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选修课、活动课与实践课
在日常教学管理中,要有机安排好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教学,开设更多的选修课、活动课、实践课。
选修课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分为知识拓展类、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综合实践类等。有的选修课着重介绍先进科学技术和最新科学成果;有的选修课是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有的选修课是为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某一方面的才能。选修课可分为限制性选修课与非限制性选修课。限制性选修课也称指定选修课,指学生须在某一学科门类的领域或一组课程中选修;非限制性选修课也称任意选修课,则不受限制,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自己喜爱的教师,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自由快乐地学习。如:在本轮次的高中课程改革中,为了适应不同层次学生和同一学段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选修课又分为两个层次:国家规定的选修模块与学校自主设置的选修模块。前者主要着眼于保障学生的基本学力,大多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学术性和均衡性,以利于提高学生基本的科学文化道德素养,服务学生的终身发展。后者与个性发展、职业技术联系密切,更多地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发展学生的专长特长,有利于各校充分利用本地本校教育资源,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走有特色、可持续发展之路。选修课重在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发展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引导和促进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发展。
根据不同学生的特长、爱好,要积极创造条件广泛开设各种类型的活动课。活动课是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活动课可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开设。一般有“生活训练活动课”、“为人教育活动课”、“智能活动课”、“体能活动课和特长活动课”五大类。(2)大多以兴趣小组为组织方式。各种竞赛兴趣小组适宜智力非常优秀的学生参加;有美术、音乐、书法特长的学生,到美术、音乐、书法兴趣小组中发展特长;有运动兴趣的学生,组织参加篮球队、排球队、足球队、田径队、武术队等;有写作专长的学生,参加文学社组织;社会活动能力强的学生,参加“记者团”、社区联谊会等,活动课的广泛开设,有利于促进各类学生个性潜能的发展。
实践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贴近学生现实生活、注重综合运用所学知识,通过实践,增强学生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一般分为校内实践、校外实践两大类。实践的方式有课间活动、社会调查、生产性实习、现场探究等。“课间活动”如启发学生自己动手制作环保手工艺品,教师可先展示各种各样的环保手工作品,然后让学生构思并动手制作作品。可以自己一个人完成一件作品;也可以资源共享,互相帮助,与同学合作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提倡要有创新。学生制作完成后,进行作品展示和评比。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感受创新和成功的喜悦。社会调查,是锻炼学生个性化能力的有效途径。调查的内容要围绕学生关注的问题展开。如:农民生活水平状况的调查、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学生学业负担的调查等。引导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采访相关人物、召开座谈会、深入田间地头、访问农户家庭等形式,获取第一手资料,完成调查报告。调查的过程是学生个人能力得到锻炼、潜能得到发挥的过程,也是各层次学生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过程。
值得注意的是,实践课要着眼于群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得到实践锻炼。实践课的安排要与学生年龄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要尽可能根据学生的个性特长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或安排不同的实践内容,让学生发挥出最大的积极性。
【注释】
(1)[美]布鲁姆著.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M],罗黎辉,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191-193.
(2)董闺聪,等.活动课程研究[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8:4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