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媒介功能分析
1.媒介功能的本质特征
媒介功能是指新闻实践活动的动机、目的和效果,它研究的是新闻实践活动“为什么”的问题。
需要加以说明的是,媒介功能不单是指传统新闻理论中所说的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功能。通常所说的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是指新闻传播活动对社会的功能。比如,我国的新闻理论著作经常把新闻事业的社会功能概括为报道新闻、引导舆论、沟通情况、传播知识、提供娱乐和刊播广告等等。而这里的媒介功能是指新闻事业作为社会有机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所具有的一切功能,其外延明显大于通常所说的社会功能。
“社会生活是如此之丰富,人们的要求是如此之多样,因而如果单从具体的、微观的方面去罗列新闻事业的作用,无论做多少的表述,恐怕也难以全面概括。”[20]为了在研究中避免出现挂一漏万情况,就需要我们对媒介功能的本质作出准确把握,而要把握媒介功能的本质,就必须研究新闻传播活动作为人类社会实践的本质。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实践是主体凭借一定手段改造客观对象的能动的物质活动。实践的本质特点决定了任何一种实践活动都必然包括主体、目的、手段、客体、结果这样一些基本要素。一般来说,实践的主体是指有意识、有目的的人,目的是人的动机,手段是指人所创造的工具,客体是被人接触、改造的客观对象,结果是人通过实践所创造出的事物。不难看出,实践的主体、手段、客体、结果主要回答的是实践“是什么”的问题,目的主要回答的是实践活动“为什么”的问题。它是人的需要,是实践活动背后的动力源泉,也是一种能够将实践各个要素连接起来的东西。在目的的推动下,主体才能产生实践的必要,才有可能将自己的欲求和需要诉诸客体,使客体向主体所期待的状态转换。正如夏甄陶先生所言:“这种客观活动具有一种在一定中介条件下,主体有目的地作用于客体并控制客体的作用,使主观见之于客观,并趋向达到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相统一(或相一致)(作为实现了的目的的结果)的过程结构或动态结构。”[21]
新闻实践活动作为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组成部分,必然具有一般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和构成要素,必然具有自己的动机和需要,而这些需要通过新闻传播活动一旦外化,成为体现在客体身上的包含着主体动机、目的的客观结果或效果,就是我们所说的媒介功能。
所以,媒介功能是新闻实践活动的主体(新闻媒体的操纵者、实施者)的目的见诸于客体(被新闻实践主体所追逐的目标)的东西,功能的一头连着主体的欲求和需要,另一头连着在客体中体现出来的结果和效果。在哲学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这种关系被称为“价值关系”。这样,我们就将新闻实践活动的功能问题由实践领域转移到价值领域上来了。
“所谓价值,就是在人的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主体尺度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客体的存在、性质及其运动是否与主体本性、目的和需要等相一致、相合、相接近的关系。”[22]
价值“来源于客体、取决于主体、产生于实践”。[23]
价值问题是人类社会生存的终极性问题,凡是有人类生活的地方,就会有价值现象,因为“价值是生活的命根,没有价值,我们便不复生活,这就是说,没有价值,我们便不复意欲和行动,因为它给我们的意志和行动提供了方向。……这个世界对于每一个个人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人对这个世界取一种价值态度。如果个人不对世界表态,那么生活世界无论多么丰富多彩,对他来说也是毫无价值的”。[24]
对新闻实践活动来说,也存在着明确的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新闻媒体的控制者是价值主体,价值客体是主体在社会生活中所欲求的各种目标,新闻媒体是连接价值主体与价值客体的中介,是主体实现自己价值目标的工具。所以,媒介功能问题的本质就是一个价值问题,而新闻媒体的本质则是一个工具问题。探讨媒介功能问题,必须对新闻媒体的工具属性进行把握。
工具是主体用来满足自己需要、达到外在目的的手段,是被人利用、使用的对象。同一工具,由于价值主体不同,或价值主体的价值目标不同,其价值指向就有所不同。工具的这种特性,是由其开放性以及价值目标的变化性来决定的。
新闻媒体及其所传播的新闻信息是一种客观存在,这种客观存在本身是没有目的的。新闻实践活动虽然有自己的理念,但理念只是自身能够成立的条件,不是外在于自身的目的,这就决定了新闻传播活动必然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始终处于敞开状态,而各种社会力量都可以进入这一平台,并试图从中有所图谋。
在这一点上,新闻传播学与其他人文社会科学有较大区别。文学、艺术、哲学等学科自成体系,都有一套完整的规范语汇;新闻学也力争保持自己的独立品性,但无奈新闻实践活动总是与社会现实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媒介从降生那一天起就难以摆脱世俗利益的纠缠:商人要用媒介来赚钱,政治家要用媒介来拉选票和控制社会,革命分子要用媒介来改变现状,而文人墨客也只有在媒介上评时论事或者吟风弄月才能感受或者显示自己的存在”。[25]所以,新闻学是最经常被社会化、功能化的学科。
作为工具,新闻媒体的价值就存在于被使用当中。由谁来使用,他的目标是什么,就决定着工具的基本走向。媒介功能的核心是价值主体或价值判断参照系的变换。每一种媒介功能都对应着一个价值判断主体,而形成特定媒介功能的前提就是确定价值主体或价值参照系。媒介功能问题虽然很复杂,但是关键就在这里,一切看似合乎情理的价值选择莫不如此。把握这一点,对研究媒介功能问题非常重要,否则就可能迷失方向。下面我们对这一问题再稍做展开。
首先,不同价值主体的价值目标会有所不同。
社会是一个由多种价值主体构成的整体。在社会生活当中,每一个价值主体都有自己的需要和价值趋向,当新闻传播活动进入各个价值主体的价值范畴之内时,新闻媒体就被视为达到自己价值目标的工具。于是,新闻实践活动的社会功能问题就产生了。商人认为媒体是商业上的工具,政客认为媒体是政治上的工具,推而言之,因为人们的职业不同,观察媒体的眼光也随之而异。
其次,同一价值主体在不同时期的价值目标也会有所不同。
这主要是因为社会历史环境不同,价值主体形成了与以前不同的价值目标,是价值目标的变化导致了对媒介功能认识发生了变化。
马克思的报刊思想就经历了自由报刊思想、工人报刊思想以及党报思想的变化。这其中,既有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彼此保持一致的地方,也有随着社会发展对报刊功能认识上的差异。
在枟莱茵报枠时期,马克思针对封建统治者的书报检查制度,提出了报刊自由和人民报刊的思想,认为自由报刊是人类精神自由的表现,报刊不仅有自由报道的权利,而且具有舆论监督、社会批评的功能以及对社会事件发表意见的义务;报刊不应该围绕着上流社会和个别人物转,而应该是人民的报刊,成为人民的喉舌,充分表达人民的思想和情感。
在枟新莱茵报枠时期,马克思提出了工人报刊思想,认为工人报刊是工人运动的中心,是无产阶级改造旧世界的思想武器;工人报刊必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应该具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旗帜鲜明地反抗资产阶级;应该动员和组织各种革命力量联合创办工人报刊。
在枟社会民主党人报枠时期,马克思又提出了党报思想,认为党报是党的武器和阵地,是工人政党力量的象征,党报的使命是阐述党的政治纲领,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工人,教育和团结自己队伍的成员和同盟者,揭露和抨击敌对阶级。
从自由报刊,到工人报刊,再到党报,马克思的报刊思想是随着革命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前进的。马克思早年对报刊功能的认识主要是从报刊自由出发与统治者斗争;后来根据工人运动发展需要,马克思认为报刊是启发无产阶级思想,改造旧世界的思想武器。再后来,针对工人阶级政党在组织、宣传、教育广大党员,开展阶级斗争等方面的需要,马克思又对党报的性质、任务做了深入阐述。不难看出,马克思在不同历史时期对报刊的具体功能的论述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对报刊价值需要的变化和调节而形成的。
2.媒介功能的结构特征
媒介功能问题十分复杂,要把握它,除了从总体上抓住功能问题的关键是参照系之外,还应该深入到功能问题的内部,研究媒介功能的逻辑结构。
媒介功能得以实现的中介是新闻媒体,而新闻媒体最基本、最首要的任务是什么?是报道新闻,提供信息。新闻媒体所做的基本工作,到了价值客体那里,就变成了最直接、也是最基本的功能——信息功能。通过了解信息,人们才可能进一步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于是,信息功能就成为各种媒介功能中最基本的功能,其他功能都是建立在信息功能基础上的。新闻媒体如果不能提供新闻信息,那它就什么功能都无法实现。
从人的需求来说,人类对信息的需求是一以贯之的,在任何历史条件下,人们都存在着这种需求。这股持久的力量,也是人的一种本能需求——了解外部世界信息变化的本能。我们也可以把人们的信息需求看作是新闻实践活动的自然属性。在现代社会里,人们对资讯的大量需求实际上就是这种本能需求的发展和延伸。其他各种媒介功能与了解外部世界变化这一本能需要相比,都是第二性的,具有间接性。正如黄旦所言:“种种作用或功能,都是沟通联系这一功能在不同领域、不同时期,为适应社会不同需要的表现与反映,是沟通与联系这一总功能的分支系统。打一个形象化的比喻,联系沟通是根,其他均是枝杈。”[26]沟通联系功能归根到底就是信息功能,信息功能是一切具体功能的基础,这是我们对媒介功能结构特征的一个基本判断;同时,我们还必须注意到,各种第二性的媒介功能也会反作用于信息功能,特定的目的会影响人们对信息的需要和选择。政治家会对国际国内政治舞台的细微变化十分敏感,银行家会对金融市场的波动高度警惕,而普通百姓则对衣食住行方面的信息津津乐道,这些都体现出特定目的对选择信息的影响。
沿着新闻传播活动的信息功能,我们可以进一步追问,既然实践是主体通过工具改变客体,达到某种目的的过程,那么,新闻实践活动通过新闻媒体提供的新闻信息究竟改变了什么?从总体上看,新闻实践活动没有直接改变物质世界,而是改变了人的意识和经验世界,是通过先改变人们的认识进而去改变客观世界的。新闻实践活动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包含着客体的认识活动的实践活动。夏甄陶先生对人的认识活动与实践活动做了这样区别:“人的思想或观念的认识,虽然也表现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并且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发生和确立的,但它只能以意识、思维的形式观念地把握客体,通过知识舆论体系观念地反映客观世界。如果说意识、思维也改造客体的话,那也只是一种观念的改造,而不能实际地引起客观世界的对象的任何变化。”[27]
新闻实践活动的特殊之处在于它并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而是创造精神产品,而且与其他精神产品不同,新闻实践活动所创造的精神产品是对客观世界新近发生的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人们通过使用这种精神产品,在满足自己认知需要的同时,也构成了自身对世界的经验,形成了对客观世界的态度,人们在这种态度的作用下,进而有可能采取改造世界的行动。所以,新闻实践活动具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双重功能。由于人们认识世界的思维活动在先,改造世界的行动在后,相应地,新闻实践活动认识世界的功能在先,改造世界的功能在后,这就是媒介功能的内在结构。
在对媒介功能的基本结构有了大致了解之后,我们还要对新闻媒介的信息功能及各种其他功能得以实现的具体条件进行探究。
新闻媒体以提供新闻信息为天职,信息功能是新闻传播活动最基本的功能,但是信息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是什么?这就涉及到进入媒介功能领域的一个入口环节——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收,即受众知晓。没有这一环节,新闻媒体提供的新闻信息再精彩,也都不可能产生实际价值。所以,受众知晓是新闻传播活动通往各种功能的必由之路,也是各种媒介功能得以实现的前提。
需要特别加以区别的是,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收行为与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要是两个不同概念,二者之间既有相一致的地方,也有可能存在不一致。
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要是一种内在的动机和目的,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收是一种外在的行为。一般来说,人的动机与行动是一致的,有了某种需要,才可能产生相应的行为;如果没有对新闻信息的需要,人们就不会有接收新闻信息的行为。这是我们从理论上得出的结论,但是,在实际中,情况并不这么简单。
首先,想了解新闻信息是受众的一种需要,但是媒体所提供的新闻信息能否满足受众需要则是另一个问题。在一般情况下,如果新闻媒体所提供的新闻信息不能满足人的需要,人们会选择终止接收行为。但是,在许多时候,人们对一些信息的接收是被动的,甚至带有强制的、不得已的行为。比如,人们正津津有味地观看一部电视剧,剧情内容发展到关键时刻,突然广告插播进来,这时候,人们对广告信息的接收虽然很不情愿,但仍不得已而为之;在广播电视联播类新闻节目中,内容提要已经预告了某条人们很感兴趣的新闻,但是编辑却将这条新闻放在节目的最后播出,于是人们不得不耐着性子去接收那些自己没有兴趣的信息,人们对这些新闻信息的接收也带有不情愿的性质。
其次,在许多时候,受众接收新闻信息的行为主要是一种习惯行为,而不是一种有目的的选择行为。比如对报刊的许多订户来说,看报主要是一种生活习惯;在广播电视黄金时段,人们已经习惯了打开收音机、电视机接收信息,至于媒体所提供的新闻信息是否满足了受众的需要,则是另一个问题。但是通过接收新闻信息,受众已经对信息有所知晓,哪怕人们批评某条新闻信息对自己毫无意义,但实际上,他已经是在知晓了信息内容之后才发表意见的。
此外,从受众对新闻信息需要本身来说,受众需要还具有这样一些特征:第一,信息需要是多元化的,它取决于受众各自的生活环境,任何将受众需要用单一标准统一起来的论断都有可能失之片面。比如,新闻传播的商业化倾向就是以迎合大众对某些新闻信息需要为主的,但是大众并不就是受众的全部,这种需要也不能代表所有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要。第二,受众对新闻信息的需要常常是一种被动的、等待激发的状态,这些需要多是模糊的,没有明确指向的,许多具体需要都是被媒体引导出来的。第三,受众对信息的需要也是可以变化的,在媒体的引导下,受众对信息的需要经常发生转移。想看什么就有什么的情况并不总是存在,许多时候是媒体提供什么信息,受众就接收什么信息。
将受众需要与受众的接收行为区别开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满足受众需要是新闻传播活动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但它只是一种具体功能,是各种媒介功能中的一种;而受众对新闻信息的接收则是一种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是进入媒介功能领域的必由之路。通过知晓行为,新闻传播活动才实现了其最基本的信息功能,进而为实现各种媒介功能创造了可能。所以,对实现各种具体功能来说,满足受众需要并不是瓶颈,受众的知晓行为才是瓶颈。如果不对这两个概念进行区分,而是将两者混淆在一起使用,或者将两者等同起来,就可能将通往新闻传播活动各种其他功能的途径堵死,就可能将宣传功能、舆论引导功能、社会责任功能等排除在媒介功能之外,或者将这些媒介功能全部纳入“受众需要”这一功能当中,把受众需要视为实现各种媒介功能的基础,这种观点显然是比较狭隘的。当然,我们也必须深刻认识到,要想使其他各种媒介功能的实现效果达到最佳状态,新闻媒体在提供新闻信息时,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应该同时考虑到这些信息是否充分满足了受众需要。尤其在现代社会里,受众对新闻信息进行选择的空间越来越大,满足受众信息需要变得越来越容易,灌输或逼迫人们接收某些信息越来越不现实。新闻媒体要实现各种功能,就必须高度重视信息对受众需要的满足。
关于媒介功能的最后一个问题是,到了各种具体的媒介功能那里,我们看到它们之间存在很大差异。那么,在这些变化多端的具体功能的背后,有没有一定的规律可寻呢?
通过前文分析我们知道,新闻传播活动是一个开放的平台,各种价值主体围绕着这一平台都可以各取所需,于是各种媒介功能一直变动不居。但是,对每一种具体功能来说,却永远是当下的、特定的,具体功能都是人们当下生活情景的需要在新闻媒体中的反映。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社会,人们当下所面临的问题和需要各不相同。当下的需要是最现实的需要,也往往成为最迫切的需要,这样的价值趋向和媒介功能就具有优先选择权。在封建社会里,统治者要利用报刊来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政党要利用报刊来宣传自己的政治纲领;自由竞争时期,媒体资本家要利用各种传媒为自己赚取经济利润;世界大战时期,法西斯要利用传播工具为自己的战争进行鼓动宣传;现代社会里,新闻媒体是社会运行须臾不可或缺的信息工具。马克思的报刊思想从最早的自由报刊,发展到工人报刊,再到党报思想,也是根据每一社会历史时期的当下需要形成的。
同样,对于生存在同一社会但处于不同生活情景下的社会成员来说,其所面临的当下需要也具有媒介功能的优先选择权。对政治家来说,如何在选举中获胜和保持社会的繁荣稳定是最优先选择的价值目标;对资本家来说,如何获得更多的商业利润是最优先选择的价值目标;对各种演艺明星来说,如何获得更高的知名度是最优先选择的价值目标;而对普通百姓来说,最重要的事情则是如何精打细算过好日子。当这些不同的主体需要投射到新闻传播这一平台上来时,就产生了特定的、具体的价值和功能倾向。所处的生活环境不同,人们当下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不同,对媒介功能的认识和选择就不同。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任何人都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人,人不可能摆脱自己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的束缚,而去生存在另一种环境条件当中。因此,选择正义和社会责任来作为媒介功能,这是对公众和社会而言的,但是对惟利是图的媒体老板来说,也许更像是神父在说教。某一价值主体的选择不可能代替其他价值主体进行选择,媒介功能问题就是在不同价值主体功能选择的矛盾交织中存在和发展起来的。
所以,研究具体的媒介功能问题,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各种媒介功能变化的根源存在于新闻传播活动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当中,满足特定的、当下的需要是媒介功能的首选,这是贯穿媒介功能的基本规律。特定的社会生存环境使得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人产生了特定的需要和价值倾向,而特定的需要和价值倾向则造就了不同的媒介功能。是社会环境的差异导致了媒介功能的差异。把握住了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就把握住了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人的需求和基本价值走向,也就把握住了媒介功能的变化特点。
3.媒介功能的划分及几种主要功能分析
媒介功能因价值主体的不同而不同,具体的媒介功能纷繁复杂,不一而足,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功能体系。对新闻传播活动来说,功能的划分标准可以是人,也可以是人所处的各式各样的生活背景。诸如:
从社会利益主体角度看,社会是由各式各样的人和利益团体组成的,不同利益主体的需要会有所差异。在社会生活中,政府官员、企业家、知识分子、明星、工人、农民、军人、学生以及由不同的人组成的集合,如国家、政党、工会、妇联、社会慈善机构等都构成了新闻传播活动的利益主体,他们都可以从自己的角度对新闻传播活动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和功能要求。
从历史角度看,在不同历史时期,新闻媒体所诞生和生存的历史环境有所不同,媒介功能也会有所差异。从新闻媒体诞生到当代社会,我们可以划分出:封建社会时期、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资本主义早期自由发展时期、两次世界大战时期、冷战时期、20世纪后期信息革命兴起时期、21世纪信息社会时期等历史阶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由于社会环境不同,必然决定新闻媒体担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具有不同的媒介功能。
从社会制度角度看,在不同的国家和社会制度下,新闻传播活动所具有的功能有所不同。封建社会时期的新闻媒体必须符合统治者的意志,统治阶级必然要对媒体中各种异己的声音严加管制;资本主义新闻媒体必然维护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基础,必然展开以追逐商业利润为目的的自由竞争;社会主义新闻媒体必然是在共产党领导下,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为目的,并在一定范围内展开自由竞争。传播学者施拉姆早年提出的集权主义报刊理论、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模式的报刊理论,主要也是以社会制度的差异作为划分标准的。
从需要层次角度看,就人类自身的需要而言,现实生活中的人的需要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新闻传播活动能够满足人的不同层次的需要,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媒介功能。新闻媒体虽然不是直接的物质产品生产者,但是它所提供的信息产品不仅能够直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也能为满足人的物质需要提供帮助。按照需要层次的高低,我们可以对媒介功能作如下划分:在本能需要层面,新闻媒体提供异常的新闻信息能够满足人的好奇心理,提供带有色情内容的新闻信息能够满足人的性本能;在物质需要层面,新闻媒体提供大量有关衣食住行方面的消费信息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决策提供参考;在人的社会属性层面,新闻媒体提供有关社会发展、社会公平以及公共事务方面的新闻信息能激发起人的社会参与意识;在较高的精神需要层面,新闻媒体提供有关见义勇为、助残济困方面的新闻信息,能够唤起人的良知和爱心等等。
从社会结构角度看,完整的社会生活是由多方面组成的,诸如政治方面、经济方面、社会方面、文化方面等等,新闻传播活动对社会生活的不同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以下我们就新闻传播活动这几个主要方面的功能进行简要分析。
(1)政治功能
政治功能就是新闻传播活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所具有的地位和作用。新闻传播活动和政治活动有着不同寻常的联系。政治是不同利益集团意志的集中体现,主要涉及的是政党、政府在治理国家、社会方面的事务。而新闻传播活动的特点在于公开性,广泛涉及国家事务和社会共同利益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天职,其活动空间经常集中在国家和社会的公共空间和共同利益领域。正是由于这种特点,无论什么国家、什么历史时期的政治活动家们都不能不重视新闻传播对政治活动的重要影响。美国政府多年来已经建立起了一个包括美国新闻署、白宫新闻局、总统新闻发言人办公室、国会议员新闻办公室在内的庞大的政府新闻传播体系;无产阶级革命家们更是高度重视新闻媒体在政治宣传、鼓动、引导方面的作用。
列宁在枟从何入手枠中说:“我们需要报纸,没有报纸就不可能系统地进行有坚定原则的和全面的宣传鼓动。进行这种宣传鼓动一般说来是社会民主党的经常和主要的任务。”[28]
毛泽东说:“我们的政策,不光要使领导人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群众知道。有关政策的问题,一般地都应当在党的报纸或者刊物上进行宣传。……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29]
江泽民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历史经验反复证明,舆论导向正确与否,对于我们党的成长壮大,对于人民政权的建立、巩固,对于人民的团结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具有重要作用。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30]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无产阶级政党将新闻媒体当作自己的耳目喉舌,非常重视新闻媒体的宣传和舆论导向功能。全面地看,新闻媒体的政治功能还包括参与政治决策、对权力进行监督等方面。在西方国家里,人们还将新闻媒体视为公众的“看门狗”,是独立于政府的“第四种权力”,新闻媒体在批评政府上具有较多的自由。实际上,扮演政府反对派的形象主要是一种表面现象,新闻媒体与政府之间利益的一致性是根本的,而且越是在关键时刻媒体越是和政府保持高度一致。
(2)经济功能
新闻媒体在经济活动中的功能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新闻媒体通过提供信息对经济发展会产生影响;另一方面,新闻媒体自身作为经济活动的组成部分也具有经济价值。
在现代社会里,无论是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还是企业的经营活动,或是个人的消费活动,都离不开信息,新闻媒体的经济功能主要集中在提供经济信息方面。新闻媒体采集制作了大量的金融新闻、贸易新闻、工业新闻、农业新闻、科技新闻等经济新闻,通过提供这些新闻信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现在,许多大型传媒机构,如我国的新华社、法国的路透社、日本的枟产业经济新闻枠等还都花大力气专门搜集各种经济信息和经济情报,直接为订户服务。而那些世界著名的财经媒体,如美国的枟华尔街日报枠、枟商业周刊枠,英国的枟金融时报枠、枟远东经济评论枠等,它们所报道的经济信息、发表的经济评论更会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新闻媒体在为经济运行提供服务的同时,自身也构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新闻产品属于信息产品,通过产品出售(报刊通过发行,广播电视通过收取收听、收视费),特别是广告收入获得巨额经济效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来源之一。尤其是20世纪末期,西方资本主义传媒业掀起了一股强大的媒体兼并风潮,形成了一批大型的媒体跨国公司,如美国的维亚康姆集团、美国在线—时代华纳集团、迪斯尼集团,澳大利亚的新闻集团、法国的威望迪集团、德国的贝塔斯曼集团都成为拥有巨额资产,年收入上百亿美元的大型国际媒体集团。资本主义企业对经济利润追求的强大动力促使它们不断将传媒产业推向极端。就像有学者分析的那样:“现代传播是随着资本的产生而产生,随着资本的发展而发展的,围绕着现代传播所产生的主要问题,都可以并且也只有在资本的运动变化中找到答案。资本塑造了传播,传播的逻辑就是资本的逻辑。”[31]
(3)社会功能
社会是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在一起的人们的总称。研究新闻传播活动的社会功能,首先应该明确新闻媒体与社会的关系。从系统的角度看,社会是由诸多部门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新闻媒体是社会系统中的一个元素,是通过传递新闻信息为社会系统服务的。新闻媒体的这种服务功能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监视社会运行,及时提供社会运行中的变化情况。新闻媒体的职责是及时向公众提供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最新变动,这种职业特征决定了新闻工作者是社会的消息灵通人士,总是最早发现社会运行中的变化和各种异常情况,并将其报告给社会,引起人们的注意。美国著名新闻记者普利策曾经将国家比喻成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船,将新闻记者比喻成船头的哨兵,新闻记者总是最先发现航行中出现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说的就是这种社会功能。
监视社会运行的功能和舆论监督功能密不可分。“舆论是利益关系相近的人对其所关注的某一现实问题的共同意见。”[32]舆论监督是一种不同于行政、司法监督的特殊的力量,在现代社会里,舆论监督对解决许多社会难题具有神奇的功能。新闻媒体通过及时揭露社会运行中被某些利益集团或个人掩盖起来的真相,为维护社会公平,进一步消除隐患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通过舆论监督,还可以使社会权力机构的决策行为变得更加民主化、科学化、透明化。
二是进行社会整合,增强社会凝聚力。现代社会是一个由众多利益主体组成的整体,由于人们社会地位、身份和分工不同,在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上存在一定差异,这种差异如果得不到有效沟通,就会对社会运行产生消极影响。新闻媒体的社会整合功能就是通过提供信息沟通和意见交流的平台,让各种利益主体形成公共意见和共同意志,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
舆论引导是进行社会整合的主要途径。舆论引导是对人们在社会生活当中积累起来的社会心态、社会意见进行必要的调节、疏导和重新整合。新闻媒体通过持续不断地报道新闻和发表评论去引导舆论,使大众分散的意见不断汇集起来,朝着特定的方向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报纸最适当的使命就是向公众介绍当前形势、研究变革的条件、讨论改良的方法、形成舆论、给共同的意志指出一个正确的方向。”[33]
舆论引导是从正面增强社会系统的凝聚力,将社会舆论引向既定目标,推动社会发展;舆论监督是对阻碍社会系统正常运行和健康发展的离心力进行矫正,是通过剔除不良事物来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健康发展。二者采取的方式不同,目的都是相同的,在为社会服务的本质上,二者殊途同归。
(4)文化功能
文化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精神财富,是一定社会状况的反映。如果说政治、经济是维系社会运转的有形纽带,那么文化就是一种无形纽带。它对维系整个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现代社会里,以新闻媒体为核心的大众传媒对文化的影响十分巨大,这些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大众传媒是社会文化的主要推广者,是面向大众传播文化知识的最佳载体。在传统社会里,人们主要是通过文字和书籍来保留和传承文化,文化知识的交流主要局限在识字者范围里,少数识字者成为文化的垄断者。现代大众传媒极大地拓展了文化知识的传播范围,彻底消解了少数特权阶层对文化的独占,使普通大众都能够很方便地接收文化和知识,享受社会文明所带来的成果。
第二,大众传媒在推广社会文化的同时,自身也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大众传媒文化。大众传媒文化在内容上具有通俗易懂、追求感官刺激、快速更迭、便于消费、容易流行等特点;在制作上具有组织化、标准化、技术化、机械复制等特点;在传播方式上主要是依靠大众传媒来完成的。现代社会催生出了一个巨大的大众传媒文化产业,大众传媒文化日益成为一种主导文化,它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三,大众传媒及其所制造的大众传媒文化对社会文化也带来消极影响。大众传媒的传播方式决定了社会大众参与文化活动的基本方式,无孔不入的大众传媒营造了一个人们无法摆脱的大众传媒文化环境,人们在“自由选择”的旗号下实际上别无选择,大众传媒限制了人们对多元文化进行选择的自由。另外,大众传媒文化是一种流行的、通俗的文化,而传统社会中许多经典的、高雅的文化作品都具有超越现实的理想价值,大众传媒文化的泛滥必然导致对传统文化经典性的消减,使传统文化中一些弥足珍贵的特质受到破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