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全国独立学院典范的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确名不虚传。这所在时代召唤下诞生的“天堂”之骄子迅速崛起,按照国家和社会的需要,以学生全面素质提高基础上的个性发展和合格基础上的扬长教育为育人理念,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较强的社会政治经济建设能力,具有国际视野和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育人目标,走出了一条本科层次“应用教育”的新路子,为全省乃至全国树立了榜样。七年间,他们为社会输送了7000余名优秀本科应用人才,而且深受社会欢迎,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如今,这所独具特色和良好声誉的高校已成为杭城的又一道靓丽风景线。前来参观交流、洽谈合作的一些欧美著名大学的学者、教育专家也称赞不已:“了不起,了不起!”
“浙商”为这片土地创造了财富,成为人们研究的话题。而今浙大城院独具特色的本科实用人才教育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而且赞誉多多。客观地说,作为全国首家成立的独立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经过短短七年的发展,在如林的高校中独树一帜,有其经济、社会的原因,但关键还在于他们自身的办学特色和社会责任。
今年12月21日,中外合资大型跨国集团公司东亚海事国际(集团)有限公司在城市学院进行招聘,参加初试的共有40余名同学。经过初试,公司主考官对近80%的初试通过率感到惊讶,连声说,浙大城市学院的学生,素质高、语言能力好。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突出,不少高校和学生为就业而烦恼的情况下,城市学院的学生却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自1999年创建以来,已向社会输送了四届本科毕业生,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高达94%,护理学、土木工程专业就业率达到了100%。
有人说,他们有杭州市政府和浙江大学参与、支持的先天优势,而且自诞生那天起他们就视办学质量为生命,视培养优秀应用人才为己任,顺应了社会需要。这些话不无道理。
当今的大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衣食无忧,宠爱有加,容易造成一些孩子自私、狭獈、唯我独尊的习惯,缺乏社会责任感。但在浙大城市学院这所新型的校园里,却有另一番景象。
落实全员育人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育人队伍,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他们除了充分利用社会精良的师资资源外,还打破计划用人制度,按需设岗、全员聘任、公开聘用、目标管理。工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直接挂钩,把育人的任务分解到每一位教职员工的身上,共筑学院的发展利益共同体,形成了一个高效的“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体系。
改变传统育人模式,学院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中心。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参与者、开发者,去发现、培养、扶持学生。他们结合学生所学课程内容,每年都相应开展“电脑节”“工程文化月”“外语节”“结构模型大赛”等活动。结合学生专业特点,每年都开设“青年素质发展论坛”,要求学生每人参加一个科研团队,每一个团队选择一个科研课题,实行项目化操作、团队化运作,让学生学会研究、学会服务、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结合学生实际,成立了“科普下乡小分队”“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企业调查小分队”,每年都让学生们带着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深入到田间地头、工矿企业、科研单位,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做事,在实践中得到职业素质锻炼。
“红丝带”协会就是其中一个典型。协会成立三年多来,每年都利用节假日,远赴河南,走访商丘、开封、驻马店等地的艾滋病村,深入调查艾滋孤儿生存现状和教育情况,用他们的笔、相机和摄像头记录下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用这些翔实的资料在校园内外坚持进行宣讲教育,让更多大学生和其他人正确了解艾滋病和艾滋孤儿,让更多的人参与帮助艾滋孤儿行动,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
置身校园,你就会看到,学院的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站都是在指导老师指导下,由学生主办的,学生当主编、当台长、当站长,而且完全按照正规报社、电视台、电台的模式操作,学生们不出校门就能得到专业的历练。许多新闻界专家和领导看了后也赞叹不已,称浙大城市学院填补了传统高校教育模式滞后的空白。
该院院长王立人曾作为我国第一批外派人员赴意大利比萨大学学习深造,深谙国内和国外教育的差距。他深有感触地说:“国家不仅需要培养研究者,而且更需要培养大批本科实用人才,这是提高人力资源素质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需要。”
正是按照这一理念,该院以拓荒者的精神,肩负起本科实用人才教育创新之路。他们紧紧围绕“一切为了学生成才”这一核心任务,转变传统教育观念,按社会需求设专业,按学科打基础,按就业设模块,大胆实施“应用教育”,着力构建多通道、多规格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以“应用教育”为抓手,形成良性互动的应用人才培养链。改变教学模式,从传统的“概念到理论然后考理论”的“精英教育”模式,转变到“从实际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应用然后考应用”的“应用教育”模式。加大实践和大学生科研计划,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各层次的学科竞赛。2001—2005年学生科研立项715个,学生参与人数达3000余人次,对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努力实现产学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结合,缩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距离。几年来,他们先后投资5000万元,建立了97个校外产学研基地和20多个校内专业实验室,杭州市政府也帮助该院组建了由27个委、局组成的产学研合作委员会,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增长了才干。今年12月21日,投资600万元的城市学院工业中心一期工程落成,杭州市市长孙忠焕、副市长项勤等出席落成仪式,希望把工业中心建设成为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教学示范基地、先进工业技术推广应用的示范基地,提升杭州工业产品的设计制造水平与高新技术含量。
学院还专门为学生建立了创业园(学生们称创业实践一条街),完全模拟社会创业与管理全过程,实行入园竞聘制。目前,已有“E彩校园服务公司”“城艺校园文化传播公司”“林家铺子股份有限公司”“搜城杂志编辑社”和“八零年代工作室”五个项目通过竞聘入园,学生自己投资,真实运营,在实践中接受创业教育。
实施开放性教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举世瞩目的“中国杭州西湖博览会”是杭州发展国际会展经济的一个窗口和平台。自2003年开始,3年来,已有44名学生在“西博办”挂职实习,其中有12名表现突出的学生,毕业后留在“西博办”工作,成为杭州会展业的新兵。
这环环相扣、互为作用的“应用教育”链,结出了丰硕的果实,受益者当然是学生。
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居全省高校前列;
学院的教学改革荣获全国教学成果二等奖;
获大学生国际数模竞赛一等奖6个、二等奖5个;
获国家数模竞赛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
获省数模竞赛一等奖9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8个;
林丁盛参加国际生物医学工程学术会议;
杨洁出版了24万字的法学学术著作的;
吕晶晶获亚姐冠军;
裘荣康出版两部长篇小说;
徐杭平获第九届全国大学生英语最佳辩手……
城市学院的生源80%是二本生,而且大部分学生有着良好的家庭环境和社会资源,很多学生家庭是从事企业、商业经营活动的。这些学生社会活动能力和自主自立的意识比较强,不愿意“读死书”,希望学以致用,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以适应社会的需要。
按照学生这一群体特点,着力培养多学科交叉、宽基础的复合型人才。几年来,他们认真实践,勇闯新路,一步一个深深的脚印。
大胆尝试,开设本科教育特色班,培养具有鲜明个性发展的人才。他们按照学生的特点和家庭环境等,先后开办了“创业人才孵化班”“国际新闻班”“穆青新闻班”“对日软件开发培训班”“西点素质训练班”“啄木鸟课堂”“留法硕士预备班”“白领女性塑形班”“公务员培训班”“博学计划班”。这种顺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着力培养多学科交叉、宽基础的复合型人才的做法,得到了社会的好评。
谢珅、余家汉是“创业人才孵化班”第一届毕业生,经过在市场的起伏磨砺,今年8月底,他们创立的GUESS杭州盖斯特推理游戏有限公司在杭州开业,注册资金51万元人民币。目前GUESS游戏公司已经拥有会员1500人,市场前景看好。引人注目的“对日软件开发培训班”,首批31名学员,约有95%的学员可成为网新公司的正式员工。
把国际化办学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抓手,实行“双联”,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该院党委书记胡礼祥教授告诉记者,所谓“双联”就是学生不用去国外读书,两种课程设置,两种教材,外教和本地教师联合任教,强调双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在中国工作的占领就业高端市场的高收入人群,而不是训练在发达国家干活的打工者。
2000年以来,他们先后与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新西兰怀卡托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涉及6个专业,就读学生占在校生的9%。至今“双联”班已培养了1200个学生,他们拥有两本学士学位证书,有的大受外企青睐,有的拿到国外著名大学的全额奖学金,继续出国深造。目前,该院已和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20所院校保持校际往来并签署了合作协议。可以说,该院在跨国合作办学和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教学管理模式上,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高校的前列。
载《浙江在线》2007年1月17日,新浪、央视国际网等多家媒体转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