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兴趣型校本课程,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影响因素,也是课程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还是学生学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设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途径。那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如何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从下面的案例中获得一些启发。
案例:《环游地球八十天》地理校本课程方案
上海六年级第一学期的基础型地理课程内容主要分为“景观·地图篇”和“世界分国篇”两部分。为了激发初学地理的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我将开设拓展课程的基调定位于“趣味化、有效化辅助基础型课程”,教学形式定位于“游中学”。明确拓展课的基调和形式后,我查找了一系列旅游地理书籍,《跟着电影去旅行》就是其中一本。最初,这本书名给了我较大的启发,它脱离了单纯跟随图片“旅行”的单调。在实际操作后,我发现并非所有影片都适合学生观看,在观看电影时学生往往容易被故事情节所吸引,电影容量较大费时多等一些问题,觉得在看电影中学习有一定难度。对此,我继续完善课程方案,将拓展课程转换为《环游地球八十天》。新的拓展课程的灵感来自于法国最著名的科幻小说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代表作《环游地球八十天记》。将小说文本作为线索开展学习,既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便于实施。以下是《环游地球八十天记》课程方案。
一、课程名称:《环游地球八十天》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指图说出环游经过的世界大洲与大洋、世界重要的海洋、国家与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
(2)读图指出“环游”路线,明确世界主要洲际航线;
(3)简单换算时区、区时;
(4)举例说出环游经过地区的主要自然现象和经过国家的人口、语言、宗教等的基本概况。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环游地球”,初步形成地理学习的读图技能和“脑中地图”;
(2)通过设计新的环球旅行线路,学习应用地理方法思考问题,发展创造性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环游世界的旅程,增加地理学习兴趣和地理审美情趣;
(2)通过环游过程中的小队讨论和小队交流,养成质疑、对话、交流等地理学习习惯;
(3)通过小队对游览国家的新闻介绍,养成关注世界、中国和本地区地理问题的习惯;
(4)通过对小说主人公福克先生环游世界过程中所遇苦难和解决过程的呈现,体会坚韧不拔和冷静沉着的品质。
四、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五、课程类型:校本课程
六、教学材料:地图、自编相关国家、地理要素知识内容课件、《环游地球八十天记》小说
七、授课时间:15课时
八、学习形式:小队竞赛形式。每个小队都有自己的队长、队名、小队口号及旅游金币。
九、课程内容及学习要求
续 表
十、学习成果要求
1.描画:通过每次课的勾画,最终完成一张环游地球八十天路线图,并在图中标注相关重要信息。
2.畅谈:我们能用更短的时间来环游地球一周吗?
3.设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一条更短的环游地球的路线图,要求如下:
(1)路线必须包括五种以上交通工具,如船、火车、马车、游艇、雪橇、大象等;
(2)在世界地图中勾画出你设计的环游路线;
(3)估算所设计的环游路线所需要的环游时间和大致费用;
(4)对环游过程配置一份“环游说明书”。
十一、学习评价方案
以过程性评价为主,终结性评价为辅。具体见下表:
表8-1 《环游地球80天》旅行金币记录表
续 表
(案例来源:上海市育才初级中学郭潇潇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六年级学生,六年级学生刚接触地理学科,对地理课程并不熟悉,此时正是培养他们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这位老师相信能使今后的地理学习变得轻松、快乐。拓展课程《环游地球八十天》针对授课对象的心理特点为六年级学生量身定制,从多方面重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1.在课程名称命名上,放弃了地理名词而引用小说名称,显得活泼生动。环游地球相信是大多数学生的梦想,课程名称无形中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求,为课程增添了“人缘”。能在课堂上环游世界?学生有了疑问便能激发对课程的好奇心,增加参与课程的欲望。有些教师在开设校本课程中就忽视了这一点,比如《天气与气候》、《天文史》、《环境保护》、《地缘政治》等,这些名称虽然具有学术性,但显得枯燥、乏味,难以引发学生的选课热情。
2.在课程内容设置上,利用小说内容突破教材的“围城”。课程通过环游世界的情境化学习使学生放下课业负担,以环游为线索与小说环环相扣,相对于教科书更具生动性,连贯性,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不断探索的求知欲望,同时课程综合语文、历史、政治等学科,多方面拓展学生视野,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有利于学习兴趣的提升。课程在“环游”过程中,学生逐渐学会关注社会、关注世界,从单纯地跟着主人公看世界转变为用地理的思维关注、看待、思考世界,从中可以收获成长的快乐。
但课程内容设置中也存在一些不足,表现在本课程环游了小说的许多地方,造成学习内容过多过杂,而且有些学习活动要求比较高。如亚洲安达曼群岛、美国大盐湖、新西兰奥塔哥区皇后镇等一些地方对六年级学生来说太陌生;“结合自身谈谈对亚洲的认识”、“根据已有知识谈谈对宗教的认识”等学习要求对六年级学生来说太高,会给学习增加压力,从而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不良效果。拓展型课程设置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和地理课程学习的实际需要,结合学生兴趣有选择的选取课程内容。
3.在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上,课程在教学过程中能结合地理学科特点,设计有让学生勾画环游线路图,也安排有学生讨论等一些学习活动,但从整体来看,课程教学基本采用读读、讲讲、练练的方法,手段和方法还比较单调,趣味性和游玩味不足。其实,《环游地球八十天》除了小说,相关的还有电影、动画和电脑游戏,是不是能把这些资料引入课堂来丰富课堂教学?能不能多运用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如角色扮演、故事会等,尽可能让每个学生在课上动起来,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乐中学,学中乐”,在拓展型课程中充分表现出六年级学生的“好动”、“好玩”的个性。
4.在课程评价上,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评价与一般评价方式不同,具有创新性。课程评价通过赚取“金币数”而不是分数来衡量,这既与课程线索挂钩,又能增加学生的好奇心、好胜心,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课程学习,避免了对传统考试的惧怕感,减轻了学生的精神压力;课程评价采用过程性评价能够更好地体现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表现,这样的评价更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程学习的整个过程,把学习和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程评价中学生通过设计只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环游地球路线图占单一项目评价的最大权重,这表明了课程评价强调学生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个性充分、自由的发展,这样的评价还能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享受着创作的幸福。
兴趣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在校本课程开发中要充分考虑学生心理,从各方面考虑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使其内化为学习动力为今后的地理学习打下基础,以饱满的热情期待地理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