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课说课研究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普及,“说课”这种形式也常见于各级组织的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课大赛。然而在实际教研活动中,整合课说课的效果并不好,其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科学把握整合课说课的内在规律和外在表现形式。本文积极探索了说课的意义、说课内容及说课方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课 说课
一、说课的价值与意义
说课,就是教师针对某一观点、问题或具体课题,口头表述其教学设想和理论依据,即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或教研人员讲述自己的教学设计,然后由听者评说,以达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活动。说课,因具有提升教师备课的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增强教研活动的实效性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等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活动和各级各类优质课竞赛活动。
现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和信息技术在学科中的普及,“说课”这种形式也常见于各级组织的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课大赛,有些部门还把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课说课单独作为一种赛课形式。现在说课在各类学科研究活动中都比较流行。笔者曾多次作为评委参加省、市、区组织的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课的说课比赛评审,发现有不少教师课上得不错,但是不会说课,影响了综合成绩,所以在大赛中名落孙山。那么中小学信息技术整合课到底该怎么“说”呢?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和研究。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课的说课没有固定的标准和模式,不过,教师一定要遵循说课的内在规律和外在表现形式,才能达到说课的目的,让同行和教研员都觉得有想法、可操作、效果好。
二、说课的内容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课说课是说课的一种形式,它必须同时具有一般学科说课的特征和信息技术课的特征。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课说课和一般学科说课既有联系也有区别。
一般学科说课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说教材。主要是说说教材简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教具准备等,这些可以简单地说,目的是让听众了解你要说的课的内容。
(2) 说教法。说说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执教者准备采用哪种教学方法以保证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3) 说过程。这是说课的重点。就是说执教者准备怎样安排教学的过程,教学过程主要包括了哪几个环节,其中哪几个环节是重点。在说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把教学设计的依据说清楚。这也是说课与教案交流的区别所在。
说课还有课前说与课后说之分,课前说主要说设计的理念与设计思路,而课后说除了说设计理念、思路和实施的步骤、方法外,还要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总结和反思,以利于第二轮课堂教学活动理论重构。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课融入了教育技术之后,教学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学生和技术之间的关系及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课的说课内容除了要说教材、教法、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外,还要说教学思想和教学资源设计。教师需要更新教学观念,整合设计教育技术、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三、说课的方法
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课说课绝不是将学科与技术简单相加,也不是肢解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而是为了实现学科的三维目标,将技术资源的支撑融入学科说课的全过程,从而改变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说课要突出技术设计环节。信息技术整合课说课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
(1) Word口头说。就是在充分备课或上课的基础上,教师用口头语言将自己的设计思想、教学过程、技术与资源运用想法与做法用准确、明了的语言表述出来。这种说课方式,要以提前准备好Word文稿为基础。
(2) PPT演示说。就是在Word口头说的基础上,教师将说课的主题、要素、环节和重点以大纲或关键词等形式表达出来。这种形式是以教师提前准备好PPT演示文稿为基础的,它能让听者准确、清晰地把握教师的说课内容、环节与思想。
(3) 资源综合应用说。就是在PPT演示说的基础上,教师充分运用课件、教学资源和上课的实例片段讲述自己的教学观点和教学过程,有效表达与呈现技术资源在解决教学重难点和实现教学方式变革中的突出作用。
上述三种说课方式要视具体的情况与要求选择应用。如果只是学校内部的交流,可以运用第一种方式;如果是校际之间的研讨或参加校外各级各类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课说课竞赛,就要采用第二种或第三种表达方式,通过精心准备和科学设计,将自己说课内容及教学的特色、效果和亮点比较全面、真实地展示出来。
笔者曾多次参加省、市、区的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课的评审工作,通过分析,总结出教师赛事说课失败的四点原因:一是整合课说课不说整合点,不用技术、不用资源、不用视频实例说,把握不住整合课说课的表现特征;二是说课的内容太多,抓不住整合课说课的重点;三是说课时间一般为10分钟,有的均衡用时,控制不住说课时间;四是对技术资源应用不熟练。
怎样把握说课的重点和说课的技巧呢?
一是要把握整合课说课的特征,认识上课(课堂实录)和说课的区别。
上课是师生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充分运用技术和资源所进行的教学互动活动;而说课只是教师围绕课题和问题,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外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研究与培训活动。上课是教师与学生相互作用的双边教学活动,说课是教师的单边行为,是同行研学活动。另外,说课同上课相比,内容与环节都要简略一些,时间也要短得多。说课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教师对说课本质特征的把握、教师的表达水平和文化功底。一般而言课上得好,不等于说课就好,但是说课好的教师一般课上得好。
二是要把握整合课的特征,说课的内容虽多,但一定要突出重点。
教师要把说课的重点放在设计思路、教学过程和教学技术资源的整合点设计上,要充分运用教学课件、教学技术资源和课例片段体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简化教学重难点,提高教学的效果,还要充分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去增强说课的感染力。
具体讲,就是说课的内容要详略得当。说课有以下五个环节:①说课题、教材版本;②说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要根据教学设计的要求完整阐述;③简略介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但需明确教学媒体环境;④教学过程呈现,应以教学流程图为载体,展开教学过程,超级链接多媒体资源;⑤教学反思,要体现新课程理念,说明落实教学设计的效果与得失。①~③环节要控制在2分钟之内完成;环节④是重点,要突出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效整合,说明整合的设计思路、所选择资源和软件的应用方法、应用效果,此环节控制在4分钟左右;环节⑤是小结归纳,控制在1分钟左右。说课总用时控制在7~8分钟,剩余2~3分钟一般用于评委提问和专家点评。上述新课程理念是说课的灵魂,整合点的诊断与分析、设计思路、应用效果和资源展示是说课的重点。
四、说课案例研究
《观潮》是一篇以杭州湾钱塘江大潮为主题的课文,文章层次分明,其生动优美、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雄伟壮观的钱塘江大潮描述得有声有色、气势非凡,令人仿佛身临其境,深受震撼,是一篇学生喜欢的佳作美文。本课堂教学说课设计如下。
认知目标:学会相关的生字词,通过学习第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领略这一“天下奇观”,并进一步认识钱塘潮形成的原因。
技能目标: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学着按时间写作的方法仿写片段《雷雨》,并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听、观、读、析,领略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从而激发学生对祖国的自然奇观和壮美山河的赞美之情、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听、观、读、品“潮来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让学生体会钱塘潮的壮美与神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如何生动而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的雄奇,学会仿写。
教学方法: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探究法(质疑问难—自主探究—归纳提炼—解决问题)。
多媒体设计:①教学平台为多媒体网络教室;②教师自制《观潮》主题学习网站,搭建学生实时上传交流的BBS共享平台;③准备教学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相关资料。
有位说课教师在2分钟之内完成上述说课内容的介绍。之后,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效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在充分解读教材文本、认真分析班级学情的基础上,该教师运用了四种方法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技术资源、教学过程等说课内容进行了重构与整合,应用PPT演示文稿和相关教学资源链接,将其过程生动有效地表达出来。
(1) 借助多媒体,检测预习。说课开始,教师一边说一边运用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生字、生词。教师陈述,“通过课前预习,我们已经扫除课文的生字词的障碍,现在老师想检测一下同学们预习的效果。谁能准确、流利地读出屏幕上的生字词?另外,大家一定要掌握标注为红色的重点字的读音和笔顺。”接着,教师通过个别和集体预习反馈的形式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由于采用了对比多媒体读音、笔顺的验证,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
(2) 借助多媒体,感悟潮“奇”。课文中,钱塘潮的“奇”主要体现在“一条白线”、“白色城墙”、“白色战马”等关键词句上。为了让学生感受大潮的雄伟气势,教师在让学生观察、对比、品读,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并让学生观看钱塘潮视频,身临其境,体会大自然的神奇。教学由于消除了时间差与空间差,有效地突破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3) 运用网络,指导仿写。课文第3~4自然段描述大潮到来时的壮观景象,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作者按由远及近的顺序观察,把听到的声音和看到的景象进行穿插描述,展现了大潮滚滚而来、奔腾咆哮的壮丽图景。讲声音:先是“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而后“响声越来越大”,最后,“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讲景象:大潮在远处时,“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大潮从远处涌来时,“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大潮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时,“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作者这些有声有色的描写,使人如临其境。为了让学生学会作者听其声、观其形、思其序的观察方法,教师让学生按照类似的方式写“雷雨”,然后,教师和同学们通过上传共享方式,在BBS上进行交流评价,有效地外化了学习效果。
(4) 运用网络,探究学习。当课文的教学重难点得到突破之后,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进一步拓展和延伸。学生很好奇钱塘江大潮壮观的景象到底是怎样形成的。于是教师通过因特网和相关教学资源预设,让学生学会搜索、整理、处理信息,在自主探究学习中提炼出钱塘潮形成的主要原因,即:太阳、月亮的引力对地球的影响;钱塘江入海口呈喇叭形,江口大而江身小;河床、河道的阻挡等。通过网络搜索和令学生耳目一新的动画或视频演示,可让学生较科学地解决潮“奇”的成因之谜。
综上所述,我们只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学科整合课说课的价值和意义,科学把握其内在规律和外在表现形式,并灵活有效地运用它,才能使这种教学研究形式和教师培训方式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张静.浅谈信息技术如何说课[J]. 学周刊·小学学术研究版,2009,(3).
[2] 罗晓杰.说课及其策略[J].教育科学研究,2005,(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