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资料收集的方法
访谈、观察与文件收集是质的研究的主要资料收集方法,本研究也采用这些方法来收集所需资料。
一、访谈(interview)
研究性访谈,“是研究者通过口头谈话的方式从被研究者那里收集(或者说‘建构’)第一手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25]。Bernard(1988)等人认为,按照研究者对访谈结构的控制程度,可以把访谈分为封闭型、半开放型和开放型,它们也称作结构型、半结构型和无结构型。在结构型访谈中,要求受访者按照研究者预先设计好的问题来进行回答,并且所有受访者所应回答的问题都是一样的;在半结构型访谈中,研究者事先准备好一个大概的提纲,研究者按照提纲对受访者进行提问,受访者也可以提出自己的问题,研究者则按照受访者的回答和提问对访谈内容进行调整;在无结构型访谈中,事先并没有设计好固定的问题,受访者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出自己认为重要的问题,并对之发表意见和建议、作出自己的理解和解释等,访谈形式也比较灵活多样。陈向明(2000)[26]认为,按照正式程度可以把访谈分为“正规访谈和非正规访谈”,按照双方接触的方式则可以分为“直接访谈和非直接访谈”,如果按照访谈的人数可以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
本研究采取正规访谈与非正规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从“文化客位”(etic)与“文化主位”(em ic)的角度对教师进行访谈,了解他们对教材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以及他们心目中的“好教材”应该是怎样的。其中“文化客位”遵循的是“研究者事先所设定的概念框架和研究问题的范围”[27],“文化主位”则是从被研究者的视角来定义和思考问题。其中正规访谈是事先约定好时间和地点,然后集中对被研究者进行较为深入的思想和情感交流,非正规访谈主要是在被研究者受临时外出培训或参加会议、学校工作的临时安排以及其他突发事件的影响时,预先约好的访谈无法正常进行,这样就只能临时找其他教师进行访谈。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对每个教师进行了三轮正规访谈,多次非正规访谈,每次访谈持续约一个半到两个小时。访谈内容包括教师对现行教材的看法以及教师的教材目的观和内容观、教师的教材结构与教材教学、影响教师教材观形成的因素等。
二、观察(observation)
除访谈外,观察也是质的研究的重要方法。观察法“是指人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感官和辅助仪器,对处于自然状态下的客观事物进行系统考察,从而获得经验事实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28]。陈向明(2000)把观察分为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作为科学研究手段的观察两大类,本研究的观察是指后者,它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研究活动。
按研究者是否直接参与到研究情景中,可以把观察分为参与式观察与非参与式观察。参与式观察要求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一起生活、工作与活动,通过相互的直接接触与研究者的体验来了解被研究者的所思所想;非参与式观察则是研究者在研究情景之外,以旁观者的角色来透视与分析被研究者的行为以及对事物的理解。由于研究者在观察的过程中总会带有个人的情感体验与价值判断,纯粹的以“局外人”的身份进行的非参与式观察是很难做得到的。象征互动主义者布鲁默(Blumer)认为,人类的理解是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意义只有通过个体与他人的互动才能创造出来。正因为这样,高德(1958)根据研究者的参与程度,把参与式观察分为四种类型:“(1)完全的观察者;(2)作为参与者的观察者;(3)作为观察者的参与者;(4)完全的参与者。”[29]
由于本研究综合采用观察与访谈结合的方法,在访谈中也会涉及研究者所观察到的事物或行为,研究者在访谈观察期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主要采用参与式观察方法。观察内容包括教师的课堂教学、备课、批改作业、课外辅导等。
三、文件收集(documents collection)
文件是质的研究另一种重要资料形式。Bogdan与Biklen(1998)等人把文件分为“个人文件(personal documents)、官方文件(official documents)及流行文化文件(popular culture documents)”[30]三类。本研究主要收集前两类文件,重点放在对第一类文件的收集。个人文件包括教师的教案、教学反思、教学实录、撰写的教育教学研究论文等,官方文件主要包括教育行政部门发布的跟课程改革、教师专业发展有关的文件以及学校为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而制订的规章制度等。为了使研究资料尽可能齐全,还收集了学科组活动等第一手材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