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历史系首任主任郭宣霖教授
詹义康
历史系的老人们在回忆系史时,总会思念起第一任系主任——郭宣霖教授。
郭宣霖先生(1903—1977年)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政治系,曾在厦门大学、山东大学、华北革命大学等校任教,1951年调入国立南昌大学。1953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郭先生是南昌大学院系调整之后留给江西师院的10位正教授之一。1954年江西师院历史科升格本科,他由中文科主任转任历史系首任主任。上世纪60年代初,当选为江西省政协常委,是省内知名的无党派民主人士。“文革”中遭受迫害,1977年因病辞世。
郭宣霖先生在主持历史系的十几年时间里,为历史系的创建、发展呕心沥血,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今凭个人记忆所及,作如下回顾:
做服从需要的表率
江西师院历史系创办之初,教学人员奇缺,由南昌大学保留下来的寥寥无几。虽然从中学和师专调进少许老师,也分配来一些研究生和本科生,但其专业分布不平衡,特别是世界史专业极为薄弱。这就迫切需要对教学人员的专业去向作出选择和调整。以大局为重,服从需要,是当时形势的要求,身为系主任的郭宣霖先生为此作出了表率。
郭宣霖先生是位博通中外历史的学者,但他长期在大学任教的课程主要还是中国历史方面的,如《中国政治史》《中国政治思想史》《中国外交史》《中国现代史》等。上世纪50年代初,国内史学界有股“中转外”的旋风,即一批年富力强、外语基础很好的研究中国历史的学者,转而从事当时几乎是空白领域的世界历史教学与研究,东北师范大学的日知(林志纯)先生就是非常生动的一例。正是在这一“旋风”的影响下,也是由于历史系的现实需求,已年届五十的郭宣霖先生作出了自己专业取向的一次重大”抉择——定格于薄弱的世界历史专业。我们现在无从知晓先生当时思想上的矛盾与冲突,但毫无疑问作出这一选择,是需要有勇气、毅力和牺牲精神的。
系主任的表率有种无形的影响。有的青年助教从他所喜爱且有深厚基础的中国古代史专业,被调整到中国现代史专业,开辟这片江西高教领域的处女地。有的中年讲师从通史专业调整去从事所谓冷门的历史教学法教学。个人服从大局需要,从系主任做起,已形成为一种风尚,一种传统。
青年助教的良师
历史系建系后,特别是1960年前后,一批本科毕业生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如何很好地培养这些年轻人,使他们尽快成长为教学骨干,便成为系主任深切思考的问题。为此,郭宣霖先生会同当时主管教学工作的副系主任欧阳琛先生制订了《历史系青年教师培养规划》。这份在“文革”中曾被斥为“黑文件”的规划,实际是富有远见而又切实可行的文件。它规定了青年教师培养的目标、要求,提出了培养的具体措施,希望青年教师能尽早接过老一辈的“衣钵”即接班。依据这份文件,一批青年教师被先后送到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等校进修。依据这份文件,系里的教授、副教授和讲师被指定为相关专业青年助教的指导老师,具体落实文件的要求。
我是1960年毕业留校的,分在世界古代史专业。郭宣霖先生也在这前后从世界近现代史教研组入世界古代史教研组,自然就被指定为我的指导老师。他的指导方式,既有一般要求又有特殊要求。一般要求是:系统听本专业课至少一年,做好课堂笔记;阅读指定参考书目;随班辅导一至两年,每周两个晚上到学生自习的教室或寝室,解答学生的疑问;准备试讲,讲稿要经指导老师审阅,试讲通过后方可正式登台讲课。特殊要求是:每两周向指导老师汇报近来读书、辅导、进修外文等情况,并提出一些问题请教。这时往往是交谈最活跃的时刻。郭宣霖先生学识渊博,他的宏观的思维模式,东西方历史对比的分析方法,使我受益匪浅。他是我教学与学术起步的良师。
历史系当年培养青年教师的一些举措,无疑是适合时宜的。严格的要求造就了严谨的学风和教风。他们后来在七八十年代大都成为历史系各专业的骨干,实现了郭宣霖、欧阳琛两位先生关于继承先辈“衣钵”(接班)的嘱托。
开设经典著作课的先行者
郭宣霖先生早在青年时代就追求进步,信仰马克思主义,在和他的交往中,我深切感到先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造诣很深。他常说,历史系的青年老师和学生要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特别是有关历史科学的论述。上世纪60年代初,他给历史系高年级学生开设了一门新课——“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每周3节课,为期一年,具体讲恩格斯的名著《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吸取了美国学者摩尔根专著《古代社会》的研究成果,用唯物史观重新阐述了家庭、私有制和国家这三者的起源及其经济根源。该书通常被列为大学历史系学生的必读文献。其中涵盖的知识层面广泛,涉及人类学、考古学、社会学、民族学、历史学、哲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学生读起来深感困难。郭宣霖先生因此为学生开设专门课程诠释这部著作。据我所知,这在当时国内大学历史系内尚无先例。南方某重点大学历史系一位青年老师闻知此事,曾表示要来听郭宣霖先生的课,研修该书。因考虑该课程尚系一种尝试,很不成熟,这位青年老师的要求被婉言谢绝了。
上世纪80年代,兄弟院校的一些历史系相继开设了诠释《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的相关课程,有关参考书也纷纷出版。我校历史系的经典著作课程,选读的范围扩大到《共产党宣言》《法兰西内战》等著作。实践证明,这门课程让学生直接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领悟其中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真谛,这对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和良好的效果。而这一课程的先行者,无疑当属郭宣霖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