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社会智力资源丰富学校课程文化
(发表于上海教育 2010年6A)
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需要学校每一位教师发挥自己的优势与长处。然而,多数中小学教师是单学科、知识型的教师,普遍缺乏综合能力、动手能力和一技之长。面对学生发展的多样需求和特殊儿童发展的特殊需要,显得力不从心。引入并利用好社会智力资源,对我们落实课程改革来说是一个有效的途径。这里以人大附中的新课程实践为例,来探讨社会智力资源对于丰富学校课程文化的重要价值。
一、 社会智力资源的教育价值
社会智力资源对课程改革实践的价值至少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确保高质量学校课程的开设
学校课程的高质量体现在能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课程选择空间,所提供的课程能真正切合学生内在发展需要,课程的编制与实施过程是高质量的。人大附中《校本选课手册(2009—2010)》中,选修课程有111门,其中 9门由外教人员承担,14门由中科院研究部门、大学、兄弟学校的专家开设。人大附中还有很多微型选修课程。校外专家不仅开设课程,更多的是担任校本课程的开发顾问。人大附中课程实践不是一个特例,崇明县域内没有高校、中科院研究部门,我们聘请了本地环保、农业科技、水利、湿地保护等方面的专家,一起参与了乡土课程的编制与实施过程,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 有助于学生的社会化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专家们可以为学校提供社会实践性的探索空间,这对学生了解社会,增强其社会责任感、使命感,促进其学习方式的转变有特殊的价值。《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中提出了每公倾农田化肥使用量不能超250公斤,农田土壤内梅罗指数控制在0.7以下。如何让学生理解这些指标、增强农业环保意识呢?为此,专家为我们设计了一个“稻—虾种养结合”探究活动方案,用虾治虫、用虾指示农药有否(利用虾对农药的高敏感性)。在这一观察、探究体验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这些指标的含义、面源污染,农田生态系统、生物防治等知识,而且促进了探究学习,更重要的是增强了爱家乡情感和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使命感。
(三) 有助于对特殊儿童的特殊教育
多数学校凭自身的师资力量不能满足有特殊天赋学生的发展需要。聘请校外专家就成了一条比较现实的路径。人大附中为满足有天赋儿童的特殊发展需要,除发挥本校特色专长教师的作用外,还从社会上聘请了不少专家,为其提供特殊的辅导。中国科学院电子研究员李梯兴开设的《神奇的纳米科技》课程,满足了一批“纳米科技”发烧友的需求。中国桥牌特级终身大师刘杰则培养出了一批桥牌高手。
二、 对“社会智力资源”的厘定
(一) 社会教育资源
教育资源一般被理解教育内容的来源。课程改革前,教育资源主要囿于教科书、挂图、模型、学科经典实验等;课改后,增添了“自然世界”“社会生产、生活世界”和“学生经验世界”三个来源。为有别于学校内的“书本世界”“学生经验世界”,我们把“自然世界”和“社会生产、生活世界”中的教育资源统称为“社会教育资源”。
社会教育资源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没有如教科书那样按照课程标准提供对应内容,而且通常是处在原始态,夹杂着很多与教育无关的东西,还会随时而变。因此,这种教育资源通常需要作“筛选”“加工”等相应的教育处理,才能转化为可以被用于教育活动的课程资源。
我们可以把社会教育资源归为四类:一是自然教育资源。如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物种、自然生态等。崇明岛是国家地质公园,具有河口冲积岛最典型的地质特征,是一种极好的教育资源。二是社会文化教育资源。如崇明话、崇明山歌、崇明习俗与乡规乡约、崇明历代杰出人物、崇明乡土历史等。三是社会经济教育资源。如崇明生态岛建设中倡导的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尤其是生态农业、清洁生产、风力与太阳能发电、乡村污水处理等。四是科学实验教育资源。如大学实验室对学科前沿探索等。这些都是很好的社会教育资源。
(二) 社会智力资源
社会智力资源是一种人才资源,是一种特殊形态的社会资源。专家或行业特殊专才的学识专长、能力特长、特殊的学科思维方式、观察世界的独特视野及其正在研究的项目、取得的研究成果等都是教育内容的重要来源。
从已有的课程实践看,可利用的社会人才资源可以归为三类:一是榜样、英雄,如劳动模范、航天英雄等,他们的经历就是极好的教育内容。二是学科专家和专业技术人才,他们为学校教育拓展了内容领域、提升了教育层次。三是课程教学专家或在课程实践中成长起来的其他学校的特长教师,他们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校从教育原理上规范课程实践或提供课程实践的操作经验。
从与学校联系的紧密度,可以把社会智力资源归为三类:一是准学校的社会智力资源。家长是重要的智力资源。共和国六位航天英雄都是人大附中的学生家长,人大附中把他们请来作事迹报告,效果很好。校友也是重要的智力资源。人大附中品牌选修课程——《影视配音与朗诵入门》,开课老师雪凌是人大附中校友,她为大量电视剧和电影配过音。二是社区智力资源。利用学校所在社区的人才资源为学校教育服务。三是大社会智力资源。邀请一些社会名人等,为学生拓展视野。
三、 社会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一) 课程顾问
学校邀请与课程主题相关领域的专家作为课程开发顾问,由专家提供相关的资料,并接受学术性咨询;课程开发人员把相关资料开发成教材或活动方案;再邀请专家作科学性的审核,并对教师作相关的学术性或技能操作培训。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师在相关专题上专业不强、动手技能缺乏等问题,可以确保课程内容的先进性与科学性。
(二) 兼职带教
兼职教师通常具有一技之长或是某个方面的高手,以带兴趣组或开设选修课程的形式,满足一些特殊儿童的发展需要。如人大附中外聘了全国桥牌冠军、中国桥牌特级终身大师刘杰为兼职教师。2009学年,刘大师开设的《桥牌实战技术》和《桥牌提高》两门选修课程,有110多人选修,成为很火的课程。刘大师不仅普及了桥牌ABC,而且带出了一批桥牌高手。2009年8月,人大附中初中队获全国中学生桥牌锦标赛团体赛冠军、全国中学生桥牌锦标赛双人赛冠军。
(三) 校友反哺
校友反哺的特点是可以现身说法,特别容易使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可学感;学校的传统课程也可以得到不断优化,为其注入新的活力。如《模拟联合国》是人大附中传统选修课程。这是一门被称为“领袖训练”“外交官摇篮”的课程。担任这门选修课的是一个教练团队,其中不少教练是从这门课中走出来的高材生校友。他们以宽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国际规则意识、杰出的交际能力和外语口语能力现身说法,让学生们体验到了这门课的意义与价值。
(四) 名家邀访
人大附中经常邀访社会名流、科学大家、劳动模范等杰出人物与学生对话或对学生作讲座。这类活动的特点是这些杰出人物可以直接作为学生的人生楷模,特别是做人境界,思想方法等方面会深深地影响着学生们的未来发展。如2007年5月21日下午,“神舟六号”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等五位中外航天员来到人大附中,与中学生面对面。这次对话会,极大地激发了人大附中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对我国航天事业的兴趣。
(五) 建立基地
把专家所在研究工作单位或所在的实验室确立为学校的教学基地。这是一个社会智力资源与社会基地资源有效结合的模式,并为学生参与研究性学习创造了很好的条件。如上海浦东新区不少学校邀请“上海市大自然昆虫馆”的专家作为课外科技辅导员,并把昆虫馆作为自己的教学基地。学校不仅利用了专家的智力资源,也很好地利用了昆虫馆科普资源。
(六) 课程迁移
邀请兄弟学校具某方面特长的教师,把其开发的成熟选修课程直接引进来,为我所用。其实,大部分教师难以开发出高质量的选修课程,从区域内兄弟学校中选择成熟课程,这是一般普通学校提升选修课程质量的现实途径。人大附中很强,但同样也邀请了北方交通大学附属中学王耀杨老师,为高一、高二学生开设了《数学妙趣撷英》选修课程。王老师选择的神奇的“预言”、测天之术等内容,不仅有价值,而且有趣味,深受人大附中学生的欢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