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验即是在实践中考察世界

体验即是在实践中考察世界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世界被纳入到人类的生命活动中,成了人类生命活动的材料,构成了活动之所以可能的一个环节。胡塞尔改变了传统的真理定义,认为真理不是指思想与事物相符合,而是指“事情本身”的显现。胡塞尔认为让“事情本身”显现的根本途径是现象学还原。马克思则将人类自由自觉的感性活动视为“事情本身”得以显现的根本媒介。

一、体验即是在实践中考察世界

“兹所谓体验,谓以身验之,或验之于身。体即身体,验即查验。就身体之所经历而考察之,谓之体验。就身体之所经历而考察之,即就身体实际活动以考察之。”(1)这里的身体实际活动(简称活动)就是指实践。这里的考察对象包括自然和人类社会在内的整个世界。事实上,人类对世界的认识起源于人类的活动:人对世界的认识既不是单纯从客体发生的,也不是单纯从主体发生的,而是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中发生的。这一观点得到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相关研究的支持:马克思的实践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是一个能动的反映过程,是主体在活动——主客体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的;体验哲学认为:人类是通过身体与世界的相互作用而与世界发生关系的,使得我们的认识成为可能的只能是体验,“我们的概念、范畴、推理和心智并不是外部现实客观的、镜像的反映,而是由我们的身体经验形成的,特别是由我们感觉运动系统形成的”(2)。“从最根本意义上说,心智是基于身体经验的,意义是基于身体经验的,思维也是基于身体经验的。这是体验实在论的实质。”(3)吉登斯的社会实践理论认为:实践是行动者的存在方式,行动者是在改造世界的行动中认识世界的;建构主义心理学和社会学认为:主体的活动是认识世界的根本性源泉,是心理的发生学根源。个体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与他人的互动,主动地建构自己对世界的认识。(4)

人类之所以能够通过实践来考察对象,是因为:世界是通过实践而向人类显现自身的。世界是客观的存在,而不是人类想象出来的,但是世界要向人类证明自身的客观存在,却是必须通过人类的实践。在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世界被纳入到人类的生命活动中,成了人类生命活动的材料,构成了活动之所以可能的一个环节。在与世界打交道的实践过程中,人类肯定了外在世界在本体论上是存在的,而不是仅仅在人类的观念中存在,不是人类想象出来的东西。这样,外部的客观世界就获得了一种本体论证明。(5)外部的客观世界在实践中向人类显现自身:实践作为一种感性活动,就是跟世界打交道;人类跟世界打交道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世界就是在这种打交道的过程中显现自身的,并且在不同的实践方式和实践进程中显现自身不同的方面。这就意味着在日常生活中要不断地创新人类的实践方式,要不断地深入实践以便让世界的本来面目对人类更多地展示出来。另外,世界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动态生成的,是在人类的实践过程中不断生成的。这就要求人们加强实践,创新实践方式,以便更加深刻把握世界。

人类之所以能够通过实践来考察对象,还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在不断地检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的真实性,从而不断地抛弃谬误的成分,并将真理的成分加入进来,从而使人们的认识不断地接近真理。实践之所以是检查真理的唯一标准,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实践能够使主观与客观达到统一。符合真理论认为真理就是思想与事物的相符合。实践是连接主观与客观的媒介,它使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另一方面是因为实践本身就是真理的显现。(6)胡塞尔改变了传统的真理定义,认为真理不是指思想与事物相符合,而是指“事情本身”的显现。(7)胡塞尔认为让“事情本身”显现的根本途径是现象学还原。伽达默尔将语言视为“事情本身”显现的媒介。马克思则将人类自由自觉的感性活动视为“事情本身”得以显现的根本媒介。在实践活动中,各种事情的本来面目得以显现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