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幸没做“扼杀者”
上海市黄浦区三好中学 唐 燕
一、案例背景
足球运动能有效地培养参与者高度协作的精神和默契配合的意识,有利于学生养成遵规守纪的行为习惯,是一项很受我校同学喜欢的健身娱乐项目。
根据2009年4月国家教育部和体育总局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为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普及学校足球运动,配合“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发展,足球运动重新进入了校园。2009年开始,我校被列入了卢湾区首批足球试点学校。
我校处于中心城区,校园场地条件十分有限,为了做好阳光足球运动的普及工作,我们把足球项目作为我校体育课拓展教材,每个年级都有不同的足球课程,让学生充分接触到足球运动,培养足球兴趣。
我是一名女教师,在连续两年担任预备、初一年级女生体育教学中,我主要进行正脚背、脚内侧踢球等基本技术教学。由于女生的球感较差,对足球的兴趣远比男生低,在教学中饱尝了失败的苦恼,但更多的是成功的喜悦。其中最令人难忘的事,是在一次足球教学中,没有否定个别学生突破教师规定的教学内容,而取得的意外收获。
二、案例描述
1.一次“漂亮”的脚内侧踢球示范
有一天,我在足球课上组织学生进一步学习脚内侧踢定位球的技术动作,在重复动作要领、纠正技术错误并做示范后,我请学生先示范徒手动作(不触球的动作),然后,再示范一次有球的完整动作。
被点名示范的小王同学性格有点像男孩子,外向、爽朗,平时喜欢运动,经常跟班级男生一起踢足球。所以我知道她脚内侧踢定位球技术比较熟练、准确,也知道她对自己比较自信,表现欲很强,这次老师正好满足了她的表现欲。展示时只见她从起始线快速直线助跑,最后一步加大步伐,在支撑脚着地的同时,踢球腿大腿带动小腿由后向前摆动,大腿外展,当膝关节的摆动接近球的正上方时小腿进行了爆发式摆动,击球后踢球腿继续前移,只听到“呯”的一声,球快速飞向了位于15米远处老师画定的区域内的墙面上。啊!示范简直完美到了极点,出球平稳准确,整个动作娴熟流畅、干净利索。顷刻间,操场上爆发出一片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一旁观看的学生个个都自叹不如,向小王同学投去了羡慕和钦佩的目光。
其实,那一刻我却是想好好训斥她一顿的!因为我要求示范的是原地脚内侧踢定位球徒手动作,即最后不触球的动作,然后再示范完整的动作,但是小王同学过于表现自己,没有按照我的意思直接“秀”了一下自己,看到她那充满自信的目光,我想起了另一段值得反思的小插曲,使得刚提到嗓子眼的批评又缩了回去。
2.一段值得反思的小插曲
有一次课上,我组织学生进行一个教学比赛——15米“S”形脚背外侧运球迎面接力,在比赛前我把规则讲得很清楚:只准运用脚背外侧运球技术进行接力比赛,但是,在比赛中有一个小组的学生在运球中一会儿采用脚背内侧,一会儿两脚交替运球,这样,速度就比其他组同学要快很多,有的甚至在返回途中趁人不备少绕杆,最后,果然这个小组遥遥领先,第一个到达终点。
面对这种情况我严厉地批评了这个小组,尤其是小干部,没能及时督促队员实事求是地公平竞争,本轮比赛算输,全队一起罚10次俯卧撑。同时宣布重新再赛一次。但是比赛一开始,只见先前犯规的小组队员,个个神情木然,动作迟钝,原先的那份激奋、活跃的热情没有了,好像受了很大的委屈一样。
课后,回想起他们被批评后的沮丧表情,我反思了一下,知道自己直截了当的批评可能严重挫伤了她们的积极性,或许采用其他方式方法给予批评指正,她们更能接受。在接下来的第二节课上,也碰到了类似的问题,我就先表扬他们的技术本领,然后再要求重新讲规则再比赛一次,学生不但欣然接受,也依然保持比赛的兴趣,结果截然不同。
3.“完美”示范后的课堂教学引导
我灵机一动,镇静地说:“小王同学动作完成得非常漂亮。她不仅熟练地表演了脚内侧踢定位球的基本动作,而且直接命中目标,男同学也不一定有这水平!”这时小王同学非常开心。我稍停片刻,“但是她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动作,同学们,她到底如何做的?你们看清楚了吗?”一些同学马上说:“没有,太快了!”并要求小王同学再示范一遍。于是我对小王同学说:“这就是为什么老师请你先做一遍徒手慢动作的原因,是要你把漂亮的技术动作教给大家,现在请你做两次徒手慢动作,再示范一次完整的脚内侧踢球动作。”我又微笑着婉转地补充了一句:“当然,也可能是刚才老师没有强调清楚动作要求,这不怪小王同学,接下来我们再请她示范一次基本动作,大家一起再欣赏一下,好好学习,好不好?”说完,我首先以热烈的掌声再次为小王同学加油鼓劲!只见小王同学利索地拿起球,再次自信、认真地示范了两次徒手和一次完整的脚内侧踢球动作,按照要求准确、熟练地完成了动作,并再次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掌声和称赞。在接下来的练习中,小王同学还自告奋勇,积极地充当了老师的小助手,认真地协助老师辅导同学。
三、案例反思
在初中预备班、初一这个年龄段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心理年龄还很小,承受批评的心理素质不强,个别同学还可能会因为一个批评而引起他们的逆反心理,进而打击到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对于学生出现的一些“违规、犯规”现象,不要一概否定,更不能当众批评学生,“扼杀”他们学习、练习的积极性。教师应善于观察学生的言行变化,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想法,多表扬鼓励,提出合理建议,对一些创新的想法和举动老师应该及时加以鼓励和支持。只要是合乎情理的,就要表扬和肯定,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练习兴趣。
四、案例评析
体育教学中,教师很希望自己预设的教学方案能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教师说什么,学生最好能按要求执行,如有违规,就马上批评,结果把活跃的课堂气氛破坏了,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练习积极性。体育课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环境,有时在体育教学中为了安全,教师的要求会很严格,有时会因为一点小的“违规”而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是,只要不是什么原则性的问题,教师只要因势利导,适当变通,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