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澄清理论在我国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统一
邵 帅 魏 琳
摘 要:价值澄清学派是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道德教育理论流派之一。价值澄清学派试图通过他们的教育计划,帮助学生澄清其价值观,并根据自己选定的价值观作出道德决定和道德行为。但是,价值澄清理论作为以特定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理论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文章分别对价值澄清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内容,以及该理论在我国遇到的理论与实践困境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从而辩证地看待价值澄清理论,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断增强价值澄清理论的有效性。
关键词:价值澄清 有效性 主体性意识 教学理念
前 言
价值澄清理论是美国20世纪六七十年代广为流传的一种德育理论。
价值澄清理论产生于美国,和它同时期产生的认知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是当代西方道德领域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流派。这个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拉思斯、哈明和西蒙。1966年由他们合著出版的《价值与教学》一书是该理论诞生的标志。美国教育学家巴里·查赞教授在《当代道德教育方法》一书中曾这样评价:“一般来说,价值澄清理论与方法受到的尊重是比不上涂尔干、柯尔伯格与杜威的地位的。但是我们认为,在20世纪,这种学说比其他德育学说,有更大的实际意义与重要性,它可能是当代价值教育方法的最为典型的代表。”[1]尤其是在当代社会中价值冲突日益凸现,灌输式的价值教育对于受教育者的作用日益微弱,价值澄清理论由于它的可操作性、实效性和与社会发展的实际相关联性,受到了教育理论学界的关注。但是,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和矛盾的不断产生,价值澄清理论的理论体系不断趋于完善的同时,其方法论遇到的困境也随之受到关注。
一、价值澄清理论的产生背景及内容
(一)价值澄清理论的产生背景
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急剧变化,联邦政府在越南战争中的困境导致了美国民众的激烈反对,反对越战的示威游行频频发生。与此同时,引发了美国国内争取民权运动、黑人抗暴斗争、校园学生运动、妇女解放运动、少数民族的平权运动等一系列的激进运动,席卷全国的吸毒、自杀、性解放等社会问题也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日益凸现。同时期,新的大众传媒方式的发展,促进了这些冲突进入个人空间。价值观的多样性在社会生活的多元化的基础上产生,在思想领域,空前的价值混乱使人们难以明辨方向,传统的说教、榜样示范、鼓励等道德教育方法已显得力不从心,统一、服从的社会价值观已不复存在。鉴于以上原因,拉思斯等人认为,价值观的混乱直接缘于道德教育中所授内容与社会的割裂,当受教育者在社会上面对的与学到的不一致时,混乱在所难免。解决受教育者道德缺失问题的关键在于结合他们的实际对其进行价值观教育,以此弥补其与社会生活严重脱节的不足。拉思斯等人在吸收借鉴杜威的经验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及存在主义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价值澄清理论的两个前提:其一,人处于复杂的、充满价值冲突和混乱的社会中,多元价值观通过各种渠道深刻影响着人们价值观的形成和身心发展;其二,在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下,对待同一问题,几乎找不到一套公认的道德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2]价值澄清理论以这两个前提为基础构成了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
(二)价值澄清理论的内容
价值澄清理论的最大的特点是强调个人价值选择的自由。因而将价值教育的重点从价值内容转移到澄清个人已有价值的过程上去。[3]
价值澄清理论思想主要来源于杜威的生活教育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在杜威看来,经验是价值的源泉,道德的过程是经验由坏变好的过程,儿童和成人的道德要务是经验的生长和发展。[4]价值随着经验的发展成熟而成熟,价值获得的过程是一种选择、评价和行动的过程,是个体对行为的选择思考、评估生活方式的过程。[5]另一方面,人本主义理论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个人的成长与自我实现,价值澄清如同关心心理健康和心理治疗一样,致力于价值困扰的问题,提倡教师应重视人的价值,其责任在于帮助每一个学生提出一套独特的信念及实现这些价值的方法。[6]价值教育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掌握澄清的过程。
价值澄清理论认为,价值来自于个人的经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经验的变化导致价值的变化,价值是相对的、个人的,故而是不能被教给别人的。价值澄清运用必须注意以生活为中心,把注意力放在解决有关生活问题上。注意让学生接受实然状况,在接受自己中与他人真诚相处,并进一步反省,进行价值观思维,作出明智的选择。价值澄清理论的基本内容主要集中在价值澄清过程和策略上。价值澄清离不开以下七个步骤:(1)完全自由地选择;(2)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选择;(3)对每一个选择途径的结果加以充分考虑后进行选择;(4)喜爱作出的选择并感到满足;(5)乐于公布自己的选择;(6)按作出的选择行事;(7)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上述七个步骤中,(1)、(2)、(3)步是解释如何选择自己价值观的问题,(4)、(5)步是对自我价值观的评价,(6)、(7)步是根据价值作出行动。
价值澄清的学校德育实践是以学校价值实践为核心的,强调澄清策略的运用,让学生暴露价值观问题,其实质也是一种教育。其中,主要的策略有澄清反应法、对话策略、讨论策略;从形式上看,有全体学生、小组、个人形式的运用;从名称上看,有填写价值单、价值观等级、价值观投票、价值观地理、后果搜寻等。其中,运用价值澄清反应法最有可能反应价值问题,即与个人态度、情感、抱负、兴趣、行动有关的价值指针(Value Indicators)。[7]价值澄清反应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模式,是通过交谈形成的,不能机械地灌输。
二、价值澄清理论在我国教学中遇到的理论和实践困境
(一)价值澄清理论在我国教学中的理论局限
价值澄清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社会发生急剧变化的前提下产生的,美国当时的社会环境极其复杂,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相继产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拉思斯等人提出了以价值澄清的方式弥补失去统一价值的社会空缺,从而起到对受教育者的引导作用,这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对于教育事业和提高公众对于价值选择能力有很重要的推进作用。
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现状来看,价值澄清理论在我国的教学应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从理论的背景来看,我国的社会环境背景和美国的社会背景环境存在着差异。我国是个统一多民族的国家,有着优良的传统价值观念,虽然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价值多样性的趋势在我国凸现,但是传统的价值观,比如集体利益至上、传统家庭观念和一些约定俗成的对人们日常生活起规范作用的观念,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价值澄清理论强调在尽可能广泛的范围内完全自由的选择,对于缺乏引导的青少年来说,必然会受媒体宣传等外在因素的影响,作出一些看似合理但是却不适应所处社会环境的价值选择,从而造成在生活和社会认可层次上的困境,进而使选择者自身产生困惑。
另一个方面,价值澄清理论的教学方法是建立在自律、开放、民主的教学管理体制之上,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对话关系,老师对于学生的价值选择没有导向的作用,而是起到澄清的作用,学生在澄清之后根据自己的价值观作出自己的选择。美国的教育体制给价值澄清提供了实行的可能性,而我国的教育体制正在从应试教育走向素质教育,完善的本土的价值澄清理论体系还没有建立。因此,使价值澄清方法更好地融入到我们目前的教育体系中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价值澄清理论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价值澄清理论源于杜威的生活教育论和人本主义理论,在理论层次上比较完善,而且价值澄清法的教学策略较丰富,除了在上面的内容中提到的方法之外,还有角色游戏、填写名片、群体谈话、时光日记、自传的几页、给编辑的信等19种其他策略,以及后来的德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和归纳的有助于价值澄清的方法和策略。
但是,在实践层面上,价值澄清理论的运用存在着很多的困境,价值澄清理论应用的困境降低了其有效性。
首先,从实施主体来看,价值澄清理论主要应用于教学中,作为实施主体的教师怎样去理解价值澄清的意义和方法,对于价值澄清的有效性有很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随着近几年媒体的揭露,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事故和各种各样的价值观的偏离不得不让人反思,教师如果自身价值观存在偏离的话,在和学生的相处中势必会给学生的价值观选择造成误导;另一方面,教师对于价值澄清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直接关系到价值澄清的实际操作和应用,对于价值澄清方法和策略的领会也是价值澄清理论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价值澄清理论的主要参与者素质的参差不齐造成了价值澄清的实施困境。
其次,从实施方法来看,价值澄清的方法过于笼统化,是主观性无量化标准的一种模式,而且澄清的本身也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价值观念没有定论的善恶和好坏导致了价值观的澄清也是一个充满变数的问题。比如对话策略,对话的结果没有固定的模式,因为个人的生活环境、背景或者理解能力不同,对话策略产生的结果也不同,可能使同样主题切入的关于同样问题的对话产生千差万别的结果。价值澄清方法实施的这种模糊性也是价值澄清理论有效性受到影响的一个内在的困境。
然后,从实践意义来说,价值澄清因为其主张无导向的教育,而且因为它的实施方法的结果不确定化,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进行价值澄清的对象往往受到身边事物或人的影响,最终作出的选择可能仅仅是因为个人的喜好。如果换一个环境或者是受另外事物的影响,价值澄清的决定者可能作出另外的选择,这就导致了价值选择上的不持续性和不稳定性,导致价值观混乱。
最后,价值澄清理论作为一种理论,在实际的运用过程中遇到了很多操作上的难题。目前,我国师资力量短缺,受教育群体众多,教育者无法对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后进行有针对性的价值澄清的实施。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
三、我国教学中价值澄清理论与实践统一的几点思考
(一)理论层面的思考
价值澄清理论作为引进的思想理论在实际的学术和社会背景上存在着差异,虽然说学术和科研成果没有国界,但是成果要具体应用的时候就要考虑到是否相符适应的因素。针对这种理论体系,可以从我国的具体教育管理体制和社会环境出发,针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并存的现状进行有效的充实和改进,比如在实施的过程中适当保留对于优良传统的引导,教师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理论充实,增加符合我国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以适应我国初级教育中的大课堂模式。
(二)实践层面的思考
针对价值澄清理论在实践层面上遇到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思考:
第一,通过培训、考核等方式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教师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受教育者接受教育的质量,教师作为价值澄清理论的实施的主体,对于其最终的有效性起决定性作用。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也就提高了其对于价值澄清理论的理解和领悟能力,能更好地对其进行应用和改进。
第二,坚持社会主导价值。任何教学活动都是有计划、有安排、有目的的。尽管说价值澄清理论关注的是教学的过程,但是作为德育的重要方法,它也应同样关注结果。只有为公众所接受的价值选择才是真正合理的选择。价值澄清理论的选择不是绝对自由的选择,而应该是有一定限定的选择范围才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和人类的发展。
第三,树立价值澄清理论所强调的理念比实际的应用更重要。作为一个相对完善的理论,价值澄清的目的和出发点是具有时代进步意义的,但是针对其操作性上的缺陷来说,它在实际的应用中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与其说,价值澄清理论的应用,不如说价值澄清理念的一种运用能更好地树立学生的主体性意识,形成学生个体内部的价值选择机制。现行条件下,具体去有针对性的实施这种教学过程很难,所以教师具有这种理念,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也将起到价值澄清的作用。
结论
价值澄清理论作为20世纪60年代的理论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人着重从价值澄清理论在我国的具体应用中遇到的困境出发,对其实际操作提出了坚持社会主导价值和树立价值澄清以人为本理念的改进措施,使其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国情,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工作的发展。
价值澄清理论理念的提出,将进一步推进教育者对于自身思想意识的重视,所谓“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就是受教育者所具备的理念和精神无需刻意具体的去做什么,而只是日常生活的细微琐事便足以起到教育作用。教育作为一种导向性很强的工作,教育工作人员要注重从思想上去进行提高才能最终达到提高受教育者素质的目标,才能真正为我国教育事业更好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Barry Chazan.Contemporary approaches to moral education[M].New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Columbia Univerisy, 1985.
[2]易莉.西方德育“价值澄清法”之借鉴[J].思想教育研究,2004(3).
[3]檀传宝.德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赵祥麟,等,译.杜威教育论著选[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1979
[5]戚万学.冲突与整合——20世纪西方道德价值教育理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5.
[6]万增奎.基于价值澄清理论的德育管理视角[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3).
[7]魏贤超.现代德育原理[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199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