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做好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工作的策略

做好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工作的策略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包括适应学习个别差异与适应学困生与优生差异的教学策略。成功激励,创设成功机会,消除学困生与优生在教学中不均等的状况,多给学困生积极性评价,多让学困生产生成功的体验。5.加强学法指导,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因此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启迪学困生智能。研究表明,“学困生”的成因与家庭、教育、心理障碍等有关。

二、做好学习困难学生的转化工作的策略

“眼中有生命,心中有学生”是教师应有的基本理念,只有爱才能转化学习困难学生。因此,教师首先要善于观察、分析学习困难学生形成的原因,以便因材施教、因势利导。

(一)加强家校联系,消除家庭不良影响

家庭是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课堂,家长是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老师。通过开办家长学校让家长了解孩子的年龄、心理特点和不同年龄阶段的教育特点,掌握科学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方法。生活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教师还应该向家长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创建家庭成员间的和谐关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只有创造民主和谐的家庭环境,才能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只有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关爱孩子,才是对孩子真正的爱,才能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

(二)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融洽、和谐的师生感情是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当学生从老师那里受到真诚的关心和爱护、热烈而积极的期望时,就会产生信赖、鼓舞的内心情感体验,从而愉快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并努力把老师的教育转化为行为。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心情越快乐,思维就越活跃,智力发展就越快,学习效果就越好。因此,教师要力求增加同他们接触的机会,增进师生的情感交流和融洽的合作气氛,消除他们对老师的畏惧心理和逆反心理,逐渐培养学习困难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和亲切感,从而达到让学生从心里真正喜欢你,发展到喜欢你这个老师所教的学科。

促进师生情感交流的方法很多,如果课堂上经常给予学习困难学生一些鼓励性的暗示、微笑,课外活动中,主动同学习困难学生一起参加课外活动或专门邀请这些学生一起郊游、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等。从这些具体的活动中培养师生感情,逐步扫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如:学困生李强从七年级开始,就以惹是生非、打架斗殴而闻名全校。我们在开展转化学困生研究后,连续几次找他谈话,他均不理睬,后来在课外活动时,我们主动与他同组开展活动,野炊时主动参加他所在的小组,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与他接近,跟他交流,逐渐消除了他对老师的偏见。他对我们说:“以前的老师每次找我,一去就是骂,稍不注意就要请家长来,我爸妈对我很凶,所以,我不愿意理老师,也怕老师。”

教师应主动创造良好的心理教育环境,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满怀期望的关心、理解、帮助,会成为他克服困难的动力。教师还要教育全班同学关心、理解、支持和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为这类学生的进步创设一个团结、和谐的班级环境。善于发现学习困难学生的闪光点,对他们微小的进步都及时给予表扬,让他们品尝成功的喜悦,看到自己的希望之所在,从而扫除其心理上的障碍,保护其自尊心,培养其自信心。

(三)适应学生差异的教学策略

包括适应学习个别差异与适应学困生与优生差异的教学策略。这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一要承认差异,二要认为差异是资源,三要尊重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权利。要转变教育态度,改变“漠视”、“容忍”的消极态度,要有“适应、消除、培植、利用”的积极态度。教师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1.增强选择性,增加学生在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进度、作业、测试等方面的自主选择,使教学能适合学生个别差异。

2.班级教学、小组教学、个别教学三种形式相结合,其关键是搞好多种形式的教学。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既重矫治,更重预防和发展。

3.分层教学,它是在班级教学中适应学生层次差异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成功激励,创设成功机会,消除学困生与优生在教学中不均等的状况,多给学困生积极性评价,多让学困生产生成功的体验。

4.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以计算机辅助教学为主的多种媒体相结合,可以在预防和转化学困生上发挥特殊作用。适时地进行一些简单的针对性测试,让他们也尝尝及格和得高分的喜悦,成功的喜悦比失败的教训更能激励“学困生”进步。

5.加强学法指导,学困生的学习成绩差,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学习方法不当,因此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启迪学困生智能。有针对性地指导他们如何听课,如何思考问题,如何阅读教材和理解教材。组织优生进行学法交流,让他们从别人的经验中借鉴一些方法。

如:指导学生准备一个“备忘本”,记下重要的、规律性的、特殊性的知识点,解题方法和“顿悟”到的知识。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很多知识是必须记在纸上,再现才能理解和掌握的。理化学科是新课程体系下的新教材,它更适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它用最简洁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插图对有关物理、化学现象的定义、概念、原理、实验等作了科学的、简洁的叙述,浅显、明了、易懂。教师指导学生把知识进行归类、对比,整理成系统性的知识结构,这是减少“一错再错”的最有效的方法,老师要耐心地启发学生怎样把不会的记下来,记在“备忘本”上,这时要强调“记”而不是“抄”。

研究表明,“学困生”的成因与家庭、教育、心理障碍等有关。作为教师,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要通过肯定、鼓励、帮助使学困生克服自卑心理,战胜自我,找回自信,摆脱自卑心理阴影的笼罩。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学校还应引导家庭配合学校教育,共同关爱学生,创建学生成功、成才的平台。

参考文献

陈安福.中学心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