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实践型校本课程的实践性应该体现在哪里?
与其他国家的青少年学生相比,我们的学生缺乏实践动手能力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因此,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成为课程改革的基本指导思想,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在这方面责无旁贷。
案例:《地图的测绘》校本课程方案
从2001年10月起,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提出了“建设百门学校课程”的任务以后,85%的教师投入到这项任务中,使得学校的选修课丰富多彩,极大满足了学生发展的需求。
“建设百门学校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每一个学生的需要是不一样的,给一部分有某一方面特长的学生一些特殊的教育,是公平而且是必需的。
在学校的“建设百门学校课程”活动中,地理学科教师也纷纷行动起来,前后开设了《人和环境》、《海洋科学》、《海洋探秘》、《中国自然与文化遗产》、《宇宙中的生命》、《地图的测绘》、《两极的召唤》、《影视与地理》、《天文知识初探》等一系列课程受学生欢迎的学校课程。《地图的测绘》就是其中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课程方案如下:
一、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地图与测绘的学习,了解地图的发展史和地图的分类等基本知识。了解地图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的广泛用途。掌握简单的地图测绘基础知识。
2.情感目标
通过对地图和测绘基础知识的学习,了解中华民族历史上在地理学和测绘学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通过简单的地图测绘实践活动,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同时,进一步在实践中体会大自然,热爱大自然。
3.能力目标
实践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点,通过测绘,将平时在课堂中学到的物理、数学等知识充分地运用到测绘中,不仅能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还能加强动手能力。
二、课程内容计划
1.基础理论部分(10课时)
①绪论
②地图的发展简史
③地图的分类及编绘方法
④地图的功用
⑤测量与地图的关系
⑥测量在人类生活与生产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⑦小平板仪测量平面图
⑧测量大比例尺地图的其他方法
⑨现代地图与测量技术简介
2.实践活动部分(5课时)
第一项活动:利用已有地图寻找固定地点
第二项活动:利用小平板仪实测并制出简单平面图
三、教学方法
1.根据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努力开展研究性学习,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学习;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努力完成理性认识;以简单的平面图测绘活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力得到培养锻炼和提高。
2.平面图的测绘选择地物类型较丰富的小区,测绘一幅简单地貌平面图。学习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小平板仪、指南针、丈量皮尺、标杆、标尺等,注意设计合理的比例尺、较醒目的图例和正确的方位指向标。可以用G P S技术与方法来进行。
四、教学评价
1.评价原则
注重学习的过程,注重对知识技能的应用,注重学生亲身参与探索性实践活动并获得感悟和体验,注重学生的参与。因此,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重视对过程的评价和在过程中的评价,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改进,使评价成为学生学会和反思、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强调评价的激励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
2.评价方式
(1)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
(2)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实践活动的评价相结合
(3)定性评价为主
(案例来源:华东师范大学附属第二中学陈胜庆设计)
华东师大二附中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设置了大量的校本课程。
在众多的校本课程中,最难推行的属实践型课程的实施,而《地图的测绘》课程逆势而为,为学生搭建了动手操作的平台。《地图的测绘》课程以地图测绘为内容要求,具有很强的地理学科特性,其实在美国《科学发现者》高中地理主流教材中,类似的动手制图、实验操作等活动很多,而且要求也很高,所以说,《地图的测绘》课程的开设是我们中学地理不可多得的一门既具有学科性,又具有实践性的好课。
地图是学生非常熟悉的学习和生活工具,但地图的测绘对学生来说则是非常陌生的。本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绘制简易地图的实践能力,在课程内容上先安排学生基础理论课程内容,帮助学生从理性层面认识地图的发展、分类和功用,了解地图与测量与绘制的关系以及现代地图与测量技术,解决学生不了解、不熟悉地图绘制的问题;在地图绘制实践活动方面,课程选择了相对简单而又实用的绘制简单平面图。在教学方法上,课程选用了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和锻炼学生绘制地图的实践能力,这能收到在“游泳中学会游泳”的成效。事实也正是如此,在教师的指导下,该校部分学生为上海市“东方绿洲”绘制了平面图,得到广大用户的好评。由此可以看到,校本课程是一种发展性的课程,在基础型课程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训练基础上,从广度和深度对基础型课程相关的教学内容进行拓展,面向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当学生对校本课程中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就进一步构成以知识应用和研究活动为特征的研究性学习。
实践型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开发符合学校特点的课程
基于种种原因,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实践型课程比较难开设。但我们也不能就此退缩,因为这类课程既是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趋向,也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为此,我们地理教师应该责无旁贷、积极开拓。在这类课程开发中一要充分体现学校的特色,将学校的办学理念渗透进课程,如《地图的测绘》课程就体现了华东师大二附中为学生搭建发展实践能力的平台;二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条件,如有的学校有各方面条件,就可以开设《某某河环境质量考察》、《某某商业街布局合理性调查》等走出校园的校本课程;如有的学校是用地范围比较大的寄宿制学校,就可以开设《某某中学校园土地利用考察分析》、《某某中学校园平面图绘制》等校本课程;如有的学校能投入经费的,就可以考虑开设《地理信息技术操作与应用》、《地理实验探索》、《地理气象园活动》等校本课程;如有的学校缺少条件,也可以想方法开设《学校用水(电)合理性调查分析》、《某某中学地理景观园规划设计》、《多媒体地理拼图设计制作》、《唱着歌曲去旅行》(要求绘制旅行线路)等校本课程。由于这类课程学习是在学生三五成群地想想、做做、画画中完成,符合学生好想、好说、好动、好玩的特征;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课程能培养学生操作、设计、创新能力和在完成任务中组内同学同心协力共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心智。
二、充分保证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
动手操作、实践是这类校本课程的特点,所以,开设的课程必须有一定的课时保证学生的活动,因为学生的动手能力只有在实际操作中才能提高,这就如只有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一样,单靠教师的言传身教是难以学会的。《地图的测绘》课程安排有5课时让学生练习“利用已有地图寻找固定地点”和“利用小平板仪实测并制出简单平面图”,让学生初步掌握了绘制简单平面图的技能。当然,与“基础理论部分”相比,课程方案中的“实践活动部分”比重相对较小,如果课时允许的话,可以增加实践活动课时,让学生有更充裕的时间去摸索、去学会一项动手技能。在美国,小学四年级关于“热空气上升原理”的教学,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热空气气球,学生自己准备各种材料、自己动手制作,失败了再重新做。就这样,整整一个星期的教学时间都花在制作一个热气球上。
三、运用学习评价调动学生的动手学习积极性
评价具有引导学习、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现代教学评价提倡的鼓励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多元化评价等理念能有效发挥评价在整个课程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如《地图的测绘》课程“评价方式”中的“教师评价与学生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的评价与实践活动的评价相结合”和“定性评价为主”的三条做法体现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在评价中的自主性,有助于学生通过评价学会观察、反思和元认知,提高学习积极性;重视了知识技能运用和实践活动的评价,有助于学生通过评价发挥更强的动手创造力,获取更大的实践学习成果;注重了适合个性的评价,有助于学生通过评价更好地认识自我,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所以说,这样的评价是符合现代教学对校本课程评价的要求。
《地图的测绘》课程方案中的“评价方式”比较简单,没有呈现评价的具体内容和细则。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比较好的具体做法是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制作作品,这些作品可以是平面图、等高线模型,也可以是考察报告、开发方案等,最后提交作品,并将制作的过程和最后的作品一并作为学习评价的对象。这种评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为在制作作品的时候,学生会将全身心投注进去;当作品制作完成后,他们又会为此而兴奋和喜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