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理念及其研究

大学理念及其研究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性质上看,大学理念属于大学文化构成中的精神文化范畴。由于每一所大学的社会定位不同,使得它们的发展战略各有特色,发展形象千姿百态,但在最基本的一些理念方面它们具有相似性,而且无论什么样的大学,都会立足、并追求那些相似性。一般而言,大学理念源自于两方面的哲学基础:一是认识论的哲学基础。

一、大学理念及其研究

今日所谓之大学理念,总的说来是人们对大学从中世纪欧洲教师与学生的自发“行会”组织发展演变到今天具有现代教育思想、现代办学模式、现代学校制度及其组织规范、目标明确、职责清晰和成员相对固定的一种教育与学术机构的形式认可与价值认同。

1.理念与大学理念

(1)何为理念。所谓理念,是指将从个别事物中抽象得到的一般认识加以概念化,由此构成相对稳定的观念世界;一种理念总是反映着人们一定的思想倾向、价值诉求和生存取向。

第一,理念源自于理想,“理想”是“理念”的源泉。“理想”,一般是指人们对某种生活目标的向往和“憧憬”,它导源于人们对生存现状的不满及其超越的谋划,正是通过对某种生活目标的意义化过程的深思熟虑,便有了“理念”。

第二,理念是人们的哲思活动及其哲思活动的结果,是对“理想”的意识整合与理论建构。如果说“理想”还只是一种变化不居的“憧憬”,那么“理念”则已经是理论化、系统化并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愿景,或者说已经是一种具有可符号化的理论性、前瞻性、导向性的精神信念。

第三,理念具有特定性和不可替代性,它是人们行为的先导和准则。理念一旦确立,即意味着价值判断、信仰皈依和行为趋向随之确立,并由此迅速唤起人们精神上的热忱与追求,赋予人们自觉的生命与生存意义,并使这种意义转化为自主、自觉的行为过程。

因此,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有个著名的比喻:理念的作用如同扳道工,有助于任何社会成员与社会组织确定由理想与愿景所推动的活动路径。

(2)何为大学理念。

第一,所谓大学理念,是指人们对何为大学、大学为何而立和大学何以为立等问题的哲学思考及其理想信念。具体说,是指人们对大学的理性认识、理想追求及其在哲学意义上所形成的学校教育观、人才观、学术观、管理与发展观;或者说,是人们对上述类型之大学地位、本质、功能、发展规律的哲学思考及其理性认识并由此形成的具有全局性影响的观念体系,它包括:以人为本的立教理念、以学为本(包括学者、学生、学术与学科)的立校理念、真理至上的治学理念、学术自由的行为理念、教学科研并重的强校理念、开放化的发展理念、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追求卓越的理念和服务与引领社会文明进步的理念。

第二,诞生于德国新人文主义运动时期的现代大学,是理念治校的成功典范,其精髓在于:理性主义崇尚科学和理智,认为自然和社会受永恒不变的规律所支配;教育和学术可以开辟人类追求道德与幸福发展的道路;相信科学的力量与价值,认为学术自由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学术自由与国家利益不相矛盾,相反它极有利于服务国家的现实利益和民众的长远福祉。

2.大学理念的要素结构

(1)从词义上看,大学理念包含两层意义:一是大学固有的义理与秩序,即大学作为社会组织所固有的运行道理与运行规则,这是大学的“实相理念”,或大学理念的本体部分,它构成人们对大学的形象性认识与角色性判断;二是大学成员对大学机构的认识与判断,属于大学组织的“虚相理念”,它包括大学的道德理念、功效理念、自由理念与功利理念等。这些理念位居大学理念中较深层的位置,具有主体方面的价值判断与情感皈依意义。

大学理念之“理”,是大学主体行为的一种规范,是大学发展的文明程序;大学理念之“理”,又是大学发展的规律,要实现大学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尊重和遵循大学生存发展之“理”、之“道”。大学理念之“念”,是大学组织之希望,它引导大学无时无刻地对自身的前途加以憧憬与策划;大学理念之“念”,又是大学发展之愿景,它激励着大学成员团结合作、奋发有为与追求卓越。

(2)从内容上看,大学理念包括大学对其社会定位、办学思想、发展目标、运营方略、社会责任及其理想大学模式的系统构想,它实际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大学的理性认识或基本看法,主要是有关怎样看大学(大学是什么),即大学的含义、大学的宗旨、大学的使命、大学的职能等;二是有关大学的理想愿景(为何而立、何以为立),即主要是有关怎样办大学(大学应该把握什么和大学应该做什么),它涉及对如何运作大学、如何把握大学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等方面的思想及其价值实现途径的根本判断,以及大学自身的价值观、发展观和外部的大学社会观、角色观等。

(3)从性质上看,大学理念属于大学文化构成中的精神文化范畴。如果说大学精神文化表明的是大学成员的学术传统与人生境界,表现的是大学成员的共同文化价值观、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那么大学理念则是对包括大学精神在内的大学文化观念层次的另一种表述,“人们对大学精神、性质、功能和使命的基本认识,是对大学与外部世界诸元之间关系的规定,以及内部管理及运转的哲学基础”。[1]

(4)从功能上看,大学理念是一所大学发展的总体性理想愿景,它是引发或建构学校一切其他理念的基础理念或元理念。作为一个上位性、总体性的大学理念,它不仅反映着大学教育的本质,而且涉及时代、社会、个体诸方面的因素。从“理念”切入,不但可以把握大学教育的本质、功能、规律,而且能更好地理解大学教育规律如何制约和支持人们对大学教育的认识、策划和追求。

由于每一所大学的社会定位不同,使得它们的发展战略各有特色,发展形象千姿百态,但在最基本的一些理念方面它们具有相似性,而且无论什么样的大学,都会立足、并追求那些相似性。比如,追求真理,崇尚自由,担当责任,造就人才,创造知识,提高质量,扩大规模等,这可以说是世界所有大学都执著信奉的理念。这里,学术自由、追求真理属于自由理念的范畴;提高质量、社会责任属于道德理念范畴;创造知识、造就人才属于功效理念范畴;扩大规模、追求效益则属于功利理念范畴。

(5)从特征上看,大学理念既是一种教育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它不可避免地受到各民族文化传统的影响及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制约。

一般而言,大学理念源自于两方面的哲学基础:一是认识论的哲学基础。从认识论的思想出发,大学趋向于学术至上、真理至上或者为学术而学术、为真理而真理的社会哲学观及其生存生活方式。二是政治论的哲学基础。从政治论的思想出发,大学趋向于功利性的社会目标,即大学将服务社会与人才培养、发展科学一道视为现实任务。

基于两种认识论的大学理念,高等学校演绎出从人文主义、理性主义、功利主义到理性主义、人文主义与功利主义有机结合的历史演变与发展历程,并由此产生三种类型的大学理念及其实践追求:以洪堡为代表的教学科研相结合,为学术而学术、为科学而科学的德国理性主义大学理念及其实践;以纽曼为代表的坚持自由博雅文化教育传统的英国人文主义大学理念及其实践;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带有德国新人文主义文化教育传统的理性主义大学理念及其实践;以威斯康星、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带有美国实用主义的教育哲学观的功利主义(或工具主义)大学理念及其实践。

上述理念及其实践各有特色,交互影响,交相辉映,交替引领着各个时代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方向与实践。

(6)从价值上看,大学理念中服务社会的职能拓展,是大学走向开放和成熟并与社会日益协和的重要标志。

众所周知,在世界千年的高等教育发展历程中,曾出现过一个长时间的“冰河期”。这种现象固然有宗教势力和封建势力对大学的控制和禁锢,使得大学日益成为封闭于狭小校园的“供品”,那些享有殊荣封号的大学由于坚守保守的古典主义办学传统而逐渐失去昔日的创造辉煌,由此演化为“教育化石”。正是在日益走向开放、服务于社会的新路中,大学才又焕发了生机,并再次显现自己之于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