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地理教育论文如何选用合适的研究方法?
掌握地理教育的研究方法,对于地理教师开展科研活动,撰写教育科学论文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很多论文的创新与研究方法的创新有关。
案例:“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初中地理课堂教学”
一、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模式
……(略)
二、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地理课堂教学
根据以上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理解,结合自己的教学,经过不断地学习、探索与实践,尝试把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创建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模式中,指导自己的地理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自然情景……
2.实物情景……
3.图画情景……
4.表演情景和语言情景……
5.多媒体模拟情景……
(二)自主探索,主动学习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获得知识已不再是以教师传授为主,而是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主动去获取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的知识结构,可能关注的焦点,有针对地引导学生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获取知识,并初步具有分析信息概括资料的能力,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学习的过程往往还可以放在课外进行。探索开始时要先由教师启发引导,然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探索过程中教师要适时提示,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主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建构地理知识。
如在学习区域地理或国家地理时,我通常会让学生分小组事先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区域或国家,自主探索知识,然后把自己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制作成PPT,然后在全班展示讲解。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主动获取的知识也会记忆深刻,不易忘记。但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我发现这样的学习方法还是会存在着一些问题,学生往往只是对自己小组布置的任务掌握的比较好,而对其他小组的知识知之甚少。这就要求教师最后应该对这一部分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以保证学生习得知识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另外沪教版初中地理的教材中,还会出现与教材相关的探究课题,如“海南省”一课的课题是“怎样进一步发展海南省经济”,“浙江省”一课的课题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和名人故乡分布”。可以让学生根据教材中提出的探究课题,通过查找相关资料,主动学习知识。
(三)协作学习,共同建构
协作学习主要指分小组协商、讨论、会话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它在学生建构和深化认知结构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它使学生建构认知结构的效率更高、质量更好。协作,应该贯穿于整个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进程的自我反馈和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这样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多地被运用。我曾经观摩过一节市级公开课“长江”,教师在设计时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在老师的安排下有不同的协作学习的任务,一个小组负责寻找长江的发源地、长江上中下游河段的划分,一个小组共同探索长江流经哪些地形区,还有一个小组专门寻找长江的支流和湖泊,另一个小组负责把老师提供的一些图片归类到长江的上中下游各个河段中去。在小组协商、讨论的基础上,每个小组派一位代表到讲台前汇报自己小组的协作学习的结果,最后老师给予总结。这节课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对地理的学习兴趣,很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在我自己的教学中,我也常常会采取这样的教学模式,只是教师的指导可能没有开公开课那样精心设计。这种教学模式在我的实践中也发现存在一些弊端,分小组协作学习,学生积极性很高,可是交流时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一是交流的同学有时表达能力可能不是特别好,逻辑性、科学性稍有欠缺;二是当一个小组在上面交流,其他小组的同学由于对这部分的知识没有学习过,往往不知道他人在说什么、想表达什么,要么就是还沉浸在自己小组的讨论专题中,不能够集中思想去听同学的发言。我自己的经验是教师最好在事先就把这节课的框架告诉给学生,让学生知道每个小组在协作讨论的主题是什么,学生的整个协作学习过程均由教师进行组织、引导,使之朝有利于建构良好的认知结构的方向发展,学生交流之后,教师要及时总结,适时地对学生在协作学习中的表现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同时在课的最后,一定要把整节课的重点再次突出,这样才能保证地理知识的完整性、科学性。
(四)练习巩固,效果评价
这一点是我自己平时教学中做得比较薄弱的一个环节,由于地理课时比较紧,每节课不能保证都能够有练习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课堂教学应针对重点和薄弱环节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补充学习材料和强化练习,也应包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以便深化与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与验证的能力,同时使新构建的认知结构得到迁移和运用。
效果评价的形式有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和小组对个人的评价。评价内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为检验学生自身是否达到建构认知结构的要求而进行的自我评价,教师为此应设计一套自我评价练习,练习内容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使之能有效地测试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过程的理解。二是评价自主学习能力和个人对小组协作学习所作出的贡献。
总之,作为一名执教地理已20年的地理教师,仍然希望自己在今后能够上好每一节地理课,希望自己的地理课能够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真正以学生为中心,把课堂还给学生。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而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以上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是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指导下,探索出的符合初中地理教材特点和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的,希望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爱学、会学、乐学地理。
(案例来源:某地理教师撰写,有删减)
这篇论文标题为“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初中地理课堂教学”,建构主义作为一种理念引入我国时日不少,对于建构主义理论运用的研究也不鲜见。这篇论文在所有标题下的叙述是千篇一律的,就是采用个人经验性的叙述方式,主要采用观察法、比较法等对很多实例进行了阐述。在这种状况下,论文就显得创新性不足、研究意味不浓,降低了文章的档次。这类题材的论文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将是一个特色。
论文要体现实证研究,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如果采用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质的研究法等实证研究方法,那么文章的结论将具有更大的参考价值。如实验研究是通过提出一定的假说,有计划地干预教育教学过程,对实验对象施以新的教育影响,从中收集、整理事实材料,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以确定实验影响与实验结果之间的因果依存关系;调查法是以提问的方式(可以是问卷、访谈等形式)收集资料以确定各种事实间联系或关系的方法。观察法是研究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借助于感官或辅助仪器,对学生或教育现象进行系统感知,从而获取经验事实的一种方法。而本文运用的观察法,只是限于比较感性的研究。质的研究方法以研究者本人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教育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而本文中作者只是归纳了一些自己教学中的经验,可以以此为基础开展进一步的质的研究。所以,开展地理教育的科学研究,要通过各种途径,充分了解以上教育研究方法的特点、适用范围、实施规则等,从而在研究中运用。
例如,文章中的划线部分,作者已经发现了问题,即这种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学生的学习效果会出现偏差的问题。文章通过实践得出结论:即教学过程中,开展课堂总结让学生知道学习“框架”。如果作者能够根据实际条件,选择一种实证研究的方法,运用实证研究手段,分析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开展课堂总结的几种方式,然后通过相应的课堂评价或者与学生访谈来分析课堂总结几种方式的实施效果。这种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分析方式,呈现不同方式下的不同教学效果,分析学生建构知识体系的方法,在这样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又从根本上与建构主义有何关系等,如此研究思路就指向了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实现有效性的问题,这样的论文要比泛泛地讲些例子要深刻得多、有价值得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