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小班化教育下个性化学习策略及培养
学生的发展包括认知和情感两方面的发展,他们通过不断意识到自我作为学习者的角色并有意愿和能力管理自己的学习来实现这两方面发展。如果学生能意识到他们的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及策略使用范围,他们的学习将会得到提高。研究表明,成功学习者使用的学习策略并不一定对非成功学习者有效,特定学习策略的有效性受到诸如熟练水平,任务,文本,背景知识,学习环境或学习者特征等变量的影响。即使同样是成功学习者,他们所使用的学习策略也变化多样,他们成功的原因恰恰是因为他们有能力理解和使用一套个人的有效策略。因此,个性化学习策略的探讨和使用是实现学生个性化学习效果的根本和前提。
一、个性化学习策略
在小班个性化学习中,学生根据自我需求、特定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及主客观条件的变化选择和调控学习方法的能力非常重要,这就是学习策略的使用。学习策略是个人在解决思维问题时所采用的思维方法,是学习者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技能。如:自我提问、做读书笔记、记听课笔记、复述、分析学习材料的内在逻辑结构和组织结构,列表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把新知识应用于解释新的例子、记忆术、双重编码、提高加工水平等。在小班化教育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组织与管理下的学习活动增多,他们必须自我确定学习目标、自我选择有效的学习方法、自我评估学习效果、自我调控及改进学习策略,从而形成适合学生学习特点的个性化学习策略。这种个性化学习策略的使用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智能优势和学习风格,使学习效率达到最佳。
虽然个性化学习策略因人而异,但学生们可以从以下八个方面挖掘与培养适合自己的学科学习策略或综合学习策略:(1)按照教师的指示进行学习的策略,比如完成阅读任务,根据阅读要求在文章中画线,根据阅读问题在文章中寻找答案等;完成教师布置的书写任务;处理教师布置的练习卷和教科书内容。(2)使用书刊目录、工具书、词典、百科全书、电话表、地址簿、行车时刻表进行查阅的策略。(3)抄黑板、写标题、用关键词写故事、撰写观察结果等做笔记和记录的策略。(4)获取信息和文献资料的技巧。(5)独立搜寻文章,仔细阅读并进行评价,并把学习结果进行汇报或公布。(6)通过独自练习培养耐力;根据学习内容编出习题并完成,学会评价练习的成果。(7)独立计划学习步骤并逐步实现;和其他同学以及老师协商、讨论学习的成果;评估各个步骤所需时间;节约使用学习材料。(8)培养对个人学习、小组学习和全班学习的责任感。这些策略或能力可以在学习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以自我习得或教师培养的方式获得。在小班化教育中,个性化学习策略的习得与培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学生学习的必要条件。
二、个性化学习策略的习得
个性化学习策略是根据不同孩子的学习风格和认知特点而发展的,以实现每个孩子最大学习效率为目标的学习策略,它是鼓励孩子自己培养与发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从而顺应每个孩子的需要,让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有机部分,让学习成为孩子的一种自然需求。以信息加工的观点看,学习是将新材料纳入长时记忆网络所作的有意义联结。在外界新信息经由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一系列加工过程中,学习策略起到协助编码、储存与提取信息的作用。
学习策略的习得经过以下三个阶段:(1)对策略的命题表征阶段(陈述性知识),即学生了解某一策略的概念和运用方法。(2)学生通过在相同与不同情境中的练习与运用,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这时学生通过练习与运用掌握该学习策略的运用技巧。(3)学习者认识到策略应用的适当条件,策略学习达到反省认知阶段,从而可以在跨情境中迁移,也就是说,学生不仅了解某一特定情境下该学习策略的使用,同时通过内化、反思与迁移,达到灵活运用该策略的目的。因此,学生个性化学习策略的习得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与介绍下,通过学生自我的反省与意识,通过各种情境的练习与应用,才能内化为一种技能。
例如,关于“抓住特点写”这一写作策略的习得,首先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我爱故乡的杨梅》中“写树、果的具体特点”和《高大的皂角树》中“写树的样子、方便等具体特点”,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赞美一样事物”的写作方法:按一定的顺序写,要写出这个事物的特点并说清楚为什么要赞美它,接下来教师当堂练习该方法的写作,要求学生选取一样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进行赞美。通过这一具体的情境,并从相似情境过渡到不同情境的多次训练(学生课后要求完善自己的习作并通过同伴互相修改欣赏其他同学的习作),学生才能习得某一学习策略。
小班化教育下个性化学习策略的习得除了教师引导下一般学习策略的内化与应用外,更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摸索与提炼适合自己个性特征的学习策略。在小班化教育实施过程中,教师们鼓励那些学生们总结与归纳个性化学习策略。下面具体介绍一个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的形成案例。
她所在的班级经常要在课前听写单词,为了应付考试,她在听写前总是拿着单词本死记硬背,但效果不好,因此她的听写成绩总是不理想,即使有时成绩还可以,遗忘也很快。偶然的一次机会,他们表演了一个课本剧,因为课文很熟练,她发现所有单词都自然而然地记住并能正确拼写,从此她习得了“放在课文中记单词”这一学习策略。而在初中三年的英语学习过程中,她自我摸索了适合自己的英语学习方法。刚进初中的时候,她自认为英语基础不错,但第一堂课就听到了一位同学流利、漂亮的英语口语表达,她下定决心要赶超她,于是开始分析自己的英语学习情况,同时观察同学的英语学习安排,她给自己制定了严格的学习计划,每天认真完成作业,表演和写作等开放性任务也都精心准备,通过听课文录音一遍一遍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每天坚持课外阅读半小时,休息时多听英语歌曲、多看英语电影。一开始,她因为计划太严格很难坚持,后来她通过调整逐渐适应了下来,英语提高很快,经常受到老师表扬,到初二的时候就赶超了那位同学。
这位学生在强烈学习动机驱动下,自我摸索了一套学习策略,并由此有效提高了英语学习成绩。一般而言,个性化策略的形成与使用过程如下:首先,学生自我分析学习情境及将要达到的学习目标,分析达到该学习目标应该具备的重要的个人特性和潜在的有效学习程序。其次,学习者制定策略或计划,如考虑根据任务要求和主、客观条件将如何实现任务目标。接下来的步骤是实施计划、监控目标完成过程,当未达到预期目标时调整方案。
三、个性化学习策略的培养
很多教师认为学习策略是学生自己的事,不需要专门的教学,但教师的学习策略意识却对学生个性化学习策略的运用有积极的作用。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对在获取学习机会、巩固学习成果、解决学习问题过程中作出的反应和采取的策略,它有一定难度,内隐性是学习策略的一个重要特征,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可以结合学科内容有意识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策略。
根据英国自主学习研究专家本森[14]的研究,在学习策略培养中,通常有以下五个方面非常重要:
(1)发现和讨论学生在特定学习任务中正在使用的学习策略;(2)通过明确的命名和描述来呈现新策略;(3)提供新策略使用的模式;(4)解释为什么和何时使用新策略;(5)通过提供真实任务和机会让学生操练学习策略,并讨论他们自我对策略的应用和有效性。
小班化教育下个性化学习策略的有效使用指向每一个学生个体,依靠学生的自我管理与自主建构,教师应强化学生的反省认知意识,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经验总结提炼出来,上升为个性化学习策略。例如,学生经常在教师鼓励与引导下用自己的方法学英语,并在考试后让学得好的同学分别就单词,语法,阅读,写作,口语等方面的自我学习方法向全班介绍。某初中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和其他同学的激励下,自觉总结,自我运用,发现了查阅英语生词的英文解释,弄懂英语歌词的意思,看英文电影,读英语原著,画英语漫画等学好英语的策略,英语成绩提高很快。因此,个性化学习策略培养的核心是教师提供机会,放手让学生自己思考与探索,鼓励学生挖掘自我学习方法,在不断总结、运用与改进中发展个性化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出声思考”的方法,让学生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教师可以从中发现其存在的不足,从而予以指导。最后,教师必须训练学生在新情境中运用所学策略,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运用新策略。
小班化教育课堂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习惯,要求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习的兴趣和良好学习策略。而在教学改革中一个常见的现象是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而教学中的主体——学生却以传统的思维与学习方法接受教学,他们被动应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表现不积极,在上课中不主动思考与提问,在课后个性化作业中投入不多,在自我学习管理中缺乏反思、总结与改进,导致改革的成效大受影响。如果小班化教育课堂改革不从学生的思维与学习策略入手进行改革,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对改革的认可度不调动起来,将无法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成效。因此,应该从学生对自我的挑战和以往学习策略的质疑中寻求他们自我改变的动机,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具备课堂改革的条件。
在皮亚杰学习理论基础上,伊列雷斯总结了四种基本学习类型:累积学习、同化学习、顺应学习和转换学习。[15]累积学习是一种机械学习,学习者并未拥有任何已发展的心智图式,可供来自环境的印象加以关联,即学习者要建立一个新图式中的第一个元素。比如关于背熟电话号码的任务,死记硬背赞美诗、国王年表以及单词表等。同化学习是指来自环境的感官印象通过同化被接收、合并,作为增加物进入到业已建立的心智图式中,并发展这些图式。它所假设的工作方式是,教师解释一种以前从未在课堂上进行过的新的运算方法,这时学生们通过他们的数学图式的一种同化性扩展的方式来掌握这些新知识。在同化学习中,学习者将来自于其周边环境的印象加以改造适应、合并吸收,成为早期学习所构建的心智图式的一种扩展和差异化。顺应学习关系着对业已建立的心智图式的整体或部分重构,一些来自环境的刺激因某种不一致或其他不匹配的原因而不能立即链接到现有的图式时,就激活了这种形式的学习。顺应一般来说比同化过程要求更多条件,特别是突破或放弃一种早已掌握的见识或理解,将很可能是令人紧张的。我们不只是放弃我们某种程度上习以为常的构建基础,还要求有去做这件事情的主观性的充分理由。最后一种学习类型是转换学习:通过改变我们认为理所当然的参照框架(意义视角、智力习惯、心智背景),使得它们更具包容性、有鉴别力、开放、情绪上能够应对变化以及能够进行反思,从而可以产生信念和想法,这些信念和想法将被证明可以更为真实或公正地引导行动。转换学习的要求条件是极高的,并且是一种极为紧张的状态,它只在学习者处于没有其他能够维持现状的路可走的时候才会发生。
小班化教育课堂中学生对个性化学习策略的顺应需要个体对这种新型学习方式的主观认识与理解,需要个体感知到充分的许可与安全,从而敢于放弃业已建立起来的学习习惯与方法。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对新的学习策略充分了解,让学生真正明白运用新方法的益处,通过已有成功经验的介绍让学生具备尝试新方法的安全感,让学生在体验新方法优越性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渗透,从而逐渐适应并习得新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的改变与适应需要教师的综合考虑,需要教师结合学科内容与学习活动进行长期渗透,并在个别化交流与辅导中考虑学生个性特征与学习风格的差异。
著名的教育改革家胡戈・高迪希在《学校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一书中谈到:“只要学生独立自主地行动,那他自己就是‘行动的主体’,或者说他是‘行为的实施者’,这样就能慢慢培养出个性和气质,形成他们自己的人生……这种学习方法技巧的培养也要遵循自主的精神:不要对学习过程中的某些环节过于指手画脚。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去学习,即使犯了错误,绕了弯路,教师也不应该禁止,这样才能在学生身上培养出真正的探索精神和能力。”[16]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通过自我探索和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策略。教师既要放手让学生自由安排学习,又要宏观调控与管理,使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培养学习策略,让学生主动学习并热爱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