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虎门烟云的熏陶——中职生做人的第一课
人是环境的人,更是历史的人。感受虎门的历史,是中职学生的第一课。凡做事之人,必先学做人。地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教中职生做人的最好教材,即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虎门职教人深入挖掘虎门的优秀历史文化资源,将中华民族的传统品德融于历史情景之中,把虎门的今天与虎门的历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中职学生从历史古迹中感悟民族精神,这是中职生修身明志的最佳途径。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虎门是一块滋养英雄的宝地,虎门的历史可谓是中华民族英雄的历史。虎门的人文历史悠久,从远古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到1839年民族英雄林则徐站在历史的高度吹响了禁烟救国的号角,坚决率领虎门军民共同禁烟、戒烟、销烟,拯救中华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粉碎侵略者的“弱我中华之民,略我中华之地”的险恶阴谋,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辉煌的新篇章。虎门职教人引导中职生以这段历史作为人生的第一课,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一、了解虎门销烟前国内的发展形势,是中职生认识近代史的最好教材
18世纪末至19世纪的中叶,中国处于清王朝统治的后期,也处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的瓦解时期。中国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军备废弛,思想文化陈腐,对外采取闭关自守的政策,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步伐。
(一)经济落后
此时清政府统治下的中国,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在全国占据主导地位。土地兼并的现象十分严重,大量耕地集中在贵族、地主手中,皇帝是全国最大的地主。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只有很少或者完全没有土地。广大农民在封建地租、赋税、徭役和高利贷的重重盘剥下,陷于贫困破产和流离失所的悲惨境地。农民阶级同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
(二)政治腐败
清王朝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已腐朽不堪。皇帝专横独断,骄妄自大,沉醉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一些封疆大吏愚昧闭塞,官场贪污成风,吏治败坏。贪污在清统治集团中成为一种不可遏制的流行病。结党营私,在当时统治集团中也形成恶劣的风气。
(三)军备废弛
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的八旗兵和绿营兵编制上虽有八九十万人,但缺额甚多,武器落后,主要使用刀矛弓矢等冷兵器,而且军务废弛,缺乏训练,军纪败坏,国防力量十分虚弱,每年消耗饷银二千万两以上(占当时清朝年财政收入的将近一半),都到了腐朽不堪的程度。
(四)思想文化陈腐
清朝统治者实行严酷的文化专制政策,沿用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大力提倡空疏的宋学即理学和脱离实际的汉学,并大兴文字狱,钳制和禁锢士人的思想。思想界处于一种相当麻木、压抑和沉闷的氛围中。
(五)闭关自守
清王朝采取的对外关系政策是“闭关”政策。闭关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外国人对本国进行海上侵略,但是从长远、从全局来看,这一政策没有也不可能起到抵制殖民侵略的积极作用,反而限制了中国自己,无异于作茧自缚,所以从根本上说这是一项消极的、落后的、错误的政策。
二、明晰虎门销烟前国际的发展形势,是开拓中职生视野的最佳读本
在中国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的同时,欧洲资本主义国家迅速崛起。英国在19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在当时代表了最先进的生产力水平。中国拥有庞大的人口资源,正是英国资产阶级梦寐以求的潜在市场。而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中国政府坚持奉行的闭关锁国政策正是英国向中国倾销其工业产品的“绊脚石”。
19世纪30年代以前,中国在与外国的贸易中始终处于出超地位。中国对英贸易每年都保持出超两三百万两白银的优势。为了扭转这种局面,英国资产阶级出于其掠夺本性,用鸦片来冲击中国的贸易市场,获取一本万利的不义之财。英国资产阶级先把纺织品输往印度,然后把印度的鸦片输往中国,再从中国把茶叶、生丝等输往英国,英国人在这种三角贸易中大获其利。除了英国大量向中国输入鸦片外,美国也从土耳其向中国输入鸦片,俄国从中亚向中国北方输入鸦片。
由于鸦片输入的急剧增加,使中英两国的贸易地位完全改变。英国由原来的入超变为出超,中国却相反,造成白银大量外流。据统计,1820—1840年间,中国外流白银在1亿两左右。由于鸦片大量输入而引起的白银不断外流,已开始扰乱清王朝的国库和货币的流通,使清朝的经济面临崩溃的边缘。更为严重的是,鸦片的泛滥极大地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如任其发展下去,必将使中华民族面临灭亡的危险。
三、虎门销烟的历史壮举,是中职生树立民族精神的楷模
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皇帝以林则徐“出膺外任已历十年,品学俱优,办事细心可靠”,擢升为东河河道总督,主持修浚黄河、运河等工程。道光十二年升江苏巡抚,十八年(1838年)任湖广总督,严禁吸食鸦片,成效卓著,同年11月,钦命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并节制广东水师。道光十九年正月廿五(1839年3月10日),林则徐正式抵粤,受九响礼炮之礼,受到广东官员百姓的热烈欢迎。林则徐首先参观越华书院,并提了一副对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抒发了其壮志胸怀,挥写了禁烟救国的第一笔。
众鸦片烟商以为贿赂就能打动新来的钦差大臣,偏是林则徐与历来的官员不同,视钱财如无物。他限定所有烟商三日内交出全数鸦片,并签切结书,声明以后不贩鸦片,保证“嗣后来船永不敢夹带鸦片,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情甘服罪。”少数的烟商屈服,交出鸦片,大部分的烟商,包括官府差役、胥吏查办,皆无所动。林则徐便宣告:“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林则徐不假差役胥吏之手,知识界的士人与他站在同一阵线,召粤秀书院、越华书院、羊城书院三大书院六百四十五名学子入贡院“考试”。这次名为考试,实为问卷调查,试题四道:“1.鸦片集散地及经营者姓名;2.零售商;3.过去禁烟弊端;4.禁绝之法。”自此林则徐掌握了所有烟商、贪官污吏之名单。
禁烟期间,林则徐写了一封致维多利亚女王的照会,质问女王明知鸦片有害,在国土上包括伦敦、苏格兰和爱尔兰等地不产鸦片,严禁国民吸食,但却在其管辖的印度种植生产鸦片,批准国民在中国进行鸦片贸易。他要求女王去除印度的鸦片,并通知女王,中国已经通过《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全面禁烟,使英国国民放弃鸦片贸易。
外国烟商认为交少量鸦片给林则徐交差便了事,于是采取拖延手法,称对命令要详加考虑,成立委员会作报告,七日内回复。林则徐非常气愤,限令烟商依时交出鸦片,否则翌日十时亲到十三行审判外国烟商。美国烟商表示愿随林则徐指示,遭兰士禄·颠地阻止。结果三日之后,烟商决定象征性交出一千零三十七箱鸦片。于是邓廷桢下令封锁广州海岸,围困十三行,兰士禄·颠地意图逃走,被邓廷桢活捉。
其时商务总监为查理·义律,他一听到十三行被围困,立即从澳门赶到广州。义律只见十三行皆有人把守,便提剑闯入,看守人只得放行,但绝不让他走出来。林则徐下令十三行内所有华人迁出,断绝通信,断水断粮。十三行内有三百五十名外国人,只得亲自去烹调、洗涤、铺床、擦灯、挑水、挤牛奶,做平时根本不用自己动手做的家务。
二月十一(1839年3月25日),义律屈服,愿意约见任何一名官员。广州知府与他见面,但义律又不出现。林则徐向义律作最后通牒——《示谕外商速交鸦片烟土四条稿》,痛斥义律,义律最终于二月十四(1839年3月28日)早六时服从林则徐之命令,向林则徐呈送了《义律遵谕呈单缴烟二万零二百八十三箱禀》。从林则徐3月10日到达广州,到义律3月28日被迫同意缴出全部鸦片,总共18天。
不过义律留有后路,他不让外国烟商直接交鸦片给林则徐,而是先交给他,再以“以不列颠女王陛下政府的名义”缴出鸦片,一共二万零二百三十八箱。令商业冲突变相成中英两国的冲突。
道光十九年二月十六(1839年4月10日),林则徐、邓廷桢及广东海关监督豫坤乘船到达虎门,会同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验收鸦片。烟贩在沙角缴烟,并在路易莎号签发收据。林则徐并建议缴出一箱鸦片,则赏茶叶五斤。
美国及荷兰烟商承诺永不再贩鸦片,义律却从中破坏,缴烟途中运走鸦片,又以各种理由拖延缴烟时间。林则徐将计就计,也延长封锁十三行的时间,义律无奈如数缴烟。三月十九(1839年5月12日),民间缴烟完毕,拘捕吸毒者、烟贩一千六百人,收缴烟膏四十六万一千五百二十六两、烟枪四万二千七百四十一杆、烟锅二百一十二口。四月初六(1839年5月18日),烟贩缴烟完毕,共收一万九千一百八十七箱又二千一百十九袋。四月十一(1839年5月23日),兰士禄·颠地等英国商贩被驱逐出境,次日义律亦将十三行的英国人撤到澳门。
林则徐本想将鸦片运回京师销毁,不过御史邓瀛认为为防鸦片被偷偷换掉,就地销毁更好,道光帝同意。林则徐决定于虎门公开销烟,接下来林则徐就要找出销毁鸦片的方法。林则徐曾使用传统销毁鸦片“烟土拌桐油焚毁法”,但膏余却会渗入地中,吸毒者掘地取土,仍得十之二三。于是林则徐找出第二种方法——海水浸化法。
海水浸化法是在海边挑挖两池,池底铺石,为防鸦片渗漏,四周钉板,再挖一水沟。将盐水倒入水沟,流入池中。接着把烟土割成四瓣,掉入盐水,泡浸半日,再投入石灰,石灰遇水便沸,烟土溶解。各名士兵拿木耙不停在池中搅拌,务求烟土完全溶入水中。待退潮时,把池水送出大洋,并用清水洗刷池底,不留涓滴。
四月廿二(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正式开始,虎门搭起了一座礼台,前面挂著一面黄绫长幡,上书“钦差大臣奉旨查办广东海口事务大臣节制水陆各营总督部堂林”,广东各高级官员全部出席。由于销烟是公开参观的,加上是端午节前后,因此人们纷纷前往虎门浅滩。另外,不贩鸦片的外商、领事、外国记者、传教士等等,都专程从澳门或其他地方前来参观,当中无一是英国人,以抗议清廷对英国人财产施加压迫。
虎门销烟从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英国在中国的鸦片交易,遏制了鸦片在中国的泛滥,打击了英国资产阶级在中国的贸易掠夺,在民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其次,这次禁烟运动大大增加了中国广大民众对鸦片危害性的认识,使很多人看清了英国向中国贩卖鸦片的本质,唤醒了当时很多爱国的有识之士,他们开始反省,重新定位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再成日以“天朝上国”自居,坚定了强国需自强的信念。此外,这次事件还成为世界禁烟运动的一个范例,历史上很多国家、地区结合自身的情况对此予以效仿,抑制毒品泛滥。
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史学家认为,它展示出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有标志性的意义。
虎门销烟唤醒了中国这条东方巨龙,虎门这个名字在空中回荡,享誉全世界。虎门的烟云跨越历史仍弥漫于今天的虎门上空,虎门的烟云穿越国界,飘散在世界的上空,时刻告诫着人类要坚守灵魂的阵地,保持心灵的纯洁,坚定和平的信仰。
虎门烟云孕育出“知兴替、懂责任、有志气”的中华儿女,虎门烟云熏陶着虎门一代又一代的人。虎门的中职生,在对虎门历史的追溯过程中不断激发出做爱国之人的精神。刘向曾在《后汉书》中写道:“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说明一个人的成长环境的重要性,古“孟母三迁”也正是这个道理,虎门烟云为中职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了优良的环境。“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写照,也是虎门烟云馈赠置身于其中的瑰宝,更是中职生做人成才的准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