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北仑区基础教育学校质量文化的打造方式
一、开展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评估
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优化育人环境,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是陶冶学生情操、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有效举措,也是学校正常运行,提高办学质量的有效保证。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包括: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以美化校园环境;加强制度文化建设,以强化管理机制;加强课余文化建设,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加强舆论文化建设,以形成优良校风;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以优化育人环境;营建班级文化,以营造人格培养的良好氛围。
对于学校文化建设来说,有必要成立学校文化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对校园文化建设进行全面规划,制定、健全、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广播、宣传窗、黑板报、校园网等途径,在全校范围内征集优秀校园文化标语和征集优秀书画作品,统一装裱悬挂,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各项专题活动,进行总结评比表彰。
为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在树立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推进和谐校园建设、提升办学质量水平中的重要作用,促进北仑区中小学拥有体现鲜明教育内涵和特色的学校质量文化,北仑区自2009年开始在全区中小学中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评估工作。
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评估的具体做法包括以下两个步骤:首先,各校以上级文件精神为依托,对照《北仑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评估标准》,认真做好“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的自评、自查工作。其次,自评分在90分以上的学校可以在2009年10月8日前填写好《北仑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评估标准》评分表,连同自评、自查工作总结(含亮点、特色工作)以及申请报告,报区教育局教育业务科,参加后续评审。2009年10月,北仑区教育局组织力量对申报学校进行评估,评选和表彰北仑区“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见表8-1)。
表8-1 北仑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评估标准(试行稿)
续表
续表
在具体评比中,哪个学校如果发生下列情况,本年度示范校评估就被一票否决:(1)有学生被公安机关处以治安拘留以上处罚现象;(2)学校有师生集体中毒等重大伤亡事故发生;(3)有教师殴打、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事件发生;(4)发现有学生涉毒、参赌、聚众斗殴、偷盗、参加邪教等现象。
2009年,在学校自行申报的基础上,经区教育局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综合评估,评定北仑中学、泰河中学、东海实验学校、九峰小学、淮河小学、蔚斗小学、白峰小学、区实验小学为北仑区首批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区教育局希望以上学校再接再厉,进一步凝练校园文化精神,创新机制与手段,发挥文化育人的浸润和涵化作用,在区域教育质量提升方面真正发挥应有的示范作用。
2012年9月18日至21日,区教育局对郭巨学校、新碶小学、北仑职高等12所中小学开展第二批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评估验收工作。在郭巨学校,评估组首先听取了康海东校长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汇报。康海东校长从打造物质文化方面的精致的环境、构建制度文化方面的严谨的体系、营造活动文化方面的竞争的氛围、熔铸精神文化方面的敬业的灵魂、提升生态文化方面的和谐的内涵五个方面,对校园文化建设作了全面的概括。在学校自评自查的基础上,检查组查阅了相关的台账,并实地察看了校园的环境文化建设情况,通过师生访谈对学校的精神文化及活动文化进行深入了解。检查组认为,郭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认识到位,方案切实可行,目标也十分明确,学校还为校园文化的创建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尤其是学校的走廊文化、墙壁文化、科研文化、课程文化等给检查组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通过对郭巨学校等十多所学校的实地考察,区教育局评出了第二批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
北仑实验小学实施文化立校、文化强校策略,充分发挥学校文化对质量提升的保驾护航作用。学校文化体现在学校的自然环境、形象标识、人文环境、校园文化活动、班级个性文化、制度文化、特色工作等方面。实验小学的教师信奉一个理念,即一所好的学校,墙壁也会说话。学校是专门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它不仅仅是一个教室、操场的概念,同时也是一个环境、文化的理念。校园文化所营造的育人氛围无时无刻不在发挥着作用。
以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评比活动为契机,北仑实验小学重视校园的活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全面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上档升级。实验小学以“追求卓越,崇尚一流”的精神,着力打造“人文实小、魅力实小”百年峥嵘、薪火相承的文化品牌,大力弘扬“书香、诗香、翰香”三香校园文化,根据“简洁、美观、实用、校本”的学校文化建设的方针,加强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班级文化、社团文化、书香文化、教学文化、课程文化等软硬件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学校通过超前规划和精心设计,新布置了荣誉墙、诗歌走廊、愿景墙、大小诗人展板、社团展厅、三思箴言、文化石、文化墙、经典国学走廊、花坛等景观,使之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文化墙更是学校文化追求的精髓所在,它涵盖了学校发展历史、校徽、校歌、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学校精神、学校愿景、办学目标等方面内容。
各班教室外布置了文化名片,教室内布置了常规栏、特色栏、诗歌栏、竞赛栏、日积月累角、图书角、生物角、孝心角等个性化角落。
这些举措,使校园物质环境文化得到了明显的优化。
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学校进一步明确了“文明、勤奋、活泼、向上”的校训,“严谨、规范、开创、协和”的校风,“求真、求实、求活、求精”的教风,“勤学、乐学、善学、博学”的学风;提炼了“手拉手向前走”的学校愿景;发扬“实、容、宁、司、宜”的学校精神;凝练“培养有活力的学生,造就有魅力的教师,创建有实力的学校”的办学目标;倡导“做有根的教师,当有为的学子”的师生人生价值引领;崇尚“求真、向善、尚美”的师生精神追求,贯彻“时不再来,敏而好学”的行动准则,并邀请知名校友、著名儿童文学作家鲁克先生和著名美学家於贤德教授题写,使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内涵更加丰富。
近年来,实验小学在注重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和人文文化建设的基础上,致力于学校文化特色的建设,把重心移位到办学哲学和精神塑造中,并延伸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各个部位中,以文化提升质量,以文化引领发展。通过孜孜不倦的努力,具有学校鲜明特色的学校质量文化日益彰显,受到有关领导、专家的好评和广大师生的喜爱。
北仑区小港三小的校园文化建设也颇具特色。小港三小以校园物质(环境)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以校园精神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以校园制度文化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保证,以校园行为文化为校园文化建设的成果和外在表现。在精神文化方面,学校将办学理念融于自己的教学和德育工作中,在日常各种活动中不断强化和落实这一办学理念,给学生心理、人文和人道上的关怀。在物质文化方面,学校强化绿色校园建设,让校园的每一处景点都有人文的内涵。在环境营造方面,学校加强班级特色建设,让校园为学生的成长搭设一个发展平台,在绿色校园文化的影响下进行“自我教育”,按照“清新、高雅、和谐、开放”的原则,建设优良的环境文化,让校园充满艺术性、教育性,体现出浓郁的文化气息,重点优化学校人文环境,加强学校文化设施建设,努力营造书香浓郁、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在制度文化方面,学校同时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在学生管理中,引入文明学生、文明班级评比制度,提倡学生个性张扬,在各项活动中表现、展示自己,让学生在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中得到提升。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小港三小成为一所有活力、有内涵、有品位的新农村发展中有代表性的学校。
北仑区郭巨小学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评比活动,全校各班级充分展现了具有良好育人氛围的班级特色文化,营造出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走进郭巨小学,一间间教室、一幅幅美丽的画卷在眼前展开,教室温馨而优雅,班级特色、学校篆刻特色文化精彩纷呈,各种栏目应有尽有,让人应接不暇,充分集聚了师生的智慧、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
郭巨小学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班级文化的建设,每学期不断思考、不断创新。学校要求各班集体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育人功能,让教室里的每一块墙面都会说话,力争班班都有独创,班班都有特色;努力营造富有成长气息的班级文化氛围,提高班级生活质量,让班级成为学生学习的集体,让班级成为学生向往的乐园。
二、形成良好的学生学业质量评价机制
北仑区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由教育部牵头的“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项目”。教育部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项目,旨在通过对中小学学生学业质量是否达到课程标准进行问题分析和诊断反馈,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和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开展中小学生学业质量测评是指导中小学教学过程、提高教学工作质量和效能的重要平台,是建立规范的教育质量管理制度、开展基础教育质量管理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引导学校、社会树立正确教育质量观的必然要求。
学业质量测评工作有利于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和利用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动态分析系统,提高科学决策水平;有利于教研部门发扬科学精神,结合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研究与指导工作;有利于教育工作者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念,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中小学形成“轻负担、高质量”的教学质量管理机制。
教育部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反馈与指导项目以国家颁布的课程标准为依据,除通过纸笔测验测查学生的学业能力外,还要通过书面问卷向校长、教师和学生调查了解学生学习背景信息。北仑区开展中小学生学业质量测评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教育部项目组的指导与帮助下,组织好中小学学业质量测评,全面摸清学生的学业质量和教学管理的现状,明确行政决策、学校教与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加强测评的后续研究,改进教学管理与实施的政策、策略与方法,切实改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业质量;逐步建立起基于与他人、与自己、与课程标准比较之上的动态化和本土化的中小学教学质量测评机制,以适应基础教育内涵发展和加快实现教育转型提升的需要。
北仑区教育局成立区中小学生学业质量测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时任宁波市北仑区教育局副局长的俞斌同志担任,成员由教研室、教育业务科等科室负责人和各校校长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区中小学生学业质量测评办公室(简称“区测试办”),办公室设在区教育局教研室,由张曙波、李舜静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项目实施的组织协调、与教育部项目组及上级部门的业务联系、项目分析报告反馈应用与整改指导、测评项目本土化研究与实施等工作。
区测试办具体管理督察好本区范围内测评学校的考务培训、试卷保密、组织实施等测评工作。测评考点原则上设在各自学校内,由校长担任主考,由主考指定考务负责人、保卫保密负责人、宣传后勤医务负责人,选聘非任课教师担任监考教师,全面安排考点的考务工作。各个学校严格按照《宁波市中小学生学业质量测评考务工作手册》(另行颁布)要求,周密计划,精心组织相关人员培训,明确操作规程,认真做好各个环节的每一项工作。
在测评工作中,北仑区中小学生学业质量测评工作领导小组提出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学业质量测评与传统考试有明显区别。学生学业质量的测评是一种常态条件下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检测,与传统考试有着根本的区别。这种测评以科学抽样为基础,反映学科教学多方面的信息,重在对学校和地区教学过程进行诊断分析,重在测评之后对学校和地区教学工作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因此,各个学校要加大对项目测评工作宣传动员的力度。测评学校在准备测评时,不得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得停课或加班加点对抽测学生进行集中复习和辅导,不能因测评而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
(2)正确对待和应用测评结果。对学生进行学业质量测评,旨在为改进教育教学、提高教育质量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决策和教研部门指导教学服务,学业质量测评原始数据不向任何部门和个人公开,不对学生个人、学校或地区的学科测评结果进行任何形式的排名。任何教育行政部门和个人都不得擅自将测评的具体结果向社会公布。
(3)规范测评工作,严格测评纪律。测评期间,各地各校应确保参加测评师生的安全,杜绝考试作弊行为,不得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测试、问卷试题和答题卡由宁波市教育局统一提供,其他考务和师生考试用品准备所需经费由各校承担。
就测试对象和测试内容而言,2011年中小学生学业质量分析测试的测试对象为小学四年级学生和中学九年级(初三)学生。四年级学生参加小学语文和数学的测试,九年级(初三)学生参加中学语文、数学、英语(含听力)和科学的测试。除了通过纸笔测验测查学生的学业能力外,本次测试还将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学习的背景信息。问卷调查包括学生问卷(中学、小学各两种)、教师问卷(中学、小学各一种)和校长问卷,共有七种问卷。问卷对象为:参测学校所有四年级和九年级(初三)全体学生;小学四年级所有语文、数学任课教师;九年级(初三)所有语文、数学、英语任课教师和参测学校所有初中科学教师;所有参测学校的校长和主管教学的副校长。
三、积极开展学生社团建设和评比活动
北仑区还积极开展学生社团的建设和评比工作,作为学生文化建设的抓手。2010年11月25日,北仑区教育局颁布《关于加强中小学学生社团建设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实施意见》指出:“为进一步繁荣校园文化,转变育人模式,进一步规范和促进我区每所学校学生社团健康发展,持续推进学校‘体育、艺术2+1项目’建设,创设更多有利于学生自我选择和符合学生兴趣、爱好、特长的平台,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合作的发展意识与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社团活动水平和学生综合素质,特开展学生社团的建设和评比工作。”
《实施意见》根据北仑区实际情况,就开展中小学学生社团建设提出以下四条意见:
第一,统一思想认识,清醒地认识到开展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加强中小学生社团建设,是坚持育人为本、优化育人模式的内在要求,是创新和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中小学学生社团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活动,能把中小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和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互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强中小学生社团建设,是传承和培育校园文化的客观要求。社团是学生活动的主要阵地,社团建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良好途径,是开发学校课程的重要支撑,也是推进特色学校建设的有力措施。学生社团能极大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学生社团具有实践锻炼和教育功能,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广阔舞台。
第二,明确目标任务,切实明确开展学生社团建设的目的性。北仑区学生社团建设目标包括:以“让每一位学生每学期至少参加一个学生社团”为目标,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各级各类社团活动,力争到2012年,全区各中小学达到每班拥有1个社团组织,每所学校都成为“十有学校”(即每校均有常年训练的田径队、球队、合唱队、舞蹈队、器乐队、书画社、棋类社、科技社、校园自编操和特色项目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较好地掌握两项运动技能和一项艺术技能。学生社团建设的主要任务包括:整合教育资源,发展学生社团,创造良好条件,开展多彩活动;制定相关制度,建设管理并重,丰富校园生活,提升综合素质;积极探索学生社团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课程化、品牌化之路,努力把学生社团建设成为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的课外学习、实践基地和大舞台。
第三,完善管理机制,努力加强中小学学生社团建设的规范性。一是完善领导机制。每所学校都应该将中小学生社团活动纳入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整体工作之中,建立学生社团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生社团的开发建设、活动策划和组织管理等工作。实行校长负责制,分管校长任副组长,并由分管学生工作的相关部门具体管理,其他部门共同关心支持。加强学生社团骨干队伍建设,切实为学生社团配备专业指导教师,高度重视学生社团负责人的选拔培养,鼓励各校聘请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专业人士和家长志愿者担任学生社团荣誉社长,指导学生社团建设,让学生在活动中与专家、名人对话,不断提高人文素养。二是加强组织建设。每所学校立足校内外实际,按照学生社团创建标准,筹划建立数量规模适当的各个年级组社团、学校中心社团、草根型社团、精品社团相互衔接的社团组织体系,确保每一位学生在校期间每学期至少参加一个学生社团,为学生搭建展示个性特长的平台,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求。组建学生社团可以由对某一方面感兴趣的同学自发联合组成,人数可多可少,也可以由学校在广泛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学校传统项目、特色项目、素质教育实施、师资优势、研究性学习、“体艺2+1项目”、社会实践以及学科延伸拓展的需要,指导学生组建相关社团,争取使尽量多的学生加入社团组织,参与社团活动。三是修订制度章程。各个学校加强学生社团的自主化管理,依据《北仑区中小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制订校本化的《学生社团管理办法》,在社团成立、审批、活动开展、权利义务、工作考核、评优奖先、监督管理、队伍建设等重点环节明确管理目标、内容、办法。学校领导要督促学生社团制定、执行《社团章程》和内部工作制度,对学生社团及其成员的行为加以规范,实现社团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确保学生社团健康、持续、稳定运作。
第四,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讲求中小学学生社团建设的实效性。活动是社团的生命。各个学校支持和引导学生社团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按照各自的《社团章程》,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特长,因势利导,独立自主地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一是活动设计方面,顺应需要,贴近生活,百花齐放,灵活多样,不拘一格。活动开展体现通俗性、高雅性、益智性和趣味性,体现校园文化特点,让学生参与活动策划、组织、总结等全部环节。二是活动领域方面,体现广泛性、多样性、实践性,有利于培养和锻炼学生多方面的素质,活动范围可以涵盖文化类、科技类、实践类、公益类、体育类、艺术类、技能类、娱乐类等多个领域。三是活动组织方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活动的参与率和互动性,强化中小学生社团的实践环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社团实践活动中寻找到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份体验。突出成员主体间的精神沟通,激励学生表达观点、张扬个性,真正成为社团的主人。四是活动范围方面,体现开放性和机动性,社团活动可以定期举行,也可以随机举行,可以是校内活动,也可以深入新农村、工厂、企业、机关、社区、场馆等进行参观、考察,以增长见识。五是活动效果方面,使中小学生在社团自治自理、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拓宽视野,加强交往,增强体验,提高综合素质。各个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适时举办优秀社团评比展示、社团文化节、社团活动展演等,进一步活跃社团活动,扩大社团在学生中的影响,为学生社团的发展创造条件、搭建舞台、营造氛围、注入活力。
为了更好地促进社团的建设,北仑区逐步建立和完善社团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
就完善评价机制而言,科学全面的评价体系是实现学生主动参与社团活动、达成社团建设目标的重要保证。各所学校把学生社团活动作为学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育人功能、组织过程和活动效果为主要指标,以年度考核为主要方式,积极探索中小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情况的考评机制,科学评定学生社团的活动和建设情况,将学生在社团活动中的表现纳入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
就完善优化激励机制而言,每所学校鼓励中小学生参加各种形式的社团活动,使中小学生社团活动开展正常化,活动形式多样化,活动组织规范化。学校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学生参加省内外各类相关竞赛活动,以赛促建。学校定期对表现优秀的学生社团、成效显著的社团活动、工作出色的社团负责人、积极参与社团活动的学生个体、成绩突出的社团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从2010—2011学年起,区教育局对各个学校学生社团建设情况组织考核评估,原则上每两年组织一次,考评结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同时,每两年举办社团文化节,组织优秀学生社团展评活动,评选表彰北仑区优秀学生社团、优秀指导教师。
四、开展学校综合质量创建工作
为了形成一种积极的质量文化,北仑区相关学校着力抓好综合质量创建工作。具体做法包括以下五个:
一是提供明确的质量提升目标和测评体系。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北仑区每所学校均制定了各个层次的质量目标和测评体系。为教职员工指定明确的质量目标是激励他们增强对质量的重视程度的重要手段。人们依靠两种力量来约束其行为,一种是外部力量,另一种是内部力量。单纯由管理层代替教职员工制定的目标以及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完成的工作,被称为外部约束。质量目标包括组织目标、过程目标和工作目标。由管理层和员工共同制定的目标、由教职员工自己确定所要完成的工作,被称为内部约束。学校管理层须为教职员工提供实现其内部约束所需的环境。
二是持续关注校内外质量检测。只有不断地强调质量的重要性,才能增强全体教职工的质量意识。利用测评手段检测不同环节和方面的质量,不仅能为教职员工提供一些重要的信息,还能使他们始终保持敏锐的质量意识。各个学校除了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区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测查外,还有意识地组织学校内部的质量检测和分析,包括课堂教学的常规性的检查、听课和学生评价。
三是学校管理层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在管理上,人们须重视质量改进工作,但是光这样还不够。为了引起整个学校相关人员的重视,最重要的是要向全体教职员工表明学校管理层对质量管理活动的执行力的关注,北仑区各个学校提出“向管理要质量,向管理要效率,向管理要效益”的口号。加强对学校教育教学的科学管理,自觉地将全面质量管理的理念和方法运用到日常工作之中,极大地促进了管理效能和水平的提高。
四是促进教职员工的个人发展和积极参与。教职员工的培训对于教职员工的个人发展来说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北仑区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校本管理建设蔚然成风,这些方面工作理念新、方法新、举措多,效果显著。从道理上说,要想激发教职员工改进质量的行动,先要改变教职员工的态度,进而改变教职员工的行为。但是,事实恰恰相反。只有先改变教职员工的行为,才能改变他们的态度,心理学家将这种现象叫做“认知上的不一致性”。积极参与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改变教职员工行为的原则。北仑区广大学校的教职员工积极参与教育质量提升活动,并获得了新知识,感受到了质量管理的益处,取得了成就感。
五是强化对教师员工的表彰和奖励。表彰是对教职员工的出色工作表现的公开认可。奖励是指对教职员工的优异表现的物质奖励,诸如增加工资、奖金。表彰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一个书面的表扬,比如“你的工作做得很好”之类的表扬,也可以是适当的或者象征性的奖励。象征性的奖励可以是有形的,如一顿晚餐;也可以是无形的,如一封表扬信、送教职员工去参加正式的会议。表彰应该是真诚的,并且要符合本校的文化特点。北仑区通过完善绩效工资制和其他教师奖励机制,有效地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