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时期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如何在履行社会服务功能过程中追求卓越,笔者认为:一是要好好研究和仔细规划,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要在高校社会责任与区域社会发展、与地方政府作为、与一个个地方企事业单位发展的联动中,找到结合点和突破口。

六、增强社会责任意识提高社会服务能力——高校办出特色的自我造机制

世界上绝大多数著名的大学,他们的办学特色有相当部分是大学教师对科学事业以及毕业生对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卓越成就和作出的贡献为支撑的。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这三大任务实际上是我们过去常说的高校具有“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另一种说法。这也意味着高校办出特色,不仅可以体现在教学方面与科研方面,也可以体现在高校的社会服务方面。新时期高校办学如何在履行社会服务功能中取得卓越贡献并形成办学特色,这的确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和实践探索的重大课题。国外大学不仅普遍重视社会服务,其中许多高校还因在社会服务方面办出特色而名誉中外,而且还普遍要求大学生必须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社会服务的经历。我国高校向来也注重社会服务功能,但能够持续取得卓越贡献并逐步形成办学特色的还不多见,至于把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社会服务经历要求列入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做得不够到位。新时期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如何在履行社会服务功能过程中追求卓越,笔者认为:

一是要好好研究和仔细规划,切实增强社会责任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要在高校社会责任与区域社会发展、与地方政府作为、与一个个地方企事业单位发展的联动中,找到结合点和突破口。

二是摆出“站桩式”发展策略,重心下移,横向铺开。也就是高校服务社会功能也要摆入各个院系的发展战略规划之中,进而具体落实到各个学科或专业、各位教授、各个教学团队和科研创新团队上去。做到社会需要与学校能耐之间的优化组合、人事匹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这是一项多主多赢的事业。一方面,社会发展有需求、政府作为有参谋、企事业单位遇到问题有帮手、产学研用结合有坚固平台;另一方面,高校的教师普遍有合作单位、项目、经费和作为,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加快了转化速度,毕业生有出路受欢迎,学校可增加经费来源渠道,高校办学声誉和特色可逐步提升。

三是高校要高举文化发展繁荣的旗帜,突出高校在社会发展中的文化引领作用。高校为社会发展起文化引领作用,要做到:(1)把校本文化特色与地方区域文化特色相结合,奏响和谐的文化旋律,发展和繁荣区域文化,在高校和区域社会之间形成共鸣腔,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推动力。(2)加强高校学术道德、学术风气、学术研究队伍等建设,弘扬正气使社会风气得以清新。(3)继承和弘扬历代中国文明发展的成果和成就,发扬光大本校先进而独特校园文化,重视开发地方文化经济的特色课程,培养独具品格、独有能力、独有特色的人才来服务于社会、贡献于社会,促进社会前行。所以,地方高校办学不可盲目攀比,应当积极培育服务社会能力,坚持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主攻方向,以持续和突出的社会贡献促进学校办出特色。

最后,毕业生的人才特色以及持续显著的社会贡献,能够体现大学的办学特色。高校的中心工作是培养人才,毕业生好比是高校的“产品”,衡量一个高校办学是否有特色,归根到底要看培养出来的人才的质量、特色与社会贡献。这种特色可以体现在大学生人才的道德素养、公民素质、个性涵养、专业知识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敬业精神、社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自主学习与发展潜能、社会责任感与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当然,人才特色和质量是要经得起时间考验,最终在对社作做出突出的贡献中得到社会的公认。高等教育评价具有导向性功能,对高校办学各个环节都具有导向和引领作用。我们还要适当反思和改进高等教育评价制度与方法,以便正确引导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活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对一所高校办学水平、人才质量与社会贡献等评价,不能仅局限在培养几个科学家、几个院士、几个政治家、几个国家级奖获得者、几个公司大总裁方面,而应该更加注重群体性、优质性、持续性、发展性、特色性等评价指标方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