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菲律宾的教育发展
菲律宾的教育大致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西班牙殖民时期(1565~1898),美国殖民时期(1898~1946)以及国家独立之后(1946年至今)。在殖民初期,西班牙殖民政府并未制订系统和严谨的菲律宾中小学教育制度,只是开办一些小学提供阅读、写作、算术以及宗教课程。学校的活动通常只是西班牙文背诵、阅读祈祷的经文以及回答教义等。事实上,西班牙殖民时期的教育主要由菲律宾的天主教会来担任,几乎每个教堂都成立了堂区中学或者小学,堂区也成为当地民众社会、文化和活动的中心,这有点类似中世纪之前的欧洲社会。此外,许多天主教会的修会团体也成立了不同类型的学校,这些修会的学校除了传授天主教教义外,也积极向菲律宾民众传播教育知识。截至1898年,菲律宾共有2167所小学、193所中学(所有的中学都是私立的)(Swineton,1991)。在西班牙殖民期间,菲律宾的高等教育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发展。期间,成立于1611年的圣多玛斯大学是唯一一所能够教授哲学、神学、教会法、民法、医学以及外科专业学位的大学(University of Santo Tomas,2012)。其余一些专业学校则提供艺术或者航海等方面的培训,比如绘画和艺术学院、马尼拉海洋学院等。由于受西班牙文化和传统影响,除了倡导教会的知识外,这些高校也注重西方古典文学理论、宗教哲学与法律等,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在此时期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展,教学模式也往往强调记忆、背诵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中心,忽略了师生间的互动以及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1589年,天主教修会在马尼拉建立了马尼拉学院(Colegio de Manila),即后来的雅典耀大学(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极力提倡人文教育和学生发展,由此开始了博雅教育在菲律宾的发展历程,并影响了20世纪后期菲律宾的民主与发展。
继西班牙殖民统治之后,菲律宾又陷入了美国的殖民统治。美国殖民统治期间,菲律宾的公立教育体制得到了很大改善。1901年制订的教育法建立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小学教育体系。美国殖民政府在所有的城镇开办小学(七年制),在每一个省和市开办一所中学(四年制)、特殊艺术和贸易学校、农业学校等,同时逐渐在省会城市开办不同类型的高等院校来培养国家和社会需要的人才。1901年,美国殖民政府成立第一所菲律宾师范学院,1908年,殖民政府相继成立了菲律宾医学院和菲律宾农业学院,同年,医学院、农业学院以及教师培训学院的基本博雅教育项目合并成立为菲律宾国立大学,进一步促进了菲律宾的高等教育发展。
但是在美国殖民统治期间,除了授予医学博士学位之外,菲律宾大学不能授予其他学科的博士学位,只有圣多玛斯大学有资格授予神学、哲学、教会法、民法、艺术和医学等科目的博士学位(Gonzales,2004)。美国殖民政府对教育的投入和付出取决于他们宣扬的教育理念和责任,即向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教育机会,并使社会和民众文明化。美国殖民政府也深刻地意识到教育是帮助菲律宾社会和人民迈向民主和文明的最优先选择。而事实上,美国殖民政府在菲律宾最持久的影响是其建立的一套公共教育体系。从1901年至1925年,美国殖民政府从美国本土派遣了将近2000名教师到菲律宾充实小学教育的师资(Swineton,1991)。1935年,菲律宾宪法规定向所有适龄儿童提供免费的公立小学教育。1933年,美国殖民政府成立了菲律宾国家研究委员会,以此来提高菲律宾的科学研究水平,但是在这期间,大学的研究能力仍然没有得到更好的提升。与此同时,一些私立机构,主要是天主教的修会团体,适应时代和社会的需要,在政府的同意下开始建立更多的高等院校提供本科教育,起初从大专院校开始,继而扩大到大学层面。比如,1930年成立的德拉莎商学院、雅典耀大学1936年成立的法学院和1948年成立的博雅学院(Ateneo de Manila University,2012)。
根据菲律宾教育部的统计资料,截至1939年,菲律宾小学的入学人数约为192万人,中学人数约为15.4万人,大学入学人数为39790人。全国共有10829所小学、467所中学、101所大专院校。菲律宾独立之时,全国一共有12所公立大学、77所私立大学(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 the Philippines,2012)。与西班牙殖民时期的显著不同是,按照美国的体制和政策,美国殖民政府在菲律宾建立了一套良好的公立教育体系,使更多的底层人民能够接受基础乃至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机构(主要是以私立院校为主)不仅仅提供博雅教育、科学以及传统的专业培训,同时也提供更新的职业教育、工程、财会、贸易、教师培训、牙科、护理以及农业等方面的知识。科研项目在不同的政府部门领导下逐渐展开,并且大多数是由菲律宾大学承担的科研项目。在美国殖民期间,菲律宾也继承了美国高等院校的赠地学院传统,比如,菲律宾大学及其在马尼拉郊外的罗斯巴尼斯校区(Los Banos)就是受美国赠地院校的传统影响而建立的。为了在菲律宾长期发展,美国殖民政府认为教育是首要责任,大学不仅仅是传授智慧和理念的机构,而且也需要为社会、市场需要提供高端的职业培训和人才培养。作为发展进程中的一部分,科学和技术研究被视为社会服务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因素。因此,此时期菲律宾专业学校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大提高和改善,并且与大学享有同等待遇。这些专业学校包括艺术、音乐、工程、设计、兽医学、农业学、森林、教育、商业以及财会等学校。
菲律宾独立之后,其教育制度仍然受美国的影响,教学语言以菲律宾语和英语为主。受经济赤字影响,菲律宾政府对于教育的投资和预算开始减少,越来越多的私立院校相继成立,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大众教育的需要。但是新成立的这些院校主要倾向于以教学为主并且不需要投入太多经费的博雅教育、商务、财会、教育和法律等专业,而较少强调科研,其主要原因是科研成本太高,尤其是自然科学和医学等方面的研究。从20世纪40年代起,菲律宾的私立院校,尤其是专业教育方面的私立院校在菲律宾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为了鼓励更多的社会机构建立院校,菲律宾政府在1952年制定了经济资助政策来帮助新成立的院校。这些新成立的院校也将教学内容延伸到中学、农业学校和贸易学校以获得政府的公共资助资金(Gonzales,2004)。
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大部分公立院校与中学同一些贸易学校合并,成立了更多的专业院校,比如农业、渔业、博雅以及工程类院校。私立院校蓬勃发展,20世纪70年代,超过一半的中学生在私立中学就读,90%的大学生在私立大学学习。此外,菲律宾国家教育委员会在20世纪70年代特别强调对教育进行更加全面的研究和评估,使之更能够符合国家的长远计划和发展。1974年,菲律宾政府在《新劳动法》中指出,国家必须通过教育的发展来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以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高等院校需要综合文理各科的课程安排。至1985年,菲律宾共有389所公立大学、838所私立院校。1988年,菲律宾政府实施了免费的公立中等教育法案,对所有在公立中学以及职业、技术学校等中等教育学校就读的学生实施免费教育,同时,中等教育由教育文化体育部直接负责。在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中,菲律宾政府也开始重新审视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并将教育质量、教育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贡献以及教育公平作为教育改革,尤其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1994年,菲律宾国家教育委员会的一份报告促成了菲律宾高等教育法的产生,同年,菲律宾高等教育委员会成立,隶属于总统办公室。该委员会主管公立和私立高等教育机构,设立各学科技术小组,制定评估高校质量的标准等。而中小学教育则由菲律宾教育部负责。为了适应全球化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菲律宾国会在1994年6月取消了全国大学入学考试的高考制度,使更多的适龄人群能够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政府也加强了师资建设,设置了高校师资发展基金,资助和鼓励高校教师进修、参加研习班或者攻读更高级的学位,以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并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发展(Gonzales,200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