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土资源行业与职业教育

国土资源行业与职业教育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瓶颈制约;发展国土资源行业,为国民经济提供更多能源,矿产资源尤为重要。发展国土资源行业人才是关键,培养国土资源行业所需人才是国土资源行业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有关高等学校的共同任务。发挥行业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施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土资源行业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问题。

国土资源行业与职业教育实行产教结合培养国土资源人才的模式和规律研究

方志宏 陈友福 李志平 王知绽 陈洪冶 刘旺生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摘 要:国土资源行业是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的先行性、基础性行业,服务于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目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面临资源瓶颈制约;发展国土资源行业,为国民经济提供更多能源,矿产资源尤为重要。发展国土资源行业人才是关键,培养国土资源行业所需人才是国土资源行业行政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有关高等学校的共同任务。发挥行业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施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国土资源行业人才培养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报告以国土资源行业发展为背景,阐述了行业对职业教育的影响、行业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国土资源行业实行产教结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和规律。

一、产教结合的基本形式及其模式

(一)职业教育产教合作教育模式简述

产教合作教育是职业教育的最大特征,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需要。国际职业教育的成功模式几乎都离不开产教合作教育,如德国的“双元制”模式、美国实施的“技术准备制”模式、英国的“三明治”合作教育模式、日本的“产教官合作”模式、韩国的校企合同“订单”培养模式、澳大利亚的TAFE模式等。

1999—2004年间,职业教育快速发展,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由10%提高到19%。民办高校与数万在校生的巨型大学不断涌现,不善于读书的青年人在职业院校课堂上占据越来越高的比例,学生的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学校的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职业教育这种大批量、粗放式的经营模式使得教学质量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这期间,无论是宏观的政治经济环境、涉及法律法规的相关政策,还是职业院校自身的意识与周边条件,都不具备形成一种具有代表性、特色比较鲜明的产教合作教育模式的条件。

尽管如此,仍有不少院校研究并实践了多种形式的产教合作教育模式。北京教科院组织撰写的《必由之路——高职教育产学研结合操作指南》一书推介了9种合作教育模式,它们是:上海二工大的“实训—科研—就业”模式、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结合地方经济全面合作”模式、北京联合大学的“以企业为主”模式、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的“订单式”模式、云南机电高专的“双定生”模式、宁波职业技术学院的“倒实习”模式、河南机电高专的“2+1”模式等。类似的还有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的“学校—企业—社会”综合办学模式、郑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的“融入式”模式,以及见诸报道的“顾客导向模式”、“双轨轮换模式”、“贯通模式”、“理论—实习—理论—实习”双循环模式等。

如果把我国报道的各种合作教育模式汇集起来,可能不下20种,每种模式都有其局部特征,彼此之间出现大的交集。由于分类方法不统一,既不好比较,也给深入研究及推广带来障碍。按照科学的分类方法,分析我国高职教育不同产教合作教育模式的内涵与要素有着充分的必要性。

(二)产教合作教育模式分类

1.按专业教学计划中的“工”、“学”结构分类

这种分类方法是以专业教学计划中企业实习与在校学习之间的时段分隔为确定类型的依据,它能比较形象地反映在两种不同教学环境的理论学习与生产实践按照什么方式轮换进行,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制定、执行、监督与评估。

(1)工学交替模式。工学交替模式是20世纪80年代上海机械工程大学纺织学院从加拿大引入的,采取的形式是将一年分为三个学期,每一学年中有两个学期是在学校接受理论教育的长教学学期,一个学期是到企事业单位顶岗实践的短工作学期。为具有普遍意义,我们将在校学习与企业实习交替时段比较明显的,都纳入工学交替模式,由此可以归纳成如下几种子模式。

①后期实习模式。后期实习模式是将学生在企业实习的时间安排在最后一学年或一学期,如“2+(1)”模式(学制三年,数字表示学年,括弧里的数字表示企业实习学年,以下同)、“2.5+(0.5)”模式,尤以“2.5+(0.5)”模式居多。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1997年就提出实施“2+1”产教合作教育模式的思路,研究与实践成果获国家2005年教学成果二等奖。该模式的优点之一是学生是在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之后才去企业,能比较好地顶岗实习;二是学生临近毕业时可以将实习与就业统一起来,实现双向选择。但在具体操作中,要防止学生利用这段时间四处找工作而使企业实习流于形式。

②前期实习模式。前期实习模式是学生一入学就进入企业实习。除“(1)+2”模式外,还可以有“(0.5)+2.5”模式。前期实习模式又称为倒实习模式,这一典型案例出自宁波职业技术学院。该院从主动报名的新生中选出学生送敏孚企业工作,企业发给工资,还负责学生工作之外的系统学习和在岗培训。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学生入学前接受“工训”,有利于他们对所学专业形成感性认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主动性;也有利于学生对企业文化的了解与熟悉,提高职业素质。不足之处是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结合不够紧密,在理论指导实践方面不如后实习模式。

③前、后期实习模式。该模式学生第一和最后一个学期在企业实习,其他学期在学校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前后实习模式又可以表示为“(0.5)+2+(0.5)”模式。这种模式既充分弥补了后实习与倒实习两种模式的不足,又充分体现了各自的优势。

④中期实习模式。该模式的实施办法是将学生在企业实习安排在第一学期和最后一个学期之间,可以表示为“1+(1)+1”、“1.5+(0.5)+1”、“0.5+(0.5)+2”、“2+(0.5)+0.5”等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优点是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后到企业有目的地实习,再回到学校学习理论,十分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巩固与提高。

⑤半工半读模式。半工半读顾名思义是一半时间工作,一半时间学习(那种仅利用假期到企业实习不属于半工半读),其工学交替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可以按上下午轮换,也可按天、星期、月、学期或学年轮换。我国20世纪60年代为贯彻马克思主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同时解决教育资源有限、学生经济困难等问题,曾大力推行半工半读教育。那时候的半工半读,校企之间不一定存在协议关系,尚不能认为是产教合作教育。

(2)工学并行模式。工学并行模式不具备企业实习与在校学习交替的明显的时段性,在校学习与企业实习在教学上的衔接比较紧密,有如下几种子模式。

①项目化模式。项目化教学模式是一种围绕具体的生产,或产品开发项目,或某项任务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学模式。教与学都围绕来自企业的真实项目进行。典型案例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应用专业围绕宁波精意工业设计有限公司“模具CAD/CAM”项目共同制定与实施专业教学计划。项目化模式教学目标清晰,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由于任务的大小和时间多少的不固定性,实施起来需要一个比较灵活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管理体制。

②课程化模式。课程化模式是按照教学计划的需要,将一些与生产结合比较紧密的实践教学课程安排在企业进行。实施课程化模式的专业比较多,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与上海伟业人力资源公司合作,理论教学全部由专业教师完成,实践教学全部由伟业公司完成,他们称之为E(exoterica)&T(training)模式。这种模式学生可以学到最前沿的技术,由于涉及到具体课程,要解决理论与实践如何衔接的问题。

③产教融入模式。融入模式是企业提供软硬件设备,在学校建立技能培训中心或实验室,将企业的标准、规范和工艺要求等融入到实践教学中。职业技能训练的方式可以按课程,也可以按项目或者其他方式进行。这种模式比较普遍,不少学校或多或少都有一两个专业实施这种模式。如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引入了数十个企业培训中心,学生在充满企业氛围的培训中心接受实践训练。融入模式教学上,专业掌握完全的主动权,有利于教学计划的实施。不足是两个教学环境中的企业环境不够鲜明,学生对企业文化与职业岗位的感受不如直接在企业实习深刻。

2.按照合作就业模式分类

产教合作的重要目的除合作教育外就是合作就业,两者之间其实是枝与叶、花与果的关系。合作就业的模式可以衍生多种合作教育的模式,以此分类,有利于贯彻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发展思路,有利于面对高职毕业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1)“订单”模式。订单式教育模式是指作为培养方的高职院校与作为用人方的企事业单位针对社会和市场需求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通过“交替”或“并行”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合作教育模式。根据签订“订单”的时段与特点,衍生出如下几种子模式。

①远期订单模式。是指企业在学生尚未入校或刚入校就下订单,学校按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与企业共同制定学生在校期间全过程的人才培养方案。该模式的成功案例很多,典型案例来自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中数控的合作。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华中数控对数控机床装配、调试、操作等方面的要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毕业后全部到华中数控或其客户单位工作。这种模式企业介入比较深,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不足是订单周期长,之间的变数,尤其是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变数难以预测,大范围实施比较困难。

②中期订单模式。一般是学生经过一年学习以后,用人单位再下订单,学校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完成后面的教学。例如武汉职业技术学院通信系的学生在二年级期间,经挑选到与之合作的海尔集团工作一段时间,考核合格后就成为海尔的员工,其就业岗位是在中期确定的。这种模式实际上与工学交替模式之中期实习模式相对应,具备中期实习模式的许多特点。

③近期订单模式。一般是在最后一年或一学期,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采取填缺补漏的方式补修一些课程,学生毕业后到提出要求的企业就业。例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许多专业普遍采用这种模式,专业教学计划中专门划定了一个时段用于填缺补漏。该模式几乎不存在企业在用人需求上的变数,专业可以按企业的最新要求组织教学,可以广泛实施。由于不同用人单位的需求不同,填缺补漏的内容不同,教学实施有一定的难度。

(2)定向培养模式。定向培养模式实际上属于远期订单模式,将其独立出来是因为它具备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由企业出资资助学生学习,学生毕业后到资助单位定向就业。有如下两种子模式。

①定向招生模式。定向招生是学校面向特殊群体招收学生,学生毕业后到支持其读书的企业就业。典型案例是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煤炭企业神华集团合作。神华集团从职工子弟中招收学员,由当地招生部门组织考试,学院从考生中择优录取,学生享受与正式在校生同等待遇,学校按企业要求培养学生,企业为合格学生提供学费支持。

②定向分配模式。定向分配是由学校按照企业的需求面向贫困学生实施招生、培养,这些企业往往工作条件艰苦、招聘人才困难,学生入校后接受企业资助,毕业后到资助单位就业。典型案例是昆明冶金专科学校按照冶金有色矿山企业的需求招生,学生进校后就与矿山、学校签订培养协议,在矿山的资助下完成学业,毕业后到矿山工作。定向培养模式既能很好地解决因特殊原因教育程度较差和经济比较困难学生读书难的问题,又能解决艰苦企业招工难的问题,在当前情况下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3)预就业模式。如果学生毕业前企业与学生签订就业合同,学生在毕业前已经到企业就业,享受企业员工的待遇,同时学生、企业、学校三方签订合作教育协议,则可称为预就业模式。预就业模式借鉴于早在我国本科工程类院校实施的“3+(1)+1”预分配模式。该模式是将学生的毕业分配和工作实践结合在一起,学生在校前几年与普通学生一样在校学习,正常毕业的前一年通过双向选择确定预分配单位,学生推迟毕业,到预分配单位实际工作一年后,再返回学校学习一年。在高职教育中,预就业方式没有必要延长一年学制,而其在企业实习的方式可以是工学交替式,也可以是工学并行式。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学生的“学”与职业岗位的“用”直接相关,完全实现了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

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衍生出多种合作教育模式,每种模式都有其固有的特点,由于合作教育涉及到方方面面,仍不足以全面概括。比如从实现合作教育的途径及企业、政府介入的方式与力度等方面考虑,可以提出新的分类方法。但上述两种分类方法无疑有着广泛的代表性与概括性。

2005年11月,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颁发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大力实施半工半读教育模式的试点,为我国产教合作教育指出了新的发展方向。设想将半工半读置于产教合作教育的背景下,具备产教合作教育的基本要素,还具备如下主要特点:①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签订协议,按照学校、企业共同制定的教学计划实施教学。②学生在企业做工与在学校读书的时间相等,实行4—4制(上下午轮换制)或其他轮换方式;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不设寒暑假,以适应企业的生产与经营。③学生入学即就业,企业支付学生在企业做工的工资。

这种和就业联系紧密、在产教合作教育下的半工半读教育模式,最好地体现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也能很好地解决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产教合作教育碰到的许多问题,应成为我国未来高职教育模式的主要形式。倘如此,中国高职教育必将形成自己的鲜明特色,迈入新的辉煌。

二、国土资源行业产教结合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

国土资源行业所属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把产教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建立了相应的体制机制,各院校虽然有一些差异(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总体上大同小异。以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为例简述国土资源行业产教结合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

(一)建立健全产教结合的组织机构

院校成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下设专业分会,成员由学院的系部主任、骨干教师和社会各行业的专家学者组成,其中有20%是企业的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学院的专业建设、校企合作的有关工作,沟通学校、企业之间的联系,促进校企紧密合作,负责专业设置、专业培养目标、专业教学计划和专业建设规划的论证与审定,具体指导专业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

此外,学校成立专门的校企合作和产学研相结合的对外联系职能部门——产教结合办公室,负责对外联络合作单位,沟通信息、签订协议、密切关系、办理相关事务;对内联系有关职能部门和教学系部,落实合作项目、牵头解决合作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使产教结合教育及对外社会服务与学校的招生、就业、教学、科研、培训、技能鉴定等工作环节有机融合。提高院校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能力和服务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毕业生高质量稳定就业。

(二)设立研究机构

学院成立了职业教育研究机构——高教研究室,重点研究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特别是实施产教结合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三)制定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

包括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对外合作合同协议管理办法、校外实训基地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教师下企业参加生产实践锻炼的规定、双师素质教师管理办法、产教结合学生学籍管理有关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对校企合作的方方面面,对产教结合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对校内各种保障措施都要制定科学、规范和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建立由合作企业、学生、院校和社会参与的产教结合培养人才的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形成规范高效的产教结合人才培养工作机制。

(四)建立激励机制

学院通过教师晋升、职称考核管理等人事制度改革,提高了产教结合的办学活力和效益。通过建立奖教、奖学制度,鼓励各专业围绕职业岗位特点,按业务流程优化课程体系,按职业技能开发课程模块,按就业岗位需求设计双证或多证融通。通过定期评选教学改革成果奖,鼓励不同专业积极探索产教结合的结合点和突破口,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

(五)强化质量管理责任机制

一是根据教高2006年[16号]文件《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制定与产教结合相适应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学习标准、核心技能标准、考核评价标准,将教学标准与职业岗位标准相结合,多方面体现产教结合。特别是学生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环节,要以学生技能增长水平为导向,建立校内考核和社会考核相结合的标准体系。

二是设立了由院长主管的教学督导室,形成了由学院教学督导室,教务处,系、部、中心三级质量管理组织体系。通过评价现有教学环节,找出产教结合的关键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建立管理流程和控制方法。由教学督导室建立质量监控体系,并按照各部门在整个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责任和工作范围,设计质量监控和质量管理流程,建立打通满足学生学习和企业需求的各教育教学环节的连带质量责任体系,激活了学校人才培养特色创新机制和质量管理责任机制,提高了学校内涵建设的质量。

(六)组织开展课题研究,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解决产教结合模式下的课程建设问题

学院组织教师开展产教结合课题研究。如《产教结合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产教结合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的研究》等,课题研究着力于产教结合模式下的课程建设,对产教结合的内涵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对规范高职教育的内涵发展,构建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变革学习方式,建立产教结合的学习环境,发挥了理论支撑的作用。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产教结合教育模式的组织与运行。

三、产教结合人才培养中政府、行业及学校的政策措施

(一)国家要制定配套的法规体系保障学校与企业合作

完备的法律和制度的保障,是发达国家高职教育得以顺利发展的一个前提。我国已颁布《职业教育法》,但由于其本身不甚完备,只能对职业教育发展提供原则性约束。因此在这个问题上,一要形成完备的职教法规体系。要在《职业教育法》基本原则之下,制定配套相关法规,尤其是中央及地方政府要有相应执行规定出台。二要修订相关法律。职业教育也属于高等教育,因此《高等教育法》也要明确规定学校与企业合作条款;《企业法》要有明确的条文规定生产先进的企业有为教育服务的责任和义务。三要制定专门的校企合作法规,对校企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规定。一定通过法规的不断完善确保有法可依。

(二)政府出台鼓励措施吸引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事业

从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来看,政府制定并实施鼓励企业参与高职教育事业的优惠政策的作用不可低估。应该看到企业作为利益共同体,让其参与校企合作有利可图将有助于这一事业的发展。如规定对承担了产学合作教育任务的企业,可根据接受学生的数量和消耗企业材料的费用,享受一定减免税额或其他优惠政策;而未承担产学合作教育任务的企业则要按职工工资总额征收一定比例职工职业教育经费,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安排这些企业的职教事务。

(三)大力推行职业资格制度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职业资格证书和劳动就业预备制度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职业技术鉴定规定》、《职业资格证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职业教育法》、《招用技术工种从业人员规定》、《劳动预备制培训实施办法》等相继颁布实施。据原劳动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3 000万人获得了不同等级的职业资格证书。虽然这些政策法规的出台对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但我国新兴的劳动就业体制还不完善,社会保障体制还不配套,这些政策并未完全执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未能得到有效保证。原因一是政府执行不力,二是一些企业在执行中我行我素随意性大。因此要下大力气推进职业资格制度全面落实,否则不仅产学合作教育可能变成一句空话,而且职业教育本身亦难逃厄运。作为职业教育护身符的职业资格制度重在执行,必要时要强制执行。

(四)行业和学校要找准产教结合人才培养的结合点

互惠互利、相互支持与推动是校企合作产教结合人才培养的成功基础,找准结合点是建立紧密联系的关键。我国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企业的性质与发达国家大有不同,并且发达国家的产教结合人才培养的模式也多种多样。因此我们在选择产教结合人才培养的模式时不能简单照搬发达国家的经验,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找准产教结合人才培养的结合点。

职业教育产教结合人才培养的结合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共同开发专业课程。一是专业设置应体现市场观念,充分考虑市场变化,这不是教师们“闭门造车”就能完成的,而要经过来自行业、企业中最了解市场对人才培养需求的专家来论证,他们在专业设置方面最有发言权。二是课程开发要从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任务分析入手,把职业要求的知识、技能、态度、素质与受教育者的认识、习得过程有机结合起来,组织、筛选相关教学内容。三是教学内容要反映经济现代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使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生产方式、设备条件、技术改造相适应。

(2)共同实施人才培养。产教结合人才培养的基本立意在于整合校企双方的教育资源,形成双向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学校来讲,要一切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结合起来,开展多类型、多规格、多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服务体系,从而扩大职业教育的市场与发展空间。从企业来讲,要从职业能力培养标准制定、提供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和实习实训场地、学生职业能力考核等方面,自始至终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去。

(3)共同组建师资队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要求教师具有“双师型”素质。要实现这一目标,校企双方合作组建专兼职师资队伍,实现知识共享和行动协同的团队工作模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学校与企业在各个层次上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产学一体化,也可以自发地调整学校教师的合理结构,从总体上降低学校教育成本。

(4)服务企业、互利双赢。目前许多企业面临市场竞争的压力,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已成为企业的首要问题。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学校利用企业的生产环境有一定困难,企业很难参与职业教育。因此,要分析在新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生产的新特点,结合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将学校智力资源与企业生产要素紧密结合起来,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服务,真正成为企业的人才培训基地、科技成果的辐射源,乃至成为企业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的依靠力量,进而实现校企“双赢”。

四、国土资源行业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人才培养规律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为解决制约地勘行业发展的人才短缺问题,培养大批适应地勘行业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十分迫切,基于国土资源行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结合高职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应本着“基础够用、强化技能、拓宽口径”的原则,按照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的要求,创新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专业基础教育,构建和完善专业能力结构,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在教学内容上体现先进性、科学性,理论教学内容以“必须,够用”为度,兼顾学生发展需要,实践教学内容以零距离上岗为目标。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实施产教结合——“项目导向的三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1)专业基本能力训练阶段:在校内完成,通过实验教学、课间野外实践教学、校内课程综合实践教学,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

(2)专业核心能力训练阶段:以学院地质工程公司为依托,以自主地勘项目(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矿区详查、压覆矿产、矿山动态储量测量)主导的综合性生产实训等工作任务为载体,并结合校内实训基地(中心)进行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仿真实训,达到岗前技能强化训练目的,提高学生专业核心能力。

(3)专业能力强化阶段:在与地勘单位共建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训,学生直接参与地勘项目,进行岗位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的工作能力,实现毕业生零距离上岗。

(二)产教结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高等职业学院开展产教结合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主要形式,是专业知识向职业能力转化、培养市场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努力做好产教结合工作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促进学生就业,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根据我国资源勘查类专业职业教育的特点,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教学过程中继续坚持“双师型”、“双课堂”、“三证制”,实现零距离上岗的目标,制定了相应的产教结合方式及其实施措施。

1.产教结合方式

(1)自主型:以学院地质工程公司勘查资质为依托,组织学生参与生产项目,以项目为载体,开展生产实训,将项目生产要求与教学直接对接,如2007年自主完成江西省吉水县高村——吉安县山口银、铅多金属矿区详查,瑞金市狮子岽金矿区详查等地勘项目22项。国土资源调查专业190余名学生得到锻炼,职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2)合作型:与地勘单位建立紧密合作的长效机制,利用各自优势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教学与生产过程相结合。如本专业师生2007年下半年与江西省物化探大队共同进行多个探矿权范围内的大比例尺地质填图项目,该项目计划在两年内完成。

(3)参与型:以地勘单位的生产项目为主,参与其项目的生产全过程。

(4)独立型:利用教师的科研技术优势,带领学生直接参与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如本专业师生承担的1∶5万青塘幅、宁都县幅、黄石幅、银坑幅、长胜幅的区域地质调查任务是一项国家级生产任务,其成果(5幅地质图及其说明书)成为地勘单位在该区域地质找矿与勘查的主要参考资料,为该区域内的矿业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又如本专业师生共同完成的江西玉山、崇义等地的奥陶纪笔石地层以及笔石动物群的研究成果等,满足了学生在实际生产和科研环境下进行顶岗实习的需要。

2.产教结合措施

(1)根据专业需要加强实验室建设。以提高实验室建设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开放性为目标,使学生在课间实习中能更好的理解课堂理论,能接触到最新的仪器和较全面的实习标本,为后期职业能力的训练打下良好基础。

(2)加强校内实训基地(中心)建设。着眼于学生专业能力培养,满足学生技能强化的需要,校内实训基地(中心)应选择在地质现象丰富、矿产资源尽可能多的地点建设,并且合理确定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规模、配套设施、服务功能、技术手段和管理要求,确保专业实验实训基地符合建设要求。

(3)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密切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产教结合的基础。通过校企结合,建立广泛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在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实训,在生产过程中接触到了最新的生产技术,熟练地掌握了生产技能,实现了实践教学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4)组织学生参与地勘生产项目。鼓励教师参与市场竞争,承担社会生产项目,在项目实施期间,组织学生参与,以项目为载体,开展生产实训,将项目生产要求与教学直接对接。同时也可利用教师的科研技术优势,组织学生直接参与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

(5)从行业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这些教师能较好地把书本的理论知识和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效果良好,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加强了学校与企业和行业的联系。

(6)实训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这是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关健,要与“双师型”专业教师团队建设结合,以“双师型”教师和聘请地勘单位的技术能手为主,努力建立一支经验丰富、实践技能强、素质良好的实训教师队伍和基地管理队伍。

(7)管理制度建设。健全与完善教学实训管理制度,实现实习实训基地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使校内、外实训基地良好运行,为学生顶岗实习及就业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五、国土资源行业产教结合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改革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在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改革中以产教结合为主线,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采用模块化的教学模式培养国土资源行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人才。

(一)国土资源调查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原则

(1)以“基础够用、强化技能、拓宽口径”为原则。基础理论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方面体现以“必须、够用”为度,专业理论课程以有利于加强职业技能和操作技能为原则,加大主干课程的实验学时,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实践教学内容以零距离上岗为目标。

(2)加强实践性教学,注重对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要反映当前社会先进技术水平和最新岗位资格要求,使毕业生能具备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的基本能力。

(3)课程体系的设置还要充分体现学生基本的人文素质和相关领域活动能力。

(二)课程体系的构建

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应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来构架,理论是形成能力的基础,职业能力更多的是在掌握了一定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大量实践而形成的,特别是职业技能的训练尤其如此。因此,高职院校应有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国土资源调查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要以产教结合为切入点,以岗位工作要求为核心,确定核心职业技术和职业能力课程。通过职业能力分解,把能力培养落实到课程内容中,贯穿于课程教学全过程;通过职业能力综合化课程,强化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构建“能力模块、循序渐进”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课程性质和内容的不同,确定实现课程教学目标的途径和方法。国土资源调查专业主要职业能力、主要课程及链接关系见图1。

围绕国土资源调查专业对应的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能力培养要求,构建“模块化”的专业课程体系。

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主要由学校完成。基础知识部分主要培养学生基本能力,提高基本素质。如: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计算机应用及信息处理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分析运算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培养创业、立业、就业的能力,锻炼健康的体魄和心理,为继续学习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础知识。包括思想道德、法律基础、就业指导教育、职业道德与行为修养、计算机文化基础、大学英语、体育、高等数学、应用文写作等方面的课程和素质拓展活动,如社会实践。

职业基础课模块:主要使学生获得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专业方面的基本技能,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野外地质现象,以及一般矿物岩石、地层等的辨识等问题。基本技能部分主要通过校内学习、实训实现。包括专业化学、普通地质、矿物、岩石、古生物地史、构造地质、测量技术等的基本理论课程。

职业技术课程模块:本模块旨在使学生获得专业技术能力,包括地质调查、矿产勘查能力等。该技能与实际生产紧密联系,主要通过产教结合、顶岗实训获得。其课程包括矿床地质、地质矿产勘查、国土资源遥感等。

拓展课程模块:主要是使学生在学好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能够全面发展,专业综合素质得到提高,该模块旨在使学生获取宝玉石鉴定、数字化制图、土地调查与评价等方面的能力。该能力主要通过校内、校外综合实训获得。其课程包括:土地调查与评价、宝玉石鉴定基础、MAPGIS地理信息系统等。

职业能力课程模块:主要使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实际工作能力得到提高,实现与生产无缝结合。该模块由实验教学、课间野外实践教学、实训基地综合实训(岗前技能强化训练,内容有野外地质认识实习、野外综合地质实训、校内实训基地(中心)进行地质调查和矿产勘查仿真实训)、顶岗实训(自主地勘项目主导的综合性生产实训和校外实训基地生产性实训)等组成。实验教学、课间野外实践教学、校内课程综合实践教学与每门专业课程紧密联系,组成课间实训;野外认识实习和综合地质实训旨在使学生在入门以后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实训掌握野外综合地质工作方法;顶岗实训是在学生学好专业课以后到各校外实训基地进行与生产紧密结合的实训。

img8

图1 高职国土资源调查专业能力、课程链接关系图

六、国土资源行业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运行方式及保障措施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在产教结合人才培养中采取了如下运行方式及保障措施。

(1)与地勘单位共建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积极探索职业岗位要求与专业教学计划有机结合的途径与方式,成立由行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制定人才培养标准、培养方案,共建覆盖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侧重建立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一是根据行业人才需求建立专业标准;二是以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融入职业资格鉴定标准要求,构建与专业技术紧密结合的课程标准;三是根据各课程特点和能力要求建立教学标准,并根据地质调查新方法和矿产勘查新技术的发展及时增加或更新体系内容。

(2)与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共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针对学生实习的目标、内容、要求等,在专业已有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基础上,纳入地勘行业和矿山企业生产管理制度,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系统的作业文件,形成教学全过程运行监控体系;研究管理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完善校企合作有关教学管理文件;选派优秀教师在地勘行业和矿山企业中组织学生实践教学,并参加地勘项目,实现校企双方师资互兼互聘;加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教学质量监控,强化顶岗实习过程管理,详细记录学生在实习期间的学习、工作等情况,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3)与企业共建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考虑地勘单位的要求与就业需求,改进教学质量评价形式;将教学质量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注重教学过程与质量评价要素有机地结合,研究设计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根据地勘单位和矿山企业绩效考核目标,校企共同考核,健全社会、企业、学校、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机制,使其具有操作性、可行性和推广性。

(4)校企共同实施“三证”制度。把国家职业资格标准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要求学生参加国家劳动部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组织的国土资源调查类职业技能考试,并取得相应的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建立顶岗实习考核标准,通过考核,由企业向学生签发“实践证书”,毕业学生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可取得“职业资格证书”、“实践证书”,提高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七、国土资源行业产教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通过近几年产教结合人才培养工作的改革与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教学质量得到保障,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

通过人才培养工作的改革,教学质量稳步提升,每届毕业生的综合素质都逐步提高,并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我们通过对接受本专业毕业生的江西地矿局、新疆地矿局等15个用人单位的近四年毕业生评价回执表的分析可知,本专业的毕业生98%都一直从事地质行业,综合素质较好的占78%,综合素质合格的占14%,综合素质较差的为8%,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用人单位对学生的普遍评价是:具有较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感、专业能力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强、能吃苦、服从组织安排、人际关系处理融洽、适应能力强,总体满意程度较好。

由于本专业一直坚定不移的进行人才培养改革,走产教结合的发展道路,近几年的毕业生一直供不应求。据统计,国土资源调查专业毕业生2005年就业率为100%,2006年就业率为98%,2007年就业率为100%,2008年就业率为98%,使本专业由原来的冷门专业一跃而成为我校的热门专业。

(2)产教结合,提升了师生水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①培养锻炼了一支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本专业教师通过产教结合能及时了解地勘行业目前的生产现状、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有利于他们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反映当前国土资源行业的新技术、新方法,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通过这一途径,培养了一批既有一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实际工作经验的双师素质教师,教师结构在不断优化。

②产教结合,增强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产教结合的模式下,使学生既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又有较强的职业技能,能很快适应岗位工作,同时又具备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通过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例,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职业技能,校内实训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仿真环境下的训练条件,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环境下的综合技能实践训练条件,培养了学生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产教结合,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专业教师承担社会性生产项目,积极参与市场竞争,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07年自主完成江西省吉安县山口银、铅多金属矿区详查、瑞金市狮子岽金矿区详查等地勘项目22项。国土资源调查专业190余名学生得到锻炼,职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共创造经济效益54万元。本专业先后与江西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所属的11家地勘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利用各自优势共建实习实训基地。又如本专业师生承担的1∶5万青塘幅、宁都县幅、黄石幅、银坑幅、长胜幅的区域地质调查任务是一项国家级生产任务,其成果(5幅地质图及其说明书)成为地勘单位在该区域地质找矿与勘查的主要参考资料,为该区域内的矿业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3)专业教学管理得到加强

经过几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专业教学管理得到加强,如健全了教学管理制度,强化了教学质量评控与考核体系等。

①建立了严格的教学规范和完善的教学文档管理制度。如:任课教师聘任规范、教学工作管理规章制度、教学奖励与事故处理办法等。

②建立了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质量保障机制,对教学过程实行全面的指导、监控和评估。如建立了教学指导委员会,对教学工作规划、课程教学、教材建设等进行指导;建立了课程梯队和主讲教师制度;为促进课程建设和保证授课质量,建立了督导评价、教师评价、行业评价和社会评价体系等。

③建立了实验(训)室、实习基地管理制度,如《实验中心(实验室)管理规定》、《实习基地经费管理办法》、《学生实习实施细则》等。

④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导师制制度,采用“传、帮、带”的途径,提高教学水平。

⑤制定了青年教师专业技能培训与达标考核等制度,新引进的青年教师实行岗位技能不达标者不能上岗制度。

⑥建立了完善的毕业生反馈跟踪体系。

总的来说,人才培养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涉及到学科的发展、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的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的调整,而且还与人才市场的需求趋势、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息息相关。目前我们的工作还处于不断的尝试阶段,今后,在深化课程改革等方面还要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尝试。

参考文献

[1]赵鹏大.中国高等地质教育的百年回顾和科学发展[J].中国地质教育,2009(04).

[2]储祖旺等.地质教育发展战略报告,国土资源部“国家可持续发展国土资源战略研究”——“地质工作发展战略研究”——“地质教育、地质学科、地质人才发展战略”之子课题.2010.

[3]俞仲文,刘守义等.我国高职教育产学合作教育模式分析,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教学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4]高怀世等.以项目为导向创新高技能地质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地质教育,2008(04).

[5]高怀世等.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创新应用型地质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地质教育,2006(04).

[6]柳汉丰等.高职院校国土资源调查专业产学结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国土资源职教改革与创新,2009(1).

[7]刘晓芒等.高职国土资源调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10(01).

[8]陈洪冶等.高职院校国土资源调查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地质教育,2010(2).

[9]游水凤等.高职院校资源勘查类专业产学结合教育模式的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26).

[10]郑琼兵.中外职业教育产教结合模式的比较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8(07).

[11]张承斌.高职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若干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2005.

[12]郑学平.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培养模式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13]王淮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9.

[14]蒋国平.高等职业教育建立产教结合新机制和办学模式的思考[J].高教论坛,2005(01).

[15]吴金顺.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产教结合及其启示[J].交通职业教育,2007(05).

[16]房力明,梁方君.我国办学体制改革发展历程综述[J].高等理科教育,2004(02).

[17]张丰友,刘文.试论我国职业教育的产教结合问题[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5(4).

[18]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07).

[19]刘庆华,黄朝川,王傲冰.校企合作实践探索与理论创新[J].中国成人教育,2010(18).

[20]牛亚莉,凌云.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比较及启示[J].职业与成人教育,2006(10).

[21]张成玉.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分析与创新对策[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3).

[22]牟晖,杨挺.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综述[J].教育与职业,2009(9).

[23]肖玉梅,李茂荣.我国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探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9).

本课题系国土资源职业教育研究会为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行业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分课题《国土资源行业在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而设立的子课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