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与社会联系的普遍化与直接化

与社会联系的普遍化与直接化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进入20世纪以来,大学以其特殊的职能角色及其功用价值,日益从社会的边缘性角色演变为社会公共性或核心性角色,这一历史性重大变化的根本特征是大学与社会联系的普遍化与直接化,它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国内外社会变迁及其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深刻而又全方位地改变并决定着教育与社会联系的方式与途径,而普遍化与直接化正是高校这一有机体现实自己适应性生存与超越性发展的必然样态。

一、与社会联系的普遍化与直接化

进入20世纪以来,大学以其特殊的职能角色及其功用价值,日益从社会的边缘性角色演变为社会公共性或核心性角色,这一历史性重大变化的根本特征是大学与社会联系的普遍化与直接化,它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层面。

1.从区域社会到国际社会

以资本国际化、经济一体化和资讯网络化为特征的全球化时代,正空前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并重塑着人类文明的生态格局。

第一,作为一个概念和一种生活方式,全球化既指世界的地理压缩,又指一个日益增强的整体意识。

所谓“压缩”是指由发达的现代交通手段和以信息高速公路为载体的现代网络技术所构成的人类物理时空乃至心理距离的空前缩小;所谓“日益增强的整体意识”,是指由于生产要素(资本、技术、知识信息和劳动力)跨区域、跨国流动的自由化和便利化,以及由这种自由化和便利化带来的世界性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联动互补的综合效应及其整合趋势。

第二,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构变化和教育活动的结构与形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关系,即一种由原因到结果、又由结果到原因的互动关系。

一方面,现代教育和现代科技及其现代产业已经形成知识经济时代一条相互制约、相互转化、密不可分的完整发展循环链;另一方面,现代教育与现代社会在资源与信息上相互输出和输入,形成另一条完整的循环发展链。

国内外社会变迁及其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深刻而又全方位地改变并决定着教育与社会联系的方式与途径,而普遍化与直接化正是高校这一有机体现实自己适应性生存与超越性发展的必然样态。

2.职能与功能的外在化

所谓外在化,是指随着社会政治认识论的日益强势,大学在实现自身发展过程中,必须不断地调适和改造内外部环境,以充分发挥其社会职能作用与功能性价值。

第一,当代以来,无论从文化、经济和政治哲学出发,大学作为社会组织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组织,在现代社会里都必须发挥出它更多的外部功能作用,即从传统的一元文化传递职能,到重视发掘大学的经济、政治多重职能,这既是大学社会职能与价值重新评价的标志,也是大学走向社会中心的标志。大学发展的外在化,既是大学发展历史进程中的必然社会使命,又是大学走入社会中心必须付出的代价。

第二,大学有着具有其他所有社会组织所难以企及的公共性功能——维新、创新和出新,这种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知识文化创新为各个民族国家塑造“软力量要素”;二是以科技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为各个民族国家打造“硬力量要素”。

作为与现代经济、科技、文化等社会领域高度相关的机构,大学社会化和公共化是组织职能完善的必然,是大学与社会互动发展的必然,也是教育与社会联系的普遍化与直接化的必然。

第三,在大学发展的外在化过程中,大学职能被一再扩展并被赋予新的公共性内涵:更加注重大学教育的投入与产出。按照经济学理论,任何投入都应该追求产出的最大化,教育机构亦如此。但不同于经济部门的是,教育部门的产出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社会效益最大化。在教育机构产出的诸多社会效益中,第一效益是公平与公正,即社会成员在享受教育权益上的公平和进入社会流动分层过程中的公正。教育是社会公平与公正的调节器。因此,公平与公正构成教育的第一原则。第二效益是产出效率。这里的效率依然不是利润指标,而是人才培养效率,即以较少的投入培养更多的优质适用人才,由此通过快速优化国民素质达致增强民族与国家的软实力——创造性文化智能。

3.职能与功能的多元化

高等教育发展的历程表明,高等教育的职能和功用总是随着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和科技发展而变化,它具有稳定与变化的有机统一;多样与侧重的统一。但是不管增加什么样的新任务,大学的职能总是人才培养、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统一。

当今知识信息时代的大学,不仅是知识、信息的传承、分配者,还是知识、文化的创新与导向者;不仅是人才成长的塑造者,还是人才流动的促进者;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者,还是推动和改造经济社会的新文明动力源;不仅是社会变迁的推动者,还是社会变迁的形构者;不仅是社会公平的组成要素,还是社会公平的调控机制,如此等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