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小学教材“既难学又难教”是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重要原因
与其他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中小学教科书向来难度偏大。我们的教材“既难学又难教”,向来是比较典型的,也是出了名的。实际上,有些知识和概念等到学生年龄稍大一点去学就容易理解,可是把它放到低年级教材中,学生学起来特别困难,教师也感到特别不好教。比如,初中数学课程里有关概率和统计学的知识内容偏多偏抽象,个别内容甚至比高校某些文科专业大学生所学习的相关内容还要难,其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
新课程改革以来,教材编写一反传统,强调探索发现、研究性学习、内容联系社会实际、动手实践、自主学习、主动建构等理念。这些思想和理念都是很好的,从理论上讲,本来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减负”也是有作用的。但由于各科教材编写缺乏统筹与协调,任课教师之间也缺乏协调与沟通,好像学生专门只学他们的那个科目一样,每门课程都有许多探究不完的学习内容,每个教师都要布置探究不完的家庭作业。而实际上学生既没有那么多的时间,也没有那么便利的学习条件,最后可能是什么问题都没有探究好,事与愿违,收效甚微。看上去理念先进、措施积极,可是给学生带来不少学习的困难和压力,同时也给父母造成许多额外的负担。比如,学生为了完成有关实践与探究的家庭作业,有的父母在晚上还要匆匆忙忙到外面店铺去买有关实验材料,有的父母整个晚上穿梭在多个书店之间,就为了替孩子买一本教师指定的某种学习参考材料。城市的学生尚且如此,农村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可以说,由于教材“既难学又难教”的缘故,确确实实成为加重学生学习负担而且还容易被人忽视的重要原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