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虎门经济的学习——中职生做有用人的第二课
虎门的经济发展,是一个奇迹。由一个靠海吃海的穷乡僻壤,而今成为经济重镇、服装名镇、旅游名镇,其成功史反映虎门人要做一个有用于社会之人的追求,他们已经成为中职生做一个有用人的榜样。中职生作为虎门未来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加强对虎门经济发展的学习,不仅可以把握经济发展的方向,增加其自主学习的动力,更可以促进他们明确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人生发展蓝图,真正做有理想、有追求、服务现实社会发展的有用的人。
虎门是名闻中外的历史重镇、经济重镇,是广东“四小虎”——东莞市的三大重镇之一,虎门镇位于东莞市西南,珠江口的东岸,毗邻广州、深圳、香港、珠海和澳门。面积178.5km2,常住人口12.4万,外来人口近45万。虎门经济繁荣,财税收入连年位居全国乡镇榜首,工商业发达,是珠江三角洲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获得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时装第一镇的称号,候选中国之最。虎门丰富的资源为经济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经济重镇的虎门,是中职生重建信心的动力源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系统是虎门经济发展的命脉。在中国“千强镇”排名之中,虎门镇排在第一位,足以显现虎门的经济实力。作为南国重镇,虎门的交通相当发达,水陆空三路无不便捷通达:水路,宏业货柜码头和正在规划建设的沙角河仔港被国务院批准为一类口岸,通航广州、深圳、香港等华南地区诸港;航空,虎门北接广州机场、南邻深圳机场、西近珠海机场;陆路,广深珠高速公路、S256省道纵贯全境,1小时车程可抵珠三角各主要城市。随着广深港客运专线、穗莞深轨道专线、轻轨R2及沿江高速公路的建设,虎门将增加更便捷的现代化轨道交通和公路交通。虎门逐渐成为华南地区的交通枢纽,不仅促进了虎门经济的发展,更为华南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虎门镇经济在连年不断创新的情况下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全镇GDP居全市第一,GDP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虎门镇有关负责人认为,这是该镇坚持工商并举战略、致力创新发展的结果。有关统计显示,2009年虎门逆势发展,GDP达243.76亿元,增长13.5%;工业总产值509.16亿元,增长6.3%;各项税收总额35.97亿元;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达14.34亿元,增长20.7%;农民人均纯收入15195元,增长5.58%;实际利用外资10595万美元,增长7.5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3.83亿元,增长21.4%;每万元GDP能耗0.42吨标准煤,降低5.9%,完成市下达的节能减排工作任务;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21.39亿元,增长11%;区组两级总资产为97.15亿元,增长7.32%;有14个社区进入全市村组可支配收入总额超3000万元的前50名;镇属集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税利达4.22亿元,增长150%。虎门经济的发展有赖于雄厚的自然资源,虎门人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他们正在用实际行动来回报自然、保护自然,做到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和谐相容。
即使2008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虎门镇生产总值达214.77亿元,增长17.43%;工业总产值493.66亿元,增长7.71%;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6.77亿元。虎门镇的经济增长并未放慢脚步,超过国家的增长速度。虎门镇可支配财政收入达11.88亿元,增长7.03%;各项税收总额38.72亿元,增长21.91%;农民人均纯收入14391元,增长3.42%;实际利用外资9849万美元,增长19.5%;出口总额25.31亿美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53亿元,增长8.43%;每万元GDP能耗0.39吨标准煤,低于市下达的0.47吨标准煤的目标,降低33.54%,超额完成市下达的降低率目标5.84%。社区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区组两级总资产为90.53亿元,增长1.83%;区组两级纯收入7.91亿元;有13个社区进入全市村组可支配收入总额超3000万元的前50名,受到市政府的表彰。镇属集体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税利达1.71亿元,增长10.42%。虎门的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依然坚挺,在全国堪称典范。
在总结东莞市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深入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东莞市提出了“一核三带五功能区”的未来产业空间结构布局的总体思路。在《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规划(2008-2017)》中显示,“一核”指以中心城区为主,打造成最具经济活力、市场竞争力、产业辐射力的现代产业核心区。三条产业发展带为松山湖——生态园;“虎门、长安、厚街”建设成为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专业会展、商务休闲旅游、信息服务中心和高端生产服务发展的重点地区;“常平、樟木头、塘厦”成为珠三角的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商务和休闲旅游中心、区域性铁路交通枢纽。在此基础上,打造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新材料产业、仓储、石化、港口物流等临港产业,以及现代农业五大主体功能区。
虎门在东莞市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东莞市产业结构调整规划(2008-2017)》具体布局中提出,要打造虎门港开发区,使虎门港成为带动物流业、发展重化产业和沿海产业发展的龙头;同时打造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以虎门时装生产营销产业基地为平台,打造“虎门服装”区域性品牌。虎门迅速针对《规划》做出了科学合理的发展部署,提出做强服装产业;做精信息传输线缆产业;做大商贸流通产业和会展业;做活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创意产业等工作方案,对重点产业未来五年发展进行详细规划。
2010年在实施《规划》的过程中,虎门经济全面复苏,逐步从金融危机中恢复实力,保持了平稳增长,开创了虎门经济发展的新局面。2010年,虎门镇实现GDP285.2亿元,增长13.9%;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20.3亿元,增长13.4%;出口22.71亿美元,增长17.5%;各项税收总额43.84亿元,增长21.9%;镇本级可支配财政收入17亿元,增长18.5%;农村人均纯收入1.6万元,增长8.3%;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469.54亿元,增长15%,多项主要指标居全市前茅。此外,虎门镇还获得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十一五”规划中国综合实力百强镇、广东镇域经济综合实力广东十强第一名、全市工作量化考核综合总分一等奖等荣誉。
虎门的经济实力、区域优势、交通便利和良好的市场环境吸引了许多企业商家的落户。据报道,中国最大的国有IT企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电子或CEC),将在虎门创建一个集生产、研发、仓储、原材料供应和配送、营销于一体的东莞产业基地,总投资45亿元,选址虎门镇赤岗至龙眼片区地块,占地共1593.2亩。这一产业基地的入住将给虎门经济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虎门在实现《规划》的道路上又迈出了一大步。
虎门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给中职生提供了良好的就业机会,虎门经济的多元化更为中职生提供了个性化就业的良好机遇。中职生要抓住虎门经济发展的机遇,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培养自己的就业能力,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做一个社会需要的人,有用于经济发展的人。
二、服装名镇的虎门,是中职生明确职业生涯的基石
《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中明确指出,要将东莞的服装特色产业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品牌。《规划纲要》表明,虎门服装产业在珠三角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服装产业将成为虎门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虎门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大力推动虎门经济的发展,将通过落实专项重点、产业集群、品牌集群和创意集群4个板块共28个项目建设,打造综合配套能力强、产业关联度高、产业链条完善的品牌集群和创意集群,把服装产业打造成虎门最具影响力城市名片、区域品牌、世界名牌。虎门深入探索新的发展路径,创新虎门服装产业的发展模式,将现有的服装产业与创意产业和电子商务相结合,从而形成以服装产业为中心,多种产业相协调的新格局。
虎门的服装产业,不仅在东莞市名列前茅,而且在全国也极具影响力。改革开放以来,虎门服装产业的发展步伐逐渐加快,形成了服装产业链带动虎门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前,虎门人便已经自发聚集在街边,摆放着长长的各具特色的服装地摊,形成了最初的集散地和服装市场。虎门服装业的迅速发展要有规范的服装市场来适应,为服装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展示和交易的平台。1993年,虎门建成了第一个专业服装批发市场——富民时装城。10层高的大楼有1200个店铺,在当时的虎门已经是第一大市场。现在,以富民时装城为中心,新建成了龙泉商业广场、黄河时装城等17个现代化时装商场,8500多家商铺,方圆一平方公里范围内,已经涌现出各类服装批发市场20多家,全镇有各类专业市场36个,总建筑面积达30万平方米。在服装批发方面,以中档及中低档女装为主,总销售额每年逾100亿元人民币。虎门不仅成了全国最大最活跃的服装批销中心,引领着时尚的潮流,而且已经成为出口东南亚、欧美、西亚各地的重要的服装基地,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服装协会授予“中国女装名镇”称号。虎门服装市场汇聚着世界名牌,集古典与时尚于一体,尽显中外不同魅力。
截至2009年底,全镇工商注册服装加工企业2000多家,全镇服装生产量达到2.5亿件(套),销售总额近150亿元。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中国名牌产品3个、国家免检产品12个、广东省著名商标16个、广东省名牌产品11个。现有大型专业服装批发商场22个,商铺10000多家,经营面积达300000多平方米,主要集中在富民时装城周围一平方公里的商业集聚“中心区”范围内。虎门服装市场形成了完善的设计、生产、销售一体化服装产业结构网络,虎门拥有上规模的服装企业1000多家,还有织布、定型、漂染、拉链、刺绣等配件等服装产业配套行业147家;各类面料辅料批发市场9个,形成一平方公里的布料辅料销售批发集聚区。整个虎门在全球注册品牌的服装企业多达4000多家。虎门镇近百万的本地和外地人口中,有40万人从事与服装有关的行业。
虎门服装已经成为虎门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虎门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使虎门服装产业迅速适应市场发展需求,已达到产业集群的规模,具有显著的区域经济特色。2006年,被审定为第二批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2007年,在参加中国服装博览会期间,虎门作为唯一的政府机构被中国服装协会授予“2005—2006年度中国服装品牌推动大奖”;同年,虎门以“虎门服装设计与制造特色产业基地”被纳入国家科技部火炬计划。
虎门镇是第一个在镇一级举办国际服装节的时尚重镇,为虎门增添了独特的潮流元素。每年在虎门举行的国际服装交易会,每届成交额均超10亿元,为虎门镇争得了“中国女装名镇”的地位。而聚集在虎门的“洋模部落”,也成为一道亮丽的独特风景线。虎门镇一位领导说:“虎门未来可以没有服装企业,但虎门未来一定要成为美丽的时尚之城。”时尚是虎门的灵魂,也引导世界对美的追求。虎门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五届中国(虎门)国际服装交易会和十一届“虎门杯”国际青年设计(女装)大赛,大大推动了服装产业的发展,获评“最具行业影响力专业展会”、“最具行业影响力纺织之都”、“最具影响力专业市场”。
虎门服装产业的繁荣发展以及“虎门杯”国际青年设计大赛和各种服装会展,增强了中职生的就业信心,更促进了中职生培养自己核心竞争力的决心,同时也给中职生带来了竞争压力。中职生在虎门这种良好的成长氛围中,通过参加各种会展不断开拓自己的眼界,提高时尚触觉的敏感度,形成积极参加各种大赛的热情,不断展示自己的能力,提升自我。
三、旅游名镇的虎门,是中职生成就幸福人生的起点
虎门在大力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立足本土文化以及独特的自然资源,不断开发出适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极具区域特色的旅游资源。近年来,虎门不仅以其雄厚的经济资本闻名全国,并且逐步成为世界知名的旅游胜地。虎门镇合理规划本镇的经济发展以及产业部署,形成了以旅游业为中心的第三产业的格局。虎门的旅游业也成为虎门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为虎门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带动了虎门的发展。
(一)历史名胜流溢着民族精神
虎门不断加强对历史的研究,深入挖掘虎门历史文化资源,对历史古迹文物进行保护和修复,恢复历史原貌,并合理地开发旅游资源,弘扬虎门传统的人文精神。虎门以其厚重的历史资源,承载着无数中华儿女的强国御敌的梦想,熏陶着慕名而来的四海游人。
1.鸦片战争博物馆
鸦片战争博物馆始建于1957年,建馆初期馆名为“林则徐纪念馆”,1972年更名为“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馆”,1985年重新定名为“虎门林则徐纪念馆”,为利于对鸦片战争遗址的管理,又增加一个馆名——鸦片战争博物馆。1987年7月和1988年1月先后成立沙角炮台管理所和威远炮台管理所,分别管理沙角和威远岛诸炮台遗址。1999年12月,海战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鸦片战争博物馆是收集、陈列、研究林则徐及鸦片战争文物史料的纪念性和遗址性相结合的专题博物馆,管理的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史见证,管理面积约80万平方米。
新中国成立前,虎门要塞司令曾在当年销烟的地方立了一座高约一米的“林文忠公销烟处”的纪念碑,但无人管理,整个销烟池旧址杂草丛生,荒芜不堪。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虎门销烟这一大义凛然的壮举,纪念林则徐这一伟大的民族英雄,党和政府于1957年在销烟池旧址上建立了林则徐纪念馆,树起了“林则徐纪念碑”。1972年,将“林则徐纪念馆”改名为“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馆”,把“林则徐纪念碑”改成“鸦片战争虎门人民抗英纪念碑”。在1985年,重新定名为“虎门林则徐纪念馆”,为了更好地收集、研究鸦片战争历史的文物资料,保护鸦片战争遗址,向人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优秀传统教育,再增加一个馆名“鸦片战争博物馆”。随后,1989年把原有的纪念碑拆除,树起了由林则徐铜像与花岗石卧碑像结合的“虎门销化鸦片纪念碑”。
目前,该馆管理的林则徐销烟池与虎门炮台旧址,均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管理面积达50万平方米。林则徐销烟池旧址是1839年林则徐为销毁英美鸦片而挖的,池有两个,据记载:每个池纵横十五丈余尺,池底平铺石板,池边栏桩钉板,前设一涵洞,后通一水沟,池岸周围广树栅栏。现在馆区的两个销烟池是1972年在考古挖掘基础上初步复原的,它是当年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的历史见证。
鸦片战争博物馆、虎门林则徐纪念馆所管理的这些国家重点保护的文物,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科学价值、军事研究价值,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的良好教材。
该馆的主建筑——陈列大楼为仿古炮台建筑,在建筑中变体再现了当年使侵略者丧胆的虎门海防炮台工事的建筑符号,具有鲜明的特色。这座陈列楼建筑面积为2400m2。主要为《林则徐禁烟与鸦片战争史实陈列》,分八部分:①鸦片战争前的形势;②罪恶的鸦片输入;③林则徐与广东禁烟;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⑤广东军民的抗英斗争;⑥沿海各省军民的抗英斗争;⑦鸦片战争的结局;⑧扑不灭的反侵略烈火。这个基本陈列主要通过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有关文物资料,揭露当年英国侵略者武力侵略中国的罪行,概括反映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的英雄业绩,肯定林则徐等爱国官兵的历史功勋,歌颂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的民族气节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该馆的陈列形式突破了传统的陈列手法,注意把文物放在一定的环境气氛中去展出,采取画物结合,实物与辅助展品结合,采用场景、沙盘、声光电模型、录像放映等多种手段,使陈列形式生动、形象。如该馆为了反映当年林则徐、关天培用木排铁链封锁虎门海口的情形,把征集来的木锚及一艘早期的划船送上展厅,并复制了大木排铁链,与长33m,高2.8m的虎门海口形势背景画相结合,构成了一幅气势磅礴、颇为壮观的场景,形象地再现了当年用木排铁链封锁虎门海口的形势,大大增强了展览的效果。
多年来,鸦片战争博物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坚持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努力做好文物保护工作,充分利用文物资源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每年接待国内外观众超过100万人次。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该馆十分重视、关心,胡锦涛总书记等7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到该馆视察。江泽民同志为该馆题写了林则徐诗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李鹏同志两次为该馆题诗,并为该馆题写了“林则徐销烟池旧址”。胡耀邦同志也为该馆题写了馆名。中央领导对该馆充分利用文物资料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给予高度的评价。1991年国家文化部、人事部联合授予该馆“全国文化工作先进集体”称号;1993年国家文物局授予该馆“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称号;1995年共青团中央授予该馆“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称号,广东省委、省政府,东莞市委、市政政府分别授予该馆“文明单位”称号;1996年中央六部委(民政部、文化部、国家教育委、国家文物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联合命名该馆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7年该馆又获“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称号;2004年1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2004年7月被中宣部、民政部、人事部、文化部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先进单位”。
2.沙角炮台
沙角炮台旧址位于虎门镇沙角社区,城区南行10km,炮台设于沙角山,濒海,南望穿鼻洋,龙穴岛清晰可见。炮台始建于清嘉庆六年(1801年),据水师提督关天培的《筹海初集》记载,沙角炮台长139m,炮洞11个,配大小铁炮11门,炮台正门配炮1门,另铸250kg生铁炮1门备用。台上建有神堂、官厅4间,官房3间,兵房17间,还有火药库等设施,均青砖结构,基础、垛口、炮洞、台面为花岗石砌筑。
此外,在相连的扯旗山有望楼和圆形炮台;在捕鱼台山建有露天炮位。沙角炮台与大角炮台东西斜峙,形成虎门海防的第一重门户。但两台相距3600多米,当时大炮的射程仅及中泓,炮火封锁洋面不够得力。关天培就任广东水师提督后,认为沙角炮台地居要冲,形势得宜,逐对虎门要塞重新设防,把沙角炮台改为号令台。凡外国商船入境,必须停泊在沙角洋面以外,待我水师检查,获准后才能通过。如有不法船只企图闯入,则放空炮一响,命其停止,如违反命令则打炮一发以承警告,再不听从则瞄准开炮,并知会各炮台备战。1841年1月7日,英国侵略军出动20多艘战船、2000多人偷袭沙角和大角,大角失守后,部分将士突围到沙角炮台抵抗,浴血奋战,因寡众悬殊,弹尽无援,三江协副将陈连升父子与绝大部分将士壮烈牺牲,沙角炮台也遭英军破坏。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及光绪年间进行了重修和扩建,沙角炮台的炮位遍及沙角湾的捕鱼山、仑山、象山、白鹤山等附近相连的小山包。其中捕鱼山炮台也由原来的露天炮台扩建为4个暗炮台,总称捕鱼台,其中有前捕鱼台、后捕鱼台、左捕鱼台、右捕鱼台。
沙角炮台由地方接管后,专门建立了沙角炮台管理所,进一步加强了保护和管理,保存完好并对外开放的有沙角门楼、濒海台、临高台、捕鱼台、节兵义坟、林则徐纪念碑、功劳炮、克虏伯大炮等文物遗存。沙角炮台是扼守珠江口的重要要塞,依山傍海,景色秀丽,常年向国内外游人开放,每天观众络绎不绝。鸦片战争的古战场,今天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观光的好场所,1982年公布其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威远炮台
威远炮台旧址位于虎门威远岛南面社区,即威远岛南山前偏西南海滩处,临水贴浪,正控珠江主航道,包括威远、镇远、靖远、南山顶、蛇头湾、鹅夷等炮台,这些炮台构成立体的海防防御体系,被誉为“南方海上长城”。道光十九年(1839年),林则徐视察海防,以防英人入侵,接纳邓廷桢、关天培的建议,巩固东北角山根,与对面江心上的横档岛,构成两道拦江排链,拦截入侵之敌,使航道东西、上下左右,构成严密的火力交叉网。鸦片战争前夕,其防御体系几使英人震慑,由于琦善拱手媚敌,拆卸军防,以致铜关毁锁,门户洞开。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二月二十六日,英军先克横档,然后集兵强攻威远,其时,岛上驻军无援,数百官兵与敌肉搏阵亡,炮台陷落后被毁。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再建,咸丰六年(1856年)十月十六日,再次被英军摧毁,至光绪八年(1882年)由总督张树声奏准修复。
4.海战博物馆
由江泽民同志亲笔题写馆名的“海战博物馆”,位于虎门镇南面社区,坐落在广东省东莞市虎门镇海口东岸的威远炮台旧址附近,是一座专题性与遗址性相结合的博物馆。该馆背山面海,环境优美,占地面积20.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由陈列大楼、宣誓广场、观海长堤等组成纪念群体,以鸦片战争古战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虎门炮台为依托,利用文物史料展示当年中国人民抗击英军侵略的悲壮情景。海战博物馆融纪念性、教育性于一体,是虎门炮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战博物馆由鸦片战争海战陈列、虎门海战半景画馆和全国禁毒教育基地三个展厅组成,是全国三大禁毒教育地之一。该馆陈列的《鸦片战争海战陈列》被评为“2001年度全国十大精品陈列之最佳形式设计奖”。《虎门海战半景画》采用艺术与声、光相结合的现代展示手法,具有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全国禁毒教育展览》是青少年禁毒教育的重要课堂。该馆的主建筑陈列大楼为仿古炮台建筑,变体再现了当年使侵略者丧胆的虎门海防炮台工事的建筑符号。
5.节马碑
节马碑原置于虎门寨关忠节祠内壁。是清同治元年(1860年)重修此祠时,虎门水师提标中军参将郑耀样、右营游击赖建犹所立。碑料为黑云石,碑长1.5m,宽0.4m,厚23mm。节马碑图文并茂,前段刻有一幅栩栩如生的节马图,后段是赞颂节马写的《书马行》诗文。它记载了1841年1月7日,英军重兵进攻虎门海口的沙角炮台,守将陈连升率领全台600多名官兵,抗击数倍于己的敌人,而绝大部分壮烈殉国,陈连升的战马也被掳香港,其坐骑久随主人征战,训练有素,性如其主。英国侵略者喂之不吃,近之则踢,骑之则摔,刀砍不惧,后来被放到香港的山中,它连地上的草也不吃,每日朝着虎门沙角烟台的方向悲鸣嘶叫。好心的中国人把饲料喂它,捧给它才吃,如果放在地上它就不吃,并昂首而走。每当近前看它的人讲到它是陈连升的战马时,它就泪水涔涔,当有人说带它回虎门时,它就摆着尾巴跟着走。但是,英国侵略者始终不肯放它回来。它长期忍饥挨饿,终于1842年5月因绝食而死在香港,成为百世留芳的英雄节马。后人绘其形,颂其节,刻于石碑,让群众供奉拜亲。
1938年,日军侵占虎门后,虎门寨的关忠节祠遭到日军空袭而毁,节马碑也塌毁埋在瓦砾中。1954年秋,沙角海军部队为了向广大官兵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派员到太平等地搜集有关鸦片战争的史料。根据群众提供的线索,在虎门寨关忠祠旧址的碎石堆中找到书马碑的中段,后来又在一位老居民家里的厨房地板中找到前大段,在关岳庙桥下找到后一段,3块拼凑起来才成为一块完整的节马碑。这块碑的原件现藏在广州市博物馆,鸦片战争博物馆陈列的是复制件。节马碑展出后,不少国内外观众看后均为节马的精神所感动。《解放军报》1990年5月30日的一篇文章写道:“马无‘节’将随人仰俯;人无‘节’必屈膝折腰。”一个人要站得直,立得正,只有血肉之躯还不够,还必须有点硬骨头的精神。中央的领导同志看了节马碑后,对节马的精神也十分赞扬。节马碑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教育资源。
(二)自然名胜渗透着爱国情怀
虎门临水面洋,毗邻广州、深圳、香港、珠海和澳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虎门成为海滨旅游的理想圣镇。倚天长望,波澜壮阔,气势夺人,诗人廖觅竹有怀于虎门自然之魅力,曾挥墨写下“虎门水逐风云动,广府山随日月浮”的佳句。虎门的山水,美而不妖,远观细琢皆有余味,处处流溢着岭南风情。
1.虎门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广东沙角西南面是南海龙王经常出没之地。一天,龙王的小女儿亚娘独自跑到大陆海滩上玩耍,并向西游到莲花山。谁知此山上住着一只老虎精,时值有孕,正四处觅捕食物。一见亚娘便猛扑过去。亚娘吓得魂飞魄散,飞步回跑。龙王被震惊,马上带着虾兵蟹将奔出龙宫,此时,亚娘生命危在旦夕。虾兵蟹将们用神棍将老虎击死。老虎受伤时,生下了一个死胎。可龙王仍不放心,生怕它死而复活,于是用一把金锁将老虎与死胎锁在江中,成了横卧珠江的两座山岛,后人便称之为大小虎山。大小虎山恰似两个看门的卫士,虎门也因此得名。
2.虎门公园
虎门公园是虎门镇城区最大的休闲公园。在虎门镇响应东莞市创建“绿色城市”的行动中,虎门公园制定全面整改措施,让公园更绿、更美。虎门公园占地面积700多亩,绿化覆盖率90%以上,有榕树、桉树、枫树、木棉树、白玉兰、凤凰木、海南红豆、南洋杉、紫荆花、大黄椰、金山葵、毛油鬃树等一千多种树木。虎门公园建设近4年,投资了3000多万元,林荫道、山道、人工湖、凉亭等主要建筑已经完成,足球场已经投入使用。除完成上述公园功能外,体育功能的建设尚在规划当中,其中足球场的观众席和综合体育馆两个大型项目建设预计需耗资6000多万元。从城建办获悉的消息:对于整个虎门公园的全部建设,政府方面的估算和预计是1亿元人民币。
虎门公园的主体建筑所表现的风格,是古典艺术和现代文化相结合的格局,与大面积绿化带相映成趣,雄伟壮观又不失清新典雅,反映出了虎门人民奋发向上、热爱生活的精神本质。
3.虎门大桥
虎门大桥东起虎门,西接广州市番禺区,横跨珠江口,全长15.78km,沟通广东东西两翼。该桥于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之日通车,是广东省人民献给香港回归的礼物,“虎门大桥”四个字由江泽民主席所题。
虎门大桥飞架珠江口,是我国第一座大型悬索桥,其主航道跨径888m,居我国前列,被誉为“世界第一跨”。该桥总投资近30亿元,其悬索桥部分均采用钢箱焊接,共用钢材2万多吨。桥的主缆长16.4km,每根主缆由13970根直径为5.2mm的镀锌高强度钢丝组成,如果将两根主缆的钢丝拉成一条钢绳,足可绕地球一圈。
4.威远岛
威远岛(又称阿娘鞋岛)位于虎门海口东岸,它与海口中的横档岛以及海口两岸的芦湾山构成虎门海口的第二重门户,成为广州海路的天然屏障。自明代开始,朝廷就在虎门海口的山地设置了简易军事建筑物。直至清代,相继在威远岛上修建了南山炮台、威远炮台、镇远炮台、靖远炮台、蛇头湾炮台、鹅夷炮台以及九门寨等防御设施。这些炮台和设施构成了威远岛的炮台群体,组成了上、中、下立体交叉的火力网。这些炮台在鸦片战争中均发挥过重要的作用。现存的威远诸炮台基本上保存了清代炮台旧貌。因此,威远诸炮台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价值、文物价值、军事研究价值、社会教育价值和旅游开发利用价值,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虎门港口
1997年,虎门港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对外国籍船舶开放的国家一类口岸,拉开了虎门港建设的序幕,是通向世界的黄金口岸。其中沙角港区煤码头年货物吞吐量达1000万吨,沙角港区货柜码头设计装卸能力达600吨,5000吨泊位码头年吞吐量达200万吨,筹划发展3.5万吨泊位两个。虎门港与东江、西江、北江三方水网相连,与香港、澳门及华南诸港接通。港口设施完善,除设有海关、边检、检验检疫、港监等联检单位之外,客货轮码头、水路运输航线分别可直抵香港、广州、珠海、广西、梧州等地。
虎门港依托港口资源优势,发展港口关联产业,营造“蓝海湾、生态河;现代港、滨水城;绿带港、产业园”的区域经济特色。虎门港直接为东莞经济服务,逐步形成以信息化为中心的现代物流为主体,重点发展集装箱、石化、煤炭、粮食、汽车五大系统,具备装卸储运、中转换装、物流中心、临港产业、区港联动、商贸服务、汽车滚装、信息服务和休闲旅游九项功能的综合型港口。
生动的乡土教材激发中职生的爱国情怀。虎门港在以“低成本发展、差异化发展、生态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引下,已成为世界港口运输、仓储物流业发展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生态和环境保护基地、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三)产业名胜彰显着幸福追求
虎门不仅是中国甚至是东南亚服装产业的生产基地,更是全国乃至世界服装产业的集散地。服装产业已经成为虎门的名片,服装产业是虎门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虎门的服装引领着时尚潮流,虎门已是闻名遐迩的时尚之都,虎门的服装时尚吸引着无数追逐时尚的商客。
1.富民国际商贸城
富民国际商贸城是虎门镇人民政府规划、虎门富民集团兴建的一座超大型、以现代物流为基础的综合类商品市场,占地30万平方米,投资20亿人民币,由一座23层的主楼、四座5层的附楼、一座会展中心构成。附楼全部采用旋转式上落,并以人行天桥和主楼相互连接。会展中心为独立建筑,虽然与前五幢建筑一路相隔,但有地下通道连通,彼此相互呼应,气势恢宏。配套设施有大型广场、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计算机管理中心及其他现代化的服务建构。有高级商务写字楼近10万平方米,大型专业市场十多个(包括文具、皮具、玩具、办公用品、洗涤用品、化妆用品、工艺品等),商铺8000余个,展馆5万多平方米,其规模和带来的商机都是空前的,所要打造的,是国内等级最高、最有影响力的商品市场。其建成后,是国外客商来中国必到之处,也是国内外商家登陆珠三角、挺进华南、抢夺万千商机的重要商城。
2.富民服装商务中心
富民服装商务中心位于虎门新城市中心区,在虎门大道与小南路交汇处、虎门未来长途客运总站旁。虎门富民服装展示中心占地3万多平方米,投资5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楼高23层,地下3层。其中-1层至第5层作商铺用途,超过1000个铺位,主要经营知名品牌服装、中外品牌服装、欧美日韩服装、广州品牌服饰四大区;第6~21层为10万多平方米的高级写字楼,第22层是服装多功能T台及设计师走廊。商务中心配有2万多平方米的园林式停车场及一地下停车场(-2层),是集购物、饮食、休闲、办公、服装展示于一体的大型国际化商贸大厦,配合其独特的建筑外形,是虎门向世界展示形象的标志,能提供一个真正的一站式商业交易平台。
3.黄河商业中心
广东省东莞虎门黄河商业中心于2007年5月28日封顶,2009年投入使用,总投资6亿元,楼高62层,建筑高度达230m,是东莞目前第二高楼,虎门地标式建筑,可乘直升机到达楼顶直入顶层旋转餐厅。
虎门黄河商业中心总建筑面积约为9万平方米,地下一层为停车场,地上62层,建筑总高度229.9m。该建筑最早于20世纪90年代报建并获得批复,10年前就已破土动工,但当时只盖到9层,也就是现在的大莹时装城。当时只盖到9层主要是因为那时市场需求还不高。最初动工时的桩基就是按照62层的要求打的,深达40m,具备较强的抗震能力。2007年1月开始,工程从大莹时装城原有第十层楼面往上续建。施工过程中,该项目需要克服的困难主要来自从57到62层须呈现出的“金钻石”造型。具体方案要求大厦从第57层开始向外悬挑,至62层楼面将向外悬出1.8m,形成一颗钻石的形状,到了晚上,大厦顶部的“金钻石”通过灯饰,将发出五彩斑斓的夺目光芒。
为了适应虎门经济的腾飞,开发旅游资源,虎门的交通系统全面提升,便捷的交通给虎门的旅游业的崛起插上了翅膀。东莞轨道交通R2线让虎门到东莞市中心区会展中心只需22分钟;乘坐广莞深城际轨道,虎门到深圳机场的时间只需半小时;广深港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开通后,虎门到香港、广州和深圳的时间均为半小时,虎门将与广、深、港进入“同城化”时代;武广高铁的开通更让虎门融入了鄂、湘、粤“三小时经济圈”中——生活在武汉到广州中间15个沿线车站的1亿民众可以“零距离”地直接享受时尚之都虎门服装的盛宴。
虎门是块神奇的土地,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先烈曾经创造出辉煌的历史,使虎门扬名海外。虎门悠久的人文历史是虎门宝贵的资源,是虎门文化旅游的魂;丰富的自然资源更时刻展示着虎门素雅的气质,吞吐之间尽显岭南魅力;虎门的服装特色旅游正挥洒着这座时尚之都的活力,张扬与古朴相结合正不断创造新的时尚经典。
2011年2月28日,东莞市召开了全市2011年文化工作会议,部署“十二五”期间以及今年的文化工作。市长李毓全表示,东莞要积极打造近代史文化品牌,以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文化遗产资源为依托,建设中国近代史主题公园,打造有影响力的国际文化品牌和旅游胜地。虎门镇正在规划将威远岛建设成集军事主题博物公园、高科技主题公园、虎门大桥、大桥观景台、歌剧院、高级休闲渡假商住区等精彩项目于一身的旅游开发区,使威远岛以崭新面貌呈迎接四海游客,为虎门的发展增添无限魅力。虎门的旅游业的崛起为虎门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中职生应抓住虎门的优势资源,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为虎门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做有用于社会的人。
富有生机活力的服装产业群,展现了经济繁荣的幸福景象,激发中职生的幸福追求热情,学本领、敢创业、能幸福,将成为虎门中职生生活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