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全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全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已成为今后十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中心任务。这些都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长远方向,应该积极发展,大力发展。终身教育理念是对现行职业教育制度的挑战,也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终身教育理念,在职业教育中是最需要受到重视的,对职业院校来说,将是要求最高的。

第一节 全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教育规划纲要》颁布以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已成为今后十年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中心任务。在这样的政策背景下,正确理解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出发点和理论内涵,明确高职院校自身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当成为今后一个阶段高职教育战线需要加以认真思考和自觉实践的核心命题。

一、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关于什么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怎样构建,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也有不同的建议。对此《教育规划纲要》倒是已有明确的表述,概括而言就是:“两个适应”、“两个满足”、“一个体现”和“一个协调”。

一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职业教育是各类教育中与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最直接的教育类型。因此,有人认为: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或者说职业教育天生具有经济性。构建职业教育体系,必须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寻找答案。众所周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通过经济改革已经逐步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但是在经济发展方式上,以高投入、高消耗为基本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仍然在大部分地区和产业占据主导地位,造成资源消耗急剧增加、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了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变以资源和消耗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其核心的问题是发展目标和发展观念的转变。改变过度依靠投资拉动和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谋求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发展。与之相适应,职业教育战线就应当围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绿色农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要求,主动推进培养模式、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的改革,提高适应性、增强促进力,使整个职业教育体系从结构到内容、层次都充分体现这一点。

二是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是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科学技术进步的必然要求。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时期,农业成为主导力量,耕作成为主要产业;随着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工业化逐渐推进,第二产业即工业的比重逐渐提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既要大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新兴战略产业,同时也要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保险、物流、文化创意产业等,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发展现代服务业将是重点,服务业的比重将会超过第二产业,形成“321”格局。正因为这样,我们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既要看到主要满足第二产业技能型人才的要求,也要看到现代服务业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至于在农业、农村领域,也应考虑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人才的要求。这些都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长远方向,应该积极发展,大力发展。

三是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应该说,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长期以来,我们在教育培养上严重存在着重理工、轻人文,重学科、轻专业的倾向。职业教育一直存在,但并没有“理直气壮”正名分,职业教育也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20世纪80年代开始,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统一的概念才频繁出现,但是坦率地说,政府和社会对职业教育仍然是不理解、不重视甚至有歧视状况。2005年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唤起了全党、全国和社会各界对职业教育的关注,职业教育才正式纳入有关文件规章,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特别是随着2010年第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职业教育作为纲要中唯一用上“大力发展”的教育类型,未来仍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研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应该充分考虑这一宏观背景,正确加以理解。从人民群众需求看,一是多层次的需要,二是多形式的需要,其中包括了就业需要的岗位培训,转岗需要的岗位轮训,发展需要的新技术培训,更应包括一种学历而存在的相应层次的学习需要,从中职、高职一直到更高层次。

四是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型人才的需要。在我国,初中后的教育分为两个体系:一是进入普通高中继续接受普通中学教育,二是进入中职或职高接受职业教育。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对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主要表现在:第一,劳动者的职业素质要求日益提高,要求将职业素质教育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第二,劳动者的技能(术)水平将伴随着产业升级的深入而面临二次提升的压力,要求将最新技术和操作方法及时纳入职业教育内容;第三,劳动者不仅需要有扎实的岗前知识储备,同时又要求具备理解和把握知识经济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突出要求。因此,作为教师不仅要让学生学会做,而且要学会学。作为学生,要提高学习的能力,这对于职业教育而言,依然是相当重要的.坚持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并重,不断提高教育的技术含量,不断增强教育的方法功效,将是今后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必须重视的,同时也要重视从经济社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出发,针对性地设置专业、开设课程,注意教育改革与行业产业发展的衔接。

五是体现终身教育的理念。终身教育的理念,既是以人为本理念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教育为生产劳动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的宏观要求。终身教育要求职业教育在坚持学理论的同时,更好地克服唯学理论;要注意初始学历,更要重视学历的发展和提升;要重视学历教育,更要注意岗位培训;要妥善安排全日制教育,也要安排组织业余教育和培养;既要重视适龄青年如初中后、高中后应届学生的学习,也要注意中年乃至老年人的学习和培训。这实际上是说,适应人的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人群的要求,应该有多样化、多形式、多学制、多内容的教育。终身教育理念是对现行职业教育制度的挑战,也是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它涉及教育制度和内容本身,更与我国的文化制度、劳动人事制度密切相关,其推进必然是一个渐进过程,但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终身教育理念,在职业教育中是最需要受到重视的,对职业院校来说,将是要求最高的。

六是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这既界定了我国职业教育实施的教育起点是初中后,而不是大学后,是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之上。也就是说,在中国,初等职业教育不再是重点。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应包含更为丰富的内容。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人的全面发展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将会有更高的发展空间。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也有一个自身协调机制的问题,从专业、课程、教材、招生、就业、师资、理念等等都应该建立关联机制和发展通道。与此同时,协调发展也应该包括从职业教育向职业教育体系外的普通教育开放通道,也就是说,社会上也应该建立起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间的贯通机制和对流机制。

二、当前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存在的三个主要认识误区

自《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之后,理论界、教育界都有不同观点的反映。其中把构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简单化为三种操作层面的观点比较具有代表性。

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进行“3+2”或者五年一贯制教育。这种观点认为,既然职业教育是一个体系,而且是中等、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那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构建五年一贯制的中高职一体化体系,或者说通过“3+2”的方式,建立中职与高职直接衔接的晋升通道。我们认为,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但具有简单化和片面性,也仅停留在传统思维和传统方法之上。中央提出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比之更宏观、更系统、更丰富。在一定阶段、一定条件下,会有五年一贯制的职业教育,也应该有“3+2”的中高职衔接方法,但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部分或者一种方式,我们需要在纵向联合、纵横贯通上下工夫,在专业、课程、教材、师资、招生等方面寻对策,更要研究整个职业教育中如何发挥行业的指导和参与作用,切实解决体制和机制问题。

2.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举办四年制高职或者高职升本。应该说,持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反响也比较强烈,主要是一批办学条件比较好,行业面向比较高端,过去由老中专升格而来的高职院校或者老牌的高等专科学校。坦率地说,沿海发达地区和部分技术密集行业早就具有四年制高等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从一定意义上看,这些地区的一部分学校也具备四年制高职教育的教学条件和培养能力,比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无论是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要求、产品升级换代要求和自身的办学软硬条件看,应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政策。但我们以为,研究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不能简单地等同于高职升格办四年制教育。从发展条件和要求看,四年制高职教育要办,并且也应该由高等职业院校来办,但是不能脱离具体的产业面向特点和区域经济发展要求,而搞“一刀切”或“一窝蜂”。对于大部分地区和产业的职业人才需要而言,高质量的三年制高职毕业生已能满足要求。况且,学制概念上的层次学历教育仅仅是问题的一个侧面,不应该理解为体系的全部和全面。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不仅是一个学制和学历问题,也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且更牵涉到制度、体制和文化。

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就是应用型本科转向职业教育。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经营活动对人才需求结构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和应用型人才,而我国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主要实施精英化培养,形成以学科型教学、知识体系型传授为主的教育格局,应该进行结构性调整优化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讲,近年来新办或专升本的高等学校(主要是学院),应该更多地纳入高等职业教育范畴,按校企合作模式办学,以工学结合育人。然而,由于受中国总体人文环境、教育体制、教育观念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近年来新建设和升格起来的本科院校,大多已按照学科性教学模式进行构建,而且也按学科型教学模式在建立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因此,客观地说,要实现教学模式的全面转轨比较困难,即使从理念、师资等方面,社会大众观念也未必接受。正因为这样,我们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过程中,既要立足于对原有体系进行改革调整,也要立足于进行新建和发展,只有双管齐下,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应当彰显的四大基本特色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应该可以科学、完整地对我们要探索和构建的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如下界定:

1.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主要包含两层含义:①作为一种独立的国民教育类型,它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方法应当是自主的。这就是说,职业教育应该独立于普通教育而存在,国家应当将之与普通教育并行推进、协调发展。一般而言,整个国民教育体系应从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后开始分流,根据国民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状况、科学技术水平和产业分类情况从而进行分类设计。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校企合作办学、工学结合育人,职业素养与职业技能并重,着力培养具有鲜明的职业意识、崇高的职业理想、严明的职业纪律、良好的职业良心和优良的职业习惯的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②作为一种独立的教育管理对象,它的管理体制与评价标准应当是自足的。也就是说,职业教育体系内的管理模式和建设成果能够为全社会所认同。现实的情况是:在劳动人事部门的序列中,一般只有专科、本科,而社会上相当一部分人连职高与高职也分不清,或者说高职相当于大专,这就很难使职业教育具有真正的生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2.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一个多元的体系。现代职业教育在功能定位上既是一种学历教育,也是一种培训教育。作为一种学历教育,它主要满足职业教育体系内部和普通高中教育学生对于提升学历层次、实现更高素质和能力拓展的需要;作为一种培训教育,它主要满足企业新进人员对于岗前专业技能适应和企业文化内涵理解以及社会在岗人员对于顺应产品技术更新和行业发展趋势的能力提升需求。在具体办学形式上,它既可以是全日制教育,也可以是非全日制教育;既有面向适龄青年的教育,也有满足人民群众追求可持续发展、实现终身学习的教育;既有人才培养工作,也有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功能。

3.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学制学历设计灵活多样,没有终点、只有过程。既有短期培训的班次、又有长期学习的课程,能够适应不同层次的学习发展需要,满足人们对于终身学习的个性追求。适应不同阶段、不同地区、不同行业发展的要求。职业教育应该有中等、高等不同层次,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有专科和本科层次。随着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应该有职业领域的专业硕士、博士乃至博士后。②专业设置和教育内容与经济社会发展保持同步。有什么样的新兴产业和新生职业,学校就应该发展相对应的职业教育,以行业兼职教师和“双师型”教师为主体的教学队伍更能将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传授于学生。③教育对象和培养人群向全社会人员开放,不论生源性质、不受地域限制、不问教育背景,只要有需求,都可以参加学习和培训,都可以使之提升职业素养与专业技能。

4.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应该是一个协调的体系。所谓协调体系,主要是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相协调,这种协调主要是表现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教学过程、招生考试、教师培养、评价方式、行业参与等方面,以通过培训达到在职业意识、能力和纪律方面的最佳状态,避免走歪路,造成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的浪费。除此之外,这个体系也应该是一个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协调发展的体系,能够通过一定的渠道相互衔接,构建起两种教育类型之间的“立交桥”。

四、高等职业院校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中的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改革,高等职业院校在办学实力上已经有了一定积淀,而且其教学模式更体现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因而可以在今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发挥积极作用,主要应该在:

1.带头作用。相对于中等职业院校而言,我国的高等职业院校无论从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管理理念、管理水平还是对外合作发展机制等方面,均居于较高层次,办学实力也大大高于中职院校,社会声誉和社会影响力也大大胜于中职院校,因此,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必须发挥高职院校的带头作用,在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建设、招生考试、师资培养等方面主动发挥作用,尤其是在建立职教集团、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带领中等职业院校建设发展等方面更应发挥带头作用。

2.主体作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力量是谁?也许会有不同解释和回答,如果从简单的数量关系看,中等职业教育数量更大,也更具基础性。但笔者以为,现在并不代表将来,数量并不代表主体。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体力量应该是高职院校,这是因为:从主体对整个职业教育发挥作用的角度看,高职院校影响力更大;从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构建“立交桥”的改革实践看,高等职业教育更具可能性。尤其值得重视的是,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科技和生产力的快速进步,现代产业结构加快升级,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广泛应用,传统加工业将被改造或替代,新兴产业会大量兴起,现代服务业也会加速发展,并超过第二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结构中的主体。可以预见,职业教育起点提高、基点提升、层次提携的情况将一定会出现,高职教育必将从数量上和实力上完全处于主体,成为主导。

3.引领作用。笔者所说的高等职业院校对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引领作用,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从教育理念革命、教育思想解放到办学模式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高等职业院校应该走在前列,发挥引领作用。二是从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到具体的教学内容改革创新,高等职业院校也应该发挥引领作用。三是从职业教育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体系而言,必然要适应发展、适应需求进一步提升层次。不仅包括本科层次,而且包括专业硕士等。高职院校毫无疑问会走在前列,发挥引领作用。关于这一点,经济发达地区如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省地区,在金融、物流、计算机、国际护理等专业领域先行、先战,研究和实践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应该是我们马上需要思考的话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