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验式教育法

体验式教育法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体验式学习的发生机制具有区别于认知学习的本质特点,它的“觉知”与“意识”不是从认知加工系统获得的,而是从主体在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的生存和需要的满足与否的感受状态发展而来。体验式学习中的“知”就是指“体悟”,而不同于认知学习中的“明理”,因此,需要个体整个生命活动的参与。体验式学习是指以情感体验为核心的知情行整合学习。

(二)体验式教育法

体验式教育法是借鉴有效德育方法,开展学校慈善文化的体验式教育。

前文所述“爱心”“利他”“感恩”都属于道德范畴,“参与”体现了在道德准则下的责任行为,因此,围绕以上内容进行教育实质上应纳入德育体系中,借鉴有效的德育方法来实施爱心教育、利他教育、感恩教育和参与教育是可以收到较好效果的。

德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情感中的“情”就是同情、体验的意思,“感”就是感觉、感受的意思,这两层“意思”只能产生于活动过程中,不会从书本或他人的言语中生成。品德结构是一种以情感为核心的知情行整合结构,品德构建是在社会规范学习过程中实现的。社会规范学习,本质上是一种体验学习。体验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独特觉知或意识。体验式学习的发生机制具有区别于认知学习的本质特点,它的“觉知”与“意识”不是从认知加工系统获得的,而是从主体在与环境相适应的过程中的生存和需要的满足与否的感受状态发展而来。体验式学习中的“知”就是指“体悟”,而不同于认知学习中的“明理”,因此,需要个体整个生命活动的参与。体验式学习是指以情感体验为核心的知情行整合学习。情感体验有效连接认知学习和行为学习,使“言”“行”一致,避免了说一套,做另一套情况的发生,在“情”的贯穿下,才有了言、情、行整合的德育方法。慈爱教育就是要借鉴这种整合的方法,创设多种特定情境,引发体验,实现慈爱认知、慈爱情感、慈爱行为的整合,培育学生的慈爱品德。慈爱教育体验教育法具体有三种类型,情境感受体验型、事件价值分析型和行为反馈体验型。

情境感受体验型指创设情境直接刺激感官,激发情感,产生觉知体悟。此方法的具体步骤是,第一步创设情境,可以是人为情境、艺术情境和真实情境;第二步,让受教育者(比如学生)置身在此情境下,于是就会产生出某种情绪,并使他们能充分感受情绪;第三步,引导受教育者(学生)产生体验,这种体验会进入人的情绪心理范围,成为人的情绪经验,积累在人的个性中。比如,让学生观看母亲生孩子的影片,感受母亲当时的承受的痛苦,生命诞生的艰难,由此产生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在学生情绪热烈之时引导他们更深地体验母亲的伟大,把感激留在心里,逐渐积累成感恩意识。

事件价值分析型是指通过对有意义的事件进行价值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多种价值水平,形成关怀价值取向。此方法的具体步骤是:第一步,举出日常生活中有慈爱道德意义的事件;第二步,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下,不提示、不暗示,让学生轻松自由地表达自己的行为意向;第三步,分析各种行为背后的价值观念,让学生了解行为与价值观的关系,体悟各种价值观的区别,以及如何在正确价值观下来抉择。

行为反馈体验型是指创设引发慈爱行为的情境,通过自身行为的社会反馈,产生慈爱道德体验。此方法的具体步骤是:第一步,举行慈爱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慈善的行为;第二步,请学生说出体验到的慈善认知、慈善情感和分析出的慈善价值观。教师要及时强化,对学生的点滴“好事”给与鼓励,使慈爱行为成为学生内心的需要,造就出慈爱的心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