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教学回归生活——《武汉的小吃》案例点评
摘 要:过于强调以学科为本可能会使信息技术的学科教学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在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部分教师教技术、学技术,而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培养以及技术同生活的联系,使学科教学走向“死胡同”。本文以《武汉的小吃》为信息技术回归生活的教学典型案例,目的是探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引领方向。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 生活
盲目地低头前行,常常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学校、学生、家长若一味追求分数,学生们便会迷失学习的方向。笔者一直耕耘于学校和区域教育教学研究的田野,在听过不少信息技术课之后有一种强烈感受,那就是完美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一定要回归生活。今天听了区信息技术学科名师张君臣的《武汉的小吃》一课后,忽然有了眼睛一亮的感觉,他的课给我们的信息技术教学回归生活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范例,其突出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今天的学习是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基础,因此我们的教学内容也不应该远离学生的生活,《武汉的小吃》就是源于学生的生活。谈起热干面、汤包、豆皮等,同学们都有话可说,然而,要说出特色、要说出文化来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本课的教学,教师想通过PPT作品的制作与宣传,让学生能灵活运用搜索引擎快速、准确地了解武汉的特色小吃,并灵活利用PPT作品演示、宣传、推广武汉小吃。在本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基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清晰地构建了一个基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模式的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课的教学结构模型。概括地讲就是:清清楚楚一条线,明明白白三个点,完完整整一个圆。一条线就是“武汉的小吃”认识线;三个点就是通过上网了解“武汉的小吃”,品评“武汉的小吃”和制作展示“武汉的小吃”;一个圆就是将“武汉的小吃”特色的认识成果用PPT作品展示出来,从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结束本课的教学。
在我们的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课中,有大量这样类型的课例,像“武汉的交通”、“身边的安全”、“武汉的桥”、“黄鹤楼”、“社区的环境”等,都可以按照这样的模式去上。其中,教学《社区的环境》这节课,教师就可以紧紧抓住“了解社区环境现状,分析原因,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三个结构层面来教学,既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教学的思路也非常清晰。
二、教学过程基于学生的认知能力
本课的教学,从知识与能力方面看有两个学科训练点:一是巩固上网搜索技术知识,培养学生熟练运用搜索引擎快速、准确搜索有效信息的能力;二是巩固PPT演示文稿制作知识,使学生学会根据主题正确地编辑文字、美化图片和页面。上述第一点是教学的难点,第二点是教学的重点。如果独立来看,仅仅完成一个任务并不难,因为上网搜索技术知识在小学四年级就学过,而PPT的制作在小学五年级上学期也学过,但是在一节课中要整合以前学过的两个知识点完成一个作品的制作,把这件作品的主题、内容、技术形式全面展示出来并不容易。在本课教学的两个重要环节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认知基础。
比如,在让学生通过上网的方式来搜集关于武汉小吃的信息时,教师首先不是让学生直接上网搜索,而是让学生回想一下在四年级学过的上网搜索方法。又如,在让学生将搜索到的有效信息制作成PPT时,教师首先让学生观看以前同学制作的范例,这样一方面是给学生提供一个范例,建立一个同学们即将完成的作品模型,另一方面从视觉层面来讲也是一种复习,接着教师再让学生说说他们在五年级学习如何在PPT中插入文字和图片的方法。在教学巡堂的过程中,教师发现仍有个别学生不会做,这时教师告诉同学们,在遇到困难时,要通过询问老师、同学互助、菜单帮助的方法,解决制作过程中碰到的难题。由于教师事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有了充分了解,对突破学习障碍进行预设,所以,这节课教师比较容易地突破了教学重点,有效解决了教学难点。
三、教学方法基于学生的感悟与体验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综合实践性的活动课程,因此,这类课程的教学教师要突出综合实践学科的特征,让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在实践中体验。实践性的知识与技能只能在实践中获取,张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非常注意这一点。
在教学上网搜集关于武汉的小吃的信息时,教师基于学生的能力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特征进行了如下设计:一是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上网知识,说说利用搜索引擎查找信息的方法;二是指定一名学生,一边说一边演示上网查找信息的方法;三是给出任务,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四是教师巡堂,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指导学生运用帮助;五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品评汇报。在教学《武汉的小吃》PPT的制作时,教师也是进行了五步走的教学设计:一是示范以前学生制作的PPT作品,建立标准,也有针对性;二是让学生小组讨论,说说制作一件好作品的标准,这是对以前学习PPT制作的一次深化;三是在学生讨论形成标准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动手制作,鼓励创新;四是提醒学生遇到困难时,学会寻求帮助;五是自评、互评后展示汇报。
整个课堂教学由于教师基于学习者设计,采取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教学方式,充分突出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课程的特征,学生的思维活跃,动手操作的时间充分,学生学得快乐轻松。同学通过实践学习,明白了解决一个生活问题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也可以选择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方式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
四、教学评价基于学生的进步与发展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我们的教学评价,要回归生活,反映社会需求,促进学生的成长、进步与发展,特别要突出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这节课从面来讲,教师关注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能力,特别是学困生。比如,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有意识地给他们提供表达的机会;在出现思维障碍时,教师主动地给他们搭桥,鼓励讲、鼓励说、鼓励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在张老师的课堂中,不仅是完成任务快、勇于质疑创新的同学能得到表扬,而且学习态度好、学习有进步、敢于发言的同学也能得到表扬。从内容来讲,张老师不仅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更关注学生兴趣、态度与方法的培养。从形式来讲,教师不仅重视教师评价、学生互评,更重视学生自评,让学生增强主体意识,培养自主学习信心。从效果来看,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氛围好,态度积极,思维活跃,操作娴熟,学习任务圆满完成,知识学得扎实有效。
张老师的课从内容上来源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从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上基于学生学习水平与能力,从评价上充分体现了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体现了“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折射教师以生为本的教学思想,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因此,这是一节成功的信息技术综合实践课。当然张老师的这节课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信息技术课通常是以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的,这里对任务的布置一定要具体,学习方法、路径和资源的交代一定要清楚,完成作品的时间与效果要求一定要更加明确。另外,技术的产生源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不能就技术论技术,就艺术论艺术,而应该从技术课堂,到艺术课堂,再上升到生活生态课堂。比如在课程的最后环节,学生作品的展示评价不仅要从插入、编辑的技术层面评,还要从画面布局、颜色搭配上的艺术层面评,更要从“武汉的小吃”特色与饮食文化上去评。要是这样的话,这节课就会上得更加完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