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切实提高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育研究能力
(一)民办高职院校教师教育研究能力的现状
由于民办高职院校大都创办不久,师资先天不足。民办高职院校的师资基本上由四部分组成:(1)升格之前的中专学校的教师。这部分师资有教育经验,但明显缺乏理论水平和教育研究能力。(2)本科院校的退职教师。这部分师资教育经验丰富,教育科研能力强,但他们年龄偏大,有些人抱残守缺,对高职教育的特有规律认识不足。(3)企业的高工等。这些人虽有丰富的岗位实践经验,但缺乏教育实际,教育科研能力无从谈起。(4)大批刚从本科院校毕业的学生。这些人什么都缺乏,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从零开始。因此,民办高职师资存在着三多现象:一是不熟悉高职教育的教师多;二是非师范类的教师多;三是没有教育经验的年轻教师多。这样的师资队伍明显缺乏三种力:一是缺乏实践教学的能力;二是缺乏一专多能的能力;三是缺乏教育研究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目前高职学院的课程体系大约存在以下四个问题:一是小本科型(学术型)的课程价值取向,忽视课程本身的创新价值,课程目标对学生能力素质培养的要求与具体规定还欠明确。二是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我国高校课程一般可说有五种类型:公共必修课,即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限定选修课;文化素质修养选修课;任意选修课。这样的课程体系结构主要凸现了“内容深、负担重、学习难”的弊端,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必须打破一般普通高校课程设置常规,开发符合高职教育实际,有利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三是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开发亟待加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开发是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最薄弱环节,也是课程教学改革中最需下工夫的地方。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不加强实验实训不行,而实训是关键。四是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实训课争时间、争地位。一些民办高职院校对教师实行课时工资制,主要以教师的课时为考核重点,一些公共课教师争着上课,这就无端地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着力提高高职教师教育研究能力
1.要把教育研究能力作为高职教师能力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针对高职教师队伍现状,笔者曾提出高职教师应该具备以下三种能力:一是理论教学能力。即熟悉教学业务和教育规范,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和胜任两门以上课的能力,以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二是实践教学能力。一定要提倡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下工地,下企业,考证书;从纯粹的理论教学中走出来,到实践第一线去增长自己的实践能力。教师实践能力都缺乏,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从何谈起!三是管理学生的能力。教师除了教书,还要担当育人重任。不会当班主任的教师,其能力是不完全的。根据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情况,还得强调对提高高职教师教育研究能力重要性的认识。只有通过教学研究来促进教学,才能做到教与研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2.要突出教育研究能力在教育评价体系中的分量
一般看来,高职院校的教学评价体系中,往往注重对教师动手能力的评价。如一些高职院校纷纷建立教师联系企业、顶岗实习等制度,重视提高教师的实际经验和动手能力,这当然是十分必要的。与此同时,也应当把教师的教育研究能力放在培养和考核的突出地位。应该提高教育研究能力在教师评价中的权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