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体艺特色项目学校建设实例
宁波市北仑区曾是宁波教育基础相对落后的地区,学校教育艰难起步,通过20年的改革与发展,宁波市北仑区经过破瓶颈、探新路、建制度、夯基础、呈亮点等艰难的过程,使教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绩,成为浙江省教育最发达的县级单位之一,成为首批国家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全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北仑区在体育与艺术特色教育实施中闯出了自己的天地,在以学校为中心的发展中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乐声悠悠润童心,培养个性学生[36]
实行九年一贯制的宁波东海实验学校成立10年以来,学校经历了“器乐进课堂”到“课堂器乐教学”的实践研究之路,一直把器乐教学作为普及艺术教育的主阵地。学校领导和教师牢固树立“学校贵有特色、学生贵有特长”的理念,充分利用课堂、艺校、校本课程时间,进行“普及+个性”模式的器乐教育,并坚持长年训练,不断开展各类文娱活动,使学校的器乐特色建设步入一个持续性发展的快车道。在全校各个年级铺开竖笛、口风琴、二胡、竹笛等各类器乐教学,到九年级毕业时要求人人至少会两种乐器,尤其是将二胡、竹笛等民族器乐引进课堂,不光让学生充分感知民族艺术的悠扬魅力,也为学校组建各类学生乐团提供了大量优秀苗子,让美妙的器乐之声飘荡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宁波东海实验学校成为一所具有鲜明器乐教学特色的学校。
(一)树立理念,挖掘资源
1.办学理念
学校一直以来将器乐普及教学与“学校打好基础,发展个性,服务社会”作为办学目标,“为现代社会育栋梁、为现代家庭教孝贤”作为办学宗旨,并和“面向全体,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紧密相连。从各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培养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人,使他们既懂艺术,又会艺术,并且能感受到幸福,成为一个感情丰富的人。
2.管理制度
为加大器乐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管理,学校构建了学校、学部教导处、教研组三级管理体系,并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重点指导和管理学校校本课程的建设,并开发与实施许多与本学科有关的校本课程。学校制定了细致的管理制度,包括校本课程的开发审批制度、校本课程实施计划申报制度、校本课程评价制度等。对教师开发的课程纳入学校课程统一管理机制,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和评估,每学期都要通过听课、学生及家长调研,期末总结性评价等对教师开课进行总结性反馈,决定课程是否保留或改进,并作为该教师本学期校本考核的重要内容与指标。这样对教师会有一定的压力,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图5-1 宁波东海实验学校器乐进课堂特色
3.资源建设
学校充分挖掘现有的教学资源,并为课程开展创造一切条件。比如学校专职音乐教师每人均精通一至两样器乐演奏,并每年安排他们外出培训进修,以促进他们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学校还聘请校外专家,定期对学生进行指导、排练;学校为器乐教学专门配备了数量充裕的场地和设备器材,如1个演奏大厅、16间琴房、4间专用教室、几套音响设备,还配备了数量充足的口风琴、竖笛、二胡、铜管乐器等等。这一切都为器乐教学的实施奠定了基础。学校的音乐教师根据美育基改纲要和课标理念,积极开发校本教材。通过教学及各种器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器乐的情趣,发展器乐的鉴赏能力、表现能力与演奏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情操。
同时,校园环境文化特色日趋凸显,校园的布置让学生感觉到器乐教学存在于校园的方方面面,包括走廊侧面的贴画、乐器介绍、学生器乐展示剪影、器乐艺术长廊等等,使东海实验学校充满校园文化魅力。学校也从作息时间中腾出了专门练习乐器的时间,如午休、大课间等,鼓励学生多加练习,安排教师分片指导,使校园内处处飘荡着美妙的乐声,使学生始终能感受到音乐,保持学习器乐的热情,形成人人学器乐的良好局面。
(二)特色教学
1.课程设置
根据学校总体规划,目前各年级开设器乐校本课程包括:三年级——二胡,四年级——铜管乐、竖笛,五年级——口风琴,六年级——二胡、竹笛,七、八、九年级——竹笛、二胡。
2.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起始课:通过教师范奏,乐曲欣赏,对乐器初步接触等内容,采用玩玩、看看、听听等手段,来激发学生对所学器乐的兴趣。
常规课:教师明确任务,讲解要点,指导学生学习。遇到一些常见问题时,教师进行针对性解决。比如教学内容有难度,教师就加强示范,讲解要点,让学生分解模仿;个别学生学习有困难时,就加强个别指导、同伴互助、强化练习等方法;学生产生倦怠情绪时,教师则让学生单独表演或分组表演,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
评价课:采用激励导入→考试要求→考前准备,分组练习→分组考试→师生共同评价→鼓励课外练习的模式。
3.课堂教学实施策略
(1)兴趣是“前奏曲”
通过各种方式方法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上好第一课是关键。先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玩乐器,进行自主探究;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介绍各类乐器构造、名称、音色等知识;教师选择表现力丰富、极具感染力的名曲作为范奏,伴着与音乐相符的背景画面,让学生陶醉其中。
优化教学过程,轻松上好每一课。教学中遵循系统性、科学性、趣味性原则,采用示范式、分解式、欣赏式、分析式等教学方法,让学生轻松愉悦地学好各类乐器。
设立小舞台,提供表演机会,设立“演奏小明星”排行榜。每节课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来吹拉弹奏表演,然后采用学生评价、教师点评的形式评比,优者上榜,极大地鼓舞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积极性。
(2)基础是“练习曲”
扎实的演奏技巧是器乐教学的重要目的。要教学中培养学生养成正确的演奏姿势,纠正不良习惯;要求每个学生都能很好地领会基础性的学习内容。器乐教学中注意分层教学,让每位学生根据他们各自不同的需求进入不同的层次学习,获得不同的指导,最终取得多方位、多角度的成功。
(3)情感是“奏鸣曲”
在掌握基本技术的基础上,教师采用各种手段引导学生正确投入感情,恰当地把握与表现音乐的内涵。教师“以情激情”,让学生对作品产生共鸣,感受激情,陶醉于美的享受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作品的情感内涵。“以唱带吹”,帮助学生把握音乐的乐感和旋律的起伏流动,表达音乐的情感性,培养学生丰富的情趣。“合作演奏”,组织多样的演奏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团结的品质,并能有效地提高音准、节奏感等。
4.教学评价与展示
个体评价:期末的个体评价是学生自我身心的一种历练,要在众人面前成功演奏,需克服心理畏惧感,提高表演能力及自我展示的能力。
集体评价:校内比赛和表演是行之有效的集体评价方式。在学校举行的传统节日,如春季音乐会、文化艺术周、“一·二九”文体活动、寄宿生迎新晚会等,学生都可以进行个体表演或班级展示,通过演出、比赛促进班级和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营造良好的校园器乐学习氛围。
社会评价:通过参加区内文艺汇演或比赛,为学生中器乐演奏的佼佼者提供了更丰富的舞台,而社会考级的成果更是对学生付出努力的一种回报,激发了校内更多的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
教学展示:宁波市中小学器乐教学展示活动中学校的二胡与竹笛的课堂展示课,整班学生齐拉同吹的壮观场面体现了东海学子扎实的演奏技能,每个器乐演奏节目均有五六十个学生参加,多的达到120人,东海学生扎实熟练、面广类多的器乐技能功底展示无遗。
图5-2 东海实验学校春季音乐会——琴瑟和鸣[37]
图5-3 东海实验学校第五届春季音乐会[38]
(三)收获与展望
目前宁波东海实验学校已形成了非常好的校园器乐学习氛围。在校园里处处有琴声,班班有乐队,音乐成为了孩子们学习和生活的一部分,而学校也积累了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经验和建立了一套较完整的教学体系。
1.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充分发挥“九年一贯”的办学特色,把小学和初中的器乐教学统一起来,实现资源共享,保证教学的延续性和发展性,最大可能地挖掘师资、设备、人文、制度、经费等的优势,从最后一名抓起,发挥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通过总结,老师发现小学的竖笛学习是中学横笛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因此,学校安排好每一阶段器乐学习的内容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积累了一套较完整的校本教材
根据本校音乐教育传统,发挥师资优势,结合学生兴趣和年龄特点,开发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教材并编写了《器乐教学课程标准》,分成初、中、高三个层次,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设不同层次的教学。
3.摸索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实施方案
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主体主导等原则,从兴趣入手、抓住基础、情感升华,形成起始课、常规课、评价课等课程模式,教学中充分应用各种教学竞赛与合作策略,形成了“兴趣—参与—成功”的良性循环。
4.教学硕果累累
每一个在东海实验学校毕业的学生都至少会两件乐器。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成立了民乐队和铜管乐队,不少学生都考到乐器二级证书,甚至是三级、四级证书,一些同学在教师指导下取得了宁波市B级、小B级艺术特长测试等证书,在省、市级器乐比赛中多个项目获奖,其中包括13个合奏项目、17个独奏项目。教师的辛勤劳动取得了丰厚的回报。
校园中形成了“班班有乐队、处处有琴声、人人是乐手”的良好艺术氛围。每个班级就是一个小乐队,充分调用班级里面的音乐资源,同步培养出一批小指挥、电子琴或钢琴伴奏、鼓手等,做到人人参与、各司其职。在班级乐队的基础上,挑选学生组建校队,开展多种形式的排练与表演,使东海学校的文化活动成为其办学的响亮名片。东海实验学校器乐教学课内和课外拓展结合,由校内向校外延伸,省、市、区教育局授予其器乐特色学校称号,并获得了宁波市“晨风奖”艺术教育先进集体,第三届学校艺术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社会各界给予了高度评价,也扩大了社会影响力,并受到了市、区级电视台的深度报道。东海实验学校已成为宁波市学校器乐教学的领头羊。
二、寻找提高生命质量的教育[39]
大碶小学是一所实行小班化教育的新校,学校围绕着一切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确定了育人的理念:培养“健体又健脑,全面有特长”的发展型人才,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开展班班有个性、人人有个性的自主选择,努力把学校办成学园、乐园、花园、家园。
(一)遵循教育规律求不变
学校在建校初期就提出“健体健脑”的双健目标,提出健康的身体是提高生命质量的先决条件,一个人不仅躯体要健康,而且驾驭躯体的思想更要健康,健脑则是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使人快乐、善良、聪明。因而自建校以来就一直坚持从“体育、艺术和科普”等方面进行个性特色培育。
(二)围绕特色建设求内涵
近三年来,学校以原来提出的“双健”为目标,继续打造区域内有影响的三大基地,即体训基地、吹管基地和科普基地,与小班化个性教育相结合。目前全校各班都围绕三大基地建设开展班级个性特色建设,并实现了社区教育资源与学校教育资源的综合开发,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双向联动,学生需求与教师特长同向发展。
1.形成了“航天器”式的学校体育格局
本着健体健脑的校训,学校的强体基地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本,重视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学校形成了一个以田径为基础,以校球排球为主体,羽毛球、乒乓球为两翼,跆拳道为推进器的航天器式的学校体育格局。
学校体育设施比较齐全,拥有1个1000平方米的羽毛球馆,里面有7片羽毛球场;有1个300平方米的乒乓球馆,里面有10台球桌;还有1个200平方米的跆拳道馆、4个排球场、3个篮球场。
图5-4 大碶小学跆拳道表演
跆拳道作为学校强体基地的龙头特色项目,自2003年开始起步,走过了“先竞技、后大众,竞技带动大众,竞技和大众两条腿走路”的发展历程,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学校作为北仑区青少年跆拳道训练基地,2007年升格为宁波市市级训练点,学校跆拳道队连续6次荣登宁波市中小学跆拳道比赛的团体冠军宝座,先后向市、省体育运动学校输送了多名优秀运动员,培养输送的运动员在省、市乃至全国比赛中屡屡获金奖。同时学校还把跆拳道作为普及的武术教育来开展,体育组自编了一套跆拳道操,每天在操场上操练一次,场面颇为壮观,并且在宁波市北仑区第五届运动会上集体表演,精彩亮相。有学习跆拳道愿望的同学则自主组成了跆拳道班,以谋求小班化体育教学的强烈个性。而区跆拳道协会办公地设在学校内,大大推动了学校的体育工作,也加速了学校体育特色的形成,2009年全区跆拳道培训人数有2500多人次。羽毛球是北仑区青少年羽毛球训练基地,为有运动特长的学生的终身体育发展实现了良好的基础。而大课间群体活动则包括学生打排球、跳舞和美术写生等等。
图5-5 2012年大碶小学跆拳道队获宁波市体育传统学校跆拳道比赛亚军
图5-6 宁波市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训练点)跆拳道比赛
2.初显“吹管乐”为主调的音乐特色
学校三年来以乐器进课堂为基本形式,除立足传统的竖笛教学之外,还引进了口风琴、陶笛和铜管乐。尤其是管乐大受学生的欢迎,学习管乐除了有携带方便、易于表演等优点之外,而且通过练习,可以使学生增加艺术修养,体验成功的幸福感,锻炼腹肌,增加肺活量,左右脑协同开发等等。
铜管乐作为学校艺术素质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承担过区、市多次迎宾任务,享誉区内外。自2003年成立学校铜管乐队以来,由最初的四五十人发展到了如今六个班级、呈梯状发展的管乐班,吹管基地独领风骚。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从2004年下半年起,师资队伍在原有两位专职音乐老师的基础上,聘请宁波市资深专家邱老师为长期艺术指导,特别是2008年下半年,学校和东海舰队管乐队签订“军民共建”协议,由部队官兵定期义务为学生进行辅导,提高了学生的演奏水平。学校通过邀请各种铜管乐行家作为校外辅导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并打造吹管基地。在教师系统的训练下,学生克服种种先天不足,在区里连连获奖,并且每年有数十人通过铜管乐业余考级。学校铜管乐队到校外进行专场演出,受到了社会的深度认可。下一步,学校拓展了吹管教育的内容,引进陶笛,准备进行项目的深度开发。
3.建成了“通讯”先导的科普校团文化
学校提出了校团文化科普化,拥有丰富的科普设施和活动资源,在校园不同地点建立了科学景点,如宇宙探索大厅、生态标本营、蝴蝶饲养暖棚、柑橘品种示范团、岩河果园、航模池、沙子探究地、科普知识长廊、小小气象站、卫星接收站、绿色能源站等科普景点,还建设了科普阅览室、无线电台室、手脑风暴厅、创新实验探究室、数字星空室等新颖的活动场所,以形成不断创新的研究性学习氛围,让学生时时浸润在校园的科普文化之中,耳濡目染,不断增强科学素养。
为响应学校健体健脑的目标,近三年来学校还提出打造运动科技、创新科技和休闲科技,使学生在科普活动中得到躯体的锻炼,在科普活动中不断创新,使人更聪明。由此学校引进了无线电测向和无线电通讯的个性项目,开发了手旗通讯的个性项目,并实现了分年级从普及到提高的科普特色格局。学校业余无线电集体台获得宁波市第四届中小学科技节展示评比一等奖。如今学校的业余集体台BY5CB已经成功与我国香港、澳门地区以及、俄罗斯、韩国等国家通联,每次参加全国青少年通讯比赛,总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至此,根据办学目标,打造一流的“运动科技、创新科技、休闲科技”新理念的科普教育基地正式形成。
(三)优化教学策略求个性[40]
1.弹性编班,促进个性发展
小班化教育是大碶小学的一大特色,它也成为个性化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载体。小学生在新生入学时就根据需要填写个性培养需求摸底表,表达培养与发展的意愿,包括科技类、音乐类、体育类、美术类、书法类等方面的需求。学校则根据学生意愿,按兴趣将学生编成不同的班级,将有同样兴趣的学生聚集在一个班,便于教师的辅导与学生个性的培养。学校在编班时实行弹性编班制度,假如学生不喜欢或不太适应该个性培养的,一年后可以提出申请,经学校同意,进行班级更换,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新的机会。
小学生初入学校的个性编班作为学生初次选择个性教育,弹性换班是他们的二次选择,而学校开展特长走班则是给学生第三次选择教育的机会。特长走班弥补了个性班培养的单一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社团活动,让其深度的学习欲望得到更好满足,潜能和特长得以更好发挥。[41]
2.开设个性化校本课程
为加强学生个性发展,学校在课程设置上进行优化,各班可从学生兴趣培养、潜能开发出发,开设具有特色的个性化校本课程。如吹管乐、绘画、跆拳道、科普等,并且规定每周必须保证两课时的时间进行选修学习。师资安排时尽量让有相应爱好与特长的教师做班主任,并且教师与学生一起向校内外资深的教师学习。同时安排教师督促学生进行大课间个性板块训练,以保障学生更好地发展个性。
3.尝试包班与合作制的教学管理模式
实行一年级包班制,选择有几年工作经验的年轻教师进行包班,这样有利于学生和班级的个性形成,也有利于密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二年级开始实行学科合作制,聘请校内外有特长的教师作为学生个性培养的导师,在校本课程、技能学科的教学中适当渗透与加强学生的个性培养。
4.加强家校沟通
加强家长跟班听课的活动,及时了解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情况。尤其是在家长开放日,学生都勇于在众人面前展示自我,表现特长,毫不畏惧,这与学校所进行的一系列培养活动是分不开的。同时学校还自编《家校联系本》,教师与家长之间对学生家校表现及时进行反馈与沟通,并合理采纳家长提出的可行性建议,努力寻求家庭、社会对班级工作的有利支持。
5.注重对学生客观评价
学校编写具有自己特色的小班化实验评价手册,在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评价的同时,更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评价;注重期末学习结果检查的同时,更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能力、倾听习惯与交流表达、平时作业等多方面的表现。
(四)健体健脑,睿行睿智[42]
随着教育部“体艺2+1项目”的实施,经过几年不懈的努力,学生的个性特长得以修炼,智力发展与身体素质、艺术修养同步提高。体育强体基地优势凸显,吹管基地独领风骚,科普基地异军突起。通过搭建大课间活动平台、社团活动平台、节日活动平台、社区活动平台和协会活动平台这五大平台,为每位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了展示自身才华的舞台,使学生的个性和活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张扬。由此学校曾2次获区艺术教育先进集体、获区阳光体育运动先进集体、市阳光体育运动表演一等奖、市先进传统体育项目学校、省体育特色学校等荣誉。合唱、舞蹈、器乐等社团在市区比赛中多次获金银奖;校跆拳道队连续6次获宁波市中小学生跆拳道比赛团体冠军,培养输送的许多运动员在省市乃至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田径队连续3年获区运动比赛第2名;多名学生在各级美术比赛中获奖。学校小班化个性教育迸发出来的持久生命力很好地证明了唯有健体健脑者才能睿行天下。
(五)搭建五大锻炼展示平台[43]
1.大课间活动平台
从2006年起,北仑区教育局确定大碶小学作为区样本学校,先行实施课外文体活动工程。全校师生努力实践,积极探索,基本形成了一系列符合学校实际情况的课外文体活动制度。
学校的大课间活动坚持100%学生参与。以“体艺2+1项目”和个性特长培养作为活动的主要内容,由学校课外文体活动领导小组每学期排定活动内容、活动场地和指导教师,由学校教导处实施过程调控、管理和评估。
图5-7 大碶小学竹竿舞[44]
图5-8 动感活力大课间[45]
2.社团活动平台
学校在开展特长生班时,一般采用社团组织管理的模式。具体由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大队部协同配合的方式开展各类活动。拥有航模、车模、无线电通讯、旗语、跆拳道、美术、铜管乐等十多个社团组织。分别由体育、音乐、美术、科学和电脑等教学专长教师负责指导。这些社团都会组织各类特长学生参加区市级比赛,屡屡捧金夺银,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图5-9 大碶小学旗语操表演
图5-10 大碶小学“七彩旋律迎国庆”文艺会演[46]
3.节日活动平台
学校每年都会举办五大校园节日(即体育节、读书节、英语节、科技节、艺术节)活动,为每位有特长的同学提供了展现自身才华的舞台。每个节日时间短则一周,长则一月,节目丰富精彩,学生参与面广。
图5-11 大碶小学跆拳道应邀参加全国首个全民健身日庆祝活动[47]
其中,每年“六一”节所在周为校园文化艺术节。这个节日为文艺爱好者提供了施展才艺的舞台。每年九月的第四周为学校体育节,校园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班级文体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4.社区活动平台
早在2004年4月,学校就与所在社区签订了共建协议,携手创建了北仑区第一个社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把学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同时,社区也把校外资源供学校使用,实现双赢的目标。
社区组织带领大碶小学学生和广大青少年,开展各种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科普等活动。特别是寒暑假时段,每年在青少年活动中心参与各类活动均达数千人次,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和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
同时,在社区的组织下,学生走出学校融入社区,参加各种系列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学校与社区共同组织了“小手牵连大手,快乐一加一——高田王社区居民素质提升工程”为主题的五大社区活动、“1+1”无线电测向比赛、“军营生活之初体验”军事夏令营、书香家庭系列竞赛、家庭三人组合羽毛球赛等。此外,社区还为学校牵线搭桥,共建了许多校外科辅基地,丰富多彩的社区活动给孩子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和特长展示的平台。
图5-12 北仑区大碶小学个性化办学特色
5.协会活动平台
北仑区羽毛球协会和北仑区跆拳道协会先后将学校确定为协会的训练基地。这两项运动在本区域内的佼佼者,为学校开展羽毛球和跆拳道活动提供了很多有利的条件。一批优秀的协会会员成为了学生的义务教练,为全校开展这两项活动营造了良好的氛围。2007年,学校利用浙江省无线电运动协会和军民共建的优势,成立了省内小学首家业余集体电台,使BY5CB电波遍布东南亚等地区。
三、乒乓有形,快乐无限,激情旋转,自由飞扬[48]
华山小学是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近年来以区教育局“优质、均衡、发展”的要求为行动指南,走科学发展之路,努力夯实校有特色、师有特点、生有特长的基础,立足课堂教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推动全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图5-13 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称号
经过多年的努力实践和探索,华山小学的体育特色建设基本形成,学校的体育工作正向着规范化、制度化、更优化方向发展。
(一)丰富多彩的学校体育活动
学校达成了“学生课间最好的休息是运动”的共识,充分利用场地优势,将校园变成孩子们的乐园,使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1.确保学生有充裕的活动时间,活动有安全保障
为了切实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提高全体学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安排学生每天有集中锻炼时间:35分钟的早上大课间活动、40分钟午间活动,以及体育课、活动课。
(1)大课间活动。大课间根据季节变化安排不同的内容:冬季跑步、跳绳、踢毽子,春秋季做操和室外自选游戏,夏季做操和室内自行游戏。学校努力让学生的大课间活动成为他们最快乐的时光,经常集思广益想出更多的活动点子。
(2)户外活动。户外活动内容由体育组统一安排,每个班级的户外活动内容都不一样,极大地丰富了学生户外活动的内容。同时安排值周教师到“快乐体育园地”进行指导,努力形成“上课进教室,午间入操场”的良好活动氛围。《浙江日报》体育周刊专门报道了学校的午间活动开展情况。
2.积极开发快乐体育活动的内容
学校与高校合作,联手开发学校体育资源,研究如何让学生快乐地参与活动,提高健康与体质水平,明确在新课标下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面向全体学生,从小学生的身体发育、心理体验和身心发展实际出发,拓展自己学校的体育教学内容。在保留规定内容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挖掘和发展,尤其对一些简便、易学、有趣、有效的民族民间体育活动进行改造,不断丰富、充实,制定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所需要的教学内容。如拍手操、兔子舞、造房子、踏板操、接子、踢毽子、丢沙包、滚铁环、跳竹竿、跳皮筋、跳绳、轮胎乐、嗒嗒球、转陀螺等,都分散在各年级的教学与活动中。同时学校还制定了《快乐体育校本课程纲要》,并准备撰写教材。
3.丰富一年一度的体育节
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沿袭学校“体育节”的优良传统,丰富体育节活动,加强活动的娱乐性、趣味性,淡化活动的竞技性,扩大活动的参与度,把体育节办成学生的“开心节”。体育群体项目更注重学生的参与性,2009年开始每年开展两次校运会,其中一次为趣味运动会。学校的体育节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小型竞赛参与率达到95%以上。学校重视使学生群体活动贴近孩子生活,形式多样,富有创造性。因而,“人人参与,健康第一”是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宗旨。
4.以“快乐乒乓”为龙头,带动学校其他各项群体活动,促进学校快乐体育特色的形成
从2000年1月,宁波市试点的“北仑少儿乒乓球训练基地”在学校挂牌,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到2009年学校获得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本着“振兴国球雄风,提高人才素质”的宗旨,学校推进丰富青少年校园文体生活,创造学校特色,提高学校层次,扩大学校影响力。经过几年的实验,学生在兴趣、情感、意志品质和果断自信、不畏强手、勇于进取的精神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基本形成全体学生共同参与、互相促进的局面,推动了学校的其他群体活动的开展。
(二)显著卓越的成绩
1.各级各类比赛中成绩斐然
几年的特色教学使华山小学的乒乓球运动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在2003年区运动会中,华山小学学生在开幕式上表演了乒乓球操,得到了高度赞扬。从2004年开始,华山小学包揽区运动会男、女子组乒乓球团体冠军。在2004年7月开始的每两年一届的省传统学校乒乓球比赛中,华山小学已累计获得团体、个人金牌8枚。另外,在2006年省运会和2008年市运会上,华山小学的乒乓球选手均取得了5金2银的好成绩。近三年在各乒乓球比赛中,学校共有86人次在市级以上比赛中获得奖项,其中全国7人次,省级15人次,市级43人次,并向省市级体工队和少体校输送运动员4名。
图5-14 省第三届中小学生乒乓球联赛(宁波赛区)市级赛[49]
图5-15 华山小学乒乓选手夺得全国邀请赛冠军[50]
学校的乒乓球教学也在市内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已经成为北仑的一个骄傲,同时也带动了学校的其他活动项目的发展,如校篮球队、排球队、象棋队等也多次在区级以上比赛中获奖。
2.获得众多荣誉和称号
近年来,华山小学先后获得了多项荣誉和称号:浙江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浙江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先进单位、北仑区学校业余训练先进集体、浙江省群众体育先进单位、宁波市2005—2006年度先进市级训练点、宁波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浙江省体育特色学校、宁波海天全国重点乒乓球学校、乒乓球俱乐部获先进社会组织、2009—2010年度宁波市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2008年度北仑区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先进单位、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等。
(三)严格的保障措施
1.领导重视,统一认识,目标明确
华山小学领导坚持把体育教学工作放在应有的位置,绝不占用学生的体育活动时间。每学期开学前,把体艺工作列入学校计划,从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年级段都有分管领导,做到安排到人,分管到位。
(1)常抓工作,抓细抓实。学校严格执行国家颁布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体育课程,根据自己学校的特色,把乒乓球训练与体育教学相结合,2节体育课1节乒乓球课,做到体育教学与体育特色齐头并进。不占用学生体育课,保证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校领导常对体育课堂教学进行随堂听课,严把教学关。
图5-16 国家乒乓球队男队队员回访
图5-17 海天校企合作协议
图5-18 市委常委、区委书记陈利幸视察乒乓球馆
图5-19 前奥运冠军吕林为学校授牌
(2)以课题研究为契机,逐步形成快乐体育特色。华山小学作为浙师大“快乐体育”教学科研基地,省级体育特色学校,以“快乐体育”课题研究为契机,全面开展校园快乐体育研究活动。
(3)大课间活动的传统坚持不懈。从1999年起,华山小学就开设了每天4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并且一直保持至今。目前,学校在规范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同时,又全面启动了学校课外艺术活动。学校在制定学校计划时,把提高学生运动素养纳入学校的教育目标,使学生拥有“诚信、爱心、责任心”的道德品行,“能说、会思、善运动”的基本素养。
(4)体育小型竞赛
每次小型竞赛、体育节活动,华山小学都安排了教师的活动项目,教师与学生同台演出或竞赛,更是激发了学生参与文体活动的积极性。
2.每年投入稳定的体育基础建设
华山小学改建了田径场、篮球场、排球场等体育场地与设施,有效地保证了体育活动的开展。同时,作为全国重点乒乓球学校和浙江省、宁波市高水平后备人才训练基地,学校更是投入资金,配备了齐全的乒乓球场地和设施,并且每年增添新设备。并且,在学校布置了体育文化长廊,进一步改善了学校体育文化条件。
图5-20 华山小学第十二届体育节[51]
2008年,在上级领导部门的协调与关心下,与本土的乒乓球超级联赛冠军队——宁波海天乒乓球俱乐部进行校企合作,争取了资金资助,在运动员输送等方面有了更好的发展。
3.严格的管理制度作后盾
华山小学专门成立了学校特色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校长为领导小组组长,在时间安排、教研制度的建立、经费的投入等多方面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确保学校体育特色项目的有效实施。
(1)时间保障。华山小学在开齐开足必修课的基础上,明确规定了各乒乓球训练班的训练时间,保证各班至少每周两节的乒乓球课。除固有的训练时间外,还保证了各梯队有相对固定的时间。其中校乒乓球一队每天保证5小时训练时间,校乒乓球二队每天下午保证2小时的训练时间,乒乓球兴趣队和校外队则主要集中在早上和放学后两个时间。由于有时间作保障,学生的乒乓球水平提高普遍较快。
(2)经费保障。华山小学在乒乓球教学的经费投入上实行完全倾斜政策,从教学设备的添置、更新,教师的外出教学考研,教练的聘请以及其他一切有关乒乓球教学活动的开展等,都给予大力支持与保障,使体育特色项目的开展变得十分轻松。
(3)课程保障。华山小学开展乒乓球省级课题研究,积累了大量的实践材料,构建了乒乓球课程评价体系,编写了一部乒乓球校本教材,还创编了一套乒乓球操,促进了学校乒乓球教学项目的有效开展。
(4)梯队保障。为保证教学的有效开展,华山小学2000年起就招收乒乓球运动员。学校的乒乓球队伍日益壮大,已发展到1000多人。学校要求一年级学生人人参加乒乓球训练,使乒乓球学习作为学校的特色项目真正做到普及,并力争做到华山小学人人会打乒乓球。随着校内乒乓球开展得越来越好,学校的乒乓球训练梯队也逐渐形成,并通过各梯队不同层面的训练,促进了乒乓球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5)活动保障。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乒乓球水平,华山小学每学期都组织不同形式的乒乓球活动,如班级乒乓球联赛、“合家欢”乒乓球比赛、乒乓球吉尼斯活动等。学校的乒乓球活动作为学校的特色项目,在校园内全面开展,每天中午11:45—2:45这段时间,乒乓球馆对各班级开放,学生可按班级的时间进行有序活动。
(6)体育资源开放。近年来,华山小学克服多种困难,响应北仑区人民政府提出的学校体育资源对外开放的号召,每周固定两个晚上时间为区域内的乒乓球爱好者开放乒乓球馆。平时还多次承办协会、企业、街道乡镇的各类比赛,以服务为宗旨,坚持有效开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四、走好每一步,让童心飞扬[52]
新碶小学位于“洋洋东方大港,改革开放前哨”——宁波市北仑新区,创建于1906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1999年起步艺术声乐教育,于2000年被区体育局定为“区棋类培训基地”。学校努力发挥体育与艺术特色优势,积极开展三棋活动和童声声乐活动,丰富校园文化,让学生学有所得,修身养性,启迪才智,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陶冶情操,拥有快乐的童年。
(一)走好每一步,创建棋类特色学校
1.经费投入、师资保证、管理到位是创建棋类特色的保障
新碶小学在没有任何资助的情况下自筹资金,购置器材,增添设备,开设了中国象棋、国际象棋和围棋3个棋类项目。设施从无到有,器材由少到多,已形成一定规模。专用棋室3个,添置了60多张专用棋桌,4块用于教学的大棋盘及一批训练(比赛)用棋子,在保证全校学生两人一副棋的同时,棋室尚有300余副棋子用于集中培训的需要,拥有45台比赛专用棋钟。这样既能保证全校的棋类教学课,同时也能满足棋类集中培训的需要。同时在新校园开辟了棋类主题长廊、文化墙等。学校现有将校内的演播厅、多媒体等设备用于平时的棋类教学。新校园落成后,学校还专门开设了一个棋馆,特意开辟了“走好每一步”棋类主题长廊,开辟了“棋类无穷”棋类文化墙。
为了回忆棋类特色的创建步伐,学校专门制定了《学校棋类管理条例》和《学校棋类运动段(级)位试行条例》,明确了指导思想,确定了近、远期目标,制定了具体措施,从而保证了棋类培训正常、有序、有效地开展,并朝着既定的目标发展。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还专门聘请了宁波市内有一定知名度的教练进行授课,校内老师共同辅导。每学期,全校统一安排两节课进行培训,并规定每星期一、三、五午间活动让学生进行棋类训练,确保课内有指导,课外有辅导。
2.培养兴趣、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是创建棋类特色的宗旨
新碶小学规定全校学生必须人人参与并至少学会一种棋,一年级新生在入学的初始阶段,并不急于选择某一棋种,而是采用通识培训和体验学习的策略,让每一个学生确认一种自己最感兴趣的棋种进行长期训练。一个年级四个平行班在棋类课中根据棋种进行重新混班,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发现自己对所学的棋种失去兴趣,学校也安排有转换棋种的机制,真正让每一个新小学子通过六年的学习,精通一门棋类运动。
学校在授课时间、内容安排等方面都尽力符合小学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不对他们造成心理压力,不给学生增加额外负担,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习棋艺,品尝“棋”乐无穷的滋味。学生在开展棋类特色方面始终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为根本、以开发学生智力为目标,在教学中渗透思想品质教育,陶冶学生情操,让学生懂得棋类本身就是一门修身养性的学科。要学好棋艺,不但要有信心,而且要有毅力,还要树立坚持不懈的精神,只有这样棋艺才能精益求精,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善了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
3.面向全体、力致普及、重在提高是创建棋类特色项目的途径
新碶小学能正确处理好棋类特色项目的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也就是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普及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就是要结出硕果。
为了形成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必须人人至少学会下一种棋,能与学生对弈。同时学校也规定全校学生必须人人参与并至少学会一种棋。各班利用晨间、中午、课后等时间积极开展棋类培训,举行各种对抗赛。学校每学期举办“棋艺节”,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等形式与兄弟学校进行棋艺交流。节日期间,学校还派小棋手与社区棋类爱好者进行棋艺交流。与此同时,学校每年十余次组织校三棋队参加省、市棋类比赛。
在普及的同时,学校把一部分兴趣浓厚,并有一定棋艺的同学集中起来,定时间、定地点,分类别进行棋艺训练。经过几年的努力,许多学生已对三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涌现了一批有一定棋艺的学生。在各级各类的棋类竞赛中也频传捷报,获得了很好的名次。同时也有多人获得了棋类的段位。
4.走棋道、悟人道、构建和谐校园是创建棋类特色项目的目标
通过全校学生学棋的氛围,学生已深深地爱上了棋类这门艺术,学棋已成为学生的共识。学校定期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棋类竞赛,定期举办“校棋类艺术周”,让学生切磋棋艺,施展才华,同时也促进校园文化建设。透过文化墙等各种微小的细节,让棋类文化渗透进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融入每一个新小学子的内心。
良好的学棋氛围同时也形成了学校文明的校风,学生自觉养成日常行为规范,校园内渐渐形成了人人争当小棋手的风尚。棋类特色教育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使学校办学水平有显著提高。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雏鹰红旗大队、宁波市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宁波现代化达纲学校、宁波市心理健康教育试点学校、宁波市示范工会、北仑区域“校园文化建设”优秀学校、北仑区“明礼一代人”教育试点学校、北仑区巾帼示范港、北仑区教育系统“十佳教育网站”、首批区中小学生行为规范示范学校、首批区校本教研示范学校、首批区特色项目学校,连续四年获北仑区文明单位、连续两年获区教育科研工作先进集体、连续两年获区小学办学成果督导评估第一名等一系列荣誉。
5.硕果累累
图5-21 新碶小学三棋特色教育[53]
新碶小学三棋队多次参加省、市棋类比赛。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捷报频传:2007年在全国中小学中国象棋比赛获第四名、第六名;在2007年省城市赛获第二名、第三名。在市象棋比赛中,2009年获得省青少年比赛团体第四名,其中一名队员入选省中国象棋队。在宁波市,新碶小学中国象棋队比赛屡次获得团体第一名,在市里保持领先地位;在宁波市第十四届运动会青少年部国际象棋比赛中,新碶小学获男子团体第三名,女子团体第四名,并多人在宁波市国际象棋比赛中获得个人冠军;在市青少年围棋比赛中,新碶小学多次获得团体第三名。在2012年宁波市中小学生象棋比赛中,新碶小学小棋手一举获得混合团体赛的丙组第一名、乙组第三名、甲组第四名和丁组第五名的好成绩。其中沈威廷、叶晗晓等7位选手还获得了个人第二名、第三名等名次。另外新碶小学每年还承办区棋类比赛,并蝉联区棋类比赛的中国象棋的冠军,多次获得围棋冠军。
通过创建棋类特色教育,学校打出了自己的品牌。同时学校把棋类培训作为学校开发校本课程的突破口,积极探索由学校、教师、学生及家长共同参与,采用实践评优开发的课程开发模式,编写了一套适合自己学校实际的棋类培训教材,建立了评优体系,并不断改进、完善,成功地实施了素质教育。通过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在不远的将来,新碶小学的棋类特色教育一定会在素质教育这块阵地上蓬勃发展,逐渐走向成熟。
(二)童心飞扬,童声冶情,声乐特色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在摸索中成长,新碶小学的艺术特色教育已结出了可喜的硕果,尤其在声乐教育方面。学校是北仑区目前唯一一所声乐特色项目学校,学校新苑合唱团成绩斐然,在区内外已有一定知名度。
1.利用北仑区教工合唱团训练基地优势,创建学校艺术教育特色
新碶小学千方百计借助合唱团训练基地优势,创设学校艺术教育特色,着力提升声乐教育层次。并确立了创建声乐特色的教育目标,把声乐特色创建工作纳入到学校发展规划中去。
2.保障资金投入
每年学校都确保有一笔较大资金用于增添声乐设施、设备,还在校园开辟了声乐文化长廊,经常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并派教师出去培训、学习,邀请专家来校指导等等,在艺术方面投入了较大资金。
3.保障人员、时间
学校常年保证充足的艺术教育人员,每年都能及时从各年级中挑选音色好、音准度高、守纪律的学生加入到新苑合唱团中来,确保艺术教育的时间和质量,并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训练,其中新苑合唱团的固定排练时间为每天的大课间。
4.技术水平保障
学校挑选北仑区音乐骨干教师来负责艺术特色教育的技术工作,并担任小海鸥童声合唱团的总辅导员。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学校将每星期一节音乐课专门安排成声乐辅导课,让全体成员都接受专业的声乐熏陶。同时利用教工合唱培训基地的优势,积极推进学校的声乐教育工作,每年邀请省、市、区专家来校指导。在此基础上,学校还经常派艺术教师参加省、市培训、学习,努力提高艺术教师的业务素质和开展艺术特色教育的能力,提升学校声乐教育水准。
5.定期举办各类活动,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比赛
新碶小学是北仑区声乐特色学校,已成功举办了三届班级合唱节。本届合唱节是“校园艺术节”系列活动之一,学校不仅提出要“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团队意识”,还提出要“了解更多合唱方面的知识、了解演唱合唱和欣赏合唱的礼仪”,为这次的比赛增添了更多人文内涵。[54]
图5-22 新碶小学班级合唱节
图5-23 参加宁波市“童心飞扬”大赛
学校每年要举办艺术节,在学校的“六一”文艺会演和“十一”歌咏赛等大型活动中,让学生能一展歌喉,并以此来展示学校声乐教育水准。现在还举办了班级合唱节,将声乐特色向班级层面推进。并且学校还积极组织学校合唱队参加区、市组织的中小学生合唱展演活动,屡获奖绩,如荣获历届北仑区中小学生合唱比赛一等奖,多次在宁波市中小学生合唱展演中获金奖等。同时还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社区、街道举办的各类演出活动,努力让学校艺术教育走向社会,为社会服务。
通过新碶小学的艺术教育特色和体育教育特色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让特色之花更加妖娆,让学校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沐浴到特色教育带来的温暖,每一个学生都能身心健康地快乐成长起来。
【注释】
[1]于平:《风姿流韵——舞蹈文化与舞蹈审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2页。
[2]刘叔成等:《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73页。
[3]刘叔成等:《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73—174页。
[4][德]黑格尔:《美学》(第3卷上册),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版,第289页。
[5]杨琦:《潘天寿绘画艺术特点探析》,《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第97—98页。
[6]王旭晓:《美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00—201页。
[7]王旭晓:《美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6页。
[8]王旭晓:《美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27页。
[9]刘叔成等:《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76—176页。
[10]王宏:《书法之美》,《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1年第6期,第126—133页。
[11]王燕安:《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特点及欣赏》,《西北美术》1994年第2期,第4—5页。
[12]蒋勋:《汉字书法之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1页。
[13]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78、283页。
[14]张晓艳:《中职幼师生美术创作能力的探索与实践》,《中国科技信息》2011年第2期,第227—228页。
[15]汪安康:《美术教学中的创造力培养》,《发明与创新》2004年第6期,第27页。
[16]刘肃:《美术教育与提高素质的实践》,中国中小学艺术教育网,http:///www.shuay.com。
[17]葛禹婉淇:《幼儿美术与其他学科相结合的教学特点》,《基础教育》2011年第1期,第91页。
[18]王旭晓:《美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04—207页。
[19]罗斌著:《舞蹈鉴赏》,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14页。
[20]饶开芹、段晓娟:《浅析舞蹈表演的特点》,《大舞台》2011年第1期,第36—36页。
[21]罗斌著:《舞蹈鉴赏》,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2—23页。
[22]刘叔成等:《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67页。
[23]王旭晓:《美学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07—208页。
[24]李学武:《蝶与蛹》,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94页。
[25]刘叔成等:《美学基本原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68—169页。
[26]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7页。
[27]饶开芹、段晓娟:《浅析舞蹈表演的特点》,《大舞台》2011年第1期,第36—36页。
[28]罗斌著:《舞蹈鉴赏》,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1—22页。
[29]孟卓:《我国艺术歌曲特点浅析》,《大众文艺》2011年第3期,第26—27页。
[30]罗斌著:《舞蹈鉴赏》,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第23—24页。
[31]何亚真:《浅议音乐教学中学生歌唱素质的培养》,《新课程研究》2012年第1期,第175—176页。
[32]何亚真:《浅议音乐教学中学生歌唱素质的培养》,《新课程研究》2012年第1期,第175—176页。
[33]朱晓华:《浅谈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现代教育教学杂志》2011年第6期,第83—84页。
[34]边菊萍:《校园集体舞在中小学的推广价值和运用方法的探讨》,《价值工程》2011年第19期,第188页。
[35]杨晓莉、左海燕:《校园集体舞开展的意义浅析》,《内江科技》2010年第3期,第207页。
[36]宁波市北仑区教育局:《义务教育器乐普及教学的行动研究》,《宁波市北仑区特色(项目)学校经验交流材料汇编》,2009年,第1—10页。
[37]图片出自:http://www.nies.net.cn/kysjjdblpzxy201206/t20120619_305421.html。
[38]图片出自:http://www.bledu.net.cn/show.aspx?nid=47661。
[39]宁波市北仑区教育局:《寻找“提高生命质量”的教育后续》,《宁波市北仑区特色(项目)学校经验交流材料汇编》,2009年,第14—16页。
[40]宁波市北仑区教育局:《教育均衡的创新之路》(1—3卷),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12—118页。
[41]具体详见:http://www.bledu.net.cn/show.aspx?nid=68042。
[42]宁波市北仑区教育局:《花开时节,宁波市北仑区中小学“体艺2+1项目”掠影》,2010年,第17—18页。
[43]宁波北仑区教育局:《健体又健脑全面有特长——北仑区大碶小学个性化办学特色巡礼》,http://www.bledu.net.cn/show.aspx?nid=68042。
[44]宁波北仑区教育局:《竹竿舞亮相大碶小学》,http://www.bledu.net.cn/show.aspx?nid=60895。
[45]大碶小学:《动感活力大课间健康学习每一天》,http://www.bledu.net.cn/show.aspx?nid=61286。
[46]宁波北仑区教育局:《大碶小学举行迎国庆专场文艺演出》,http://www.bledu.net.cn/show.aspx?nid=62735。
[47]宁波北仑区教育局:《大碶小学跆拳道应邀参加全国首个全民健身日庆祝活动》,http://www.bledu.net.cn/show.aspx?nid=62430。
[48]宁波市北仑区教育局:《乒乓有形、快乐无限、激情旋转、自由飞扬》,《宁波市北仑区特色(项目)学校经验交流材料汇编》,2009年,第17—21页。
[49]图片引自:http://www.bledu.net.cn/show.aspx?nid=74468。
[50]图片引自:http://www.bledu.net.cn/show.aspx?nid=72905。
[51]图片引自:http://www.bledu.net.cn/show.aspx?nid=68960。
[52]宁波市北仑区教育局:《走好每一步》《童心飞扬、童声冶情》,《宁波市北仑区特色(项目)学校经验交流材料汇编》,2009年,第115—119页。
[53]图片来源:http://www.nies.net.cn/kysjjdblpzxy201205/t20120522_304318.html。
[54]具体见:http://www.bledu.net.cn/show.aspx?nid=7478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