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五”期间学校发展的战略重点工程
(一)素质教育工程
适度扩大人才培养规模(总规模控制在30000人左右,重点扩大本科生、博士生招生、留学生规模;博士生、硕士生、一本学生、三本学生之比为1∶8∶16∶12;留学生实现100至200人);
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调整人才培养结构,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学科制探索);
深化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考试探索);
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学生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和艺术素养水平,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人才;
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的领导体制、运行机制、政策框架和服务体系,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促进毕业生就业与创业(建立招生就业联动机制)。
(二)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
继续推进教学改革和教学质量监督与保障机制(质量工程);
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培养模式改革,导师资助经费改革);
加强实验室、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和管理;
改革专业课程设置模式和教学、实习模式,面对不断变化的社会,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质量、高素质人才。
(三)学科建设工程
构建学科创新体系,完善学科整体布局(凝练学科方向,优化学科结构,强化理科支撑,鼓励学科交叉,发展新兴学科);
突出优势学科,加强特色,集中力量,建设若干重点学科,提升学校综合实力(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突破;省部级重点学科);
完善学科建设规划,明确任务,加快学位点建设;
加强学科平台建设,以构筑平台促进学科联合,吸引高水平人才,组建学科团队;
以科技创新与项目产业化推动学科建设。
(四)科技创新工程
加强制度创新,深化科研体制改革,建立、完善科研激励约束机制;
瞄准国家和地方、行业等重大战略需求和研究重点,调整研究方向,开拓项目渠道,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国家级、省部级奖励的规划、集聚与申报);
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基地建设,促进原始性创新;
鼓励教师积极申请科研课题,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
推进产业体制创新,建立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效益。
(五)人才队伍建设工程
深化以收入分配为核心的人事制度改革,建立良性发展的人才机制,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
以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建设为战略抓手,实施“名师培养计划”,加快培养和造就学术大师和学科带头人;
建立骨干教师和优秀管理干部的盯课、盯岗等培训研修制度,抓紧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发展潜质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管理骨干;
优化师资和干部队伍结构,建立合理的师生比(1∶16左右),促进人才队伍健康发展。
(六)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
提高对校园信息化建设重大意义的认识,全面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管理、科研、教学、服务、对外形象中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水平;
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主干网和局域网建设工程,实现多校区网络资源共享;
加快教育信息资源建设,组织开发具有我校特色的教育教学资源库,并积极发展西部远程教育。
(七)校园建设工程
统筹规划,科学定位,调整完善我校多校区建设规划;
精雕细琢,完善校本部的功能分区和建筑布局,体现建大的特色文化和独有风格;
按照书院学院学科制的办学理念,创新体制机制,稳步推进新校区建设,提高投资效益。力争8至10年建成一个独具特色、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格调高雅的新校区;
加快科教产业园建设。
(八)文化建设工程
以创建品牌为抓手,进一步凝聚和完善办学风格和物化标志;
建设若干高水平、具有战略意义的场馆,提高学校知名度,提升大学文化;
办好“大成书院”,引聚大师,加强学术氛围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