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的关键阶段,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许多重大而艰巨的任务。统观全局,必须坚持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教育发展,使我国经济建设切实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竞争力的可靠保证,也是把我国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既是当务之急,又是长远大计。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的层面上讲,首先,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推进我国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其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就业和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再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也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提升国民素质的必然要求。从适应以经济全球化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国力的国际竞争格局上讲,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将取决于一个国家的国民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即取决于各个方面人才的培养。
上述经济形态的变化将至少涉及以下问题:新的市场经济国家和地区出现;劳动力和资本流动增加;新的农村经济和工业经济出现;全球经济一体化……这些社会和经济发展趋势预示了一个新的发展模式,在这个模式中社会各元素的和谐发展、积极互动和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其核心特征。因此,职业教育的价值观、态度、政策与实践必须以这个模式为基础。同时,由于在职业教育中受教育的对象更加广泛,受教育的机会更多,更加重视人的发展需要,使受教育者获得有效参与劳动的能力更强,机会更多。因此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伴随着国内、国际经济格局的这种变化,我国的职业教育也面临着改革和发展的新任务,呈现以下发展趋势:
(1)职教发展模式化
职业技术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作为职业教育的两大支柱,已成为许多国家经济发展的“秘密武器”。国外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具有多元化的趋势,由于地区和国家的不同,同一种模式又有不同的发展格式,并逐步形成以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社区学院模式、英国BTEC教育模式、新加坡“教学工厂”等为代表的国外职业教育典型模式以及以天津“工学结合模式”、江苏省职业教育“集团化”模式、浦东模式等为代表的国内职业教育发展模式。可以预见,在职业教育的模式上,还将陆续有新的模式出现。
(2)职教体系一体化
其一是各类教育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如实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沟通,使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高等教育等相互结合,协调发展;其二是加强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企业的生产实习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活动)和家庭教育的联系,形成整体的教育合力;其三,职教管理体制从宏观上将趋于一体,因为随着改革的深化,中专、技校、职高各类职校培养目标的趋同,各职校的行政主管关系将逐步淡化,主要由宏观的教育管理部门及办学业务指导部门管理,二者职能区分明确的话,不仅不矛盾,而且能更好地发挥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作用;其四是根据劳动力结构的变化,将形成培养各种层次技能人才的初、中、高一体化的职教网络。
(3)职教办学多元化
经济发展多元化和社会不同层次对职业教育的不同需求,决定了办学主体必然呈现公办、民办、股份制等多元化的发展格局;从教育对象看,既有青年的就业前培训、又有成人的转岗和在职提高培训,也有各类生活技能的培训;办学形式多样化,既有全日制班,也有业余或函授等;还有办学模式的多样化和专业设置的多产业化。
(4)培养目标趋同化
国际上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是提高综合素质,而职业技能的发展方向是高级化、智力化,实质是将现代知识与技能高度一体化。因此各类职业学校将朝着素质教育的目标迈进,根据人的全面发展和时代的要求,在适应社会的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呈现出以知识、技能、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内容的科学化、综合化教育趋势,共同培养宽基础、一专多能的全面发展技能人才。
(5)职教资源配置社会化与市场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各类技能人才的需求进一步扩大,社会需求是市场的基础。而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是非义务教育形式,在目前国家财力有限、政府行为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前提下,职业教育的产业化就成为必然。教育资源配置的社会化与市场化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取向。主要体现在学生就学、就业的这两个市场的建立和学校师资、经费等资源配置的社会化上。
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不仅为招生及就业的市场化提供了客观条件,而且为学校师资、经费、设施资源的配置提供了社会化的可能。打破行业、区域限制,实行教育资源共享,冷门及特殊专业实行全国招生;校际师资互通有无;有偿培训、股份合作等多方筹措办学经费;金融机构借贷运作,促进学校发展等,都将成为职校改革发展中运用的方法和手段。在此基础上,职业院校教学方式也会产生时代性的变革:一是职教方式的开放性,与国际培训标准接轨,面向社会,主动与社会各界联合办学;二是多面性,面授、函授,以大众媒体为主导的方式;三是全时空性,跨时间、跨地区、跨学校的各种职教培训方式并存。
(6)学校建设的现代化和社区化
职业学校现代化建设是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基础。现代化概念首先表现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更新,这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表现形式,当然还表现在教育手段、教育设施的现代化。由于历史原因,现有职业学校的主体是企业、行业办的学校,它的教育辐射面是以条条为基础的,而社区化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区域性的新概念,有着独特的社会经济涵义,职业教育嵌入其中是改革的一个重要取向。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入,行业行政职能的减弱,及职业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职业学校要建立以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的层次结构比较合理的社区职业教育网络,构成既依托当地行业协会来办学,又覆盖全国至少是本地区的职业教育体系,才能在教育中占领一定市场份额,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
【注释】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5.
[2]李向东,卢双盈.职业教育学新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3.
[3]陈荣根.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模式的思考[J].科学教育研究,2006(7):29.
[4]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及建议[J].中国经贸导刊.2007(6):29-30.
[5]雷正光.我国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职教论坛,2007(17):39-42.
[6]教育部、国家教育督导团关于职教专项督检公报[Z].2005.
[7]阮茂荣.当前我国职业教育的若干问题[J].中国合作经济,2005(1):4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