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虎门教育的感受

虎门教育的感受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虎门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区域,既重视普教,也重视职教。教育的良好基础催生了“人本教育”新理念。而当时虎门有36所中小学校,还没有一所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学校。广东省教科所组织的“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职业教育管理暨陈仲良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研讨会”在虎门举办,陈仲良校长汇报了学校“区域性职业教育模式”的实践报告。2001年4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服装专业实训中心”。

第三节 虎门教育的感受——中职生做终身学习人的第三课

虎门是一个重视教育的区域,既重视普教,也重视职教。教育的良好基础催生了“人本教育”新理念。笔者的教育经历,促使自己思考人之根本的教育问题,希望在育人的角度上有创新,把育人重于育器的教育思想贯穿在职业教育的实践中,培养中职生终身学习的思想,成为终身学习的人。

“人本教育”新理念是威远职业高级中学集体智慧的结晶,是虎门经济发展创新以及学校不断改革适应时代发展的成果,同时也离不开学校校长丰富的教育经验和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一、威远职业高级中学发展催生了“人本教育”新理念

东莞市威远职业高级中学创建于1984年,其前身是一所普通初中。1987年,根据虎门经济发展的需要,虎门镇党委、镇政府决定,将学校改为职业中学(附设普通初中班)。当时全校只有6个班,在校学生近300人,教职工25人,专任教师中大部分只有专科学历;只有两栋教学楼,学校教学设施非常简陋。1994年9月,学校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撤销了普通初中班,集中精力办全日制的职业中学。一直以来,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思想教育为先导,教学为中心,管理为手段,以全面提高当地劳动者素质为办学宗旨,逐步形成“爱国、守纪、求实、强健”的校风,“严谨求实、改革创新”的教风和“勤学苦练、一专多能”的学风。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不断提高,1995年学校被评为广东省重点职业高级中学;2000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职业高级中学。

回顾历史就是为了更好地展望将来,20多年来,东莞市威远职业高级中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以下六个阶段。

(一)学校创始阶段(1984—1989)

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珠江三角洲。虎门凭着优越的地理优势,吸引了众多的港澳台同胞及外国企业家来此投资办厂。虎门镇的领导考虑到:经济要腾飞,没有技术人才不行,今天的职业学校,就是明天的人才摇篮,就是后天的生产力。而当时虎门有36所中小学校,还没有一所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学校。1987年,决定把当时还是普通初中的威远中学改为职业中学,并定名为东莞市威远职业高级中学。

这所新办的职业中学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87年,学校只有两栋简陋的教学楼,其他一无所有:无经费、无设备、无专业课教师、无办学经验、无运动场所,甚至连一个校门都没有。由于没有办学经验,学校设备落后,学生的来源极差:95%是镇内升高中落榜的“箩底橙”学生;学生厌学情绪严重。学校在社会上评价极差,一些家长常常这样吓唬子女:“你不认真读书,就要送你去威远中学”。

(二)学校发展阶段(1989—1995)

学校领导意识到“打铁还需自身硬”。从1989年开始实行校长负责制后,学校加大了管理的自主权,学校每年都招聘一批高学历、高职称、动手能力强的专业课教师,师资力量逐年增强;学校还进一步完善德育机制,制订了“班集体量化评分制”、“学生自律队执勤制”、“班级劳动值周制”等。学校在1994年撤销初中部后,在管理上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由分年级管理改为分专业部管理,理顺了教学与管理的关系,更符合职业教育的特点。从此,学校走出了低谷,各项工作逐步走入正轨。1995年9月,学校被省教育厅批准为“广东省重点职业高级中学”,同年获得市教育局职业高中教育质量评估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三)学校办学特色形成阶段(1995—2000)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1995年前后,虎门服装业逐渐发展成为龙头产业,虎门急切地呼唤服装生产、管理、销售、设计的专业人才。为给虎门输送从事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人,以更好地为虎门服装业的发展作贡献。1996年9月,学校领导审时度势,果断地重新开设当时属冷门的服装专业作为骨干专业来发展(早在1990年学校就已开设了首届服装专业,但由于当时培养目标不明确,加上师资不足、设备简陋而中途夭折了)。同时,虎门镇人民政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为专业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短短的几年,学校已建立了一个现代化、信息化的多功能服装专业体系,学校的服装专业迅速崛起,形成了集产、教、贸、研于一体的办学模式,成为学校的一大办学特色,即“区域性职业教育模式”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经验。

(四)学校办学特色巩固发展阶段(2000—2004)

学校的发展除了得到国家、省、市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外,还得到了虎门镇政府的大量拨款,用于扩大学校的办学规模,完善学校的办学条件。还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改善办学条件,与香港葵涌工业学院建立友好关系,该院院长谭伟珠博士赠送了纺织制衣设备,总价值达几百万元。添置了大批先进的教学设备,逐步实现了教学手段现代化。学校已具备了一定办学实力,开设有服装美术、经济商务、IT产业、机电一体化、综合五大模块专业,专业方向达30个以上,在校学生学历教育人数2000多人。联合办学2个班,学生人数100多人,教职工人数170多人,专任教师中级以上职称约70%,本科学历约80%以上。学校配有各专业模块实验场室供学生实训使用,专业实验室48个,共有2000多个工位,专业设备总值达1600多万元人民币。全校50多间教室及部分专业实验室与电视演播室8路闭路电视系统联网,共有200多个点的校园网运作良好,实现全校中心电化教学和信息化教学。服装研究中心大楼基本完善各种服装专业设备,服装楼的办学条件初具现代化。投资600多万、占地面积9000m2的多功能信息大楼,已建成投入使用,学校的图书资料、体育场地较好,校园文化、校风建设已具特色,学校“区域性职业教育模式”较为成熟,办学效益逐年提高,毕业生深受社会欢迎。多年高职类高考省线入围率在市前列,高考成绩不断提高。

为了更好地发展,学校在陈仲良校长的带领下总结出科学的理论。广东省教科所组织的“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工程职业教育管理暨陈仲良职业教育改革实践研讨会”在虎门举办,陈仲良校长汇报了学校“区域性职业教育模式”的实践报告。2001年4月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服装专业实训中心”。2002年3月广东省纺织专业指导委员会在该校成立,服装专业办学效果显著。陈仲良校长还主编了普教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从书——《双赢——中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由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2002年参加在长春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职业教育展示会,服装专业班学生祁淑兴同学设计的作品获得了二等奖,吴雪芬同学的作品获得优秀奖。2003年11月学校在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服装专业技能竞赛上也取得了优秀成绩。服装专业带动了其他专业,也推动了学校的发展。

(五)学校办学跨越发展阶段(2004至今)

在现任校长孙进辉的主政下,学校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以市场为导向,贴近市场、贴近学生、贴近就业,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真正做到“人本教育”。在“人本教育”的思想指导下,东莞市威远职业高级中学迅速崛起。在2000年跻身国家级重点职校的行列后,2006年被评为“东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还荣获“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市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一等奖”、“教育信息化示范单位”等多项殊荣,是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考试站、公共就业技能培训定点机构、高等院校毕业生实训基校“区域性职业教育模式”,得到了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多年的办学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学校立足于为区域经济服务的办学方向,紧跟虎门区域特色经济发展形势,走“校企结合、产教结合,走出去、拉进来”的发展新思路,形成了经济带动教育,教育促进经济,使经济与教育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学校办学特色鲜明,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和选修制,运用“模块化、专项化”课程模式,积极推行项目化、模块化等教学法。学生各类技能资格证书考试合格率,都高出全省平均合格率十几个百分点,均居于市中职学校的前列。在每届毕业生供需见面会上,都会吸引200家公司、企事业单位到该校招聘,近三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96.7%以上。20年来,学校为虎门乃至东莞经济建设输送了1万多名合格的技术人才。学校也被誉为“职教明珠,人才摇篮”。

虎门镇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不断转变教育观念,认真贯彻落实《职业教育法》,从1987年开始,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000年威远职业高级中学被评为全国重点职中。1998和2000年,学校被广东省教育厅分别定为广东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服装专业研究中心和广东省中等技术教育实训中心,服装专业办出特色,总结了“区域性职业教育模式”的办学经验,为我市乃至全省同类专业提供教学研究、实验实习服务的示范基地。

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势头,要求东莞市威远职业高级中学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学生有2892人,教职工234人,专任教师160多人,大多是“双师型”教师,师资力量雄厚。现在开设有服装“簇群”专业(服装设计与工艺、服装制作与营销、服装表演)、计算机及应用、美术设计、电子与信息技术、会计、电子商务、印刷技术、物流管理十个专业,教学设施齐全,教学设备一流,硬件设备条件已在省内同类学校中居较高的水平。

二、校长不断进取的人生经历催生了“人本教育”新理念,促进中职生树立终身学习的信念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是领导班子的核心,其治校理念,来源于其管理实践,也与其人生经历密不可分。人本教育新理念正是校长与校长团队结合自身经历,经过思考而催生的职业教育新思想。

20多年来,学校七易校长,三次升格,“特色经营、打造品牌”一直是学校追逐的目标,“改革创新”一直是学校发展的主题。从建校到第二次创业,从首任校长刘培基到郑泽民、蒋庆松、邓亮明、陈仲良、万干新,都一直在探索“人本教育”,积极探索并完善了集产、教、贸、研于一体的“区域性职业教育模式”,走职业教育社会化、市场化经营、项目化管理、产业化发展之路,大胆尝试公司制产教结合形式,使学校发展成为省级、国家级重点学校。到现在第三次创业的开拓性校长,孙进辉校长对内加大内涵发展,深化职教底蕴,对外拓展外向经营,做大做强职教品牌,标树学校办学特色。同时,大手笔绘制“十一五”蓝图,开启省级示范性中职学校的创建之门;大视野展拓市场化空间,联合办学高潮迭起;大力度改革创新办学机制,标树品牌优势,拓展特色效应。学校在“办学”上大做文章,超前的理念、数年的探索、反复的实践、优质的管理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东莞市威远职业高级中学现任校长孙进辉与学校有着天然的联系,在其工作的27年间都与学校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东莞市威远职业高级中学,孙校长有着深厚的情怀;对学校的发展,孙校长有着饱满的热情;对学校的学生,孙校长有着殷切的期待。

孙进辉校长1984年开始在威远职业高级中学工作,先后担任学校一线的教师、团委书记、政教处主任,后又调任虎门镇第四中学任总务处主任,2005年起在威远职中任副校长、校长、党支部书记。校长丰富的从教经验,为东莞市威远职业高级中学的发展创新奠定了基石。

孙进辉校长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从事教育工作,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社会的一致认可和好评。孙校长多年被评为虎门镇教书育人优秀教师,并且被评为虎门镇优秀共产党员、虎门镇党务先进工作者、虎门镇体育先进个人、虎门镇优秀党务工作者。诸多荣誉之下,是孙进辉校长日日夜夜为职业教育谋发展图创新的汗水和心血。

孙进辉校长在不断为威远职业高级中学谋发展的同时,从未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在百忙之中,他努力进取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与时俱进地更新教育观念。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孙校长的座右铭,孙校长也把终身学习的理念贯穿于东莞市威远职业高级中学的教育教学之中。为了让学生适应当今时代开始发展变革的需要,孙校长不仅要求学生要掌握就业谋生的一技之长,更要求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会学习,是孙进辉校长时刻告诫学生的警句,学校学习只是人生学习的一个开始,让学生学会学习才能让学生终身受益。

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催生了“人本教育”新理念

在总结多年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虎门区域经济特色,以不断创新改革、求实进取、敢于拼搏、勇于奉献、团结协作的精神,校长团队不断创新办学模式。秉着严谨的治学态度,敏锐的时代眼光,科学的管理办法,东莞市威远职业高级中学取得了令人期盼的成绩,在东莞市乃至广东省职教界拥有很高的声誉和威望,为职教改革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校企合作,育人为主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之路。东莞市威远职业高级中学逐步转变过去单一依靠政府办学的思想观念,深入探索面向市场、面向企业新思路,走校企联合、共谋发展的职业教育之路。建立了订单式、顶岗式、半工半读式等多元化、多层次的办学模式,建立起学校与高校、与中等职业学校、与企业、与行业的合作关系。如学校与地方服装企业联合(目前与东莞市威远职业高级中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的大型企业有:以纯制衣集团、源顺制衣有限公司、香港环亚制衣有限公司、虎门黄河时装城、虎门时艺制衣有限公司、松鹰制衣有限公司、名哥牛仔制衣有限公司、狐仙制衣有限公司、新时代时装城、香港虎门普信制衣有限公司、香港溢华针织制衣厂等40多家大型企业)。

东莞市威远职业高级中学在校企合作中,合理有效地利用这一平台,一方面,学校以企业需求为中心,为企业培训技术人才,发挥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充分挖掘企业的资源,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提供深入服装企业实习的机会。学校与省、镇服装服饰行业协会合作,成立服装培训中心,面向社会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有效地进行待业、转岗及在职人员的培训提高。从2001年开始与省内部分边远地区,如连平、和平、蕉岭、兴宁、梅县、博罗五个县的职业高中联合办学,充分利用学校的师资、设备对联办学生强化技能训练,毕业后在虎门服装行业就业,满足区域经济对多层次人才的需求。学校还充分利用虎门毗邻香港国际时装名都的优势,与香港葵涌职业学院与香港可艺职业中学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经常交流互访,引进先进设备、技术及最新信息,为专业建设与国际接轨打开了通道。

在校企合作方面,现任校长孙进辉集思广益,运用市场化的运作思路,大力推行“走出去,引进来”的办学思路,大胆实践“校企合作、产教双赢”的新路子,开拓了学校工作的新局面。目前与学校建立长期订单式、长期顶岗式、半工半读式的企业有以纯等40多家大型企业,成功地举办“卡龙杯”、“以纯杯”、“卡蔓杯”等毕业生设计作品大赛。孙进辉校长沿着这一办学思路,为进一步创新增加了新的元素,又继续扩大与企业和市场的合作范围,增强了学校的办学活力。如2007年秋季开设了东莞市首个公办“模特班”——服装设计与表演专业,并组织首届虎门职工服装缝纫大赛。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职业人

东莞市威远职业高级中学,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内涵建设,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探索出“准企业化”模式,彰显了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增强了职业教育吸引力。学校实行以生产实习工厂为平台,集教学、培训、研究、生产、销售、展示于一体,具有完整生产流程的“准企业模式”,培养出合格的职业人。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重物到重人

人是教育的中心,重视人的发展需求是教育的根本。东莞市威远职业高级中学在规模发展壮大的过程中注重内涵建设,重视人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优化结构,引进服装专业教师或兼职教师。为了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学校为教师制定培养计划,要求专业教师首先是一名合格的服装技师。通过参与企业服装设计与制造进行培养,达到要求后方可进行教学工作。专业教师可以到其他服装企业进行挂职,也可以通过虎门服装设计创新中心参与对外服装设计业务。

丰富教学内容,改善教学方法。根据硬件建设进展,逐步丰富教学内容,并开发出新的教学项目。教学方法要不断创新,从课堂、教师为中心的模式转变到以企业、学生为中心,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而在课堂教学中,指导教师和学生模拟企业岗位角色。比如,在服装设计工作室和模拟企业设计室中,指导教师就是设计总监或设计主管,学生的身份就是设计师或设计助理,按照岗位分工,以项目或任务的形式开展教学,并直接参与企业生产。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重教到重学

在人才模式改革探索过程中,东莞市威远职业高级中学逐步改变以教师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学为主的新模式,教师的教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

丰富的技能大赛为东莞市威远职业高级中学提供了展示的平台,通过技能大赛,学生从“要我学”的困境中走出来,形成了“我要学”的主动精神。2007届毕业生陈锦玉服装作品《点缀》参加第八届虎门杯国际青年(女装)设计大赛荣获金奖,这是对创新办学模式的成功考验。东莞市威远职业高级中学的学生在“名哥杯”服装设计大赛、“卡龙杯”服装设计大赛、“伊韵儿杯”服装设计大等大赛上频频获奖,更是对新的办学模式的肯定,使得东莞市威远职业高级中学成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典范。

服装专业是东莞市威远职业高级中学服务地方经济的特殊专业,也是全国的名牌专业。以服装专业为例,在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过程中,服装专业的学生的学习均采用企业化的标准进行实践学习。从款式设计、打样、裁剪、缝制、制衣到服饰展示、管理销售等,通过一整套流水线上的实践,有机融合企业工作文化与学校专业教育。东莞市威远职业高级中学将企业管理的理念、方法、架构,运用到教学管理与专业建设中,模拟服装企业内部的岗位运作机制,制定与生产实践、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充分反映相关产业和领域的新发展、新要求。同时,在校内建立岗位实训室,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通过改革课程体系、实施模块化教学、采取灵活弹性学制、转换企业岗位角色、培养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途径,学生毕业后就能顶岗操作,与企业零距离接轨。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由重课堂到重车间

职业教育要紧密结合实践,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从课堂到车间是实现这一教学目的有效手段。东莞市威远职中副校长石伟坤介绍说,人才培养要模拟服装企业内部的岗位运作机制,制定与生产需要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同时,建立学校、用人单位和行业部门共同参与的学生考核评价机制。

东莞市威远职业高级中学紧密对接虎门服装产业,重点打造服装簇群专业,并在该专业实施“准企业化”模式,将企业管理的理念、方法、架构,运用到教学管理与专业建设中。紧扣市场动向及时更新服装软件、实训设备;根据企业岗位和工作流程安排实训活动,学生通过任务驱动体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学校投入资金建立品牌实体店铺、网络营销店,由学生自主经营;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标准制订。

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东莞市威远职中走出了发展的瓶颈,探索出了办好办活中职学校的新路子。东莞市威远职中服装专业因在“立足区域特色办学”方面独具特色,2006年6月20日,广东省副省长宋海特率全省职业教育调研组到威远职中视察调研,并对威远职中的“以产促教,以需促教”多元化多层次办学模式给予了好评。

因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职业人,在实践的基础上系统思考不断总结,催生了人本教育新理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