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时说课案例介绍

课时说课案例介绍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平行线的判定”这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内容。同时这节课的内容在七至九年级这一学段的教学知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为了顺利完成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将本节课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由于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还比较薄弱,所以我把教材中的例题定为本节的教学难点。

五、课时说课案例介绍

说课案例:《平行线的判定》的说课稿(来自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07级学生的修改稿,师范技能比赛的说课时间为5分钟)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学校的×××,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平行线的判定”。为了上好这节课,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思考: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学生在数学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下面我就对这几个方面做如下说明。

“平行线的判定”这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内容。它是继“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等内容之后学习的又一个重要知识。它是学习平行线其他判定方法的奠基知识,更是今后学习与平行线有关的几何内容的基础。同时这节课的内容在七至九年级这一学段的教学知识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通过这一节内容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及合作交流的能力。通过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鼓励学生思考,归纳总结,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我认为本节课应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并学会运用这一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几何推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平行线判定方法的发现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小组合作学习能力、归纳分析推理能力,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用实验的方法得出几何性质的重要性与合理性。

(为了顺利完成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结合学生实际水平,将本节课教学重点确定为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由于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还比较薄弱,所以我把教材中的例题定为本节的教学难点。)

遵照“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本节课采用启发式、练习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会了观察、猜想、概括、表述论证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对于这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的。

1.引入新课,激发兴趣

这节课我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入新课。如果不能用平行线的定义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怎么办?用什么方法能判定?这些问题造成了学生认知上的疑问,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分析以探索出判定两条直线平行的方法。(设计意图的展开说明)

2.实验操作,探求新知

在引导学生归纳出平行线判定公理之前,让学生动手实验操作画两条平行线,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两条直线被第三边直线所截,形成的同位角具有何种关系时,两直线平行,教师步步提问,进而得出学生讨论交流上面叙述的条件和结论,要求学生用简练的语言表达。(设计意图的展开说明)

3.讨论质疑,突出重点

提问学生: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关键要使什么条件成立?接着通过多种媒体展示各种图例,要求学生说出条件与结论,以更进一步突出教学的重点。(设计意图的展开说明)

4.范例研究,突破难点

出示教材中的例题,这是一道训练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几何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分析的方法来突破难点。(设计意图的展开说明)

5.反馈评价,体验成功

学生对所学知识到底掌握了多少?为了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把课后练习、作业作为反馈练习,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针对学生的解答情况采取措施及时弥补和调整。(设计意图的展开说明)

6.归纳总结,巩固提高

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再一次巩固本节知识,使他们养成了认真看书的习惯,然后学生小结本节的内容,教师评价并系统归纳。最后布置作业时,我注重了分层训练,设置了必做题和选做题。一是必做题,让所有学生就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加深理解,及时巩固。二是选做题,让学有余力的同学完成,可以满足他们学习的渴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这也符合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原则。(设计意图的展开说明)

实践与思考

1.说课的主要环节有哪些?说课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2.如何有效地书写说课稿?请选取一个题目设计一份说课稿,并进行微格训练,说课时间为15分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