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职业教育素质提升,明确终身学习的要求
职业教育要全面提高中职生的素质,是终身学习的要求,是学习型社会对人的一种期望。故提高中职生的素质,是人本教育的要旨之一。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应该注重学生个体的发展,应指出它不只是为升学做准备,为就业做准备,而是为整个人生做准备。以学生的一生幸福为目标,关注人的可持续发展与终身学习,充分尊重和拓展学生的个性,使得经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才本身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能够终身学习,并根据自身和社会的需要改变在社会分工中所处的位置。
一、中职生应成为有全面素质的人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当今世界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知识总量、人才素质和科技实力的竞争。科技迅猛发展,社会的开放度和多元化程度越来越高,变化的速度和国际一体化的进程越来越快。在社会生活中,在国际舞台上,个人也好,民族也好,有没有良好的素质,能不能适应世界的变化,能不能积极地、创造性地适应世界的变化,决定了个人甚至是民族的未来。在西方终身学习的思潮引导下,社会的进步要求我们动态地对待职业学校学生的素质结构,使其具有自我学习、自我发展、适应社会变化的特点。
(一)思想道德素质
职业教育的学生首先应具有各种类型教育的学生具有的一般思想道德素质。它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革命传统精神;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民主法治与纪律意识;社会公德等。在现代这个日益走向国际化融合的时代,中职生从事的职业面将会越来越广,涉及国际领域的行业将会越来越多,在思想上受外来的影响逐步加深。所以中职生应该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既要尊重其他国家、包容别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又要保持我们独有的民族精神、个性的人生观,对于外来的思想、文化不盲从、不崇拜,要谨慎借鉴和吸收。坚定自己鲜明的国家立场,从思想上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除此之外,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敬业精神更是作为职校学生特有的、比一般学生更为强调的素质。
(二)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敬业精神
职业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社会所承担的一定的职责和所从事的专门业务。所谓职业道德,就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特定的工作中或劳动中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也可简单地说:职业道德,顾名思义就是各行各业的道德。各行各业根据自己的特点,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一些公认的衡量职业活动好坏的标准;或者有意识地制定出本行业的工作纪律或工作守则。这些标准、工作纪律和守则就是职业道德规范。各行业都有自己行业人员必须遵守的具体道德规范,他们是最好的实现本行业职责的具体思想保障。
职业学校的学生直接面对自己将要从事的行业,必须对各自行业的具体道德规范了如指掌、熟记在心、灵活运用。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就要表现出自己将要从事行业独特的、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就职业道德的共性而言,应包括三方面的教育内容:一是“诚信教育”。树立职校生在公众面前的诚信形象,为将来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开展“合作教育”。在主权平等的前提下,通过和团队或个人的合作来实现自己应有的利益,在平等的基础上互利双赢。三是“规则意识教育”。规则就是统一的、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或行为标准。只有建立起牢固的规则意识,形成按规则办事的素质,在行业中建立诚信形象才有可靠的保障。优秀的职业道德是职业教育核心竞争力的保障。对于就业者来说,做人的道理和工作责任心在一定程度上比经验、知识、技能更为重要,后者可以在岗位上、在实践中逐步积累和培养,前者必须从学校抓起,形成良好的习惯。敬业精神也是每个从业人员自我持续发展素质的核心要素,它决定了个人自我持续发展素质的品位,缺乏敬业精神者终将被淘汰。中职生应该清楚认识这一点,在学校中就注重培养自己高尚的职业道德素质与敬业精神。
(三)身心素质
1.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指人体的结构和机能状态素质。它是人们完成其它活动的基础。职业教育的学生既要从事脑力劳动还要从事一定的体力劳动,健全健康的身体素质是必需的。为了自我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健康的体魄就是该大厦的稳定基石,是重中之重。日益变化的社会对于职业人的身体要求也并非统一的标准。以往的要求偏重于体力方面,现今的从业者大多是进行脑力劳动的。在这种趋势下,职业人的身体锻炼往往被忽视,社会中到处充斥着所谓的亚健康人群。所以职校的学生平时就要注意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体质的要求是不同的。例如,饭店服务及管理等专业要求下肢有耐力,能长时间站立。地质专业要求能登高作业、吃苦耐劳,经得起风吹雨打和严寒酷暑的考验。总之,身体素质是从事各项工作的基础,我们要在此基础上注重培养各专业要求的特殊体能。
2.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是指认识、情感、意志和个性等方面素质的综合。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竞争加剧,良好的心理素质更显其重要性了。学生的心理和外部的环境以及自身的行为的关系处理成为了职业学校急需加强的工作。学生良好的情绪、健全的意志、和谐的人际关系、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度的行为反应、完整统一的人格和积极的社会适应力等共同构建了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学校的学生从事工作不仅要求知识技能扎实,更强调心理素质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个人终身从事一门职业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在就业、失业、再就业、转业的一系列循环中,心理承受力与积极心态的调整等都属于心理素质的表现。要想在职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心理素质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四)知识技能素质
1.科学文化素质
(1)科学文化知识。科学文化知识的范围广泛而丰富,涉及的学科门类很多,广义来讲包括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历史、文学艺术、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以及方法论知识,等等。科学文化知识的内化并通过外化形式表现在个人身上就是科学文化素质。
(2)科学文化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内化并能再现出来。它已经超越了知识形态,而成为思考问题的思维模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科学文化素质在人的素质结构中占有基础性的地位,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所必需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社会从业者的知识水平的提升。在当今知识爆炸的年代,人们对从业人员的科学文化素质要求在逐步提高。任何行业的就业者,如果没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基础,对于事物的理解、接受、运用甚至于与人之间的沟通都会有某些程度的困难,更不用说从事某项职业了。中职生的文化知识基础较差,所以更应该多学习来补充自身的不足。
2.专业素质
(1)专业知识。专业知识按其内在逻辑关系大体上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专业基础知识,主要是专业技术中偏重于理论基础的部分。二是专业知识,主要是指为适应某类岗位群的职业能力的要求而必须具备的专门知识。其职业针对性强,与专业服务方向密切相关。专业知识是专业能力的基础。中职生只有在专业知识深厚的前提下才能发展好专业能力。为了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应拓宽专业基础知识并力求掌握得扎实、精深。对于专业知识,则应注重精选内容,让学生领会蕴含在其中的具有普遍性的思想和方法。这样才能以稳应变,保证中职学校毕业生对不断更新的职业技术向从业人员提出的挑战具有应对能力。
(2)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指专业领域内从事生产、经营、服务等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它是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职业学校中各个不同的专业对于专业能力的要求是不同的。如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的专业能力就应该包括:了解艺术设计和服装面料的知识,拥有制图设计和服装裁剪的技能;工艺设计专业就应该拥有色彩搭配、平面造型等专业能力。专业能力处于职校生各项能力的核心地位,它是职校生胜任工作、赖以生存的本领。中职学校实行“双证书”制度,对于提高毕业生的技能水平,促进能力训练的规范化,是有其积极意义的。
(3)专业素质。专业素质是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的综合与升华,包括对新技术的接受和理解力、职业适应能力、质量安全意识、时间经济观念、提出合理化建议的能力,等等。专业素质是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中的重要素质要求,是职业教育较之普通教育的主要特色,培养目标应该突出专业素质的特点。
以上的几点素质是职业学校通常注重培养的。然而在当今社会条件下,笔者认为可持续发展素质在终身教育思潮的引导下正以它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核心成分。
(五)可持续发展素质
中职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指中职学校按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长期、持续稳定的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为目的,以最大限度的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为准则,来实现中职生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素质本身就是一个动态概念,它是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相联系的。它的根本出发点就是使具有这种素质的人可以适应社会的变化需求、自觉地去求得自身的长久、不间断的发展进步。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全面实施和理论研究的深入,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当前它已超越了环境学和经济学的范畴,从物质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拓展到文化层面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提出人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中职生的可持续发展,是通过职业教育,促进每个人以永不懈怠的强劲内驱力去实现自身能力全面发展,使生命内涵获得淋漓尽致的发挥,使学生具有可持续的自我发展的能力,使之获得终身发展的源泉、动力和长久的持续后劲。它为个人成长发展打基础,为提高民族素质做贡献。它包括能够继续修读有关课程和学位,能够在职业发生变更时很快地转变并适应新岗位,以及承载生命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的身心素质,不断提升生命价值和生命质量,追求生活愉悦、幸福的真正意义等。
中职生可持续发展的内容包括以下四个层次: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生存。这四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一般情况下职业教育仅仅是针对学会求知和学会做事,然而,由雅克·德洛尔领导的“21世纪教育委员会”认为,“在任何一种有组织的教育中,这四种知识支柱的每一种都应得到同等重视”。
二、中职生应成为有终身学习素质的人
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相关的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切实要注意自己的终身教学和学习。未来的有知识的人是指那种既有某个领域的精深知识,又有相近专业及普通领域的广博知识的人。这种人对新知识、新事物敏感而善于学习,他们善于运用新知识并将其物化为能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善于将分散存在的知识加以融合组合,创造新知识并付诸新的应用途径。
在知识经济时代,在科学技术呈加速发展、知识积累呈指数增长的情况下,学校教育给一个专门人才的知识只占他一生所用知识总量的20%,人的一生只靠在青少年时期的学校教育所获得的科学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中职学生如果没有终身学习的思想,只想凭中职教育阶段所学的知识包打天下,是肯定会失败的。面对知识老化的加速和职业更换的需要,中职学生除了加强基础理论课的学习外,更要广泛涉猎最新的科学知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学习扩展到人的整个一生,惟有全面的终身学习,才能培养完善的人。我们再也不能企图仅靠在校期间刻苦的学习而达到一劳永逸地获取知识的目的,除了要珍惜在学校的学习机会外,还要根据生活、工作的需要,不断地学习,在知识经济社会活到老学到老,是人们实实在在的需要,是人们的一种基本生活习惯。因而需要提高中职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应当通过转变被动学习方式而实现。很多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跟着老师亦步亦趋,老师让做什么自己就做什么,基本没有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终身学习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来实现。
三、成为适应未来的新职业人
低碳经济的来临,尤其需要职业人不断学习,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重视中职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不同于普通中学,它直接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各类实用性专门人才。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职业学校毕业生不仅应该具有崇高的理想、高尚的道德、扎实的文化基础和熟练的专业技术,而且应该具备适应未来新职业的能力。社会实际工作是比较复杂的,这就不仅需要他们自尊自重、热情洋溢、性格开朗、兴趣广泛、意志坚定,而且需要他们学会学习,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因此,中职学校对于人才的培养,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职业技能技巧综合素质培养,还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具有终身学习的素质,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适应各种工作环境和各种社会关系,在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
(一)学习能力素质
1.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应该包括发展性学习能力以及与其相适应的思维方法。由于知识的迅速增长和更新周期的不断缩短,要求把接受性、积累性的学习转变为探索性、发展性学习。未来的从业者必须具备自我学习的更新能力,学会学习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中职学校的学生面对知识更新的挑战,在就业的同时也要加强自身的发展性学习,面对失业的冲击和工作的转换才能游刃有余。而知识在结构上的综合化,对人才的综合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知识和学科的发展,即是不断地深入教学改革的切入点。创新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对新思路、新技术的发明,还表现为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发现问题积极探索的取向、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积极改变自己和环境的应变能力。创新理念必然包括创业理念。创业教育是一种旨在提高受教育者自我谋职或就业能力的教育,是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的重要内容。创业教育的实质就是培养学生树立创业意识,形成创业初步能力;是在职业教育过程中,为了适应新世纪的挑战和变革中的需求,革新教育和培训过程中必须包括的能力。这种能力无论是对工资形式还是自我谋职都同等重要。中职学校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是各职业学校改革和发展的必然选择。首先应注意对学生生存能力的教育和培养;其次,中职学校应该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性,使他们毕业后无论是应聘就业,还是自主创业,都有信心、有能力干出一番事业。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学生基本素质的综合反映,也是学校教育质量的体现。
2.创新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树立创业意识,是实施创新教育的首要内容。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过程中对创业者起推动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等心理成分,它支配着创业活动中创业者的态度和行为,是创业的动力因素。在创业意识教育中,应启发学生产生创业需要。从创业对个人、对社会的重要作用入手,将他们的创业需要升华为创业动机,知道为什么应该创业,并树立创业的初步意识。要使学生懂得:面临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一个人除了拥有一定的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外,还应具有一定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否则,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就不能正常发挥。其次是创新能力培养。实施创新教育,教师是关键。让教师投身于创新教育,先要增强教师对实施创新教育的紧迫感。再就是调动教师的进取精神,切实提高“自我教育力”和“自我上进心”,视终身学习为职业的需要,让学习成为教师自律、自主、自觉的行为,这样才具有较为完善的知识结构。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善于用独特的教学风格进行创新教学,以启迪、诱导、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塑造学生的创新品格。创新能力是一种智力特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精神状态和综合素质。为了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各职业学校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采取相应的对策。要着力进行创新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开发,充分发挥第一课堂在创新教育中的主战场作用。职业教育的各门课程都应包括创新教育的内容,尤其是专业课老师要在教学中融入创新理念。培养学生的胆识、风险意识、心理承受力,既能够把想法付诸实施,又能够良好组织并勇于承担其后果。当然无论是外部环境还是学生的个性发展,都离不开学校的支持。
总之,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是要与社会的、经济的、时代的发展相适应的。经济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必然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不断地提出新的标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是以市场人才需求和发展为导向的,它的培养目标的素质结构就必定要引入新的理念、新的思想,使之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变化发展,永远都具有发展的潜力和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