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倡导绿色消费
行业特色型大学不但要培养相关专业的技术型人才,而且要在学生中广泛倡导和培养绿色消费理念和绿色消费习惯。
绿色消费模式是一种可持续的消费模式,其宗旨是“不仅要满足现代人,还要满足子孙万代的消费需求和安全健康”,其本质是要与环境相协调,低资源和低能源消耗的高质量适度消费。20世纪90年代起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绿色消费”的浪潮。
中共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倡导和培育绿色消费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消费结构和消费需求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社会成员的消费形式正逐渐从生存型转向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消费者越来越关注商品和服务对环境和自身健康的影响,社会将进入生态需求阶段,例如悄然兴起的有机食品、绿色食品、生态纺织品、绿色家装与绿色汽车等,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绿色产品品种少,价格高,市场供应不足,绿色产品入市较难和流通不畅,伪绿色产品较多,鱼龙混杂,部分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不强,绿色消费行为存在误区等。
绿色消费理念和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过程,培育绿色消费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要充分发挥政府、企业、消费者三大主体的作用,政府引导绿色消费、企业倡导绿色消费、个人崇尚绿色消费。政府要完善绿色消费立法,建设绿色消费制度和启动绿色采购工程等;企业要体现“清洁生产”,加强相关科技研发和绿色产品的生产等;个人是绿色消费的主体,直接决定着绿色消费的社会化程度,要建立合理的绿色消费结构和多样化的绿色消费方式等。目前,我国消费者在选择绿色消费方式上主要还存在三大制约:其一是消费者的收入水平还较低,通常绿色产品的价格偏高,消费者必须具有相应的经济收入。其二是绿色消费观念还未深入人心,我国公众绿色消费还处于初级阶段,绿色观念的认知和对于绿色产品相关知识认知都还有待提高。目前,国际学术界通常把欧美人的环境意识定位为“自然保护型”,日本人的环境意识定位为“反公害型”,而我国公民普遍的环境意识还仅能归为“自我保护型”,即我国公众对环境问题的关注还仅仅局限于自己的生活空间,其环境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还停留在初级水平。其三是绿色消费行为不够成熟,目前我国一般消费者对绿色消费概念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对绿色产品的消费还没有形成主动的选择,对绿色产品的判别不够科学,消费较为盲目(12)。
这三大制约中,绿色消费观念淡薄是根本原因所在。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公民绿色消费意识的培育。美国、加拿大和日本等国的国民在消费时会优先选择环境友好产品(13)。
培养绿色消费观念和习惯应从五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宣传、教育,启发和培育消费者树立文明的生态环保意识和绿色消费意识,使之认识到绿色消费有利于生态保护,有利于自身健康,有利于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形成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企业生产绿色产品,媒体宣传绿色产品的绿色消费氛围;二是要对消费者进行指导,普及绿色常识,使之明白钞票是绿色选票,选购绿色产品,就是选择可持续的绿色生活方式;三是教育消费者摈弃急功近利的经济增长观,而代之以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统一的可持续发展观;四是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消费者应把消费建立在自身经济实力和环境承载能力允许的范围之内,必须考虑节约资源和能源,自觉抵制损害消费者健康和造成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的生产经营行为;五是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规范市场秩序,监管绿色产品的生产,为消费者提供货真价实的绿色产品,引导绿色消费健康发展。
大学生是经济建设的重要支柱力量,是国家的未来,是社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大学应将绿色生态环境教育逐步落实到教育体系和教学计划之中,宣传绿色消费理念,传播绿色消费知识,培育崇尚绿色发展的新一代建设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