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职业教育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职业教育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时间:2023-03-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综上,职业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特定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汉城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上,在其正式文件中首次使用了“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提法,后来国际劳工组织等国际组织纷纷采用这一术语,表明国际上已经公认职业教育所代表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包括“职业”、“技术”和“教育”。

1.1 职业教育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1.1.1 职业教育的概念

在教育史上,关于职业教育的解释很多。杜威认为,职业教育就是为从事职业工作做准备的教育;梅斯在《职业教育的原理和实践》中指出,职业教育是为学生将来从事某种特定职业做准备的教育;[1]职业教育在《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的定义是:“给予学生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必须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同时也被定义为:“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个人就业的要求,对受过一定教育的人进行职业素养特别是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为其提供从事某种职业所需要的实践经验的一种教育”。[2]它是在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的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中,科学与技术的发展给全球带来的巨大变革的产物;《国际教育辞典》指出,职业教育是指在学校内或学校外为提高职业熟练程度而进行的全部活动,它包括学徒培训、校内指导、课程培训、现场培训和全员再培训。当今则包括职业定向、特殊技能培训和就业安置等内容。

关于职业教育概念的争论实质上可以总结为两类:一是注重教育结果的目标行为模式,即职业定向论。比如作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首创者的黄炎培先生,在《中华职业教育者宣言》中指出,“职业教育”即“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一方获得生活之供给与乐趣,一方尽其对群之义务”,并认为“职业教育,则凡学成后可以直接的谋生者皆是”。在顾明远、梁忠义主编的《世界教育大系———职业教育》中也指出:“职业教育的基本涵义是什么呢?简单地说职业教育就是为了培养职业人的,以传授某种特定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职业意识的教育。”培养目标由此被纳入职业教育的概念范畴;二是注重教育过程的行为模式,即过程论。比如周明星在其《职业教育学通论》中指出,从狭义的角度来说,职业教育是在基础教育之上,人们为影响自身职业生活能力发展及其运用所进行的一种不间断的活动。这种活动“不再是终结教育,而是贯穿人的一生的终身教育;不再仅仅是为了谋生,而是将不同个性、兴趣、爱好者以充实自我、怡悦人生的一种多姿多彩的职业生活教育”。

综上,职业教育是指为使受教育者获得特定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比如就业前培训、再就业培训等各种职业培训以及各种职业高中、中专、技校等职业学校教育,都属于职业教育。职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和劳动力储备;与普通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1.职业教育是一种社会行为,政府、企业、学校、民间团体、个人等全面参与的教育;2.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不止是传授知识、提高技能、进行职业培训等,还应关注学生和社会大众的思想道德培养,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并重,注重人们的综合素质的提高;3.职业教育要适合本国国情,满足社会发展的不同需求,如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企业或社区对技术的需求等;4.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使更多的人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从而使教育事业关注人人成为可能;5.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辐射作用,衔接好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关系。

(1)职业教育的内涵

内涵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本质属性的总和。多年来,国际上对职业教育(Vocational Education,VE)的概念和内涵一直争执不休,有时候也称为“职业技术教育”(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Education,VTE)。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用“技术与职业教育” (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TVE)的概念,而国际劳工组织的提法是“职业教育与培训”(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VET),世界银行和亚洲开发银行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开始使用“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Technical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Training,TVET)的概念。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汉城召开的“第二届国际技术与职业教育大会”上,在其正式文件中首次使用了“技术和职业教育与培训”(TVET)的提法,后来国际劳工组织等国际组织纷纷采用这一术语,表明国际上已经公认职业教育所代表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包括“职业”、“技术”和“教育”。结合上文给职业教育所界定的概念,我们认为职业教育的内涵包括三点内容:首先,职业是职业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客观基础;其次,技术、技能职业的产生与发展是职业教育产生与发展的客观条件;再次,职业、技术、教育贯穿于职业教育始终。

(2)职业教育的外延

从纵向来看,职业教育应该包括普通教育中的职业技术入门教育,准备从事某项职业的职业技术准备教育,以及成人教育中的职业技术继续教育三个阶段。

从横向来看,职业教育包括两点:第一,把普通教育包括在职业教育的范围内,也就是说,普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在其专业化的每个阶段都应含有普通教育;同时,职业教育也是普通教育的组成部分,没有职业入门教育的普通教育是不完全的;第二,现代职业教育决不是单纯的某一项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受教育者还应该掌握与社会、经济生活不同部门的职业有关的实际能力和知识,养成良好的道德情操。

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职业教育构成了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重要,发展经济需要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但是,要把先进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还需要大量能够掌握先进技术的熟练工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则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量应用人才的重要途径。从我国当前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来看,在教育结构发展战略的选择和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根据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要逐步做到使新增劳动者基本上能够受到适应从业岗位需要的基本职业技术训练。在一些专业性、技术性要求较高的劳动岗位,就业者能较普遍地受到系统而严格的职业教育,逐步建立起从初级到高级的结构合理、行业配套、形式多样,并能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职业教育体系。

1.1.2 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

职业教育的特征,即职业教育的特色,是由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特别是它的内在矛盾的特殊属性所决定的。职业教育是国家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劳动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重要途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社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这就规定了职业教育具有双重属性:首先,是具有其他类型教育的一般属性,即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次,又有其他类型教育所不具有的特殊属性,即职业教育是直接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也是直接为人的就业服务的,它与市场特别是劳动力市场的联系最直接、最密切。这些特殊的属性,就决定了职业教育具有其他类型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根据职业教育的特殊属性和职业学校的办学实践,职业教育比较明显的特色体现在市场利导性、区域性、专业技能性、实践性等四个方面。

第一,市场利导性。

职业教育较之于其他教育形式具有更为明显的市场利导性,主要体现在从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直到学生就业均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其他利益需求为导向的特征。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市场利导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是由人才的社会需求即劳动力市场的需求所左右。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以产业调整、升级为主因而导致社会对从事生产实践的一线人才的需求不断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必然引起以满足市场要求为存在必要的职业教育,在从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培养目标、培养方式直到学生就业等一系列方面发生连锁变动,从而使职业教育表现出跟随市场需求变化而变化的市场导向性。影响职业教育的市场因素很多,有生源市场、资本市场、资源市场、劳动力市场等。其中最重要的是劳动力市场。从某种意义上讲,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劳动力市场的决定性表现在:劳动力市场需求的旺盛与否,决定着职业教育的办学规模和发展速度;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类别,决定着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劳动力市场的人才需求规格,决定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层次;劳动力市场的人才岗位需求,决定着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

二是政府宏观政策对职业教育发展产生的利益导向作用。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直接的影响,即政府通过发布社会紧缺专业目录、职业教育未来发展规划等各种政府性指导对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招生计划、培养目标、培养方式进行引导;其二是政府通过发布产业政策,及时调整国家经济结构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进而导致以满足产业发展为目标的社会需求发生变化,从而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导向作用。

第二,区域性。

职业教育的发展由于很大程度上受社会需求的影响,这种社会需求因为各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而产生较大的差异,因此职业教育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即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内的职业教育在专业设置、办学规模、教学水平、教学方式、发展方向等诸多方面均表现出较大差异。现代职业教育的功能已经大大拓宽,但出发点、落脚点同样离不开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离不开为企业的生产服务。职业教育只有真心实意为地方和企业提供人才服务、技术服务和社会服务,贴近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贴近企业发展的需要,贴近人民群众的致富的需要,地方政府才会满意,人民群众才会欢迎,职业教育也才能够真正获得地方政府、企业的支持和重视,发展才会有后劲,有生命力。职业教育离开了服务地方这一点,也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必须“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服务”;同时,职业教育的招生范围和就业招聘范围,除中央部委所属学校外,一般都以本省本地为主。这促使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从本地区经济和社会现实状况及发展趋势出发,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等因素,充分考虑产业结构和生产技术的变化,确定所需人才的层次、规格以及学校的结构、布局、专业设置、实践基地建设等。

第三,专业技能性。

职业教育属于专业教育,是培养某一领域专业人才的教育,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主要是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尽管随着终身学习体系的建立,职业教育将不再也不应该是“断层”的教育,职业学校的学生可以继续升入到高一级学校深造,这种趋势还会发展,升学的人数还会增加,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和直接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学生相比较,直接升学的这部分学生毕竟还是少数。因此,只有让职业教育的毕业生掌握专业技术和熟练的技能,才能胜任就业岗位的需要。这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要求。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培养人才的教育应该有所侧重,有所分工。从目前情况看,我国的普通高等教育的专业性往往是指培养从事基础科学、工程技术科学、人文科学、应用科学等研究和开发的专门人才,这些学校不是培养直接从事第一线生产实践和社会活动的高级专门人才,其专业具有偏重学术性、理论性、基础性的特点。而职业教育有初等、中等、高等之分,无论哪一级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其特点都是为社会各行各业培养直接从事生产实践活动或服务活动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术工人、新型农民以及其他劳动者,偏重理论的应用、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

第四,实践性。

职业教育不同于一般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在于其具有全面的实践性,即与一般高等教育相比较在教学方法、课程设置、培养目标、培养对象等诸多方面具有相对更强的实践性特点。职业教育的教学侧重于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并以实践教学为主。在教学方法上,更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上,更强调理论与实习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职业教育以造就应用型、技术型和实践型人才为目标。职业教育所培养的技术工人、技术农民、生产现场的技术员和其他城乡劳动者都是生产第一线的建设者。他们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他们应具有相对完整的实践能力和相对完整但管用、实用、够用的理论知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