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校信息技术有效应用须“三进”

学校信息技术有效应用须“三进”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应用很不乐观,常造成财力、物力、人力的极大浪费,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途径。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认为信息技术有效应用需要“三进”。学校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一个最基本的硬、软件环境。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的面与场是由分布于校园各教室、办公室、功能室的信息点构成的。信息技术深入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班班通”。

学校信息技术有效应用须“三进”

摘 要:信息技术的产生源于人们工作、生活的需要,因此信息技术的价值体现在应用方面。然而信息技术在学校的应用很不乐观,常造成财力、物力、人力的极大浪费,其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有效应用信息技术的途径。本文从信息技术进校园、进班级、进课堂三个层面深入探索了信息技术服务师生、支撑教学、提高质量的有效方法与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 有效应用 “三进”

信息技术的产生源于人们工作、生活的需要,因此信息技术的价值体现在应用方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那么,怎样让信息技术走进校园,融入师生的学习生活,有效支撑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呢?笔者通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认为信息技术有效应用需要“三进”。

一、进校园

学校信息技术的应用需要一个最基本的硬、软件环境。让信息技术走进校园绝不只是一个概念,也绝不只是多媒体电教室的一个点,而应该是一个面、一个场。怎样构建这样的物理场呢?首要任务就是在校园建立“一网”、“一站”、“一台”。

(1) “一网”。就是建立一个校园局域网。校园局域网实际上是学校信息、资源互联互通的库、平台与管道。互联互通的前提是最少有一个为校园各个信息点(教室、办公室)提供支撑的服务器,有与服务器相连通的网线和对信息数据进行接收、分发的交换机;如果信息点比较多,有跨网段访问的情况,还要配置路由器;如果想更有效地保障局域网与因特网连接的安全性,可以考虑加入一个硬件防火墙;若要同外部连接就加入一个“猫”。校园局域网就是由“猫”、路由器、防火墙、服务器、交换机与信息终端按照一定网络拓扑结构,用网线(光纤或无线通信方式)连接而形成的计算机组。其实一个校园局域网的构建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复杂,价格远没有一些公司报的那样高,局域网的造价取决于信息点的数量,以及设备的性能与品牌。普通中小学不能像金融系统、科研机构、高校那样配置,不能被公司“追求一流”、“先进性”、“多少年不落后”的话所迷惑。

(2) “一站”。就是建立一个校园门户网站。校园门户网站是学校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也是广大师生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网络平台,它应该尽量为广大师生提供有用的资源,为学校的管理工作、教育教学工作、全体师生个性学习和家校联系提供良好的服务。因此,明确校园网站在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中的位置,规划好校园网站的各个栏目版块是校园网站建设的关键。从技术支撑来看,现在用于建站的整站系统大致可以分为基于“ASP+SQL”和基于“PHP+MYSQL”两类,也可以分为商业型和免费型的整站系统,也可以自己搭建网站。

(3) “一台”。就是建立一个FTP文件资源服务平台。门户网站主要是学校对外信息发布、信息公开的一个窗口,而学校内部大量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等信息、资源的交换和共享是需要通过上传和下载来实现的,这就需要在局域网上建立一个FTP服务平台。在FTP上共享的资源和信息主要有三类:一是课件、学件资源包,主要包括小学六个年级的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英语、美术等11个学科的课程资源,重点是语、数、外学科;二是学研案例文本与视频资源,包括全国和各省、市大型学研活动购置的优质教学案例等视频资源;三是学校管理行为图片资源包,主要包括教育、教学、科研、管理行为活动的图片资源。在此基础上,可以按年级、处室建立一个信息中转站,方便教师临时共享信息。有了FTP,才可能实现校内最基本的资源共享,以及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科研、管理各个层面的深入应用。

二、进班级

学校信息技术应用的面与场是由分布于校园各教室、办公室、功能室的信息点构成的。信息技术深入教育教学的主要形式就是“班班通”。因经济条件和教师素质存在差异,“班班通”也有不同的接入模式。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我们归纳了以下几种“班班通”模式。

(1) 无盘模式。即资源的应用由专业服务器来支撑,只须在班级教室里安装一个无盘工作站(无硬盘计算机),对无盘工作站的操作主要通过无线遥控鼠标和键盘来实现。这种应用模式最大的优点就是价格优势,每台机器比一般台式机要便宜几百元钱,最大的不足就是对服务器和网络的依赖太大,如果服务器平台或是网络有问题,无盘工作站就无法工作,应用操作就无法进行。

(2) 多媒体单机模式。即在班级内配上多媒体电脑桌,然后在桌上和墙面上安装一个局域网信息点、一台多媒体计算机和一个多媒体显示屏,最好用数据线将其连接起来。现在台式机和液晶电视也并不贵,让多媒体进班级绝不是什么空想。多媒体单机模式的最大好处就是不仅能够共享的学校公共资源,还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班级教室计算机中预设的教学资源。这种模式因操作方便、价格经济,越来越受教师们的喜爱与普遍欢迎。

(3) 网络接入模式。即在班级内每一名同学的座位上配备一台计算机,然后通过交换机与教师机或服务器连接起来,用以满足信息技术教学和网络环境的信息技术整合应用模式。对于一所普通学校来讲,这种应用模式通常通过学校计算机室和专用多媒体教室来完成。这种环境下的应用模式有利于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师生角色的转变,有利于课程结构和教学过程的变革,有利于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习惯与学习素养的形成。

其实,实现“班班通”、“学科用”有一个最基本的前提,就是教师的办公室之间必须实现“室室通”。只有教师在办公室备资源、预资源,才能在班级中用资源。

三、进课堂

深入课堂,就是要在课堂教学中构建一套有效的信息技术应用模式。通过探索,我们在实践中形成了三种课堂教学模式和四种德育活动课的教学模式。

1. 课堂学科教学有效应用模式

(1) 课程模式。把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对象,即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课程开设,主要学习信息技术的基本技能和基本工具。信息技术课程并不是简单地为了学习信息技术,还要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习惯和能力,因此,同样要按照课程整合的理念,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整合到实际任务中进行学习。这些任务可以是其他学科的知识,也可以是社会性的问题。

基本流程如下:

img24

(2) 媒体模式。即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传递教育信息的载体。它是基于“辅助”的理念,将信息技术作为帮助教师解决教学问题的教学媒体提出来的。在这个层面上,信息技术扮演的是媒体的角色,发挥的是媒体的功能,体现的是媒体的特征,因此,不能引起真正意义上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学习方式的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知识的吸收和掌握。

基本流程如下:

img25

(3) 工具模式。即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研究的工具。它是基于“整合”的理念,使信息技术作为构建自主、探究学习环境的要素提出来的。学生作为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在网络等信息技术的帮助下获取信息、交流信息,并最终以多媒体作品的形式完成研究任务。这一层面的应用可引起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的提法,就是强调信息技术在这一层面上的应用。

2. 德育活动课程教学有效应用的主要模式

(1) 主题队会模式。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主题,利用网络组织多媒体资源进行自我教育的一种活动形式。

基本流程如下:

img26

(2) 电影课模式。电影课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按照一定内容系列,循序渐进地组织学生观看最适合自身的优秀影片的一种教育形式。

基本流程如下:

img27

(3) 心理辅导模式。即学校是针对学生在学习、成长中面临的问题与困惑等,通过喜闻乐见的网络形式与学生交心、谈心,使其及时得到精神帮助的一种心理指导方法。

基本流程如下:

img28

(4) 网令营模式。即针对学生好奇、爱玩、好动的天性,由学校组织的有益于学生心智发展和身心健康的网上创新实践活动方式。

基本流程如下:

img29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进校园,搭建的是公共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的是学校信息的数据中心;信息技术进班级,搭建的是学校师生应用的终端,探索的网络应用的接入方式;信息技术进课堂,构建的是师生有效应用的教学新模式、新方法,目的是促进应用,提高质量。进校园、进班级是进课堂的基础,进课堂、服务学生、支撑教学、提高质量是信息技术应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参考文献:

[1] 蒋国珍.关注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的应用[N].中国教育报,2008-11-17.

[2] 章献明.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五个思考[N].中国教育报,2007-5-21(6).

[3] 秦炜炜.李克东教授谈学生学习方式创新[J].教育技术资讯,2007,(1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