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途径分析

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途径分析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寻找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经和方法,一直是困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课题。高校还要通过开展各种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学生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学会感恩。学生有了一颗对家长、老师、朋友的“感恩”的心,才有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才能不畏任何险阻勇往直前,才能承担起当代大学生应承担的责任。

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途径分析

徐 华 秦洪庆 许 志

摘 要: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以此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通过“四化”新途径,构建学校与家庭协同运作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互动机制,实现家庭、学校、社会在人才培养上的共赢。

关键词:家庭教育 大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

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寻找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经和方法,一直是困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的新课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在学校中进行的,但社会大环境和家庭小环境,正越来越强地全方位影响着大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回避社会发展进程中带来的各种影响,需要社会各界与家庭的通力协作。而且,中央16号文件深刻阐述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经验,这就是“六个坚持”,其中之一就提到“坚持把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相互配合作为根本举措,不断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因此,如何发挥家庭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也是当前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充分发挥家庭的独特作用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对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长期、深刻的影响。家庭教育是一种建立在一定亲情基础上,通过家庭成员的亲身示范、情感交流和家庭氛围的影响,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进行的教育。家庭教育有着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父母与子女朝夕相伴,对子女的情况最熟悉,教育也最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同时家庭教育增加了情感教育,可以更好地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高校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大学教育是一种宽松的开放式教育,主要是进行宏观上的指导,尤其是近年来,经过连续扩招,学校规模、班级规模过大,师生比严重超标,教师不可能经常关心到每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细节,家庭教育自然应当积极配合,进行大学生非智力因素教育。学生对家长的建议和要求却不得不听,因为现在的学生无论是经济上、生活上、工作上,还是精神上,都要依赖于家长,家长对学生今后能否继续学业和将来工作的选择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学生的思想品质启蒙,首先得益于家庭,良好的家庭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和家长情感的沟通

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暂时逃离了长久约束自己的家庭空间,获得了较大的自由,使他们的自我意识变得强烈,加上大学崇尚“自我管理”观念,也让他们更加愿意独立解决问题。因此,除了从家庭获得经济来源外,很少有人愿意主动向父母汇报自己的在校学习生活状况,男学生尤其如此。学生对家庭教育的盲目排斥,影响了家庭教育工作的效果。据调查,68%的大学生遇到困难时首先联系的人是父母,但又有55%的学生反对父母继续进行家庭教育,他们认为自己和父母之间是平等的,甚至有一小部分学生认为父母的文化水平比自己低,不愿意继续接受父母的教育。学生盲目排斥家庭教育的态度,导致部分家庭难以对大学生实施有效的教育。为此,家长应与时俱进,更加尊重子女的权利,给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空间,同时也要适当抛出自己的观点来引导孩子,获取他们的信任。学校应该为家长了解子女学习情况、学校活动、学校专业情况等提供教育平台,比如邮寄校报,开通家长网络短信平台等,让家长与孩子保持统一的沟通平台。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里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式地反映出来,学校复杂的教育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现在的大学生独生子女的比例较高,在高考的指挥棒下,家长把孩子考上大学看成了唯一的选择。为此,孩子的学习成为家庭中压倒一切的要务。只要能满足孩子的学习,家长做什么都心甘情愿。绝大多数的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能力培养、心理健康、综合素质等可以说无暇顾及。大学前的家庭教育已使许多大学生养成了懒惰习惯和依赖心理,这导致了大学里出现了幼稚园现象;出现人际敏感、抑郁、焦虑、偏执、敌对等心理健康问题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诚信缺失、拜金主义、迷恋网络等也大有人在。另外,因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学习压力较大的学生也越来越多。作为家长不能顾及“面子”,把孩子的或家庭的问题掩盖起来,这只能导致恶性循环。高校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学籍簿、电话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通过大学生的心理测试和观察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状况,学习相关的知识,掌握沟通的技巧,针对不同家庭和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思想教育方式。高校还要通过开展各种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的学生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让学生学会感恩。学生有了一颗对家长、老师、朋友的“感恩”的心,才有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才能不畏任何险阻勇往直前,才能承担起当代大学生应承担的责任。

(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家庭教育相结合,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每位大学生由于家庭出身、知识基础、交际环境和遗传基因等因素的差异,在人生价值取向、学习动力、接受能力和自律意识等方面存在千差万别。因此,在具体的思想政治工作中,要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学生家长对学生进校前的有关情况、兴趣爱好和在家的表现是最了解的,为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家长有责任也有义务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工作,及时向教师反映子女的有关情况,以便于教师全面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真正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效果。同时,学校也要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及时与家长沟通,便于家长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

二、大学生家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家长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许多学生家长对大学生的家庭教育的认识不充分或者不正确,一方面,认为子女在高中阶段为高考而日夜备战已十分辛苦,现已考上大学,是人生的一转折点,处于学习过程质的飞跃阶段,没有继续严格要求孩子,因而放松了对子女的要求,乏继续家庭教育。另一方面,部分家长也认为子女上了大学就算成人了,既然已经是成年人,就应该具相应的认知、辨别和控制能力,自己应该能够独立生活,能够独自处理好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等事情,加上子女又远离家庭寄宿学校,是否继续施以家庭教育无关紧要,认为教育孩子单纯是高校的责任,对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漠不关心。

(二)高校和家庭之间存在严重的沟通不畅、互动不足问题

目前,高校与学生家长之间的联系普遍没有有效建立起来,相当多的家长很少主动和学校联系,很少能和院系的领导、辅导员或者班主任见面,他们将大部分的精力转移到提供经济支持上,对于子女的生理、心理变化关注不够,缺乏必要的联系、沟通,在一定程度上是主动放弃了教育子女的机会。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往往很少主动与家长联系,很少将学生在校的学习、工作表现等情况和家长沟通。常常是在学生出现了问题以后才和家长联系,寻求协助解决的办法。如果和家长及早联系、沟通,共同解决,有些问题完全可以避免。

三、加强大学生家庭教育工作的新途径

(一)家庭教育资料规范化

要对学生实施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就必须首先了解学生家庭的经济条件、知识状况、教育期望等众多的背景资料。大量事实表明,学生深层次的思想问题同家庭的联系是很密切的。有些优秀的班主任、辅导员对学生家庭的详细情况了解很多,一些棘手的思想问题借助家庭的帮助可迎刃而解。我们有必要将学生的家庭背景资料规范化,并把它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基本资料加以建设,使它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二)家庭教育赋予情感化

父母对子女而言,不仅仅是负责物质上的供给,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引领和情感上的支持。父母引领正确,则子女沿健康轨道成长,父母引领不当,则子女向不良方向发展。与中小学不同的是,大学生处于成长发育心理上的“断乳期”,在外求学突然离开家庭娇宠的氛围,情感上与父母一时难以割舍,父母要充分利用和孩子接触多、了解深入、感情基础深厚的优势,了解大学生的真正需要,尊重他们的选择,采用民主的管理方式,理解而不溺爱,民主而不放任,疏导而不压制,多和孩子谈心,给孩子树立榜样,同时改变自己的角色,鼓励孩子把对父母的眷恋转化为成长的动力,转化为对同学、对新的集体的爱,形成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使孩子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尽快成熟起来。

(三)家校互动制度化

学校教育具有计划性、统一和系统性等特点,而家庭教育则具有亲切性、自然性和自由性的特点,两者良好结合,良性互动,可以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学校可以定期邀请家长到学校座谈了解情况,开展家庭教育讲座,聘请思想政治教育经验丰富的家长做大学生的义务辅导员等。大学生来自各地,家境各异,父母所受教育不同,学校可针对大学生的各自家庭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如组织大学生到偏远山区的农村家庭或父母下岗家庭去体验生活;可以组织大学生到家教良好的家庭去受感染和熏陶;可以开展家庭结对子活动,一家帮一家;可以结合当前社会上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家庭辩论会,展示各自观点,从激烈的思想交锋中发现大学生的真实想法,从而加以引导,提高他们正确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四)信息沟通多样化

学校及各个院系的网站可以向家长开通,建立网上联系方式;主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教师可以建立定期与学生家长沟通的制度,尤其是学期初或学期末,可以利用家长接送学生的机会设立家长接待日或接待周;利用校报院报等新闻工具,让学生家长了解学校的发展变化,参与学校的建设,把大学生在校的思想、学习、生活、交友等情况告知家人,家庭也应该把孩子在家的表现、动向及时向学校反馈;学校主动地通过各种形式和家长沟通,并向家长传授一些教育孩子的新理念和新方法,这样在家长的配合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通过以上途径,可以帮助学校和家庭更加充分和全面地了解大学生,及时把握其思想动态,从而有针对性地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手段进行调整。

高校大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学生家长来自不同的工作岗位。学生家长就是大学精神的传播者,是大学宝贵的资源,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保障。美国一著名大学校长在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曾指出:“学校与学生家庭联系沟通,一方面,实现向家庭渗透教育的社会职能;另一方面,能广泛地获取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对提高学校的社会声誉,调整学校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办学效益大有裨益。”社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作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共同对象是不可分割的。目前,家庭教育的作用和价值还没有得到真正的认可,只有我们真正发挥家庭教育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让每个人都成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