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渐进提示动态评价教学法

渐进提示动态评价教学法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非常巧合的是,渐进提示动态评价教学法,就是一种把学生潜能评价和内容教学及其问题解决渐进提示相结合的一种典型教学方法,对于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因此,进一步开展渐进提示动态评价教学法研究与实践探索对于促进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要求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一、整合评价与教学的典型模式:渐进提示动态评价教学法

教育部2001年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强调:“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非常巧合的是,渐进提示动态评价教学法,就是一种把学生潜能评价和内容教学及其问题解决渐进提示相结合的一种典型教学方法,对于发现和发展学生潜能具有特殊的应用价值。这种教学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在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其理论基础与教学设计案例在中小学教师中仍然鲜为人知。因此,进一步开展渐进提示动态评价教学法研究与实践探索对于促进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改革、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要求等,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价值。

(一)教学评价的两种模式:静态评价和动态评价

传统教学评价所能提供的是学生在单一时间点上的表现,犹如平常的照相机,拍摄的是静物,故被称为静态评价。静态评价的特点是:它着重描述现有成就而未能探索和提供关于学生潜在(潜能)发展的信息;它只了解学生“所能为者”,而不了解学生“可能为者”;它只了解学生知道什么,而不知学生如何获得答案;它只提出学生成败的信息,而不知道学生成败的原因;它偏重学习结果而忽略学习历程及认知策略的探究;它往往以评价者为中心,忽略师生互动与建构,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评价与教学之间的联系,等等。

然而,学校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在于促进学生认知与行为的有效改变,而教学评价是协助达成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或者说重要过程之一。随着认知心理学蓬勃发展,人本思想以及现代建构主义思想渐受重视,教学评价的理念及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改变。传统静态评价难以适应对学生的认知历程与学习潜能进行有效的分析与评价。为了能深入探究学生的认知历程,使考试与评价能够提供诊断、处方和发展潜能的信息,发展有效的教学策略,人们创造了动态评价方法。

动态评价是相对静态评价而言的,它可以跨越多个时间点去观察评估学生的进步与改变情形,了解学生动态认知历程与认知能力变化的特点和潜能,犹如摄像机,可以通过慢镜头,系统观察动作变化历程。动态评价在实施过程是通过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大量的互动,强调评价与教学结合,实施个体化的诊断评价与教学补救。为此,教师需要连续应用“前测验——教学介入——后测验”的程序,通过与学生进行充分沟通互动,持续观察与评价学生的教学反应与学习历程,了解学生在渐进提示教学前后认知能力的发展与改变,了解学生远近不同的学习迁移,进而提供促进学生最佳发展和改变的教学介入与教育干预。[1]所以,动态评价能够统整教学与评价、兼重历程与结果,可以评估与预测学生最佳的发展水准,颇具现代教育理念,值得我们研究与借鉴。

(二)动态评价的理论基础

动态评价的理论基础系源于俄国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Vygotsky)的社会发展认知理论。[2]维果茨基从社会文化层面来探讨学习与发展的相互关系,提出社会中介、内化、最近发展区、鹰架等概念,对动态评价的理念与方法有较大的影响。

所谓社会中介,乃指社会文化与人际互动对个体认知能力或行为反应的影响,强调教学引导发展的论点,将教学纳入评价情境中,通过评价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采用渐进式的教学介入,唤起最近发展区正在发展的心智功能。因此,学生的行为反应扩展成连续的互动的“刺激(S)——人际社会互动(H)——个体(O)——人际社会互动(H)——反应(R)”的模式。所谓内化,系指个体认知能力发展正由他人调适逐渐发展到自我调适的历程。比如,儿童在解决认知问题遇到工作困难时能运用自我中心语言予以口语化的思维,经过逐步发展,即是内化的概念。而内化的概念则衍发了最近发展区的理念。“最近发展区”意指学生个体独立解决问题时实际水平线和经过专家指引后或经过有能力的同伴合作达到的潜在发展水平线之间的距离,也就是个体未来可能的认知发展。所以,维果茨基视最近发展区在教学评价上的应用,是为了得到儿童现行发展状态的理解以及预测最近未来的发展态势,视此历程为儿童的文化或心理发展的一般法则;儿童今天能够与他人合作,明天他将能独立运作。此观念一方面引导教师探究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并着重学生“尚未成熟却正发展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又引发了维果茨基的另一重要概念,即“鹰架”概念。所谓鹰架是指学童或初学者在学习时,经由互动与合作,有经验的师长、父母或同伴引导无经验的生手自我发展的架构。当生手逐步积累经验、渐能自立时,他人所给予的协助便越来越少,而生手也逐渐进步,不断提高与形成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犹如建筑时搭鹰架,当建筑完成时,鹰架也逐步予以拆除(即渐撤的过程),展现独立的建筑面貌。

(三)渐进提示动态评价教学法的基本原理与示例

虽然动态评价的理论基础是维果茨基的社会发展认知理论及相应的概念体系,但在研究与设计动态评价模式时,不同学者所强调的理念及侧重点不同,因此就有一些不同的模式,其中最常用的是渐进提示动态评价模式。美国心理学家坎佩恩(J.C.Campione)和布朗(A.L.Brown)根据维果茨基的社会发展认知论,把其中有关教学与发展的观点,最近发展区概念、鹰架概念、社会中介等概念用于教学和评价相互整合之过程,孕育了渐进提示动态评价教学模式(teaching in graduated prompting dynamic evaluation)。这两位学者认为,[3]动态评价不仅可以测量与评价学生过去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能,而且可以在渐进提示的教学进程中启发学生的思维,评估学生的成长、认知改变的可能和学习与迁移距离。这种教学模式通常以数学、阅读、逻辑推理、结构复杂问题解决的作业为题材,事先建构一套“从一般、抽象到特定、具体”的提示系统为鹰架结构,再采用“前测——学习或教学训练——迁移——后测”的四个阶段的基本程序来探索和发展学生的学习、保留、迁移能力。前测与后测可采用静态评价(如传统书面测验)以了解前后测的表现水平之变化,但在中间的渐进提示教学训练、学习、保留、迁移阶段可采取动态评价,即采用一系列标准化教学与提示系统介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在学习与迁移阶段还可以因人而异地施以多种层次的教学介入与训练,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评估学生的迁移成效。一般说来,迁移阶段可依中介介入的学习材料或题型与原学习材料或者说题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把迁移分成保持(零迁移)、近迁移、远迁移和极迁移四个不同的难度层级或距离层次。极迁移是难度最大、迁移距离最远的一种学习迁移,具有“触类旁通”效果的学习迁移。

比如,数学课程中的许多内容,尤其是具有结构和过程的应用题教学,较适合于采用动态评价教学法。这里不妨以初中一年级“一元一次方程及等量关系问题”的内容为例加以说明。下面把主要步骤简单叙述如下:

第一步:针对新内容的教学,事先设计动态评价课堂教学所用的个别测验题目。

第二步:实施动态评价教学法,向每位学生发一份测验,并作必要的说明。

第三步:开始边测验边教学。学生阅读第1题,并在题目下面的空白处作答。

第一题:某文艺团体为“希望工程”募捐组织了一场义演,售出成人票和学生票总共2000张票,筹得票款总额是13900元。已知成人票和学生票每张分别分为8元和5元,请问成人票与学生票各售出多少张?

第四步:教师在学生之间巡视观察,接着请会做并完成第1题作业的学生举手。但教师要了解哪些学生处在不知从何入手去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的状态。并请会做的同学先做第2题。

第五步:教师首次提示:请不会做的同学把题目认真再看一次,想一想,再试试!过了适当时间,请再试成功的同学举手。同时,教师观察了解还有哪些学生不会做。

第六步:教师第二次提示时,可以告诉学生一些重点,让学生一面看题目一面听教师讲解和在黑板上做重点提示,必要时可辅以图形说明。比如做如下提示:

题目已经告诉我们成人票和学生票的票价分别是8元和5元,题目包含两个等量关系:

(1)成人票数+学生票数=2000张

(2)成人票款+学生票款=13900元

设售出的学生票为x,则成人票为2000-x

这样,根据上述等量关系可以列式求解。

第七步,请学生继续作答,观察学生表现。现在请会做的同学进入下一道的解答。对于还有一小部分不会做的同学,进行下一步骤的例题教学。

第八步,简单例题教学。

例题:某文艺团体为“希望工程”募捐组织了一场义演,共售出1000张票,等得票款8000元。已知成人票每张10元,学生票每张5元,试问售出的成人票和学生票各多少张?分析解答如下:

(1)学生票数+成人票数=1000张

(2)学生票款+成人票款=8000元

(3)设学生票数为x张,则成人票数为(1000-x)张;已知学生票价每张5元,成人票价每张10元。

(4)则学生票款为5x,成人票款为10(1000-x)。

(5)根据等量关系有5x+10(1000-x)=8000

(6)求解上述方程,可得x=400张。

(7)因此,售出的学生票数400张,成人票数1000-400=600(张)。

第九步:请继续完成第1题。此时,若所有学生都做出了,就做下一题。倘若还有个别学生不会做,那就需要教师原原本本地把第1题解答给同学看。尔后,才进入下一题的教学。

第十步:当最后一批学生也进入第2题的测验时,教师可以仿照前述步骤循序渐进加以提示和教学干预及时了解学生,如此循环前进,直到测验结束,教师再总结本堂课的学习要点和关键点。这种动态评价教学过程可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水平,因人而异地给予提示和指导,从而达到因材施教、整合教学与评价、培养学生自学和思考能力、了解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迁移能力、诊断学生学习困难并给予适当的帮助,提高教学效果。

(四)动态评价及其在教学过程中的其他应用

动态评价兼重学习结果与学习历程、兼重回溯性评价和前瞻性评价、兼重认知潜能和学习迁移能力、兼重教学与评价的整合、兼重社会文化介入与个别差异、兼重静态与动态、兼重鉴定、诊断与处方、兼重师生双向沟通与互动关系等诸多优点。动态评价不仅适用于正常发展的学生,而且特别适用于学习障碍者。从维果茨基的社会发展认知论的观点来看,发展认知乃社会互动历程,学习障碍学生可能系社会互动环境不佳所致。经由教学介入与引导,可扩增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发展区域,激发其潜在发展水准。同时,经由实施持续的互动评价,可更正确诊断学习障碍学生的真正潜能。动态评价有多方面的应用。一方面,我们可以把这种方法与具体学科相结合,应用动态评价的方法来了解、评估和探索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及学习潜能;另一方面,我们可以把动态的评价思想和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或课程编制,体现评价与教学相结合、评价与课程相结合的新的教育方法。我们认为,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积极探索动态评价教学法可以作为学校教学方法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和发展。

在实际应用中,学校教师可以依据前面介绍的渐进提示动态评价教学法原理设计教学方案。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实际,灵活运用或自己创造出各种各样、简易性的启发式教学法,以确认学生内在认知历程及认知缺陷,作为班组教学与个别教学补救的依据。这种互动式、启发式、动态化的教学与评价方法,常见的包括课堂教学现场晤谈法、学生放声思考法、口头报告或课堂提问启发式教学法,等等。所谓课堂教学现场晤谈法是对讨论主题不预设立场,无标准化问题,而是依据学生反应来提出问题。同时,鼓励学生尽可能用自己的话来解释自己的认知或行为。教师在与学生进行非结构式的面谈互动过程中,了解学生的认知过程、认知水平及存在的问题。放声思考是要求学生一边开动脑筋,一边将其思考的内容、路线、策略、自设自问、自我探索的运思历程用语言跟随着说出来,让教师或同伴能了解分享被试者的心智运作历程,既作为评估学生认知水平,又作为调整教学辅导的依据。课堂提问启发式教学法则是通过提问和师生互动的方式,在教师逐步提示和启发下,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迁移能力。同时,教师可以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个别教学补救提供依据。

总之,动态评价原理以及动态评价教学方法有其独特的应用价值。中小学教师既可以设计出结构性强的动态评价教学范例,也可以根据实际课堂教学情况灵活应用动态评价教学方法的思想,创造出多种多样、结构简单的教学策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