 校本课程 跳竹竿
1.研究目的
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符合本校学生特点的跳竹竿活动教材。
2.研究方法
采用理论学习、重点落实、归纳提炼的方法。
3.结果与分析
3.1 课程开发具有全面性、兴趣性、教育性的特性。
3.2 课程目标的是使学生学会并运用跳跃方法进行活动,体验跳竹竿成功的乐趣,会简单的评价,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3 课程内容根据年段活动进行学习。
3.4 课程评价采用学生、课程与教师结合的方式。
3.5 课程实施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目标要求、材料选用方法设计上体现出梯度设计;课程的教学是“两纲”教育的有效载体,特别是民族精神和团队协作两方面。
4.结论与建议
课程的开发了丰富的学科课程资源,对开展教学研修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起着推动作用;有效的课堂实施,促进学生身体能力与心理的全面发展,同时得到了学生对课程的客观评价。同时,教师可以加强跨学科学习,同时把活动延伸至课间、校外,拓展学练时空。
作者简介:杨鹂琼,女,本科学历。曾获区新长征突击手称号,多次荣获区论文和课堂教学评比等第奖,市“乐学杯”三等奖,指导学生自编操荣获区二等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