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处理问题行为
数学课程教学问题行为,这里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发生的,违反课堂规则和道德标准,妨碍正常交往和参与学习,干扰课堂活动的正常进行或影响教学效率的行为。
(一)问题行为的类型
总的来说,学生课堂问题行为主要包括指向别人和指向自身的两大类。
指向别人的问题行为有:打骂、推撞等侵犯他人的行为;课堂上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擅换座位、传递纸条等过度亲昵行为;高声谈笑、口出怪音、敲打作响、做滑稽表情、怪异动作等故意惹人注意的行为;故意不遵守纪律、不服从指挥、反对班干部和老师等盲目反抗权威的行为;恶意指责、互相攻击、彼此争吵、打架斗殴等的冲突纷争行为;针对教师和学生的恶作剧行为等等。
指向自身的问题行为有:上课时凝神发呆、胡思乱想、心不在焉、做白日梦等注意涣散行为;胡写乱涂、抄袭作业等草率行为;迟到、早退、逃学等抗拒行为等。指向自身的问题行为虽不影响他人,但同样会影响课堂效果。
(二)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
课堂问题行为一旦发生,教师就要予以及时、妥善、有效的处置。其基本策略有:
1.鼓励和强化良好行为,以良好行为控制问题行为
给学生提供某种具体的行为范例,当学生表现出具体的期望行为时予以鼓励,让学生自觉不自觉地进行模仿,并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2.采取有效措施,终止课堂问题行为
一是模糊终止。包括暗示法、有意忽视法和暂时搁置法等。暗示法如走近学生,摇头示意、叹息或假意咳嗽一声,讲课语气突然变化或停止讲课,凝视学生,轻拍其肩等,也可以运用比喻、声东击西加以暗示。二是艺术终止。包括幽默带过法、以褒代贬法、因势利导法等等。三是正面制止。包括提问法、提醒法、批评法、劝离现场法和适度惩罚法等等。正面制止时,一定要巧妙地给学生以台阶,见好就收,不要扩大问题和激化矛盾。
3.矫正课堂问题行为
课堂问题行为矫正,具体包括“觉察—诊断—目标—改正—检评—追踪”六个环节。主要方法有:
①合同法。对于经常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教师可以与其签订书面合同,合同上写明必须纠正的违纪行为及其地点、时间和方式,规定学生如果遵守了合同就给予何种鼓励,如果违反合同要受到何种惩罚。合同条件应该公平、肯定并经过充分协商,奖惩措施都要及时执行,不宜拖延。
②渐进法。循序渐进地对学生提出一步步的力所能及的要求,最终达到目标。
③激励法。热情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朝目标渐进的每一步,确保学生有不断取得进步而获得成功的体验。
④标本兼治法。把行为矫正与心理辅导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与评价自己,调整学生的自我意识,排除自我潜能发挥的心理障碍,从而真正转变问题行为。
(三)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基本原则
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1.息事宁人,尽量不中断上课
万不得已停下课来,也只能处理到使事件平息为止,不能火上浇油使事态扩大,也不能没完没了地追究根底,有些问题可待下课之后再具体处理。
2.区别对待
对那些因学生品德不良引起的问题行为教师必须极为重视,严肃地进行批评教育。但对那些因学生调皮、捣乱、无知等引起的问题行为则不必上纲上线,扩大事端。
3.找准时机
一种是趁热打铁、马上处理;一种是暂时冻结、等到下课或其他时间再来处理这一事件。两者各有其适用的情境,教师要根据情况,恰当运用。
4.冷静、客观、公正、适当
课堂上如果出现问题行为,教师不能慌张,也不能乱发脾气,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感,约束自己的行为,冷静、客观、公正地处理问题,始终保持教育者应有的形象。当学生问题行为未证实之前,教师不能妄加推断;对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处理时,应服从公正性原则,允许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说明,处理的时机、方式、场合要适当,不应造成学生身体或心理上不应有的伤害。
5.出于爱心
处理问题行为,千万不能忘了“爱心”二字。发生问题行为的学生,也应该得到教师的爱、信任和尊重。教师应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把严肃、善意的批评和积极的鼓励结合起来,“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语),去获得教育的成功。
(四)处理问题行为应注意的事项
教师的下列行为对制止学生问题行为不利,应予避免:把纪律不良当做教学以外的因素,不闻不问;处处设防,时时训导,态度冷峻;对问题行为不调查真相,不考虑其他因素和相关情景,结论不符合事实,处理问题不看场合、不讲究方式;占用上课时间讲纪律,处理问题行为翻旧账,婆婆妈妈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