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师资配备模式探索及其发展趋势
一、师资配备模式探索
《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采用专兼职教师并行的策略。《北仑区中小学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意见(试行)》建议,学校在安排教师的时候,做到“班级固定、年级协作、学校协调”。各实验学校依据自身条件,细化师资配备方式。
案例6-1
小港实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2]
师资管理
在落实任课教师时,实行1+X的模式。即一个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由一个教师任教,其他老师以指导教师的身份共同参与。每个年级负责的老师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认真及时地积累有关资料,尤其是实施方案、活动计划、活动案例和专题性总结以及反思成果方面资料的积累。每位老师独立备课,资源共享。教师们要及时、认真做好过程性资料的积累工作。
该案例中呈现的师资配备模式在实验过程中比较普遍。任课教师学校内部解决,一个教师牵头,负责活动的组织管理,多位老师参与指导。如某实验中学把劳技教师作为综合实践专职教师,并保证每班至少有班主任及配班教师两名兼职指导老师。该模式在落实实施过程中比较得力,不过在课程开发和课程方案完善过程中力量比较单薄,不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良性发展。
案例6-2
淮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3]
师资安排
能充分利用本校教师的兴趣和特长、学生家长资源以及学校周围的社区人员、企事业人员、机关干部、有关专家和学者,配备了一支“专职+兼职+特长”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
专职教师:由具有组织协调能力、规划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并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自己发展方向的教师担任,主要负责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管理、协调、科研和校本培训工作,并担任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的教学任务,全校1~2名。
兼职教师:即班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由各班班主任担任,主要负责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各阶段活动的规划和指导、活动小组行为的监督、活动安全的管理以及活动过程和成果的评价和管理,全校22名。
特长教师:即小组或个人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课题指导教师),由具有特长的本校教师、学生家长、社区人员、企事业人员、机关干部、有关专家和学者担任,主要负责活动主题背景知识的介绍、研究方法的指导、小组或个人活动的具体指导以及活动过程的管理和评价,全校30名左右。
在该方案的引领下,淮河小学充分利用本校教师的兴趣和特长、学生家长资源以及学校周围的社区人员、企事业人员、机关干部、有关专家和学者,配备了一支“专职+兼职+特长”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这一师资配备模式,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的关注点从“全校师生”转向“有志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群体和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密切相关的班主任。
二、师资配备的发展趋势
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育实践的深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选择与培养呈现出两种趋势:校内群体范围缩小和校外群体范围扩大。
(一)校内群体范围缩小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涉及范围从“全校师生”转向“有志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发展”的群体和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密切相关的班主任。这一转变使校内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甚了解、尤其是对组织管理综合实践活动不感兴趣的教师得到了解脱,而“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自己发展方向的教师”的发展空间相对更加广阔。这一措施不但为学校组织安排综合实践活动和校本师资培训减轻了难度,而且使有志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教师能有更多机会进行专业培训和教研,名正言顺地施展自己的课程理想。该策略的实施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人员配备的质量和效度得到了保证,并有所提升。
(二)校外群体范围扩大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的范围扩展到了社会人士,包括学生家长、社区人员、企事业人员、机关干部、有关专家和学者。这一措施为学校和广大师生提供了与外界交流联系的平台,更有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空间的拓展和活动内容的深度挖掘。
“一小一大”两端发展趋势,既让人惊喜,又给我们提出了一系列难题。一方面,该模式的贯彻落实,有利于师资队伍结构完善、力量坚实,有助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也给教师队伍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专兼职教师之间、专兼职教师和社会指导群体之间,如何较快形成有效团体?在一个团队中,实现个人“以一当十”并不难,怎么才能实现团队的“以十当一”?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团体成员的潜力,并使这些潜力朝着一个方向发展?
面对该难题,我们的策略是——建设沟通顺畅的协作团队,建构团队协作机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