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消除课堂结构障碍
传统的单向的教学结构,容易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不能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相对好的是教师问、学生答,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但教师的中心地位还是没有改变,学生仍然处于被动地位。而新课改要求课堂多向交往,师生民主平等,气氛和谐友好、生动活泼,学生的交往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获得较好满足,情绪饱满热烈。这种良好的智力情绪,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心理潜力,提高其智力活动水平。
例如,我们把全班同学分成“十心”10个小组,教学中容易实现交往的多层性。师生之间、学生之间都可以广泛交往,知识信息、情感信息、行为信息交流充分,气氛活跃。学生既接受教师信息,又接收学生信息,同时自己还发送信息。这样师生之间都发送信息,又接收信息,重视信息的加工转化与信息的反馈调节。具体的实施内容有如下几种。
小组承担课程内容:在讲《反比例函数》或者是一些题型比较多的课程的时候,我自己找很多例题来讲是不太现实的,这样我就提前给小组布置任务,每个小组推荐一种自己认为的经典题,题目来源于大家的教学参考辅导书,但是要求不能与其他小组的类型相同。这样的题目布置下来,学生们就开始搜索哪些题目是经典题啊,哪些题是易错题啊,哪些题还可以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为了和其他组的不重复,还要准备几个备用题,这样学生实际的学习内容在无形中扩大了很多倍,同时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真正发挥了主体的作用。
小组相互竞赛:小组间交叉为每个组员定出分值,命名为“1分选手”,“2分选手”……“1分选手”回答正确问题或正确完成操作,本组得1分,“6分选手”回答正确问题得6分,本组成员所有得分之和为小组积分,积分高者为优胜小组。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一般把另一组“高手”定为1分选手,落后些的学生定为高分选手,这样小组为了尽量得高分,往往积极辅导高分选手,使之尽量能正确回答问题,也促进了高分选手的进步。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在理智、情感、行为诸方面动态的人际交往过程。消除了课堂交往中的障碍,才能保障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教”与“学”就会结合成为一个统一的教学活动,课堂教学的质量就会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安福.课堂教学管理心理.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0
2.卢军.教师成长关键词.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